![]()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图文并重、“用图说话”的方式,通过对地质与地球物理、浅层地质及成矿作用与深部(岩石圈)地质结构密切结合的综合分析研究,简要阐述了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中国东部及邻区前侏罗纪基本地质特征、中—新生代岩石圈地质结构及强热能(力)—动力作用对构造—岩浆活动和各种成矿作用制约的内在关联等多项内容,并在各章节中均总结了一些新认识。尤其根据中国东部及海域汇聚的巨大巨厚的软流圈,本书首次新划分出“强大热能(力)—动力区Ⅳ”,并据此对多项地质事实的“成因”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观点和新解释。因此本书内容对地质行业各部门(地质科研、地调、冶金、煤炭、油气等)的科技人员和地质院校的广大师生,均具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耿树方,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34年生,河北易县人。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58—2015年(57年)一直从事中国(及邻区)地质与矿产综合研究和地质、矿产编图工作,编制了全国性和大区域性地质、矿产图件10余份。被称为“中国编图第一人”。所著的《秦巴金属矿产成矿概论》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400万)和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国东部前侏罗纪构造特征概述 第一节 东北地区 第二节 华北地区 第三节 大别—苏鲁地区 第四节 扬子—华南地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国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 第一节 东北地区 第二节 华北地区 第三节 大别—苏鲁地区 第四节 扬子—华南地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深部地质结构对浅层地质与成矿作用的制约(以中国东部为例) 第一节 中国东部地区深部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 第二节 中国东部及海区浅层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对深部地质结构的响应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的成矿作用及其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东北地区中一新生代的区域成矿作用 第二节 华北—朝鲜成矿超省(NCNK)中—新生代的区域成矿作用 第三节 昆仑—祁连—秦岭—大别成矿超省(KQQD)中—新生代的区域成矿作用 第四节 华南—朝鲜半岛南段成矿超省(SCSK)中—新生代的区域成矿作用 第五节 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成矿超省(WPMz)及南海成矿超省(SCSE)的区域成矿作用 第六节 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中—新生代的成矿作用对该区区域成矿作用的贡献 第七节 西太平洋(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地区中—新生代成矿作用与深部构造关系初探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