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向科学进军
第一章 新中国科技百废待兴
第一节 科技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科技人才队伍组建
第三节 行业科技萌芽
第二章 科技事业逐步发展
第一节 十二年科学规划
第二节 国家科技管理体系的确立
第三节 科研力量逐步加强
第四节 “”期问的科技工作
第三章 重要科技成就
第一节 基础研究
第二节 应用技术
第三节 国防科技
第四节 航天科技
第二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四章 科学的春天
第一节 全国科学大会
第二节 科技机构恢复与重建
第三节 落实科技人才政策
第四节 智力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
第五章 开启科技体制改革序幕
第一节 依靠、面向
第二节 科技拨款制度
第三节 技术市场
第四节 国防科技体制
第五节 民营科技企业
第六章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初步形成
第一节 攻关计划
第二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三节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第四节 星火计划
第五节 火炬计划
第六节 科技成果推广
第三篇 科教兴国
第七章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两大战略的制定
第二节 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三节 技术创新工程
第四节 知识创新工程
第五节 高校科技创新
第六节 科学技术普及
第八章 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节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
第二节 科技法律法规
第三节 科研机构
第四节 科技人才
第五节 科技奖励
第六节 科技统计
第九章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节 加强技术创新
第二节 基础研究
第三节 农业科技发展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五节 国际科技合作
第六节 研究开发条件建设
第四篇 自主创新
第十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
第三节 人才强国战略
第四节 知识产权战略
第十一章 科技资源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科技经费投入
第二节 科技计划
第三节 科技基础条件
第四节 基础研究能力
第五节 科普能力
第六节 对外科技合作
第十二章 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第一节 基础研究
第二节 前沿技术
第三节 农业科技进步
第四节 科技惠及民生
第五节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区
第五篇 创新驱动发展
第十三章 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第二节 科技创新治理
第三节 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节 企业技术创新
第五节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第六节 科技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
第十四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办
第一节 人才是创新的资源
第二节 科技人才计划
第三节 科技人才队伍
第四节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五节 科普和创新文化
第十五章 提升科技基础创新能力
第一节 基础研究布局
第二节 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第三节 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
第四节 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节 科研条件和资源共享
第十六章 科技支撑国家竞争力提升
第一节 全面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第二节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三节 服务社会民生
第四节 深化重大专项管理改革
第十七章 科技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人工智能
第二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
第三节 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
第四节 高端装备
第五节 新材料
第六节 现代服务业
第十八章 农业农村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节 农业农村科技成果
第二节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第四节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节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第十九章 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第一第一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第二节 科技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节 生物医药与人口健康
第四节 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第五节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实验区
第二十章 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节 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第二节 国家自创区与高新区
第三节 区域创新与协同发展
第四节 科技对口支援和东西科技合作
第五节 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十一章 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第一节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布局
第二节 与港澳台科技合作
第三节 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第四节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附录
附录1 国家科技规划总体情况
附录2 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情况
附录3 我国主要科技指标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