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年旧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兆言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叶兆言,原籍苏州,1957生于南京,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目录 陈三立 虎子无犬父 李瑞清 一代非著名书法大师 蔡元培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蔡威廉 艺术家活得长很重要 林文铮 高开低走的悲剧人生 林风眠 画者的浪漫与凄凉 曾昭燏 曾国藩家族里的考古学姑娘 曾昭抡 学成数理化,也只走好了半片天下 俞大絪 你想象不到的显赫家世 俞大维 天才横溢,触手成春 傅斯年 学术界的曹操 罗家伦 当官第三,学问第二,最好的大学校长材料 朱家骅 曾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陈立夫 官场沉浮,不如去新泽西当陶渊明 陈果夫 分到了蒋家王朝的原始股 陈布雷 生为蒋之人,死为蒋之鬼 马寅初 其实他和鲁迅一样,都是学地矿的 胡 适 别看学位,看学问 赵元任 两颗假牙成就语言天才 竺可桢 为何宋人不知梅 陈西滢 鲁迅最痛恨的人 朱东润 天下尽欺老实人 徐志摩 毕生行径均是诗 杨宪益 最令人称道的富二代 吴 梅 喧嚣乱世继清音 黄 侃 书生意气是狂狷 汪 东 革命、当官、学问、书画都不误 胡小石 “不务正业”的国学大师 汪辟疆 给别人排名,自己却被忘了 陈中凡 文人的“三书”和“三不” 沈祖棻 斜阳里的春愁 程千帆 “捡到”的镇系之宝 王伯沆 活在民国的六朝人物 柳诒徵 旧式文人标本 张元济 拒签孙中山,劝降蒋介石 陆费逵 用教材押注革命目录 章锡琛 堂堂开明人,俯仰两无愧 王云五 从商务印书馆管到国家财政部 林语堂 原来写书可以这么赚钱 周越然 最有钱的淫书收藏家 林汉达 从教材抄袭者到“青年贩子” 桂永清 黄埔一期也平庸 杜聿明 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胡宗南 老一点怎么了 附记 黄埔的底色 附记 黄埔学生的年龄问题 孙立人 在缅甸活埋日本战俘? 林 虎 走对了前九十九步 陈绍宽 在一九二八年提出航母计划的人 精彩页 陈三立 虎子无犬父 一九〇〇年注定不安分,中国北方正闹着轰轰烈烈的义和团,有位老公子哥不得志很郁闷,冷冷清清地来到南京,打算在这里定居养老。南京这地方从来不适合韬晦养志,任你是个什么人物,灯红酒绿的秦淮河边一住,革命也就基本到头。 这位老公子哥便是散原老人陈三立,说他老,此时四十九岁,按照古人标准,五十初度,是知天命的岁数,确实没多少年折腾了。说公子哥,他是晚清著名的“维新四公子”之一。两年前戊戌变法,出身名门的四位公子,呼风唤雨何等风光,不曾想风云突变,维新人士成了康梁乱党,“四公子”之一的谭嗣同押往菜市口砍头.其他三位没掉脑袋已算幸运。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既然政治不好玩,会丢了身家性命.散原老人开始全心全意地玩文学,玩纯文学。当时的文坛,说白了就是诗坛,小说是标准的俗文学,给下里巴人的老百姓看,士大夫和文人看重的还是有传统的诗歌。谁在诗坛上最牛,谁就能执文坛之牛耳,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将散原老人尊为“及时雨宋江”,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其地位之显赫。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真犯过什么严重错误的话,就是没把这奖项颁给俄国的托尔斯泰,并且也不知道中国还有个散原老人。毫无疑问,作为诗坛祭酒,作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有代表地位的诗人,如果他老人家获奖,不但众望所归,关键还能增加这个文学奖的含金量,毕竟中国传统诗歌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谈到诗坛,虽调侃,也写出了当时的部分真相。一位叫董斜川的诗人吹嘘自己曾跟散原老人聊过天,说“老头子居然看过一两首新诗”,认为“还算徐志摩的诗有点意思.可是只相当于明初杨基那些人的境界,太可怜了”。 小说家的话不可以太相信,当不得真,不过玩旧诗,通常倚老卖老,会看不上新诗,新诗人却不得不对前辈表示恭敬。一九二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慕名拜访散原老人,两个人只相差了两岁,散原老人略大一些,是标准的同时代人。徐志摩屁颠颠地给他们当翻译,免不了一些客套,相互送书,拍照,究竟说了些什么话,还有过什么样的文化交流,也不得而知,反正多少有点象征意义,毕竟当时中国和印度最好的两位诗坛大佬见面了,这很不容易。 海明威与福克纳都没见过面,尽管他们同时代,都是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 有人问,既然对散原老人有兴趣,那么当时的老房子在哪儿。我想了想,真答不出来。九曲青溪十里秦淮,只知道紧挨青溪河边,取名“散原精舍”。精舍二字望文生义,容易让人联想豪宅的精装修,其实是普通住宅。古人称佛教修行者的住处为精舍,散原老人官场失意,避祸南京只为养老,用这两个字十分合适。 那时候,陈寅恪只有十岁,有兄弟五人,最小的登恪刚三岁。散原老人为了儿子的教育,干脆办家学,花银子聘请家庭教师。他身上洋溢着名士气,俨然成了《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饮酒作诗,基本上就是专业作家。科举还没废除,他早已大彻大悟,内心深处先将它给结束了。 有人把清王朝的崩溃,归罪于科举废除,因为读书人失去奋斗目标,前途变得黯淡了。 P1-3 导语 《陈年旧事》以简洁、朴实的笔法,勾勒了4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人物形象。作者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诸如胡适、林语堂、蔡元培、徐志摩、马寅初、吴梅、竺可桢等大师的老掌故老段子,将陈年旧事娓娓道来,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味道。作者视野开阔,既问历史魂归何处,又涉现实关怀,其笔下人物令人神往,文字背后尽阅大师风范与时代沧桑。 序言 多少年来,习惯了被称 为小说家。什么是小说家 呢,就是一个喜欢编故事 的家伙,成天胡思乱想, 用文字把思想固定下来, 接二连三在杂志上发表, 出版社出书,然后便在小 说家的椅子上坐实。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断断续 续一直在写,不温也不火 ,好歹都是坚持。转眼三 十多年,蓦然回首,著作 未曾等身,也已经有了几 百万字。 于是开始写些非虚构, 说是散文也好,说是随笔 也行,不紧不慢又出过好 本几书。我是个喜欢动笔 的人,写什么都津津有味 ,都能自得其乐。在非虚 构的作品中,先有了一本 《杂花生树》,然后又有 了《陈旧人物》和《群莺 乱飞》,似乎还受欢迎, 常常有读者提到。 本书体例与《陈旧人物 》大致相同,当作续集也 未尝不可,无非说过去的 人,谈过去的事。以人叙 事,以事论人,不同的只 是篇幅略短,范围更广, 内容不再局限文化人,政 冶军事都有涉及,曾在《 南方都市报》连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 秋思落谁家,怀旧是人生 难免的一种情绪,陈年旧 事说过去就过去。本书二 〇一三年由中信出版社出 版,版权已到期,现在收 入译林出版社的这套非虚 构文集。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五 日 下关三汊河 内容推荐 从毕生行径均是诗的徐志摩,到书生意气是狂狷的黄侃,从曾俞联姻的显赫家族,到中央大学的文化名家,时代风云激荡,政治波诡云谲,这些历史人杰在岁月的涤荡中命运飘摇。 本书承接《陈旧人物》体例,继续说谈自晚清以来的名人逸闻、陈年旧事,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千言,作者笔力老到稳健,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旁枝斜逸却又收放自如,描画出一份用文字涂写的现代历史文化地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