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敬一丹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怀念妈妈的随笔集。书中细腻、深情地描述了作为女儿的敬一丹,在妈妈的病床边,对于生命、亲情的思索。天渐黑,人,回归床前。床前月光下,对于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层面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简介 敬一丹,1955年生于哈尔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指导。先后主持《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直播中国》《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 目录 这一天 告诉?还是不告诉? 妈妈的生死观 “不是还没死吗?” 放疗日记 “你们自己不要成为病人” 陪伴,也是药 妈妈的海滩 变老的时候 妈妈的另一半 献给父母的书 无声的小纸条 暖,如同家人 管子 管子 管子 告别时刻 生命课 没有妈妈了 后记 导语 敬一丹是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主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多档有影响的节目,在屏幕内外与几代观众相伴。2019年4月27日,在敬一丹64岁生日这一天,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敬一丹的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精)》中,她回望妈妈的人生经历,倾诉至亲离别之痛,写出人生特定阶段的生命体验,同时也留下了妈妈与子女最后的温情。 后记 失亲之后 我以为,书稿写完了,不会常常流泪了。 然而,猝不及防,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武汉的医 院从来没有这样惊心动魄,中国的街道从来没有这样萧瑟 ,不安焦虑笼罩着世界。 我又常常流泪了。在疫情的背景下,一个名字、一句 话、一个镜头、一封信、一首歌,都会让人百感交集。当 我看到患者的遗言“我老婆呢?”,一阵悲凉;当我看到机 舱座位放满海外华人捐赠的防护用品,怦然心动;当我看 到医护人员疲惫坚守的模样,瞬间红了眼眶;当我又一次 听到We Are The World的歌声,潸然泪下。我回想2003年 “非典”疫情发生时,我和同事曾经在镜头前发声,为危 机焦虑,忙得顾不上流泪。“非典”疫情平息以后,曾以 为灾难远去,没想到,2020年灾难又来。在这冬春之交, 面对新冠疫情,我有一种无力感,变得很脆弱。一次次流 泪,为那些崩塌,为那些挣扎,为那些牺牲,为那些与死 神抢夺生命的人,为那些逝去的生命。 失亲,不是一个人的悲伤。 疫情逼着千百万人直面生死。 那些在疫情中失亲的人,经历的是怎样的痛?死亡袭来 ,失去父母,失去儿女,失去兄弟姐妹,失去伴侣,失去 挚友……有多少失去,就有多少心碎!那么多人来不及和亲 人告别,留下了多少遗憾,多少不舍?离别,本是一种痛, 而没有说再见就永别,更是一种痛,这双重的痛,该怎样 承受!噩梦醒来,面对无法愈合的伤口,那是难以言说的至 暗时刻。 从疫情中走过,我们伤痕累累。 痛中思痛,痛定思痛,种种伤痛、种种代价会转为记 忆,留给未来。 对失亲的生者来说,伤痛,烙在心底,生死之问,伴 着余生。 尽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疗伤”“治愈”这样的词 显得很无力,但,毕竟日子还在眼前。也许,我们需要倾 诉、释放,需要相拥取暖,彼此慰藉。 一个人的生死,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告别人世, 会带来多少人的生命转折?亲人逝去,不确定伴着未来,生 者将迎来多少改变?想起我妈曾说:“遇到什么事,自己得 会劝自己。”我试着,自己劝自己,迎接改变吧! 最大的改变是我要面对巨大的精神空缺。至亲曾经是 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情感寄托、生活方式都千丝万缕 地连在一起。失去了,不能填补,无法释然,那是被掏空 的感觉。那也许是余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那改变,是永 远的。不管怎样躲避,怎样恐惧,也不能幸免;不管怎样 凄惶,怎样伤感,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毕竟生活的 每一面都得直面,毕竟不能活在昨天,只能伴着这样的空 缺,活在今天。如果能看清,下一段路要自己走,下一个 关要自己过,那也是一种生命历程的准备吧? 今天的日常,在我心中有了不同以往的味道。失亲之 后,更懂得了人生的无常,更在意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 美好。总会想起妈妈那句话:“还活着,多好!”迎来日出 ,体味清新;送走日落,感受苍茫。树绿了,那是亲人曾 路过的;花开了,那是亲人照料过的;云来了,熟悉的样 子变幻着;风吹过,带来新日子的气息。迎面遇到的眼神 ,会抚慰着善感的心,看得见的幸福,其实还在,在人间 烟火里。曾有失意,甚至绝望,但也有美,会出现在眼前 和未来的某一时刻,若明若暗。 好好活着,像亲人期望的那样活着,我们的命,与亲 人血脉相连,不容辜负!生命的历程在启示:一种结束,也 是一种开始。眼泪之后是沉思,精神的DNA在延续,生活正 在进行时,有质量的生活才有未来。新的日子,新的悲欢 ,该认真的认真,该宽容的宽容,该喜悦的喜悦,该付出 的付出,该记住的记住。遇到什么事儿,心里会不时念着 :假如妈妈活着,会怎样?是理解?是赞许?是摇头?然后, 像亲人期望的那样,坦然去做,去看,去笑,去走…… 逝者渐远,留下的一切都将保持生命的温度,而我们 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自己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 节气到了清明,庚子年的清明,将收留多少思念,多 少泪水! 擦去眼泪,我要在阳台上种花了,用我妈妈给我留的 种子。 敬一丹 2020.清明 精彩页 这一天 妈妈走了,在她90岁这一年,在我64岁生日这一天。 2019年4月27日,这一天到来时,我在三亚哈医大鸿森医院,妈妈就昏睡在身旁的床上,我还不知道,妈妈能不能醒来。 她陷入昏迷状态好几天了。肺癌折磨了她一年半,有过种种痛苦,有过种种挣扎,有过两次病危通知。而此刻,呼吸深大、腹水、衰竭……让我愈发不安。以往,这么长时间的昏迷还没有过,医生说,没有多少时间了。 凌晨,我期待妈妈醒来,哪怕短暂的清醒。 我握她的手,妈妈偶尔会轻轻地回握,这是清醒的? 还是无意识的? 早晨,生日面,无声地摆在我面前。 姐弟一直都在病房里,我们彼此都没有提我生日的事。 没想到,小弟悄悄地用电磁炉精心地煮了一碗面,荷包蛋在绿绿的菜叶间,面汤冒着热气。 我的泪,滴在面碗里。 妈妈依然没有醒来。“儿生日,娘苦日”,这话说的不仅是当年,也是说的今天啊!在女儿的生日里,妈妈正受着怎样的苦! 妈妈昏迷着,昏迷着。 太阳升起,我想和妈妈说话,而妈妈紧闭着眼睛,呼吸声音粗重。我看着妈妈,在微信里写下:“妈,爱你,64年前,你给了我生命,今天,我和妈妈在一起,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 我知道,妈妈多日不动枕边的手机了,她已经不能看我的留言,但,以往每个生日我都会和妈妈交谈,有时是面对面,有时是写信。今天,我想对妈妈说的话,却无处可说!这些话留在哪儿呢?天地之间,哪里能被妈妈感知?就随着微信留在云里吧! 这一天,分分秒秒,都是揪心的。连接在妈妈身上的一根根管子输入、输出着液体,支撑着生命,衰竭的症状愈加严重,能不能熬过去?妈妈曾过了好几关,这一关,是最后一关? 上午,李慧灵医生来了。她是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三亚 301)的主治医生,妈妈在 301 医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她一直关注着妈妈的病情。她带来便携式气管镜,在床边为妈妈吸痰。吸痰器安装的过程,医护人员忙碌起来,病房的气氛紧张起来。当床头的显示屏上出现了妈妈气管内部的图像时,我的心疼起来了,不忍看,但还是想看,我想知道: 那可能致命的痰在哪里? 癌变形成的瘘,能看到吗? 是哪个部位引起妈妈剧痛的? 这次吸痰之后,能维持一段时间吧? 妈妈依然昏迷不醒,吸痰时没有抗拒和挣扎,也许她已经没了力气。吸痰之后,看起来,妈妈呼吸轻松了些,但更严重的状况是:无尿无引流。李慧灵致电肾科专家,对方说:“没救了。” 李慧灵主任和鸿森医院的高滨主任、何晓枫主任低声交谈,美玲护士和伙伴们进进出出。 各种生命指标在监视器上显示着,医生用冷静的声音告诉我们:还有24小时到48小时,今晚比较危险。 倒计时! 下午,我们接来了爸爸。阿尔兹海默症虽然让爸爸忘掉许多事情,但对妈妈,爱恋依然。他走进病房,轻轻握着妈妈的手。我们不忍心告诉爸爸,这是最后的见面。妈妈没有睁眼,爸爸有些茫然,我们说:妈妈睡了。妈妈穿着淡紫色的睡衣,一直“睡着”,她不知道,爸爸也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永别。 太阳落了。 天黑了。 妈妈的呼吸越发困难,她的肩头剧烈抖动,一呼一吸,都竭尽全力,一分一秒,都揪着我们的心。 夜色里,妈妈的气息越来越弱,呼吸的指标几度呈零,又几度升上来,妈妈顽强的生命力震撼着我。 在病房,王欣医生说:“人临终时,听力是最后丧失的,有什么话,你们就和老妈说。”随后,李主任示意医生护士走出病房:“让家人在一起。” 真的是最后时刻了? 妈…… 我想说,却说不出来。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终于,我伏在妈妈耳边,说: “妈,今天是我的生日。” 妈妈没有回应。我又哽咽了…… “妈,你给我的生命,我会更珍惜,妈!” 不知道妈妈听到没有,她昏迷着。 21:04,妈妈走了。 64年前的这一天,给了我生命的人,在64年后的这一 天,告别了生命。 4.27,这个日子,是怎样的安排? 是巧合?是隐喻?在妈妈的生命里,在我的生命里,这个日子,意味着什么? 这一天,从此不同,以后每年的 4.27,我都面对一个问号,一个谜。 …… 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