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坚守坐拥的书城(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刘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学者不管怎么挣扎,都自有他的“不自由”,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离开他的书。可“坐拥书城”也自有它的一番好处。这些厚重的书,能够帮你挡住外面的风,使得无论外边春夏秋冬,反正在四壁之间的方丈中,都保持了恒常而安然的温度。
你在这里,可以像刘勰说的那样“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也可以随时跟孔子或者苏格拉底对话。这种自如和惬意更表现在,无论外间有多少“不方便说”的,到了这里都没有“不允许想”的……
作者简介
刘东,1955年生,江苏徐州人,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发表过著译作品近二十种,如《思想的浮冰》《再造传统》等;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
目录
代前言
我的用书铺成的路
丛书序言
到中国之外去发现中国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在对话中变迁的 “中国” (序 “阅读中国” 丛书)
艰难地咬穿文化篱笆 ( “人文与社会译丛” 总序)
中国问题原属于世界难题 ( “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 总序)
终于可以平心阅读日本 (序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
不立一法, 不舍一法 ( “艺术与社会译丛” 总序)
分享别人的 “忧患意识” (序 “大学之思” 丛书)
文明正处在最后的岔路口 (序 “同一颗星球” 丛书)
最不应委屈的, 还是学术良心 ( 《 <中国学术> 十年精选》 总序)
接着梁启超的事业来讲 ( “讲学社丛书” 总序)
竖起高大厚重的 “国学墙” ( “清华国学书系” 总序)
欣赏他们生命中的每个细节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系
列》 弁言)
重建传统学术的共识 ( 《国学文摘》 发刊词)
招回祖国学术的精魂 (序 “台湾国学丛书” )
厚古却不薄今, 继往更要开来 ( “清华国学研究系列” 总序)
学而时习, 乐何如之 ( “清華國學院早期導師著作校訂系列” 序)
展开地区研究的三根主轴 ( “地区研究丛书” 总序)
理解现代世界史的枢机 ( “大航海译丛” 总序)
著作序跋
我们思, 故我们在 ( 《西方的丑学》 自序)
写作是最好的解脱 ( 《西方的丑学》 后记)
回到轴心时代 (序 《中华文明读本》 )
一次不可重复的合作 ( 《中华文明读本》 再版跋语)
“四十不惑” 的苦涩 ( 《浮世绘》 自叙)
学着思想 ( 《刘东自选集》 自序)
人生总是在不断受戒 ( 《理论与心智》 序言)
主动性来自 “理论创新” (修订版 《理论与心智》 后记)
愤怒批判与放眼展望 ( 《近思与远虑》 后记)
被污染与被损害的 ( 《我们的学术生态》 自序)
尽量寻找安全的趋中点 ( 《思想的浮冰》 自序)
自我互文与意识推进 ( 《引子与回旋》 序言)
声声入耳与事事关心 ( 《自由与传统》 序言)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谓我心忧》 序言)
紧盯住人生的可怕一面 ( 《悲剧的文化解析》 序言)
作为有限理性主义的儒学 ( 《天边有一块乌云》 序言)
思想史研究的独特角度 ( 《前期与后期》 序言)
评介导读
今宵梦醒何处?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译后絮语)
舞蛇者说 (魏斐德 《间谍王》 中文版代序)
历史学也在创造历史 ( 《中国当代美术史: 1985—1986》 编后记)
衰朽政治中的自由知识分子 (评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
对于任何书都需要 “会读” ( 《知识分子的鸦片》 出版说明)
韦伯对我们意味着 “路标” ( 《马克斯·韦伯》 中译本再版后记)
韦伯情结是中国学界的 “共通心病”
梦想与现实的交替与权衡 ( 《平等与效率》 中译本序)
“为公” 与 “营私” 的周期转移 ( 《交替的介入》 中译本跋)
诗与思的相克相生 (卡西尔 《卢梭·康德·歌德》 译后记)
贱民的歌唱 (序 《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 )
不约而同的寰球视野 ( 《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序言)
云中谁携锦书去 (序 《东学西渐: 北美东亚图书馆1868—2008》 )
理解索尔仁尼琴的难度 (评 《巨石之下》 )
古拉格的拉锯 (评 《古拉格: 一部历史》 )
封闭的开放 (围绕 《明治维新》 一书的随想)
那 “鼠疫” 随时可能发生 (评 《水下巴黎》 )
出版文化
出版业中的学术人 (十问刘东)
中国大陆学术出版的现状 (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的演讲)
中文能否成为国际学术的工作语言? (就 《中国学术》 杂志答记者问)
千呼万唤 “阅读传统” (由 《 中国文库》 所想到的)
正是读书好时机 (金融危机中的谈话)
经典阅读的混乱现状 (答 《 光明日报》 记者提问)
对于 “洁净学术水土” 的乡愁 (与 《 新京报》 记者的对话)
十年甘苦寸心知 (写给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十年回顾研讨会)
熬成传统 (写给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十五周年)
谁在思考? 为何思考? (汉学思想史著作的中译与研读)
真理原在辩难中 (就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答南都记者问)
保持视界的弹性 (为 《 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而投书)
我们改变了 “丛书” 的概念 (向江苏人民出版社60周年致辞)
学术影响与识别预期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中心的发言)
超越 “小语种” 的目光局限 (围绕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的对话)
从人文思入社会 ( “人文与社会译丛” 的解题)
雪球还要滚下去 (为译林出版社20周年而作)
不求一荣俱荣, 却防一毁俱毁 (在 《 凤凰文库》 发布会上的发言)
老书新序 (一个时代的心理见证)
阅读伯林的十年 (专访清华大学国学院刘东教授)
理论的祛魅与登堂 (写在 “人文与社会译丛” 出版百种之际)
总体攻读与对话意识 (研讨会后的回思)
建立儒家风范的文化批评 ( 《 万象国学》 卷首语)
出版早比教育更前卫 (我与凤凰集团)
保住我们的出版特区 (三联的真正优势)
学者和他的学术书店 (记念王炜)
可能性的代价 (祝贺多多首获 “ 《 今天》 诗歌奖” )
生命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8: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