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陈云起伏一生,再现中共70年曲折历程!

叶永烈抽丝剥茧,揭示重大历史事件真相!

他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

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作者叶永烈)是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陈云同志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国有难事念陈云。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

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作者叶永烈)是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陈云同志身世、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纪实文学作品。《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通过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陈云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展现了他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志趣等多个侧面。

目录

第一章 陈云之初

故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在贫困中艰难成长

商务印书馆成了“红色的起点”

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

返回故乡组织农民革命军

第二章 进入中央

出身工人使陈云“沾光”

在六届四中全会面临尖锐斗争

二十六岁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危急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

向忠发叛变供出了陈云

在“一个深晚”会见了鲁迅

第三章 进入红区

在去“苏区”的秘密交通线上遇险

在瑞金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刘英回忆长征中的陈云

假托军医之口述长征

陈云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之谜

第四章 四处奔波

毛泽东委以重任

“收账先生”的艰险历程

在上海重逢潘汉年

在莫斯科争得斯大林的支持

搭乘王明专机飞回延安

第五章 延安岁月

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做干部工作要“不怕麻烦”

批评了“大明星”蓝苹

大量读书 不断写作

从哲学中总结出十五个字

当上红色“掌柜”

成为中共“第六号人物”

陈云的婚恋

于若木的身世

周小舟引导于若木加入中共

“你我都是老实人”

第六章 转战东北

陈云在飞往东北时遇险

以“中将”身份出现在沈阳

深夜风雪长白山

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树立中共接收城市的“样板”

第七章 经济专家

告诫表弟不可摆“架子”

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

陈云肩挑一担“炸药”

要求部下“一毛不拔”

再访莫斯科

把粮食纳入“统购统销”轨道

“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

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八章 稳健踏实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毛泽东的“反反冒进”

离“右派”只“五十米”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全民大炼钢铁”

毛泽东终于“压缩空气”

陈云“坚持真理很勇敢”

算钢铁细账

第九章 “调整大师”

生病不出

毛泽东“国乱思良将”

毛泽东期望陈云收拾乱局

“调整大师”说话了

第十章 遭到冷遇

再度出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上上下下出现“陈云热”

“左”派们攻击陈云

支持“包产到户”

不能不当面向毛泽东谏言

再遭冷遇

第十一章 “文革”蒙尘

在冷遇中长期“养病”

“战备疏散”到江西

来了一位名叫“陈元方”的首长

“老表”马骏和陈云的友谊

“客人”初次到厂非常随和

惊人的记忆力

省革会头头“避见”

终于结束“下放”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第十二章 走出沉默

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

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

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重新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十三章 德高望重

出任中纪委第一书记

“我要有自知之明”

“摸着石头过河”

为棘手的宝钢问题拍板

“鸟”和“笼子”

正确评价毛泽东

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清理“三种人”

第十四章 最后岁月

退居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为席懋昭洗去冤屈

在杭州和上海过着离休生活

夫人于若木成了营养学家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红色的家风

《南华早报》的提问引起陈云注意

最后一次荧屏亮相

陈云病逝

“天地同悲悼国殇”

附录:陈云年谱

试读章节

这次会议执行共产国际定下的基调,那就是“批判柏山‘左’倾机会主义”。

“柏山”,也就是李立三。

25岁的陈云以“廖程云”这名字出席会议。对于陈云来说,这是平生第一回出席中共中央会议。

自从那次匆匆逃离故乡青浦之后,陈云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

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8人。现存于中共中央档案馆的“(六届)三中全会补递中委名单”中,在标明“候补”的名单中,有“廖程云”三字。那“候补”的名单如下:

王风飞,李子芬,周秀珠,邓中夏,袁炳辉(新),廖程云(新),林仲丹(新),王克全(新),朱德(新),黄平(新),恽代英(新),陈潭秋(新),徐兰芝,唐宏 经,史文彬,罗章龙,黄灼。

 凡是在名字旁注明“(新)”的,表示是新当选的。

朱德和陈云一样,也是新当选中共中央候补中央委员的。但是,朱德那时和毛泽东一起在江西井冈山,并没有出席会议。

就这样,陈云开始进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之中。

陈云,论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毕业;论党内资历,入党不过5年;论理论水平,远不及那批留学苏联、满口马克思主义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25岁的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升迁如此之快,除了他的工作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大背景:当时共产国际强调重视提升工人出身的干部,而陈云出身印刷工人,便得到了器重。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共产国际希望由在中国有社会威望的高级知识分子出任中国共产党领袖。这是考虑到高级知识分子懂外语,读过马克思主义原著,有理论水平,能够领导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所以,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以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为领袖。

在发现陈独秀犯了严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之后,共产国际又选择了“大知识分子”瞿秋白。

很快,又发生了瞿秋白“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两个“大知识分子”,一个右,一个“左”,在共产国际看来,这是知识分子的“动摇性”的表现。

于是,共产国际强调,必须大力提拔工人成分的中国共产党人。斯大林明确地说:“应当更多地选拔工人到中共中央来。”

这样,1928年6月,当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德镇银光别墅召开时,向忠发便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继陈独秀、瞿秋白之后的第三任中国共产党领袖。

向忠发是湖北汉川人,生于1880年,14岁便人汉阳兵工厂做学徒,后来在轮船上当水手,1922年加入中共。向忠发是道道地地的老工人,所以被共产国际选中,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在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36人之中,工人出身的占了21人,其中有织布工人出身的项英,等等。

正是由于共产国际重视提拔中共工人党员,陈云也就在这时被看中。陈云出身印刷工人,又成功地领导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所以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对于陈云来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是跃升的起点。

陈云刚一进入中国共产党高层,便卷入了极为尖锐的斗争之中……

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4个月,1931年1月7日,在上海武定路修德坊8号,秘密举行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作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陈云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是一次非常短暂的会议,只开了一天,却又是一次错综复杂、斗争极为尖锐的会议。会议的“主角”是罗章龙。

在早年,罗章龙跟毛泽东有着颇深的友情:早在1915年5月,22岁的毛泽东在长沙司马里第一中学贴出“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毛泽东”三字繁体字共28画),第一个前往应征的,名日“纵宇一郎”。这“纵宇一郎”便是罗章龙。

罗章龙,湖南浏阳人,生于1896年10月20日,小毛泽东3岁,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过,后来他和毛泽东分道扬镳了。

1971年夏,毛泽东在巡视大江南北时,谈及:“我们这个党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大的路线斗争有十次。”

毛泽东历数这10次路线斗争,数到了罗章龙。

毛泽东说:

“开头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接着是瞿秋白犯路线错误。”

“1928年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以后,李立三神气起来了。从1930年6月到9月,他搞了三个多月的立三路线。”

“1930年到1931年,罗章龙右派,另立中央,搞分裂,也没有成功。”

这样,毛泽东把罗章龙列为党内斗争的第四个“机会主义头子”。

罗章龙很风趣地告诉笔者,他对毛泽东的话作了别出心裁的“注释”:“陈独秀有个‘独’字,成了第一个‘机会主义头子’;瞿秋白的‘瞿’字,有双目,也就成了第二个‘机会主义头子’;李立三有个‘三’字,成了第三个‘机会主义头子’;至于我,姓‘罗’,头上顶着个‘四’字,成了第四个‘机会主义头子’……”

说笑归说笑。当罗章龙说及他那次党内斗争时,变得严肃起来。平日,他很少涉及这一敏感话题——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李立三下台。虽然当时中共名义上的领袖是向忠发,但是向忠发不论组织能力,还是理论水平,都够不上成为中共领袖。只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片面强调工人成分,才使向忠发成了中共中央总书记。P19-21

序言

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于北京。

诚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所指出: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

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

对于陈云,我很早就注意他。因为他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理所当然应该把他的人生道路写成书,告诉广大读者。

我注意到,在中国当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

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1000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

……传》。高士其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笔者听高士其说,陈云在延安时曾称高士其为“红色科学家”。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希望能够得到陈云的证实。于是,笔者前往北京三里河中国科学院,拜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在办公室里很热情地接待笔者。她谈了自己对高士其的印象之后,对于“红色科学家”之称表示无法肯定,要回家问一下陈云……

两天后,笔者给于若木打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已经问过陈云,他记不清楚是不是说过那样的话……

这是陈云给笔者的最初直接印象。

1995年我在中南海陈云家中再访于若木时,她又提起高士其。她说,陈云其实是很关心高士其的。在延安时,陈云去看望过病中的高士其,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到国民党统治区重庆为高士其买药。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很关心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

这本陈云传记很粗浅,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中共党史专家们的指正。我将继续进行采访,加以补充,以求以后能够写出更为充实的陈云传记。

叶永烈

2013年1月于上海“沉思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