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长型思维训练(2)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美)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科学可以给人生带来幸福的力量。与阿Q精神或盲目的
乐观不同,成长型思维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它完全可以通
过科学方法来培养。
——黄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非智力因素教育项目负责人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
前言 热身
第1章 做最好的自己
第2章 建立积极的关系
第3章 头脑训练
第4章 使命:元认知
第5章 失败之后(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6章 羞辱游戏
第7章 人际交流
第8章 营造快乐、合作的课堂
第9章 增加参与
第10章 登月行动
第11章 自我关怀与反思
注释
致谢
精彩页
第1章
做最好的自己
我不知道拐弯处是什么,但我相信一定是最好的东西。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
(《绿山墙的安妮》)
先讲讲不好的消息。是的,我们首先跟你讲不好的消息主要是因为在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知道问题在哪儿。所以,问题来了:许多孩子已经丧失希望。他们对自己失去了希望,对未来也失去了希望,他们对作为教师的你们也已经失去了希望。我们的工作是如何让他们重拾希望。我们知道这个挑战相当艰巨,而且这样做很有可能你获得的回报甚微。我们也知道你是为何当老师的,理由绝对不是为了钱(或者混个自助餐吃)。在你的内心深处,你相信人性的善。事实上,你准备奉献自己的一生来帮助人们成就最好的自己。我们知道有时这样做很难,我们容易深陷于官僚主义而忘却初衷是为了孩子。如果孩子们说他们已经没有了希望,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回希望。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那一定是你。
失去希望
2015年,盖洛普开展了一个年度学生民意调查,问及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也包括了“希望指数”,就是通过对其中几个调查项目的回答,衡量美国学生教育经历中的非认知属性。结果让人堪忧。在100万5~12年级的学生中,只有60%的学生完全赞同“我有美好的前程”这一项。如果你觉得只有40%的学生相信自己有灿烂的未来已经很糟的话,打住,因为还有更糟的,仅33%的学生完全赞同“我有个能让我进步的导师”。怎么可能?被调查的美国学生中有2/3找不到一个成人鼓励他们成长?
对于我们这些研究思维模式的人来说,这些数字很不理想。许多学生离开学校之前就设想自己的未来不会成功。为什么呢?也许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在自己的生活中拥有一个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的成年人。
盖洛普调查中还有另外两个结果:仅半数的学生完全赞同“我可以想出许多拿到高分的办法”这一项;仅35%的学生完全认同“我可以找到许多办法解决问题”这一项。所以让我们回顾一下:学生们不仅说他们找不到成年人来鼓励、指导他们,他们也不相信他们有潜能取得未来的成功;而绝大部分人承认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得高分和解决问题。这组数字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国家的老师们每天都在学校投入自己的一切来培养和教育孩子们,赋予他们力量。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课堂里充满了好奇又能干的学生,他们潜力无穷。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这群无望的学生们展示的是固定型思维。如果学生被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所主导,认为他们自己考不了高分,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人会真正在意,在未来即使不能成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他们实际是用这种方法让自己与未来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失败隔开来。这是固定型思维的典型标志。固定型思维的人强迫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很有限,自己的缺点是与生俱来、先天决定的。
“你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许没有以下这些有利条件。”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弗吉尼亚阿灵顿的韦克菲尔德高中作演讲时曾这样说,“可能生活中没有一个成年人能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可能你的某位家人刚好丢了工作,然后钱不够花了;可能你生活的街区让你感觉不到安全;或者你的朋友强迫你做些你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说到底,你的生活环境,你的肤色,你的出生地,你拥有的钱财,你家里的境况……这都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你目前的状况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没有人为你书写命运,这里是美国,命运由你自己掌控,你可以自己创造未来。”
相信自己有潜力,对未来充满信心需要勇气,需要成长型思维。保持成长型思维不容易,尤其是在当今学生每天面临的困难环境中更为不易。保持成长型思维意味着面对挑战敢迎难而上,面对困境不屈不挠,还有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们可以成功。
成长型思维的要素
对成长型思维的研究表明,教导思维模式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感觉无望的学生。一旦人们懂得通过专注的练习、辛勤的工作和努力可以构筑自己的未来时,他们就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P1-3
导语
《成长型思维训练》令人信服地指出: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具有成长型思维,只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了固定型思维,而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发展与培养,我们都可以终身葆有成长型思维,发掘出自身的无限潜能。在《成长型思维训练2》中,作者分享了更多实用的策略、技巧、思想和研究成果,帮助教师(父母)把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序言
花只会开在你种过的地方
自2018年《成长型思维训练》中文版出版以来,成长型思
维教育在华夏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
家长加入了践行的队伍。一些学校找到我,想全校实施成长型
思维教育。不少中小学教师告诉我,她们凭一已之力,在自己
的班级中教学生成长型思维,在教学中体现成长型思维。我看
到更多的,是广大家长充满热情的行动,从自己做成长型思维
的父母开始,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做成长型思维的人。很多人欣
喜地向我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孩子的进步。当他们高兴地说孩子
简直脱胎换骨时,我总是笑着回答说,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是可以给人生带来幸福的力量。与阿Q精神或者半杯
水乐观不同,成长型思维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所以它完全可
以通过科学方法来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根源是在潜意识深
度相信包括智力在内的各种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能力、性
格乃至世界,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努力并且方法得当,你总
能让自己变得更棒。其中智力可塑性信念是成长型思维的核心
基石,而这个基石本身是铁证如山的科学事实。所以,无论经
历多大风雨它都不会倒。有了它,孩子的心灵便有了定海神
针。在欣喜越来越多的人从成长型思维中获益的同时,我也遗
德地看到社会大众对它还有不少误解、误用。例如,有些教师
和家长指望把它当作将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手段。有些人以
为成长型思维教育一劳永逸,教了孩子一次后就再也不用做任
何跟进了。还有些人希望成长型思维是万能药,包治百病,如
果事与愿违,就心生疑虑。有一位妈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
的孩子在我这里接受成长型思维训练时,各方面表现都挺好。
孩子在培训班里遇到挑战时迎难而上,犯错误时虚心接受批
评,自我反省、改正错误都非常快。老师们看到这孩子的长足
进步,都很喜欢他。然而课程结束后我们回访时,他妈妈表示
非常不满,抱怨说孩子“还是顶嘴,不听我的话”。抱着吃惊
的心情,我约谈了那位母亲。结果发现她把自己和儿子之间事
无巨细的不同意见全认定是孩子有问题,她对孩子的感受和想
法不了解、没兴趣。至于与孩子建立合作型的关系,她更是连
想都没想过。当我指出问题后,这位妈妈才恍然大悟,大人和
孩子的心没有通路,教育就无法开始。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并不
是特例。
如果把教育者必须拥有的知识技能比作一栋别墅的话,成
长型思维像是二楼。它下面还得有一楼,有地基,上面还有三
楼。教师和家长应该先学会如何共情、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
如何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之前,要知道如何调整好
自己的状态,而在掌握了这些之后,要教孩子有效的学习策
略。过去两年里我不得不给一波又一波的大人开书单,给他们
推荐大摞大摞的书,来帮他们补上在有能力成功培养孩子成长
型思维之前,所必须了解的基础内容。说实话,这挺累的。有
时候我想,如果有一本书能集中告诉读者这些东西,那该多好
啊!
当青豆书坊把本书稿交给我时,我的感觉简直像是看到两
位作者在大洋彼岸对我的会心一笑,大家真是心有戚戚焉。看
来,她们在美国也遇到了麻烦,和我在中国遇到的一模一样!
若要我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补课”!这本书
里给的,正是上文所说的,那些在实施成长型思维教育中遇到
问题的教师、家长需要补上的内容。有哪些呢?
首先,要想帮助孩子,你必须先与他/她建立积极温暖的
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我上初一的儿
子告诉我,他班上很多同学非常讨厌回家。有些同学是住读
生,本来见父母的机会就少,却还嫌多。有个同学每到星期五
就在教室里捶胸顿足,抱怨“又得见到我妈妈了,好烦!好
烦!好烦!”亲子关系如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似乎也不容乐
观。2019年我做过一门视频公益课,科普成长型思维,得到了
很多热情的留言。但其中有不少孩子说的竟然是,这课真好,
但大人们不会相信的。有个初中生留言说:“我们讨厌一门科
目,往往都是因为讨厌老师……你都讨厌TA了,你怎么还会喜
欢上TA的课?那成绩自然就不好了…”孩子说的没错。我们每
位老师、每位家长也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试试回忆,当
你对批评你的长辈烦厌有加、避之唯恐不及时,他或她的批评
使得你全心倾听、深以为是、醍酬灌顶吗?当然不是。那你凭
什么期望你和孩子关系不好的时候,孩子能听得进去你的劝诫
呢?其实,要想让孩子聆听你的意见,首先得让他愿意接受你
这个人。换句话说,关系是前提。本书中一半的章节,都是在
告诉你,关系多么重要,以及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合作型
的关系。特别提示,本书第7章中所说的“共情”,是中国人
普遍最需要恶补的部分。我们中国人常常了解同情,却不会共
情。
如果把上述的与孩子建立关系比作一楼,把成长型思维本
身的内容比作二楼,那么元认知策略可以说是教育者须知的三
楼的内容。元认知指人对自己思维的思考,学习中的元认知策
略则是一系列具体方法,它们是提
内容推荐
对孩子的发展而言,培养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利用成长型思维的力量,学生可以取得超乎他们想象的成就。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能提供支持、指导和鼓励成长型思维的老师。
作为畅销书《成长型思维训练》的续篇,本书提供了更多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策略、技巧、思想和研究成果,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它们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探寻新的机会,并在社交和学业上都取得成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