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和智利,女,云南丽江人,纳西族。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西语及地理语言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纳西语方言地图集”。在《民族语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贵州民族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汉藏语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论较少族群母语保护与语言和谐的关系——以维西县汝柯村玛丽玛萨人为例》《纳系族群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类型及地理分布》《大具纳西语的形修名语序》等。合作出版《云南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民族语文活态保护与双语和谐乡村建设研究——云南马关县都龙镇个案调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调查研究》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纳系族群的界定 二 亲属称谓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理论原则与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语料来源 一 研究过程 二 语料来源 第五节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研究综述 一 藏缅语族语言亲属称谓研究概况 二 纳系族群语言亲属称谓研究概况 第二章 纳系族群的人文地理环境概述 第一节 纳系族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一 分布与人口 二 社会经济形态 三 文化习俗 第二节 纳系族群的语言文字概况 一 纳系族群语言的系属和方言划分 二 纳系族群语言的使用情况 三 纳系族群的文字及其使用情况 第三章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的成分 一 单纯称谓 二 复合称谓 三 引称和面称 四 从他称 五 排行称 第二节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原则 一 血缘的亲疏 二 亲属的辈分 三 亲属的性别 四 年龄的长幼 五 称呼人的性别 第四章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的三种类型 第一节 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 亲属称谓数量的差异 二 亲属称谓系统地理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发达型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一 小米地村纳西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二 灵芝园村纳西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第三节 不发达型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一 宜底大村摩梭话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二 恩水湾村纳西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第四节 亚发达型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一 汝寒坪村纳西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二 分水岭村纳西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共时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系族群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父系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父系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父系曾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母系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母系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母系曾祖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六章 纳系族群父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父辈男性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父辈男性血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父辈男性姻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三 父辈男性亲属称谓的分合类型 第二节 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父辈女性血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父辈女性姻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三 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分合类型 第七章 纳系族群平辈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平辈姻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丈夫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妻子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平辈血亲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 一 哥哥称谓的地理分布 二 姐姐称谓的地理分布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 附录 以个案点为纲的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语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采用地理语言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纳系族群亲属称谓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完全证实了地理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证实了不同语言、方言与地理的关系各有自己的特征和规律。 本书的研究还证明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不同于汉族地区,不同地区间的社会形态差异更大,所以更能够从地区的差异来认识语言的差异。 内容推荐 少数民族语言地理语言学研究是发展我国地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理论价值在于其不仅能使我们认识各民族语言的内部差异,而且对研究民族语言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书以纳系族群诸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地毯式田野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材料,采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做了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分析和比较研究。其中包括对纳系族群亲属称谓系统构成的描写、不同类型亲属称谓系统的分类和比较以及不同辈分亲属称谓的地理分布研究。重点揭示了纳系族群不同类型亲属称谓系统、不同辈分单个称谓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地理分布特征的形成机制。本书是一部采用地理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方言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可以说是关于如何对民族语进行地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