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胡妙胜,1936年生于上海。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著作有《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2014年上海版、2001台北版、1985北京版,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舞台设计ABC》(2011)、《戏剧与符号》(2008)、《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2002上海高校教材一等奖)、《戏剧演出符号学引论》(1989)。舞台设计代表作品有:《雷雨》、《泰特斯·安得洛尼克斯》、《亨利四世》、《清宫外史》等。出版的画集有《胡妙胜水粉风景画》(2014)、《胡妙胜》(2005)。 目录 上篇:舞台设计原理 1 舞台设计 1.1 戏剧 1.2 戏剧空间 1.3 舞台设计 2 动作与空间 2.1 动作空间 2.2 动作空间的要素 2.3 动作设计 3 形式一元素 3.1 形状 3.2 空间 3.3 色彩 3.4 光 3.5 肌理 3.6 活动 4 形式一结构 4.1 统一 4.2 对比 4.3 平衡 4.4 尺度 4.5 节奏 5 再现与场所 5.1 场所与叙事 5.2 布景再现的价值 5.3 再现与幻觉 6 表现与气氛 6.1 情感的符号 6.2 气氛 6.3 意义的生成 7 抽象与现实 7.1 单纯化 7.2 选择性抽象 7.3 剧场性抽象 7.4 变形 7.5 拼贴 7.6 表现性抽象 7.7 构成主义 8 隐喻与象征 8.1 视觉隐喻 8.2 作为设计方法的隐喻 8.3 视觉隐喻的魅力 8.4 代码化象征 8.5 功能化象征 9 交往空间 9.1 什么是剧场 9.2 交往空间的功能 9.3 常规的交往空间 9.4 非常规的交往空间 下篇:舞台设计练习 导论:舞台设计ABC A 功能小品设计 1 自然一角 2 节奏空间 3 场所精神 4 可变空间 5 意象拼贴 6 音乐小品 7 诗词小品 B 剧本片段设计 1 场所再现 2 动作空间 3 视觉隐喻 4 综合建构 C 全剧案头设计 阅读材料 A 戏剧事件分析 B 构思与形象 C 支点与场面调度 D《雷雨》——动作空间的实例分析 E 综合空间结构 内容推荐 胡妙胜著的《舞台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全面立体的介绍了舞台设计,舞台设计的中心自然是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甚至木偶剧等),但它的边缘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性。作者的对舞台设计的基本构架和基本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大量最新的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