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广东工作委员会),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在艺术品鉴定、评估服务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得到部里相关职能单位的支持与肯定,并鼓励面向行业推广。为不断探索艺术品鉴定评估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委员会组织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阐释包括历史、人文、艺术、民俗等文化门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读者更多更直接地了解祖国文化的辉煌。同时,这套鉴定丛书,将为国家相关部门、艺术品收藏者提供鉴评依据。
《艺术品鉴定丛书》-套十本,涵盖中国自夏商以至明清的代表性器物、书画、陶瓷、红木家私、古玉、紫砂器物外,还涉及中国美术简史、收藏常用语中英词典、鉴定程序制度汇编、艺术品鉴定基准(试行)等集知识与行业规范。文内配有大量实物图片,是读者收藏鉴赏中国艺术品的实用参考书籍,对艺术品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来说,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由于《艺术品鉴定丛书》工程浩大及人力、物力所限,疏漏和遗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你们编委会继续努力,再版时给广大读者呈现出一套更加完善的鉴定著作。
吕少民,祖籍河北唐山,1955年生于广东,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广东工作委员会)主任,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器物历史研究学者。
他自幼勤于思考,从事过多年选矿、有色金属研究等相关工作,养成了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和钻研精神。同时,他以宝玉石为原点,刻苦研究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与各专项著名学者进行研讨、切磋,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鉴定理论。
2007年,吕少民被任命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广东工作委员会主任。他竭尽全力带领委员会探索、建立、规范艺术品行业管理制度,制定艺术品鉴定、评估标准,发掘、培养艺术品鉴定人才,为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做出贡献。
《上册》
序言
主编的话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纹饰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纹饰的类型与意义
第三节 纹饰与鉴定
第二章 龙纹
第一节 原始时期龙纹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龙纹
第三节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龙纹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龙纹
第五节 宋元时期龙纹
第六节 明清时期龙纹
第七节 案例分析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凤纹
第一节 原始时期凤纹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凤纹
第三节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凤纹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凤纹
第五节 宋元时期凤纹
第六节 明清时期凤纹
第七节 案例分析
第八节 小结
第四章 鱼纹
第一节 原始时期鱼纹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鱼纹
第三节 秦汉时期鱼纹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鱼纹
第五节 宋元时期鱼纹
第六节 明清时期鱼纹
第七节 案例分析
第八节 小结
附录图录
《下册》
第五章 人物纹
第一节 原始时期人物纹
第二节 商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纹
第三节 唐宋时期人物纹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人物纹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云纹
第一节 先秦时期云纹
第二节 秦汉时期云纹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云纹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云纹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牡丹纹
第一节 唐朝牡丹纹
第二节 宋辽金时期牡丹纹
第三节 元朝牡丹纹
第四节 明清时期牡丹纹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八章 莲纹
第一节 先秦至汉朝时期莲纹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纹
第三节 隋唐时期莲纹
第四节 宋元时期莲纹
第五节 明清时期莲纹
第六节 案例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九章 植物卷纹
第一节 茱萸纹
第二节 忍冬纹
第三节 卷草纹
第四节 缠枝纹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宝相花纹麒麟纹
第一节 宝相花纹
第二节 麒麟纹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四节 小结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参考书目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纹饰文化及鉴定应用的图书。《中国纹饰鉴定图解(套装上下册)》围绕中华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纹饰,按照时代顺序,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介绍几千年来中华纹饰的多元价值,运用详实的图片实例解读纹饰在鉴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让读者了解纹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在鉴赏收藏过程中享受乐趣,开启一段直观的文化之旅。
中国文化千年传承,器物纹饰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变化演进。在日常的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中,纹饰是鉴评真伪的一大要素之一,可辅助鉴赏者做出正确判断。此书以龙纹、凤纹、云纹、牡丹纹、莲纹、缠枝纹等几大艺术品常见装饰纹样的历史演变为重要讲解对象,以实例进行说明,并配以相应的手绘纹饰,着重阐述纹饰的细微变化。此书打破器物类型的桎梏,所述纹饰包含玉器、金属器、陶瓷器、丝织品以及石刻等多种器物形式,亦是从纹饰美学方面阐述中国封建帝国的审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