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四川历史名人图画故事书/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谢徽 |
出版社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故事。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被尊为“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中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诗人。杜诗既是一座思想宝藏,更是一座艺术宝库,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目录 杜甫生平 杜甫与姑母 洛阳应试 初见李白 吹台高会 赠诗之情 长安十年 沦为叛军俘虏 麻鞋见天子 因言获罪 “三吏”“三别” 杜甫在成都 知识链接 杜甫作品选 江山留胜迹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哺育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 强。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战略眼 光,以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从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道 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等方面多维度、系统化地阐 述了对待中华文化的根本态度和思想观点。他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崭新高 度,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优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 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 神之钙”,“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 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总书记的一系列著名论断,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 神追求的深度、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推动中华民族现代 化进程的角度,把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升 华到一个新境界,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 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沧海桑田,古印度、古埃及、 古巴比伦文明早巳成为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华文明至 今仍然喷涌着蓬勃的生机。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历史文化源通流畅、悠久深厚。旧石器时代,巴 蜀大地便有了巫山人和资阳人的活动。新石器时代,巴蜀 创造了独特的灰陶文化、玉器文化和青铜文明。以宝墩文 化为代表的古城遗址,昭示着城市文明的诞生;三星堆和 金沙遗址,展示了古蜀文明的不同凡响;秦并巴蜀,开启 了与中原文化的融通。汉文翁守蜀,兴学成都,蜀地人才 济济,文章之风大盛。此后,四川具有影响力的文入学者 ,代不乏人。文学方面,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唐陈 子昂、李白,宋苏洵、苏轼、苏辙,元虞集,明杨慎,清 李调元、张问陶,近现代巴金、郭沫若等,堪称巨擘;史 学方面,晋陈寿、常璩,宋范祖禹、张唐英、李焘、李心 传、王称、李攸等,名史俱传。此外,经过一代代巴蜀人 的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还创造了道教文化、三国文化、 武术文化、川酒文化、川菜文化、川剧文化、蜀锦文化、 藏羌彝民族风情文化等,都玄妙神奇、浩博精深。瑰丽多 姿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 地域特征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四川人的根脉,是推动四 川文化走向辉煌未来的重要基础。记得来路,不忘初心, 我们要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担负起传承历史 的使命和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的传承、接 续与转生,让巴蜀文化的优秀基因代代相传,“子子孙孙 无穷匮也”。 四川历史文化异彩独放,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红色文 化影响深广,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这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 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秉持高 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借助四川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先后出台《四川省“十三 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战 略规划及措施,大力推进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三国蜀汉文 化研究传承、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藏羌彝文化保护发 展等十七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着力构建研究阐 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交流合 作等协同推进的文化发展传承体系,不断探索传承守护中 华文脉的四川路径。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是四川启动最早 、影响最广的一项文化工程。自2016年10月提出方案,经 过八个多月的论证调研、市(州)申报、专家评审,最终 确定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 、杜甫、苏轼、杨慎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这十位历 史名人,来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 是四川历史上名人巨匠的首批杰出代表,各自在自己专业 领域造诣很高,贡献杰出:李冰兴建都江堰,功在千秋; 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名垂宇宙。李白诗无敌,东坡才 难双;诸葛相蜀安西南,杜甫留诗注千家。大禹开启中华 文明,则天续唱贞观长歌。扬雄著述称百科全书,千古景 仰;升庵文采光辉耀南国,万世流芳。 十大名人之所以值得传颂,不仅在于他们具有雄才大 略、功勋卓著、地位崇高、声名显赫,更在于他们身上所 承载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气质风范、文化品格等,是 中华民族和巴蜀文化的集中表达。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 福的奉献精神,李冰尊崇自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落 下闳潜心研究、孜孜不倦的探求意志,扬雄悉心著述、明 辨笃行的学术追求,诸葛亮宁静淡泊、廉洁奉公的自律品 格,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李白“直挂云帆济 沧海”的博大胸怀,杜甫心系苍 导语 《四川历史名人图画故事书》共十册,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十位历史名人的介绍与评析。从大禹到杨慎,从上古到明代,丛书选取的十位历史人物代表了中华文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历史面貌,相信青少年在阅读这十位历史人物故事的过程中,会对中华文明有更深的理解。 本丛书是其中一册之《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 精彩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歌多描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世上疮瘼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杜甫作为一代“诗圣”、创作千古“诗史”的杰出与伟大。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诗文感时伤怀。“穷年忧黎元”,杜甫一生困苦多难,总是为百姓担忧:“济时肯杀身”,如果能够改变艰难的时局,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能像尧舜时期那样,人人安居乐业,世风淳厚。 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他一生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创作了“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等名作。 杜甫的经历与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三十五岁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作诗,八岁练习书法,“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十四岁的杜甫就能与文人对诗。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开始了他的游历时期,次年与友人游历江南一带。 二十四岁那年,杜甫回乡在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入选。从此,他再也没有踏进过科举考场。 杜甫三十三岁那年,在东都洛阳与“诗仙”李白相识,两人共游齐鲁,继而又遇边塞诗人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即文学史上的“吹台高会”。杜甫与李白三次相见,两次相约,对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杜甫后来写了十五首怀念李白的诗,李白也写了三首诗回赠杜甫。 第二个时期: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在长安参加官场选拔考试,却因为奸臣李林甫一句“野无遗贤”(民间没有遗漏的人才),让杜甫等所有应试者落选。 杜甫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他以诗换酒,向权贵投赠,后来,由于向唐玄宗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此时,生活困窘,仕途无望,处于人生低谷的杜南却写就了辉煌的诗篇。《兵车行》《丽人行》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文学史上无法超越的现实主义名篇,更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 第三个时期:四十五岁至四十八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他写下《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杜甫潜逃到凤翔肃宗的行辕,穿着一双麻鞋、一件露肘的布衣,面见天子。肃宗感念他的忠心,授他左拾遗一职。可是,杜甫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瑭辩护,惹怒皇帝,差点儿丢了性命,后来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杜甫痛彻心扉。他一腔悲愤,饱蘸浓墨,写下不朽诗篇:“三吏”和“三别”。 第四个时期:四十八岁至五十八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携家人逃难到了成都,他的好友严武镇守成都,为杜甫谋得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杜甫在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诗风也有所改变,写下不少咏物伤春,反映闲适生活的诗篇,如《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永泰元年(765年)五月,杜甫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再度漂泊,在夔州客居两年,继而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孤舟中,时年五十九岁。P10-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