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教育部最新统编语文教材要求,为课外阅读量身打造。名家名著,精译精编。快乐阅读,陪伴成长。童年时光不容错过的名家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纯真记忆。
米·伊林,一位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高士其(1905-1988) ,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科普作品《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细菌世界探险记》《生命的起源》《太阳的工作》《青年们向科学进军》《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等。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配合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快乐阅读吧”板块,特别为孩子们编辑制作出版的课外读物。旨在紧密结合课本的同时,开拓孩子的阅读视野,给孩子一个名家经典作品的阅读范本。
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他的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趣味是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噱头,材料丰富而不枝蔓。这些都是伊林作品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的优点和特点。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十万个为什么》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针对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物,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把科学的趣味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引人入胜。
在《灰尘的旅行》这本书中,作者高士其以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让读者在接收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文学的熏陶与滋养。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人类起源学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小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一展身手。
《我们的地球》收录了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以文学随笔形式撰写的22篇地球知识科普文章,回答了孩子们好奇的地球的年龄、地球的形状、冰川的起源等多个自然问题,为孩子们了解宇宙天文和自然地理的奥秘打开了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