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蔡践编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跟进解读

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番话的时候,已40多岁。那时,他从齐国游历归来,自认为经过这次周游,加上自己也已到了不惑之年,思想也应达到“不惑”的境界了。因此,很希望鲁国能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当政者根本看不上孔子这位布衣求仕者。孔子便与门人一起,在“学”中寻求快乐。

学习是人的一种天性,人通过学习唤醒潜能,并在这过程中享受快乐。孔子说的就是这番道理。因为在孔子的心目中,学的范围从来都是宽广的。书本只是学的一个方面,做人、从政、生活常识等都是孔子之学的一部分。所以,孔子强调:无论学什么,都要适时温习。

唐代时,有一位赵州禅师在禅宗上的造诣很高,常常有人慕名来访。赵州禅师在一个观音院禅修时,有两位僧人不远万里来到赵州,向他请教什么是禅。

赵州禅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问其中的一个僧人:“你以前来过这里吗?”那个僧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就说:“吃茶去!”赵州禅师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这里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一次。”赵州禅师也对他说:“吃茶去!”

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院主不解其意,就好奇地问:“禅师,为什么以前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微微一笑,叫了一声院主的名字。院主答应一声,以为赵州禅师会向他道出其中的禅机,不料禅师也对他说了句:“吃茶去!”

院主愣了一下,心想:“难道赵州和尚只是徒有虚名?这真是枉费了那两个远来僧人的一片苦心啊!”

一天,院主感到口渴,端起小沙弥捧来的茶杯,心中灵光一闪,猛然顿悟了赵州禅师“吃茶去”的禅机。他感到无比的畅快,大叫一声,将那盏茶一饮而尽。

很多北方人可能不习惯“吃茶”这个说法,现在南方人还说“吃茶”,保留了古风。“吃茶”就是喝茶,而不是把茶叶吃了。“吃茶去”就是“喝茶去”。那么,赵州和尚说的“吃茶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是叫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二是告诉人们生活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大道”;三是一切皆道,不分茶与非茶。

僧人喝茶时,顿悟的是第一层意思,进而悟出了第二层意思,但他可能还没有悟出第三层意思。

这就是著名的禅宗公案“吃茶去”。这宗公案与孑L子的“学而时习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普通人总是以为像孑L子这样的大圣人,他一定非常了不起,因此他的书也一定非常高深。谁知打开一看,第一句就是大白话,不由得大跌眼镜,惊呼上当,连声失望。这种人其实比8个月的婴儿还不如。实际上,孔子并没有骗人,他说的“学而时习之”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只有那些不懂的人以为是杯白开水,而那些懂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杯生命之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不亦说乎”说的是学到知识之后的心情体验。其实人人都有过此类体验,当你完成一项并未完全掌握的工作,当你切身明白一条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是否会会心一笑呢? “说”通“悦”,表示一种内在的、不露于外的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描述的是,当一个人的学问已经完成,有同道者慕名而来,双方相见甚欢,有会于心,志同道合的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的境界不得了,说的乃是学问臻大成圆满之境,世间已经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你的学问了,但你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境界,因此不苛求世人的理解。因为没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理解不了,所以对他人不理解自己的言行,能够坦然接受,能够“不愠”了。当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他已经成为大德的君子,当然也就能获得无上的欢悦了。

指点迷津:赵州即今石家庄市赵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赵州桥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被誉为“世界桥梁鼻祖”和“天下第一桥”。(P003-004)

目录

学而第一

 在学习中享受心灵的愉悦

 做人德为本,百善孝为先

 反省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基石

 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温良谦恭是高贵的内在修养

 秉之以礼,以和为贵

 不怕人不知,只怕不知人

为政第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孝敬是做人的本分

 由内而外,准确察知

 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任人唯贤,诚信为人

八佾第三

 仁而知礼,拒绝虚荣

 君子不争,争则依礼

 以礼待人,真诚尊重

 豁达大度是智者的情怀

 处世从容,不失善道

里仁第四

 居于仁境,修养仁德

 心强志坚是通向成功的入场券

 言行有度,合乎道义

 向重义轻利的贤人看齐

 不要轻易许诺别人

公冶长第五

 知人知己诚可贵

 察言观行,悉知他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遇事三思而后行

 不要巧言令色,为人要讲忠信

雍也第六

 心态平和,遇事从容

 不忘贫穷,不违人道

 修身品高洁,清苦不足忧

 文质彬彬,君子气质

 把握好分寸,不失于中庸

述而第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德在心灵,行藏有度

 心怀仁道,见识卓越

 择其善者而从之

 心地清明,君子坦荡

泰伯第八

 行之以礼,德行自见

 以德为重,仁义有节

 恪守善道,明辨荣辱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唯才是举,心胸博大

子罕第九

 恭敬守礼忌骄纵,不为名利累身心

 心性崇高,行为自端

 光阴易消逝,人生须珍惜

 忠言逆耳利于行

 勇者不惧,志不可夺

乡党第十

 言谈举止能折射人的心灵轨迹

 服饰可以表现人格

 酒席餐饮,有礼可循

 仁者之心,恭敬待人

 礼存于心,善待一切

先进第十一

 敬重之心,窥见其德

 言行中肯知进退

 虚心请教,勤奋好学

 因材施教,言出于真

 一言之间见心志

颜渊第十二

 克己向仁,遵礼而行

 不忧不惧心自宽

 遵从道义,修德勤政

 举贤任能,仁德风范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注重言行,身体力行

 其身正,有令必从

 若想正他人,必先正己身

 持之以恒,欲速不达

 追求和谐,秉持正道

宪问第十四

 知耻明德,仁者之风

 贫而不怨,富而不骄

 见利思义,不斤斤计较

 以仁立身,君子风范

 明察慎思,不出其位

 把怨恨放在一边

 提高修养,行为有节

卫灵公第十五

 坚守正道,一以贯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季氏第十六

 天下有道才能和睦相处

 明辨损益,修身养性

 君子的三戒和三畏

 常学多思才能明道义

 见善而为,见义而行

阳货第十七

 人性相近,贵在修德

 多行仁道才会得人心

 诗中有德,非德勿行

 不要巧言令色违逆常理

 尚勇讲义才是真君子

微子第十八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胸怀淡泊,高士之风

 不可僭越人间正道

 君子从不求全责备

子张第十九

 执德信道,气度宽宏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孝贵在情真意切

 知过改过,不失其道

 大德之人,得人敬仰

尧曰第二十

 一心为公得民心

 尊五美,屏四恶

 立身有道,顺应自然最关键

 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

天空里,浮云悠然飘过;大海上,海鸥随意飞翔。云自无心,鸥亦忘机,它们是自由的。人们都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但却很少有人去追问: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论语》中记载:“子之燕居,申中如也,天天如也。”孔子是自由的,因为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可见,自由的获得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因为当人们自觉践行道德法则的时候,自己的心灵必将不断地得到净化与升华,并逐渐摆脱物欲的束缚和名利的羁绊,由此洞见到宇宙间存在的“大道”,进入自由之境。

《论语》是儒家学说中论述道德的一本书。它以修身治国为诉求,以仁为根本,以善为指向,以学为方法,为人们构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之都。这一道德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蕴含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干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孔子是东方的太阳,《论语》是亚洲的圣经。要悟透孔子、走近孔子,就要读一读《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全书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可以说,今天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基本上遵循的是儒家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很多都是参照《论语》中的道德法则。《论语》对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涉及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就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为珍贵的宝物。

面对孔子,人们常常会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沐浴在人们的心上,为人们获取终极的自由提供了道德上的保障。

为了便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我们精心编著了《论语全编》一书。《论语全编》在编撰体例上对《论语》的二十篇分别逐一从原典、注释、译释、评析、解读、指点迷津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力求给人们的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生话。

捧读《论语》,聆听古人的谆谆教导,让自己的心灵徜徉在道德的田园,接受德性之光的照耀和抚慰,我们一定会感到无限的自由和欢愉。

编者

2015年2月

内容推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儒家学说中论述道德的一本宝典。它以修身治国为诉求,以仁为根本,以善为指向,以学为方法,为人们构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之都。这一道德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论语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一书是由蔡践编著的儒家论语研究著作。

编辑推荐

《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著作,至今已有2500多年,它以修身治国为诉求,以仁为根本,以善为指向,义学为方法,为人们构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之都。这一道德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石。其思想哲学和经典之语,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由蔡践编著的该书《论语全编/读书人典藏书系》对《论语》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地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7: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