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可以包罗万象,其中就有“美”。美既是抽象的概念,也是具体的感受;既是物化的实体,也是心灵的皈依。世间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经典之美,美在恒久,美在真实。正是因为经典具备了历史积淀的厚重,所以,其中的美的形式才更加完满与纯粹;正是因为经典历经了时代浪潮的淘洗,所以,其中的美的内涵才更加真挚与动人。在本辑当中,由中共滨州经济开发区工委、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编的《经典悦读》引入了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集结了六种不同风格的美,以美的形式与风格作为每一分册的主题,大胆而新奇。这样的设计既拓宽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致,是十分巧妙而可贵的。
由中共滨州经济开发区工委、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编的《经典悦读》由6册组成,《美刺篇》、《蕴藉篇》、《悲壮篇》、《睿智篇》、《淡雅篇》、《苍凉篇》,在各主题的统领下,选取了古今中外相关的诗词、散文、杂文等,名家名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含义隽永,既有知识的介绍,又有犀利的点评,不少篇什读后令人回味深长。
奴才哲学
林默涵
●正文
据说莫利哀所描写的人物,都是他亲眼看见过的。莫利哀是路易十四的“皇家剧团”的主脑,和他接触多的,自然是一些贵族了:莫利哀就把他们做了他的嘲笑的主要对象,因此他常常受到他们的攻击。
既有贵族,自然就有奴仆,在莫利哀的剧本中,几乎没有一个没有奴仆登场的。这是一些平民出身的人物,在他们的眼中,贵族全是糊涂可笑的东西,但又因为接近了贵族,便自觉又比平民高超一些了。他们早已失去平民固有的淳厚,而变成了诌佞狡诈的脚色。这是不足怪的:因为不诌佞,就无以讨主子的欢心;不狡诈,又免不了要常受主子的欺侮。
如果用鲁迅先生的说法,这大概就是所谓“帮闲”的人物了。他们的任务,便是帮主子出计谋,怎么吊膀子,拐女人,诸如此类,以博取主子的恩宠。但如果事情失败,真要“帮忙”的时候呢?他就不来了。这时,他就另有主张:“有胆量也好,没有胆量也好,只要我保留着这吃饭的家伙就行了。吃饭的时候,您如果愿意的话,不妨请我同坐,凑够四位。至于打仗呢,请您不要把我算在内罢。总之。您也许觉得阳世住腻了,阴间别有风味,至于我呢,我觉得阳世就够有趣了……”
我当然不会主张奴才应当为主子拼命。我只是从这里发见了真正的奴才哲学罢了。概括起来,便是:“只要保留着吃饭的家伙,阳世也就够有趣了。”这虽然简单,然而,许多复杂现象,都可以由此而解。这就是那些汉奸、叛徒们的哲学,在他们是“只要保留着吃饭的家伙”,便是出卖灵魂又有何妨。这也就是那些背朝外敌,而把胸膛对着我们的顽固专家们的哲学,在他们是“只要保留着吃饭的家伙”,便是戕害民族利益,亦在所不计,至于和敌人打仗呢?“请不要把我算在内罢”。
对付这样的奴才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给他几拳,让他看看颜色,那他就或者会改变态度了。例如莫利哀在《装腔作势的女子》中所描写的马斯加里,就是这样的。他奉了主人的命令,冒充贵族,乘了轿子去调弄那做作的两个女子,而竟想赖掉轿钱——
“第二个轿夫:我说,先生,给我们的钱。
马斯加里(打他一个耳光):怎么?坏蛋!我这样身份的人,你竟敢向我要钱吗?
第一个轿夫(把轿杠拔出来,拿在手里):喂!赶快把钱给我们!
马斯加里:什么?
第一个轿夫:我说,我马上要钱!
马斯加里:这才是一个懂道理的。
第一个轿夫:快呀!
马斯加里:好罢,你说话很有礼貌,你的伙计却是一个坏蛋,说话得罪人!——拿去罢!你满意了吗?
第一个轿夫:不,我还不满意,你打了我的伙计一个耳光,我就要……(举起轿杠)
马斯加里:别忙!拿去罢,这算是补偿他的耳光的。只要人家规规矩矩地对我说,要我怎样都可以。”
读者诸君!读了这一段,你不会觉得好像也看见了中国的“马斯加里”吗?(选自张保林主编:《最好的杂文大全集》。外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65~166页)
●知识
林默涵不仅爱看书,而且十分爱惜书,这是家人对他比较深的印象,因为他的业余生活,一有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他爱惜书甚至爱到有点“过分”,因为他要求自家人谁看书若没看完,不能折角,也不能把书反扣来标记,一定要使用书签。在文章风格方面,林默涵在年轻的时候崇拜鲁迅,在上海的时候他曾见过鲁迅本人,鲁迅以笔为旗的做法极大地激励了他,因此,他的杂文针砭时弊的文笔,有鲁迅的辛辣、犀利的特点。
●解读
中国哲学上下五千年,“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气”的意义很丰富,其中很有价值的一点就是“气节”。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气节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的体现,如果丧失了气节,沦为奴才,那就意味着人格的堕落,这样的人,作为个体来说,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日常生活中尚且如此,那么到了家国天下这种大是大非的紧要关头,如果人人都丧失了气节,结局则是一个国家的沦陷。因此,《奴才哲学》并不是为了鞭挞一种哲学,而是为了敲响民族危亡的警世钟。
●警语
最可贵的是事实,最无情的也是事实。
——林默涵
P5-9
经典之美至真至纯
经典是有魅力的。经典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中意义的浓缩与升华,更在于它对读者心灵感悟的激发。我们将那些人们反复阅读、手不释卷的作品命名为经典,并非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深度和影响力。经典中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的,因此,“悦”读经典,永不过时。
《经典悦读》出版到第五辑,已经推介了数百篇优秀的名家名作,在倡导全民阅读、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水平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建设“书香社会”,要建成全民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的“书香社会”,我们更应该多读经典。
经典可以包罗万象,其中就有“美”。美既是抽象的概念,也是具体的感受;既是物化的实体,也是心灵的皈依。世间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经典之美,美在恒久,美在真实。正是因为经典具备了历史积淀的厚重,所以,其中的美的形式才更加完满与纯粹;正是因为经典历经了时代浪潮的淘洗,所以,其中的美的内涵才更加真挚与动人。在第五辑当中,《经典悦读》引入了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集结了六种不同风格的美,以美的形式与风格作为每一分册的主题,大胆而新奇。这样的设计既拓宽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致,是十分巧妙而可贵的。
经典之美,至真至纯,它既能提升人的修养和境界,也能健全人的道德和品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重经典、有着浓厚书香传承的民族。对经典的弘扬和传播,是我们走向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良好开端!
中共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