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以科学、求真为标准,力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段历史的本来面貌和内在规律。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发现中日人民要求友好、理解与紧密合作的愿望推动着中日两国的国家关系不断发展。这就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长期研究中,感觉到新中国与日本关系史的研究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研究,还有强烈的政治性。既往的这段过程不仅是历史,还对中日关系的动态,甚至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起作用。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十分复杂,有推动的力量,也存在各种阻碍、倒退的力量。就是在对中日关系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以讹传讹、混淆、挑拨性的研究观点。能对读者研究、了解中日关系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张历历,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主任(2004~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司聘)特邀专家、中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兼职教授。1985年起在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任教,从事中国外交、外交学、中日关系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国际关系学》(第一作者,1989年)、《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独著,2000年)、《百年中曰关系》(独著,2006年)、《外交决策》(独著,2007年)、《当代中国外交简史》(独著,2009年)、《新中国和日本关系史》(独著,2011年)、《当代中国外交简史》(第2版,独著,2015年)、《新中国和日本关系史》(第2版,独著,2016年)。另有合著十余部,论文、文章一百多篇,大型电视专题片多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1949年是东亚历史的分水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影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对日本占领与控制政策 一、战后初期的美国对日占领政策 二、美国严控日本对华政策 第三节 中国对日外交政策 一、外交部对日政策的研讨 二、中国对日外交战略 三、中国初定对日外交政策 四、中国对日民间工作机构的设立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日民间关系 第一节 最初的中日民间接触 一、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成立 二、日中友好协会成立 三、最初的中日民间贸易 第二节 中日民间交往打破了美国封锁 一、中国政府打破封锁的举措 二、中日第一个民间贸易协议达成 三、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 四、中日民间外交方针的提出 第三节 中国政府解决战后遗留问题 一、中国政府妥善解决日侨归国问题 二、中国政府宽大处理日本战犯问题 第四节 民间交往初现小高潮 一、初现小高潮的原因 二、多个日本代表团参加中国国庆五周年活动 三、新中国第一个代表团访日 四、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议达成 五、中日民间交往层级提高 六、中日外交层面的秘密接触 第三章 1958年中日关系遭受严重挫折 第一节 1957年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谈判受阻 一、日本内阁频繁更换 二、岸信介上台后的对华政策 三、岸信介内阁对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的政策 四、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 五、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第一阶段谈判未果 第二节 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终于签订 一、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终于达成 第三节 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政策 一、中日第四次贸易协议签订引爆各方矛盾 二、岸信介政府采取强烈反华政策 三、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 第四节 “长崎国旗事件”导致中日关系中断 一、“长崎国旗事件”发生 二、中国政府的反制行动 三、岸信介政府的静观对策及被赶下台 第五节 中国提出政治、经济三原则 一、中国在中日关系中断后的后续对策 …… 第四章 中日关系进入半官半民阶段 第五章 佐藤内阁造成中日关系停滞 第六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第七章 中日实务协定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第八章 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的迅速发展 第九章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发展 第十章 21世纪初期十年中日关系的变化发展 第十一章 中日关系处在复杂多变的阶段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