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索地球奥妙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周晓丹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埃及法老死后留下的诅咒为何会屡屡应验?恐怖的百慕大三角区魔力缘自何处?秀美的神农架“野人”真实面目究竟啥样?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人所目击的UFO是真是假?“太空来客”“水星生命”是否确实……“探求知识丛书”以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征,以激励青少年读者学习欲望、培养兴趣、探求知识为出发点,将各个领域中的神异奥秘、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等现象编写成书,划分为宇宙、地球、人类、大自然等类别。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的“探索地球奥妙”分册。

内容推荐

地球在“长”吗?蚊子有饱的时候吗?刺猬到底有多少根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人为什么都有肚脐眼?为什么有人睡觉时会流口水?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

你看这本“探索地球奥妙”是不是正合你的心意?打开它,你会发现有那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就让它带你步入神秘的未知领域吧!

目录

地球概说

 地球的成因

 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重量

 地球的“外衣”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磁场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

 地球在“长”吗

气象万千

 风

 雾

 云

 雨

 雪

 雾凇和雨凇

 彩虹

 露水

 梅雨

 寒潮

地球纵览

 地球之巅

 最深之渊

 最大的沙漠

 最长的大地裂谷带

 最大的峡谷

 最长的山脉

 最大最深的海

 最小的海

 最浅的海

 最淡和最咸的海

 最热和最冷的海

 最透明的海域

 最长的海峡

 最大的岛屿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珊瑚礁

 最小的岛国

 最僻远的岛屿

 最大的湖

 最深的湖

 最宽的瀑布

 最高的瀑布

 溶洞之最

自然奇观

 唱歌的沙子

 岩洞中的地下宫殿

 稀奇古怪的泉

 喷冰的火山

 变幻莫测的“香地”

 风造出的“都城”

 “天生桥”

 干雨

 荧荧“鬼火”

 六月飞雪

 魔鬼塔

 云南石林

 峨眉佛光

 彩色沙漠

 深海里的大瀑布

 钱塘江涌潮

 骷髅海岸

 黄石国家公园

动物王国

 一眼两用的四眼鱼

 能离开水的弹涂鱼

 拼死护仔的狮子鱼

 放电鱼

 雄海马“分娩”

 海中吸血鬼

 剧毒蛙之谜

 可怕的蝮蛇

 臭鸟

 巨嘴鸟

 吃骨鸟

 可爱的帝金鹅

 靠鼻子行走的动物

 昆虫的母爱

 蚊子有饱的时候吗

 毛毛虫召唤蚂蚁的秘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夜蝴蝶

 蝈蝈儿的恋歌

 屎壳郎“出国”记

 萤火虫是怎样“猎牛”的

 孔雀开屏之谜

 刺猬到底有多少根刺

 兔子的眼睛

 奇特的星鼻鼹

植物天地

 植物的“翅膀”

 植物也会听音乐

 植物问的“亲家”和“冤家”

 昆虫的“温暖之家”

 花中香祖

 奇特的大王花

 可以载人的王莲

 来去匆匆的短命菊

 “指南草”

 “翻筋斗草”

 “自动播种机”

 不怕刀斧砍的树

 不怕扒皮的树

 会产奶的树

 会流糖浆的树

 “绿色储水塔”

 无叶怪树:

 独木成林:

 能驱鼠的“植物猫”

 食肉植物

 植物中的伪装高手

 能净化环境的植物

 超级水果猕猴桃

 记忆之果——苹果

宝藏荟萃

 宝石之王

 闪光的“猫眼”

 温润坚韧的玉

 神奇的琥珀

 美丽的水晶

 不怕火烧的石棉

 闪闪发光的沙粒

 地下的太阳

 矿物鸳鸯

 黑色的金子

 天然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昂贵的金属

 稀有金属钨

灾难聚焦

 “空中死神”

 最不受欢迎的“天上来客”

 “龙吸水”

 焚风

 火山喷发

 可怕的赤潮

 泥石流

 地震

 巨浪海啸

 高山雪崩

 山崩滑坡

 炎夏雷暴

 沙漠侵吞土地

 全球变暖

 旱灾

 蝗灾

名城掠影

 对称之都——北京

 城市之母——开罗

 音乐之都——维也纳

 永恒之城——罗马

 多称之都——曼谷

 英雄的城市——巴拿马

 黄金之都——波哥大

 水城——威尼斯

 天使之城——洛杉矶

 世界花园城市——日内瓦

人体奥妙

 我们的身体为何有瑕疵

 人为什么都有肚脐眼

 脸上为什么会有酒涡

 为什么皮肤会起鸡皮疙瘩

 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

 人体为什么会放出臭气

 为什么会有左撇子

 为什么有人睡觉时会流口水

 梦和灵感

 连体人趣谈

 耳朵的长处与短处

试读章节

关心热爱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难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人,当然不会相信上帝“创世”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早在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布封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说打破了神学的禁锢。然而,人们也许还不知道,随着科学的进步,关于地球成因的学说已多达十多种,它们主要是:

1.彗星碰撞说

认为很久很久以前,一颗彗星进入太阳内,从太阳上面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几个不同行星。(1749年)

2.陨星说

认为陨星积聚形成太阳和行星(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

3.宇宙星云说

1796年,法国拉普拉斯在《宇宙体系论》中提出,认为星云(尘埃)积聚,产生太阳,太阳排出气体物质而形成行星。

4.双星说

认为除太阳之外,曾经有第二颗恒星,行星都是由这颗恒星产生的。

5.行星平面说

认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个平面上绕太阳转,因而太阳系才能由原始的星盘而产生。

6.卫星说

认为海王星、地球和土星的卫星大小基本相等,也可能存在过数百个同月球一样大的天体,它们构成了太阳系,而我们己知的卫星则是被遗留下来的“未被利用的”材料。

在以上众多的学说当中,康德的陨星假说与拉普拉斯的宇宙星云说,虽然在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弥漫物质(星云)。因此,后来把这个假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而被相当多的科学家所认可。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星云假说”也暴露了不少不能白圆其说的新问题——逆行卫星和角动量分布异常问题。根据天文学家观察到的事实:在太阳系的系统内,太阳本身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角动量只占O.3%:而其他九大行星及所有的卫星、彗星、流星群等总共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3%,但它们的角动量却占99.27%。这个奇特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问题。星云说对产生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束手无策”。

另外,现代宇航科学发现越来越多的太空星体互相碰撞的现象,1979年8月30日美国的一颗卫星P78—1拍摄到了一个罕见的现象:一颗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头栽入了太阳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彗星冲向太阳被吞噬的情景,12小时以后,彗星就无影无踪了

既然宇宙间存在天体相撞的事实,那么,布封的“彗星碰撞”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使新的灾变说应运而生。

今天,地球起源的学说层出不穷,但地球是怎样形成的,仍是一个谜。

地球的年龄

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然而,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关心地球的年龄问题,但是由于古代人们缺乏推算地球年龄的科学方法,地球的年龄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一些教会神父们宣称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0年创造的;使许多人相信了这种无稽之淡。

怎样才能科学地推算地球的年龄呢?

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有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究海洋里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他们假定海水最初是淡的,由于河水把盐冲入海洋才使海水变咸。知道了目前海水的含盐量和全世界的河流每年能把多少盐冲入海洋就可以算出海洋的年龄,并进一步推算出地球的年龄。因为海水最初是不是淡的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河流每年带入海洋的盐量也并不一样,此外地球的形成比海洋的出现早多少年也不得而知。因此这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颢。

还有一些科学家想通过测量海洋每年的沉积率来推算地球的年龄。他们认为算出海洋每年的沉积率,再测出海洋沉积物的总厚度,就可以计算海洋的年龄。然而由于海底是不断运动的,海底沉积物也随之时常在变化,这种方法也站不住脚。

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来确定岩石年龄的方法,但足用这种方法还不能推算出地球本身的绝对年龄。

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测定地球年龄的最可靠的方法,叫作同位素地质测定法。20世纪初期,人们发现地壳中普遍存在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原子核中能自动放出某些粒子而变成其他元素,这种现象被称作放射性衰变。在天然条件下,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度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而始终保持很稳定。

例如1克铀经过一年之后有1/74亿克衰变为铅和氮。在铀的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经过约45亿年以后,大体就有1/2克衰变为铅和氦。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这一特性,我们选择含铀的岩石,测出其中铀和铅的含量,便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岩石的年龄。用这种方法推算出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为38亿年。当然这还不是曲形球的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之前地球还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科学家们认为加上这段时期,地球的年龄应该是46亿年。

近些年来,人们又用同样的方法推算了各类陨石以及“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的月岩的年龄。结果,它们的年龄都是45亿年至46亿年。这说明太阳系中这些天体是同时形成的,同时也说明用这种方法来测定地球的年龄是比较准确的。

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1598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航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千米),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千米,这在两干多年前实在足了不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7世纪末,人们对地球是正圆球的主张开始有了怀疑。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希通过测定,发现地球赤道的重力比其他地万都小,捉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张。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白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圆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千米。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圆球体。

序言

广袤的太空、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太阳系;美丽的地球、人类的起源、史前的文明;神奇的金字塔、诡异的百慕大……人类在认知自然的进程中,经过不断的探求、摸索、研究,了解认识了许许多多知识和现象。但是人类在众多领域尚有不少未知的、茫然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古埃及法老死后留下的诅咒为何会屡屡应验?恐怖的百慕大三角区魔力缘自何处?秀美的神农架“野人”真实面目究竟啥样?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人所目击的UFO是真是假?“太空来客”“水星生命”是否确实……

宇宙、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这些令人困惑不解的现象、事件与谜团,真实而广泛地发生着、存在着、演变着。这其中有些是我们人类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尚不能解释和掌握的,有些是其真实原因或本来面目被历史所尘封。但他(它)们所散发出的神奇魅力,长久以来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人们探求其真相的兴趣,以求其真相大白于天下。正是在这种对自然的、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未解现象和事件的探求、解析、破译中,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知识上的收获。

“探求知识丛书”以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特征,以激励青少年读者学习欲望、培养兴趣、探求知识为出发点,将各个领域中的神异奥秘、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等现象编写成书,划分为宇宙、地球、人类、大自然等类别。丛书全套十册,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中最有趣味、最被关注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宏观到宇宙太空,微观到昆虫植物均有广泛涉猎。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大量目前科学还无法解释的事物和现象讲述给青少年读者。为其展示出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好奇,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掌握探求知识的本领,去探求未知领域的真相,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展示自我、体现价值、造福人类。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或许在你阅读这套书时,有些未解之谜已经或正在解开。相信这套“探求知识丛书”会成为提升广大青少年读者科学文化素养的理想读物和良师益友。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