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晚清上海片影(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夏晓虹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已退休),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特聘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香港岭南大学(2009、2014)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诗界十记》、《晚清文人妇女观》、《旧年人物》、《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晚清的魅力》、《晚清社会与文化》、《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阅读梁启超》、《晚清上海片影》、《燕园学文录》、《珍藏生命》、《晚清报刊、性别与文化转型——夏晓虹选集》、《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编校《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金天翩、吕薯城、秋瑾、何震卷》、《林舒家书》等,合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大旧事》、《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等。 目录 序 上海旅游指南溯源 晚清上海赛马轶话 车利尼马戏班沪上寻踪 飞龙岛自行车琐谈 洋场水龙会变迁述略 上海道台跳舞会记 诞生张园的文明结婚新礼式 晚清上海报刊中的秋瑾祖父遗闻 黄遵宪与早期《申报》追踪 彭寄云女史小考 吴研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 精彩页 上海旅游指南溯源 以前阅历短浅,学问疏陋,读书只重名家、经典,看不起坊间印行的大众读物。见到相识的日本学者,出高价买一本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老北京导游书,心中还颇以为不值。又在一著名的日本中国学研究者家中阔大的书库里,发现众多旅行指南一类图册,也觉得大为诧异。那时的印象,似乎高深的学术应该与这种低俗的图书绝不相干,却没有在意对方的解释:“对于外国人来说,游览手册其实是了解中国的捷径。” 终于有一天,在试图进入晚清上海,期望重构那个遥远而陌生的社会场景,辨认被时间的尘沙掩盖的每一细节时,我才真正体验到,旅游指南实在是接引我们返回历史现场的最佳通道。其对于地域史研究的重要性,一如日本学者之凭借它感受中国。 我所得见的早期上海旅游指南,大致可分为图、文两类。当然,即使是“图书”,也并未完全摈弃文字说明。如最早于1884年出现的吴友如绘《申江胜景图》(上海点石斋印,图1),分为上、下两卷,共六十二图,每图后均系以诗或词。好处是,对于未曾身临其境者,一卷在手,可以想象卧游,这就是黄逢甲在《〈申江胜景图〉序》中所称道的:“抚是图者虽未至申江,而申江之景其亦可悠然会矣”;而不足处也很明显,韵文毕竟牵于格律,语焉不详。因此,此书后来虽有仿作,如1894年上海宝文书局印行的谈宝珊绘《申江时下胜景图说》(图2),但图、文的比例已做很大调整。两卷绘图仅三十幅,文字解说倒占了全书一多半篇幅。而这一重文轻图的出版策略,显然更符合游览者的实际需要:既可对景检索,也可案头赏玩。由此可见,文字类的导游书自有其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 而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上海便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获得了西方人的青睐。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英人率先设立租界。此后,由畸形繁荣的“十里洋场”所指代的各国租界,便成为上海区别于内地其他城市最特殊的景观。晚清出版的各种沪上旅游指南,于是无一例外,纷纷以洋场风物作为介绍重点。这在第一部导游类著作《沪游杂记》(图3)中已开其端。 《沪游杂记》的作者名葛元煦,字理斋,号啸翁、啸园主人,为仁和(今杭州)人。此书写成于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其时,葛氏移居上海已十五年,且寓庐即在洋场。本书的写作缘起在《自序》中有交代: 因思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各怀入国问俗、入境问禁之心,而言语或有不通,嗜好或有各异,往往闷损,以目迷足裹为憾。旅居无事,爱仿《都门纪略》辑成一书,不惮烦琐,详细备陈。碑四方文人学士、远商巨贾,身历是邦,手一编而翻阅之。欲有所之者,庶不至迷于所往;即偶然莫辨者,亦不必询之途人,似亦方便之一端。 则此书之作,意在指点迷津,性质接近于今日所谓“旅游指南”,已表述得十分清楚。为之撰序的友人袁祖志,即径以“沪游指南之针”相许。不过,晚清文人多少还保留着传统的谦慎习气,葛氏《自序》因此仍不免要在文末逊让一句:“若谓可作游沪者之指南针也,则吾岂敢!” P1-5 导语 晚清上海成为作者关注的对象,既属偶然,也为必然。多年从事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重点虽然不断转移,从梁启超到晚清文学改良,再到晚清女性的生活与思想,进而推及晚清社会的变迁,但无论进入哪个课题,上海都是很难绕开的点。 序言 晚清上海成为我关注的对象,既属偶然,也为必然。 多年从事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重点虽然不断转移,从梁 启超到晚清文学改良,再到晚清女性的生活与思想,进而 推及晚清社会的变迁,但无论进入哪个课题,上海都是很 难绕开的点。 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 ,在以其殖民地形态成为中国耻辱的标记的同时,也因快 速崛起的畸形繁荣为世人瞩目,从而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中 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的西方文化,正是经由上海一隅,源源不断地输入 中国,为一般社会所认知与接受。就此而言,晚清上海对 于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不过,我之进入上海研究,仍然需要一种特别的契机 。长期生活在北京,现实中的上海对于我不免陌生。说来 有些不可思议,除却1983年暑假,我曾经利用研究生实习 考察的机会到过沪上,再度重来已是将近二十年后。并且 ,第一次的造访因盛暑难耐(那时既无空调,电扇亦很少 ),也只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招待所留宿一夜,即仓皇出 逃绍兴,上海留在我印象中的,因此仅有城隍庙与豫园。 可想而知,当2000年春,我和陈平原接受百花文艺出 版社的约稿,答应为他们编一本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配有相关资料的图文书《图像晚清》时,我对上海的所 有认知基本都停留在纸面。当时我在东京大学文学部授课 ,平原先在北京、后在海德堡讲学,我们之间的合作与分 工是:先一起选图,然后,我负责配文,平原则撰写《导 论》。 《点石斋画报》与《申报》之间关系密切,不仅因为 二者原初同属一个报系,而且,《点石斋画报》的绘图也 常常取材于《申报》的新闻稿。为查找与图像匹配的史料 ,那段时间,我经常坐在东大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图书馆阅 览室,把大册影印本《申报》抱出送进。这里丰富的藏书 与入库的便利,使我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而且,从住处 走到此间,只需二十分钟,距离之近也为我在北京不可企 及。后来回想,假如没有东大教学这段经历,也就不会有 《图像晚清》这一本书。当然,由大量阅读所获得的对于 晚清上海的知识,也拓展了我的研究领域,因而最大的受 益者仍是我本人。 报纸记者关注细节、锲而不舍的追踪报道,使晚清上 海穿过历史的尘埃,生气蓬勃地向我走来。我借机在东大 开了一门“《点石斋画报》研究”课,带领日本学生透过 图像与题图文字,解读与体贴晚清社会。而在编书与讲课 互动的过程中,一些题目也浮现出来,诱我动笔。我在引 导学生们观看《点石斋画报》第二号登载的《赛马志盛》 一图时,要他们试猜《申报》的第一条新闻是什么内容, 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宣布——“是赛马”,学生和我都 大乐。讲解《裙钗大会》时,先前为《图像晚清》配文而 重新读过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突然灵光一闪,与 画面中特别提及的“京都同德堂孙敬和之私妇彭氏寄云女 史”接通,这位热心参与筹办上海中国女学堂的彭女士不 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史,竟也借助小说文本透露了若干消息 。 …… 书名也不便再使用先前拟想的“晚清上海的文化空间 ”,那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学术专著的论题。我的时而出入 今昔的漫话方式以及各篇分散的话题,也只是钩稽与呈现 出了晚清上海的片断影像。因此,照目前这样,改称《晚 清上海片影》,应该更加名副其实。 当然,我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有意放松的文字,在资 料的准备上却并不轻松。特别是最后一辑考索与上海发生 关联的晚清人物四文,大半都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许 学术随笔与学术论文之间本不存在深沟巨壑,而是我们对 于不同文体的想象拉大了其间的距离。 使我尤为欣喜的是,开课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书 稿完成的私愿,却着实让选课的学生们对近代上海发生了 浓厚兴趣。最直接的成果是,其中一位学生的硕士论文即 由此而来。他作的题目《“新闻纸”与“报章体”—— 1872-1892年《申报〉赛马报道研究》,是将课堂上的口头 报告扩展开来,讨论《申报》创刊二十年间对各个赛季赛 马的报道与新闻文体的演化之间的关系,其问题设置的深 度已远远超越我那篇《晚清上海赛马轶话》。所谓“抛砖 引玉”,做教师的最大满足莫过于此。 夏晓虹 2008年6月3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内容推荐 自1842年开埠以后,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租界,在以其殖民地形态成为中国耻辱的标记的同时,也因快速崛起的繁荣为世人瞩目,从而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桥头堡的历史地位。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西方文化,正是经由上海一隅,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为一般社会所认知和接受。本书图文并茂,撷取上海最早的旅游指南读物、晚清上海赛马活动、车利尼马戏班来沪演出、飞龙岛自行车开张等话题,以出入今昔的漫话方式,为您钩稽与呈现晚清上海的片段影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