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冯友兰 生平简介 哲学在当代中国 青年的修养问题 从哲学观点看艺术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儒家哲学之精神 人生成功之因素 论大学教育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哲学做出的贡献 向警予 生平简介 勤工俭学是学生自立的基础 召开国民会议,促进女权发展 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 争取中国妇女的自由与平等 全世界劳动妇女互相声援万岁 刘海粟 生平简介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五周年弁言 傅斯年 生平简介 考古学的新方法 “五四”二十五年 茅盾 生平简介 文学上各种新派兴起的原因 文学与人生 李济 生平简介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中国最近发现之新史料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新史料与新问题 彭 湃 生平简介 工农兵团结起来,实行土地革命 郁达夫 生平简介 青年的出路和做人 在吉隆坡公演《原野》揭幕式上的演说 何思敬 生平简介 哲学与科学 徐志摩 生平简介 艺术与人生 泰戈尔 落叶 海滩上种花 关于女子 顾 随 生平简介 麻花、油炸鬼、馓子及其他 禅与诗 小说家之鲁迅 关于诗 俞庆棠 生平简介 今日青年的烦闷与出路 朱光潜 生平简介 唯心哲学浅释 在四川大学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国难期中我们应有的自信与自省 说校风 谈作文 在中国语文诵读方法座谈会上的发言 如何学习英文 萧公权 生平简介 宪政的心理建设 罗家伦 生平简介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中央大学之使命 中华民族生存之路 知识的责任 荣誉与爱荣誉 信仰·理想·热忱 甘乃光 生平简介 中国四大文化系统与内务行政 田 汉 生平简介 中国舞台协会公演幕前致辞 学习·个性·用自己 朱自清 生平简介 怎样学习国文 论气节 老舍 生平简介 诗与散文 中国民族的力量 我的创作经验 妇女与文艺 读与写 怎样写文章 精彩页 冯友兰 (1895—1990) 生平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哲学家、教育家,有“现代新儒家”之称。191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12月赴美考察,次年1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哲学,师从约翰·杜威,1924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历任开封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册、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至1946年陆续出版了《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以此创立了其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1946年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邀请,任客座教授一年,集结其间讲稿出版《中国哲学简史》。1947年回国,次年秋当选为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49年初辞去本兼各职,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组长,还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并先后被选为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各种思想改造运动中曾多次遭到批判。1980年至1989年完成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五岁。 哲学在当代中国① 1934年 筹备委员会通知我们,本届大会的重点,在于“批评有关人生需要的流行哲学观念”和“分析对于公共事务的哲学影响”,所以在这篇简短的报告里,我不打算涉及技术性的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构成,或知识有效性,这些问题是在学院的圈子里讨论的。我只限于讲我认为是时代精神在中国的理性表现,这些表现若不是指导着,也是标志着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在”,并非她的“过去”的自然发展,而是违反她的意志强加于她的。她不得不面对全新的局势,一直极其困惑。为了使局势更好理解,为了更明智地适应局势,她只好有时用过去解释现在,又有时用现在解释过去。换言之,她必须把她必须面对的新文明与她已有的旧文明联结起来,使二者彼此不生疏,而互相可以理解。除了解释,还有批评。在她用旧文明解释新文明,或者用新文明解释旧文明的时候,别无他法,只好有时用旧的眼光批评新的,又有时用新的眼光批评旧的。因此,对两种文明的解释和批评,就是东方西方在中国汇合的自然产物,它打动了中国人心,并在近五十年间形成中国思想的主流。 可以看出:对新旧文明的解释和批评,近五十年中,根据对外来新文明有知或无知的程度,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而各不相同。大致说来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标志是,在光绪皇帝驾下康有为领导的命舛的戊戌变法。康有为是儒家公羊学派的学者。照公羊家说,孔子是一位具有神性的大师。孔子设计了模式,可以包括人类进步各阶段。主要有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据乱世,第二是升平世,第三是太平世。在据乱世,人各为其国。在升平世,所有文明国家联合为一国。在太平世,人皆文明而人类联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孔子预先知道这些未来的一切。孔子相应地设计了三套社会组织。照康有为说,东西方之间的交往,欧美的政治社会改革,表示人们正在从据乱世向较高阶段即升平世进步。绝大部分的,也许是全部的,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早已含蕴于孔子教义之中。康有为是当时维新运动领袖,但是按他的意见,他所作所为并非采用西方新文明,倒不如说是实行孔子的旧教义。他写了许多儒家经典注解,将他的新思想注入其中。此外他还写了一部《大同书》,在书中具体描绘出将在太平世变成现实的乌托邦。此书性质如此猛烈而革命,甚至绝大多数乌托邦著作家为之瞠目结舌,虽然如此,康有为本人却不是空想家。他坚持说,他在此书中提出的纲领,不到人类文明最高阶段即人类进步最后阶段,绝不可以付诸实施。他要实施的政治纲领是坚持君主立宪。 当时维新运动中,康有为的一位同事谭嗣同,是一位更具哲学思维的思想家。他写了一部《仁学》,书中也讲孔子关于人类进步的三世之说。照他说,孔子虽然提出了三世总模式,但是孔子所讲的大都是据乱世。因此缘故,孔子常被误解为卫护传统制度和常规道德的人。基督教义主张博爱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十分接近孔子关于升平世的教义。接近孔子关于太平世的教义的教义是佛教,它超越了一切人世分别和常规道德。P1-3 导语 民国是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是中外思潮碰撞的时代,是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更是文化色彩斑斓的时代。《民国演讲》选取的六百余篇民国时期的演讲,来自社会地位、术业专攻、身后评价不同的近二百位民国人物,政界、军界、商界、新闻界、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民间团体等,无所不包,力求全面地呈现多元化的民国风貌。《象征的人生/民国演讲》为其中一册,收录冯友兰、向警予、刘海粟、傅斯年等人物的演讲。 序言 民国是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是中外思潮碰撞的时代 ,是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更是文化色彩斑斓的时代。 了解一个人,多是先听其谈吐;了解一个时代,自然 也少不得听它的声音。于是,便有了这套“民国演讲”系 列丛书——说民国与民国的说;声音的历史与历史的声音 。 演讲,即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或发表见解, 展示想法或愿景,归根结底是一种交互行为。从某一个角 度来说,交互推动进步。人与物的交互刺激发明和创造, 比如工具的使用及生产技术的革新;人与人的交互产生人 文伦理和传世价值,激发人类去思考良知、理性和社会责 任。演讲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既能将物质的 也能将精神的文明成果集合并发散,承前并启后,抑扬顿 挫,精准了当,让讲者内心燃烧,让故事进溅火花,由是 观之,可谓是顶高级的传播艺术。至今为止,这种艺术仍 既是经典的,也是前沿的。 我们本着这样的认识和眼光,从瀚如烟海的故纸堆中 ,拣选出近二百位民国时期来自不同领域的出色人物,收 录了六百余篇民国时期的各类演讲。其中一些人物的一些 演讲还是第一次进入读者的视野,这样的瞩目当属来之不 易。这些演讲作品中,既有关乎济世救国的拳拳之心,或 王者之气,或匹夫之责;也有阐述百年树人的教育方略, 或家长之情,或师长之意;更有充满文学之妙的作家才情 ,或指点江山,或陶醉草野。无论是叱咤风云,还是低吟 浅唱,无论是逆势反常或是领情会意,无论是节日祝词还 是庆生悼挽,都明确无误地引领读者进人了那个年代的景 色深处,其中自有仰山之高,悬河之美。 操持数年,自知不免挂一漏万,也还是不肯罢手,一 一敛来,旨在使一个时代的演讲作品得以归拢,得以装束 ,得以排列齐整地成体系地被集结,被收藏,被后人打量 、阅读和品味。 既然说的是民国的人、民国的事,自然就回避不了民 国的某一些人、某一些事——那些有过态度的和耍过态度 的、那些受待见的和不受待见的——人和事——也还是听 听他们的说。我们通过斟酌与报备,予以选录和保留,以 显示这份记载与收藏的确实与丰富。可以说,这是迄今为 止收录量最大、编排体系最完备的一套民国演讲作品。 由于对民国时期文化的珍视与体恤,对于个别未能联 系上演讲者后人的篇目,我们不忍轻易舍弃,只有将作品 先行用之,望有关人士能够谅解,并在见到该书后及时与 我们联系,以便奉寄样书和稿酬。 编者 2019年10月 内容推荐 本书是“民国演讲”系列丛书的第九编。了解一个人,多是先听其谈吐;了解一个时代,自然也少不得听它的声音。于是,便有了这部《民国演讲》之《自信与自省》。本书选录了民国时期的六十篇演讲稿,来自十九位民国时期各个领域的活跃人物,如冯友兰、向警予、刘海粟、傅斯年、茅盾、彭湃、郁达夫、徐志摩、田汉、朱光潜、罗家伦等,多方位地呈现民国文化百花齐放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