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
分类
作者 刘勇//李春雨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王富仁的学术思想为中心,系统地阐述了“思想鲁迅”“新国学”等命题的突破性贡献,总结了其思想视角延展处“作家论”“文体论”“现象论”的学术价值,同时对王富仁出现的学术背景、研究特点和价值影响等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本书不仅可以使读者在多维视野下把握王富仁的思想脉络,而且也为理解现代文学学科的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鲁迅是思想型的作家,王富仁是思想型的学者,以王富仁的学术研究走近鲁迅,以鲁迅的思想魅力反观王富仁,两者的交汇是智慧的交融,也是激情的碰撞。我们期待与读者一起感受王富仁这样一个“思想型”学者的浩瀚的学术思想与饱满的学术激情。
作者简介
刘勇
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7年当选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引论 思想:灵魂深处喷涌的力量
第一章 王富仁出现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现代文学学科创建的历史机制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新局面的出现
第三节 港台及海外学界的影响
第二章 王富仁的进入
第一节 师从李何林
第二节 四十岁起步
第三节 俄语出身
第三章 “思想鲁迅”的突破性贡献
第一节 从“政治革命镜子”到“思想革命镜子”
第二节 “思想鲁迅”:一个新的研究系统
第三节 鲁迅研究格局的重要变化
第四章 思想视角的延展
第一节 经典“作家论”
第二节 多元“文体论”
第三节 文化“现象论”
第五章 “新国学”:一个“待完成”的学术构想
第一节 “新国学”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新国学”的核心内涵
第三节 “新国学”的价值意义
第六章 王富仁学术研究的特点
第一节 以思想的方式进入文学
第二节 先锋的理念和固守的立场
第三节 雄浑的思想逻辑推论
第四节 形象鲜活的叙述方式
第七章 王富仁学术研究的影响
第一节 永不止息的“思想召唤”
第二节 永不停歇的“学术接力”
第三节 永不退场的“个人魅力”
结语 今天我们在纪念王富仁什么
附录一 王富仁著译作品目录
附录二 王富仁研究成果目录
附录三 王富仁学术思想专题研讨论文汇编
后记
序言
思想:灵魂深处喷涌的
力量
何为思想型的作家?何
为思想型的学者?这是本书
开篇就想讨论的两个问题。
或者我们可以再追问一句:
究竟什么是思想?“思想”,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的概念,但实际上又很难说
清它到底是什么,“思想家”
则是一个更加独特的名词,
思想家是干什么的?一个人
的思想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
思想家,思想家对人类的发
展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与使
命,而对于文学来说,思想
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学为何
需要“思想”?文学书写的“
审美性”与“思想性”是什么
关系,文学研究的“学术性”
与“思想性”又是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表明,“
思想”对我们理解时代历史
、社会发展以及文学的特性
是多么的重要。
一、何为“思想”,何为“
思想型”
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
思想”,绝对不是那个与“艺
术特点”相对应的“思想内涵
”或是“思想主题”之类的东
西,而是一个更加超越、更
加深刻、更加复杂、更加深
远的东西。对于文学创作来
说,或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是否具有思想有着关键性
的作用。时代在发展,作家
作品也不断在增多,但是文
学史不可能把所有类型的作
家、所有作家的创作都纳入
其中,文学史注定是要越写
越薄的,哪些作家能留下,
哪些作品要被淘汰,历史会
筛选,时间会筛选,而这其
中,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思想
力度和深度,是它能够经得
住考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思想不同于学问
,它不是一种知识的获得,
而是来源于生命内部的痛苦
思考。知识和思想是不同的
概念,知识的堆积并不等于
思想,知识如果不内化于自
我体验,便无法形成思想。
换句话来说,思想的产生不
仅是知识的积累,它之所以
能够产生,背后一定有一种
驱动,一种需要,一种渴求
。人类思想史的发展未尝不
是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以及人类自身内心的矛盾、
人与命运的抗争等重要问题
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对这
些问题的终极拷问,绝不会
是轻松而简单的,它必然伴
随着巨大而沉重的痛苦。托
尔斯泰的一生就是充满了矛
盾和痛苦的一生,或者说,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托尔斯泰
的痛苦,我们也就不能理解
托尔斯泰的思想,更不能理
解《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一
系列经典背后的真正意蕴。
托尔斯泰晚年为什么要出走
?关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
的解读,有些集中于他的生
活层面,特别是他与夫人之
间的矛盾与分歧上,托尔斯
泰晚年的出走与这些事情或
多或少有一定的关系,但根
本原因绝不仅仅限于这些琐
事,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
其实和他一直以来精神上的
痛苦有关。托尔斯泰的思想
和感情是广博、复杂、矛盾
、激烈的,他一直认为人应
该追求精神上的成长和道德
上的自我完善,他的《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以及《复活》虽然讲述的
是不同的故事,但是在本质
上都是对灵魂的拷问和对人
性的救赎。在现实生活中,
托尔斯泰身处上流社会,是
一个农奴主、伯爵,他清醒
地意识到自己的优越和特权
建立在压迫广大农奴的基础
上,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斥着
剧烈的思想矛盾,并把这种
矛盾和忏悔的意识渗入到了
他的作品中,《战争与和平
》里皮埃尔身上充满了一种
矛盾性和迷茫感,虽然身处
社会上层,但并没有沉迷于
消遣放纵的生活,他始终在
追寻心理上的平静,在经历
了被俘虏的苦难和绝望、面
对死亡的恐惧之后,终于完
成了自我价值体系的重建。
《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
对上帝的怀疑、对贵族阶级
的担忧,很大程度都反映了
托尔斯泰的真实内心,而最
后列文试图以宗教来救赎和
解决社会问题的无力感,也
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困境。《
复活》里聂赫留朵夫身上的
两面性和他漫长的自我救赎
历程,都是托尔斯泰对人性
深入的刻画。贵族的阶级身
份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写
作的成功给他带来巨大的声
誉,而这些并没有缓解托尔
斯泰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反
而随着财富越多、声名越大
,他的精神危机越严重。为
了获得内心的宁静,他最终
选择了出走,最后病死在一
个小车站里。事实上,很多
上流社会的人,许多农奴主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
寄生生活,他们也感觉不到
丝毫的痛苦,他们很快活,
因此他们没有托尔斯泰伟大
,也不可能像托尔斯泰那样
名垂千古。其根本的原因是
那些人没有思想,没有托尔
斯泰那种深刻的、痛苦的、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思想。
……
“思想辩证法”—王富仁。
不同于钱理群和汪晖,王富
仁的鲁迅研究同样显示出了
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我走
过的路》中,王富仁曾这样
说道:“我是从鲁迅研究开
始我的学术研究的。鲁迅同
时有两个侧面,一个是作为
思想家的侧面,一个是作为
文学家的侧面。而我,是更
为重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
侧面的。”这说明,王富仁
对鲁迅的理解与研究,是以
一个思想家为核心展开的,
王富仁的学术研究,虽然是
以鲁迅为核心,但又超越了
鲁迅本身,而包含着对中国
现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一些重
大问题的思考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