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行实录(2)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浪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浪,哈尔滨人,11月21日出生,天蝎座,都市传说写作者,人气新媒体「魔宙」主笔。以“夜行者徐浪”的身份活跃于网络。成名作《夜行实录》系列。 书评(媒体评论) “读《夜行实录.2》,里面的案件总让我细思极 恐,哪怕偶尔神经过敏,莫因离奇而不顾,毕竟犯罪 无处不在,毕竟,我现在还不是夜行者。” ——著名演员 宋洋(代表作《暴裂无声》《师 父》) 后记 大家好,我是徐浪。 三年前的夏天,我写了一篇发生在北京中关村的故事 ,使用了“夜行者”这个说法。这词在英文里叫Night Crawler,是一种和狗仔记者类似的职业。 夜行者追逐社会事件,调查幕后情况,把第一手资料 卖给媒体赚钱。作为创作者,我则把这些“社会事件”用 故事的形式写出来,起了个名字叫“夜行实录”,在网上 连载。 现在,它成了你手上拿的这本书。这已经是此系列的 第二本书。 从三年前我写下第一行字,“夜行实录”系列故事就 是明确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作品,它在手机端分发,适应读 者在车上读、排队时读,或者睡前读。可以说,我是移动 互联网“网生代”的作者。 这并非某种刻意的选择。当我想把故事讲出来那一刻 ,就设想了这样的场景:你站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滑动 手机,快速地读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恰恰发生在你所 在的城市,甚至你会经过的某一站。 微信、微博以及各种客户端已然构成你我的日常世界 ,或者说,手机已然成为你我不可或缺的感知器官。我不 是个怀旧的人,希望为当下的世界写作。 实际上,早在真正开始动笔前,我就曾经花了很长时 间研究,在碎片信息大行其道的当下,传统悬疑文学将发 生怎样的变化。因此,即便我自己是个纸质书重度爱好者 ,也必须承认,用文字讲故事这件事,已随着媒介和阅读 场景的变化而变得不同以往——可以说,某种“文体”的 变化正在发生。 “夜行实录”系列故事就处于这样的变化过程中。除 了文字风格,我还尝试过各种新媒体形式的综合,这些故 事非常快速地在微信和各个内容媒体平台上传播。 这当然是种难以言述的欣喜和错爱,但大言不惭地讲 ,似乎也是必然的结果。针对阅读场景所做的文字风格调 整,确实可以让更多人“进入”故事。 去年,“夜行实录”系列故事出了第一本纸质书,卖 得还不错。我意外地发现,有很多魔宙粉丝之外的人也看 到了书。也就是说,媒介的界限是模糊的,即使这些故事 是我为移动媒介量身定做,它们也可以打动更多人。 于是,我想让更多的人进人这些故事——不只在手机 屏幕滑动时,还可以在书页翻动中。如果一位不使用智能 手机的大叔能看到它们,我会很感动。 这倒不是我想更多人认识徐浪——别人称呼我为“作 家”时,我一般都是排斥的。因为就写作能力而言,我不 觉得自己算个作家,充其量是个写作者或者讲故事的人。 相反,我很功利,非常明确《夜行实录》的价值是对 人有用,有警示意义,能教人点东西。 我并不擅长写类似福尔摩斯或波洛那样的大侦探,他 们通过智慧和理性,推导出案件的真相——发现一火车的 乘客都是杀人凶手这样的故事。这种超人的思考逻辑能力 ,一般人学不来,起码我在现实里没见过。 《夜行实录》更像指南手册型的小说,讲的都是生活 中可能遇到的和需要预防的问题,以及教你面对这些问题 的方法。 独居女孩网购或订外卖时不要使用真实姓名,最好去 楼下取,以防止私人信息被泄露;门口可以摆男士球鞋, 睡觉前记得将门反锁,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为了让大家注意到这些内容的警示作用并能留下印象 ,我在创作这些故事时,会特别思考它们的呈现方式,有 意地接近你此刻的生活,看起来就像发生在你身边。 有时,这些故事简直离奇,但总有现实会超越我的想 象。 我写了这样一个关于“女德班”的故事: 一个姑娘参加了去国外相亲的旅游团后失踪,她的同 事找到我,希望帮忙找人。 我调查时发现,这名失踪女孩的所有身份信息都是伪 造的,只能到她曾经报名过的一个女德班去找线索。没想 到这个女德班还跟一家婚介机构有合作,将经过女德培训 的姑娘作为婚介机构的资源,用来吸引高端男客户。 再比如,说到日常收快递、叫外卖,我又写了这样一 个故事: 一篇求助微博@了我,说有个女孩突然死在自己的出租 房里,死前遭遇了很诡异的事儿。 因为她曾跟同事聊起过,自己被偷拍、被跟踪,还收 到非常奇怪的短信,出事前正好订了份外卖。 我怀疑她是被偷拍、跟踪,然后凶手从外卖信息里知 道了她的住址后找上门杀人。我调查后发现,偷拍她和跟 踪她的,并不是同—个人。 这些故事里困扰受害人的问题,都能在日常生活里找 到相近的例子。 《夜行实录》,如果作为一本悬疑小说,有很多不够 好的地方,很多人在文笔以及其他方面,都比我优秀得多 ;但要从故事中的现实性来讲,我可以臭不要脸地说,《 夜行实录》比大多数悬疑小说都更有用,它提供了能让人 们在生活里直接运用的方法。或许,写小说对我来说,更 像一种日常的沟通方式。 多一个人知道反锁防盗门,多一个姑娘住酒店时使用 了安全门挡,或许就可以多避免一起不好的事情发生。 话说回来,既然出版纸质书能让这种沟通更有影响力 ,我自然也必须重新思考:作为一本书的《夜行实录》, 该如何在 目录 序 01 去世三个月的闺蜜给她发了条微信,回还是不回 02 别买低价二手名牌,它们很可能来自太平间 03 有个“半仙儿”跟我抱怨,事儿太多,时间都不够用啊 04 去世两年的朋友突然发微博,他的墓里放了个别人的骨灰盒 05 我在燕市破了个绑架案,被救的姑娘说我是个大傻缺 06 姑娘向我求助:总有人半夜敲门,还在我家门口烧纸 07 中国五十万个姑娘干模特,能上外国杂志的可没几个 08 我跟扒手头子蒸了个桑拿,他说他们也经常反扒 09 女孩失踪前从宾馆拿了一张假地图,一周后上了热搜 10 老同学被香港女友骗了十几万,路虎还被她开跑了,他说车是假的 11 全职主妇浑身是伤,还有人在网上招募杀手要她的命 12 新手妈妈失踪前去了一家倒闭的健身房,假教练不肯赔偿要陪睡 13 常常有添加剂被端上餐桌,只有这家小龙虾让我蹲马桶都飘着香 14 东北老乡逼我跳楼,就因为捏脚没点套餐 15 有人谈恋爱花钱如流水,有人谈恋爱赚了大钱 16 有家培训班专帮富豪训媳妇,挨揍不能叫,挨骂还得笑 17 女孩被拐到城中村,被强制看了整整一周“天线宝宝” 18 秃头少女人间蒸发,线索只有一段凄惨语音和两个陌生男人 19 中国内每天有大量的人死于癌症,这几个死前还抱团去割了包皮 20 许多人借钱不还,只有他把追债公司整倒闭了 后记 精彩页 01 去世三个月的闺蜜给她发了条微信,回还是不回 事件:跟踪狂偷拍事件 时间:2015年9月27日 信息来源:粉丝求助 支出:5000元 收入:2万元 执行情况:完结 2015年9月27日,一篇求助的微博@了我,同时被@的还有好几个粉丝比我多的微博大V。发微博的人,自称是王怡然的妈妈,说她的女儿王怡然死得又冤又惨,求大家帮忙申冤。 我给她发了条私信,说这事儿发微博没有用,刑事案件得找警察。 她很快回信,说警方已经结案了,王怡然被鉴定为死于心脏骤停,非他杀,但她不这么想。王怡然的尸体是她发现的,脖子和胸部都有瘀青,而且在出事前一天,王怡然曾跟她说,最近被人跟踪,还收到了奇怪的短信。她想细问的时候,王怡然说忙工作,第二天再说。第二天她给女儿打电话,没有人接,她觉得有点儿心慌,马上跑到王怡然租住的地方,一看果然出事儿了。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如果真有隐情,拿到一手资料,可以高价卖给大媒体。我答应帮她调查这事儿,但如果查出真相,要给我独家版权,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采访。 当天下午六点,我叫上周庸,开车到了王怡然生前租的房子。房子在城南的一个老小区里,地点不错,离地铁站很近。 王怡然的妈妈在楼下等着我们,我看到她鬓角全白,穿着很朴素,但左手戴了一枚镶着蓝钻的戒指,一看就价格不菲。 给我俩开门后,王怡然妈妈没进屋,一直站在门口,说一见到屋里的东西,就想女儿。 “怡然她爸爸走得早,这世上就剩我一个人还活着,就是为了把这事儿搞清楚。” 周庸劝她:“阿姨,您别想不开,您闺女肯定希望您能高兴点。” 王怡然租住的房子,是一间特别小的一居室,目测在三十平方米以内,除了桌子和床,只有一个简易衣柜。 她在尚文路上班,晚上总加班,家住北郊,离公司太远,就在直达公司的地铁沿线租了这房子,方便睡觉和上班。 距离王怡然出事已经三个月了,尸体已经火化,检查尸体什么的,完全不可能。 在屋里转了一圈,没找到有用的线索,我问王怡然妈妈,王怡然平时使用的手机、电脑都在哪儿。王怡然妈妈从挎包里掏出电脑和手机,说就知道我们会要。 我们让王怡然妈妈好好休息,等我们的消息,然后带着王怡然的电脑和手机离开了王怡然的住处。我俩去了附近的德国餐厅,点了烤肘子和酸菜。等上菜的时候,我查看了王怡然的电脑和手机。 王怡然的电脑没有设置密码,手机是安卓系统,还被root过,这能省去很多破解的麻烦。 我把手机连上电脑,打开cmd命令窗口,找到手机的“/data/system”目录文件夹,打开后,在“ls-l”文件夹里,找到了两个文件——“gesture.key”和“password.key”。root过的手机,只要删除这两个文件,再重启,就能解锁。 我把手机扔给周庸,让他今晚别睡了,翻翻有什么线索。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还没睡着,周庸敲我房间门说自己困得不行了,要睡会儿。我让他说完有什么发现然后再睡。 他告诉我,王怡然在微信里确实跟同事聊起过自己被跟踪,还有人给她发奇怪短信的事;王怡然出事的当天,就在她死亡前的几个小时,订了份外卖;王怡然有份快递在代收点没取。 我让周庸在沙发上补了会儿觉。十一点多,我用王怡然的手机给那个同事发了微信,约她出来见一面。 那姑娘可能吓蒙了,以为出现了灵异事件,“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显示了好几分钟,才发来一句话:“你是谁?”我自称是王怡然的表哥,正在调查王怡然突然死亡的事,对那个跟踪王怡然的变态很在意,想当面聊聊。她说中午就可以,但时间不能太久,下午还要上班,最近工作特别多。 我跟她约在世纪百货侧面的一家日式自助餐馆见面。 这姑娘到了以后,自我介绍说她叫李丹。王怡然和她是一家会计公司的职员,上班地点在尚文路的一栋写字楼里。写字楼每层只有一间厕所。有一天,王怡然上厕所回来,告诉李丹自己好像被偷拍了,刚才身后有个兜帽男一直拿手机对着她。 李丹觉得王怡然遇到的可能是随机偷拍,安慰她别害怕。 P1-4 导语 著名作家天下霸唱、雷米、紫金陈、宁航一联袂推荐! 百万粉丝都市传说类微信大号“魔宙”主打故事系列之一,篇篇阅读量12小时内破10W,影视版权已售出。 一份必不可少的城市生存指南,故事场景涉及出租房、火车站、旅行社、医院等,每一个地方都可能是罪案现场,足以轻松打碎你的安稳日常。 所有内容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润色而成,亲历者视角,还原蕞有趣、蕞惊险、蕞恐怖的都市传说。在惊险恐怖之余,更教读者如何保护自己。 序言 听闻徐浪兄弟的《夜行实录》第二本出版了,我很开 心。 跟徐浪的相识,说来也巧。他曾以一名粉丝的身份, 加了我的微信,旁敲侧击地问了我一些与日本华人团体相 关的问题。尽管我觉得有些蹊跷,但是本着对粉丝应该耐 心的原则,还是详细地介绍了一番。而且,我当时并不知 道他是徐浪。 这件事过去差不多半年,在盛夏的某个下午,一个自 称周庸的人大大咧咧地给我打了一通电话,想约我在北京 见面。于是在东城区一个老四合院的庭院里的葡萄架树荫 下,伴随着挥之不去的蚊群和几只环绕脚边的流浪猫,我 第一次见到了徐浪本人。 其实我已经记不清当时都聊了什么,只记得跟话痨的 周庸比起来,徐浪是个举止很有分寸而且富有幽默感的清 秀小伙。也许是出生在冰雪城市的缘故,徐浪本人生得白 白净净,聊起天来却风风火火,转眼间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临走的时候我拿出手机:“浪兄,加个微信吧。” 徐浪冲我不好意思地一笑:“我早就有你微信了,连 你住哪儿都知道。” 我后背一紧,感觉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己就被这个 人悄悄摸清了生活。 就这样,我们之后基本每个月都会见上一面,坐在小 院子里聊聊各自最近碰上的奇怪事。无论是芍药居小区门 口的神秘白花、北五环夜里在路边游荡的偷拍者,还是自 动售卖机里面的山寨安全套,都一度是我们的谈资,更是 揭开很多案件谜底的重要线索。 我们也曾经聊过,为什么爱写案子。 我的答案是,我喜欢从完整案件的视角,用平静的语 调,去告诉和我同处“观察者”角度的人们,每一起案件 中的犯罪者,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堕落为恶魔的;而徐浪 的答案是,他能够从书写这些案子的过程中,回到那一个 个抽丝剥茧、揭穿真相的时空里,让自己再体会一遍那一 步深似一步的探索过程。或者可以说,我喜欢扮演旁观者 ,而徐浪更喜欢揭秘者这个身份。 我爱看徐浪写的故事,胜过他在跟我聊天中提到的案 件内容。原因是在书写这些案件的过程中,作为写作者, 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将一些错综复杂、离奇怪异的事件 进行复盘,并从中找到它们合理性的隐含脉络,将一些看 似无关的小事联系起来,描绘出一个大事件的全貌。 在聊天过程中,通过彼此的语言碰撞,我们总能发现 一些事件中的黑色幽默,或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与其他事件 的联系。这些内容一旦被固定为文字,就会显得理性很多 ,也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 我和徐浪无论在行事还是写作方面,都存在着类似的 区别。而这样的区别,让我想起曾和他一起去京西一处废 弃电厂探秘的过程。 闲来无事,我喜欢在卫星地图上,一遍遍地搜索那些 远离城市、看似奇怪的地点,鬼使神差地找到了这个厂房 、锅炉、冷却塔都保留着原样的发电厂遗迹。而徐浪,则 是从一些朋友的交谈中,偶然得知在那处群山中,有一条 从未见列车经过、已经锈迹斑斑的铁道,通往山中不知名 的地方。于是一个靠卫星地图搜索,一个凭直觉沿废弃铁 道寻找源头,我们两个竟然不约而同地萌生了要去看看这 处废墟的想法。 那是一处曾经是“建设小三线”时期重点工程之一的 发电厂,坐落于京西——门头沟的深山里,已经停运快40 年了。 探险的过程我在这里就不详述了,但徐浪那天留给我 的印象,是他眉飞色舞地沿着办公楼、食堂、澡堂这些地 方转了一大圈。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废墟,门窗、设备和所 有的金属管道已经全部消失,只剩一些杂物、墙上的标语 和角落的废旧报纸,还在默默地暗示着这些地方原本的功 能。 而我,则醉心于通过一些当时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 的人,和他们的后代在网上写下的回忆片段,来推测当时 这座发电厂的规模、供电用途、历史,以及它最终被废弃 的原因。 直到我们走进装着锅炉和发电机的厂房,里面的设备 早已被搬空,剩余巨大空间的那种空旷感,加上从二十几 米高的窗口透进来的阳光,以及楼内依稀可见的废弃楼梯 、工作层,让这一场景充满了废土上荒芜气氛的同时,给 人一种神秘、安静而温暖的庇护感。如果这次探险是一篇 “夜行实录”,那么来到这个场所,无疑就是谜底揭开的 那一刻。 我们都没有说话,静静地站在一栋黑暗大楼的一层的 中央,伸长脖子,使劲地向上仰望着那束斜射进来的阳光 ,以及在它照耀下熠熠生辉的浮尘。 如果这世上形形色色的事件,就如同纷纷扬扬的尘埃 一般,无序地飞舞在我们周围,那么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事 情,就是用那一束束光线,让这些尘埃在我们眼前现出原 形。 ——天天在写日本凶案的李淼 内容推荐 讲述中国社会与你距离最近的罪案故事。 夜行者徐浪,精通跟踪、调查、窃听等技能,他将一些曲折刺激的罪案真相调查出来后,会高价出售给媒体或有需求的个人。 现在,这些调查被整理成了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写实,本书收录其中的20个。阅读此书的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进入了这些故事,一切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一群癌症晚期患者,为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组团去医院割了包皮?——为家人作出最后一点贡献; 有群女孩喜欢买2手名牌衣服,后来感染了奇怪的传染病——这些衣服来自国外的太平间; 有个女孩报了个小旅行社,一天后就人间蒸发了——几天后出现在微博热搜的视频里; 有群男人不上班,靠追女孩发家致富——几周后房产证也换上了他们的名字。 书里的每个故事,都可以一口气读完,在娱乐的同时,把社会和人性真正黑暗的一面撕开给你看。这些故事,也是大家的保命指南,教你如何应对被跟踪,被骚扰,被监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