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纪伟人革命伴侣--周恩来和邓颖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春秀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周恩来、邓颖超这对在共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相濡以沫、情深意笃的革命夫妻之间的感情为主线,以周恩来和邓颖超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结合并共同为革命奋斗终生的真实历史过程,向人们展现出,在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这样一对有着同样宽广的胸襟、同样执着的追求,同样崇高精神和人格的为谋求祖国的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中华儿女、革命伴侣。
作者简介
刘春秀,女,1946年3月生,河北深泽人,中共党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局级巡视员、编审。
长期从事周恩来编辑研究工作,曾参加编辑《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手迹选》《周恩来军事文选》《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周恩来题词集解》《周恩来画册》《周恩来和邓颖超画册》《我们的周总理》《邓颖超书信选集》《忆邓大姐》等。参加撰写《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周恩来大辞典.交往篇》等。著有《周恩来和邓颖超》一书。合著《同舟风雨路: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解读》。发表研究、评介、宣传文章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在五四运动中不期而遇
一、第一次见到邓颖超
二、一起加入觉悟社
三、她背着铺盖要替周恩来等坐牢
四、在陶然亭聆听李大钊讲话
第二章 周恩来最终选择了邓颖超
五、COMMUNISM——心有灵犀一点通
六、他寄来100多张明信片
七、高君宇带来了周恩来的信
第三章 在大革命洪流中经受血与火的洗礼
八、羊城绽放爱情之花
九、婚后12天发生刺杀廖仲恺事件
十、难忘的1925年
十一、腥风血雨中痛失爱子
十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第四章 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坚持斗争
十三、隐蔽战线的生死搏杀
十四、在赴莫斯科途中遇险
十五、周恩来编出中共机要史上第一套密码——豪密
十六、顾全大局,相忍为党
第五章在中央苏区和长征路上相濡以沫
十七、相继到达中央苏区
十八、诗笺红叶寄深情
十九、党中央决定长征时夫妻险些分离
二十、邓颖超守护昏迷三天三夜的周恩来
第六章 在抗日洪流中出生人死患难与共
二十一、牵挂前方战事的李知凡太太
二十二、武汉珞珈山和八路军办事处的欢声笑语
二十三、1939年周恩来不幸坠马受伤
二十四、“愿我能及时地关切着你的病状而能助你
二十五、“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
二十六、艰难岁月铸造忠贞不渝的爱情
第七章 解放战争时期,工作在不同的战线上
二十七、即将撤离的周恩来飞鸿报平安
二十八、周恩来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
二十九、邓颖超留晋绥参加土地改革
三十、“我的心在前线的战争
三十一、周恩来叮嘱妻子严守保密纪律
三十二、向丈夫倾诉工作中的烦恼
三十三、兄弟情长,挂怀本家兄弟
三十四、八月中秋,对月怀人
三十五、分享工作收获的快乐
三十六、提醒丈夫勿睡热炕
三十七、新年之夜诉说参加土地改革的感受
三十八、她急切地等待周恩来的回音
三十九、百忙中解答妻子请教的所有问题
四十、周恩来除夕之夜给妻子寄去一封长信
四十一、劝慰妻子应学会在变动中休息
四十二、共同迎接共和国的诞生
第八章 新中国建立后定居中南海西花厅
四十三、邓颖超全力安排好周恩来的生活
四十四、夫妻二人工作中相互支持与理解
四十五、西花厅——温暖的大家庭
四十六、“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
四十七、惦念奉命出使苏联的周恩来
四十八、别开生面的银婚纪念
四十九、陪同周恩来到大连休养
五十、送邓颖超出席国际民主妇联第六次执委会议
五十一、“不像情书的情书”伴随邓颖超战胜疾病
五十二、两次致书,心随赴苏联访问的周恩来
五十三、“红叶一片,寄上祝福
五十四、病愈不久的邓颖超到机场迎接周恩来
五十五、邓颖超要工作人员关心心情苦闷的周恩来
五十六、在逆境中周恩来愈加勤奋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五十七、三年困难时期,他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工厂和农村
五十八、把爱溶化在人民中间
五十九、把爱溶化在朋友中间
六十、把爱溶化在青年和儿童中间
六十一、邓颖超为访问亚非欧等国的周恩来送行并赠诗一首
六十二、在保密问题上恪守组织原则
第九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严峻考验
六十三、抱着良好的愿望参加“文化大革命
六十四、风雨同舟保护战友
六十五、邓颖超在大字报上的“补充意见
六十六、邓颖超劝周恩来“力戒急躁和激动
六十七、九大以后的周恩来心力交瘁
六十八、邓颖超断定一定有大事情发生
六十九、卓越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有着一位同样卓越的夫人邓颖超
七十、“党和人民自然会对他作出公正的评价
七十一、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向医生提出想回西花厅
尾声 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获得永生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曾有这样一对革命伴侣
周恩来、邓颖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杰出的
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一对举世
公认受到人们普遍尊敬的模范夫妻。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恩来夫妇风雨同舟,携手并进,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从
中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岁月。在这个历程中,他们
也用情感和理智浇灌出处理夫妻关系的“八互”准则——
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
正因为这样,许多读者希望能够对他们两人共同的人
生历程有更系统的了解。
放在面前的这本书,正是以周恩来、邓颖超这对在共
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相濡以沫、情深意笃的革命夫妻之间
的感情为主线,以周恩来和邓颖超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结合
,从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到共同投身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从
在上海经受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到工作在战争连绵的中央
苏区,从铁流两万里的长征路上到革命圣地延安,从烽烟
滚滚的抗日洪流到参加创建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从励精图
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操劳到“文化大革命”中作为中流
砥柱、顽强抗争等许多真实历史事实,向人们展现出,在
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这样一对有着
同样宽广的胸襟、同样执着的追求、同样崇高精神和人格
的为谋求祖国的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中华
儿女、革命伴侣。他们历经革命的大风大浪洗礼,将一腔
热血、一片丹心,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奉献给终生
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谱写出人生最壮丽的华彩乐章
后,又相约百年后都将骨灰撒入祖国的山河和大地,永远
给后人留下激励前进的力量。
本书作者刘春秀同志20年来一直从事周恩来的研究工
作,并且对邓颖超的生平和思想有较多的了解。她长期以
来的心愿,就是把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尤其是周恩来坚
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致力于祖国
繁荣昌盛的丰功伟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敢于斗争、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
无畏胆识,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高尚品德,亲临一线、
实事求是、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
品格,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敢于同旧观念决裂的非凡气度
,以及他们夫妻之间相依相伴、同甘共苦、悲喜分担,将
革命和爱情交织在一起,历经几十年没有任何消减的爱情
史,真实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让人们在了解他们辉煌业绩
和崇高品格的同时,也从江泽民总书记所倡导全国人民都
要学习的周恩来精神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我在主持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曾和邓颖超同
志有过多次接触,深切感受到她那光明磊落、实事求是、
认真负责的精神。周恩来、邓颖超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
召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并且已成为推进我们党
和国家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我相信读者在浏览了全
书后,也会为这两位世纪伟人辉煌的一生、卓越的功勋、
丰富而博大的感情世界所感染。
金冲及
2002年9月
导语
本书以周恩来和邓颖超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结合,从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到共同投身大革命的狂风暴雨,从在上海经受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到工作在战争连绵的中央苏区,从铁流两万里的长征路上到革命圣地延安,从烽烟滚滚的抗日洪流到参加创建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从励精图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操劳到“文化大革命”中作为中流砥柱、顽强抗争等许多真实历史事实,向人们展现出,在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这样一对有着同样宽广的胸襟、同样执着的追求、同样崇高精神和人格的为谋求祖国的繁荣昌盛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中华儿女、革命伴侣。
后记
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
主任、顾问李琦同志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辑部周
恩来研究处同志们的支持。尤其是李琦同志,始终关心着
这本书的写作。1999年7月,在我送请他阅看该书的提纲后
,他立即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一口气读完了
你的稿子,觉得立意很好,写法别致、新颖,希望能努力
完成。”并提出非常中肯的四点意见,供我参考。他还利
用炎热的午休时间专门找我谈了一次,并答应为这本书作
序。2001年4月初,他还要我将写好的书稿送他阅看。当时
,我还没有完稿,想全书写完后再送请他审阅。不想,十
多天后,他竞在工作时突然病倒与世长辞,实在令人痛惜
。为了永远不忘李琦同志对我的鼓舞和支持,仅将此书作
为对他最诚挚的怀念。
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廖心文、安建设、费虹寰同
志审核了全部书稿,曾自等同志审核了部分书稿。女儿周
明晶对全书的修辞用语进行了核准。金冲及、鲁振祥、陈
浩、成元功、龚普生、孙新世、周占顺、张贺福、陈答才
、周明磊等同志给予大力支持帮助。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史
研究室何大凡主任也给予诚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约写,并于2004年1月第一次印
刷,原名《周恩来与邓颖超》,由宋平同志题写。2005年9
月,该书荣获第四次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又名陈香梅奖)
。此次再版,我对书中错情进行了修改,书名亦改为《世
纪伟人革命伴侣——周恩来和邓颖超》。由于写作水平有
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刘春秀
2002年2月于北京毛家湾
2015年5月于北京修订
精彩页
一、第一次见到邓颖超
1919年6月下旬的一天,南开学校礼堂内,几百名青年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台上一名女学生讲演。只见那位女学生上身着白官纱短褂,下身穿黑洋绉裙子,头上的辫髻分梳左右两边,显出不同常人的气质,一双闪烁着坚毅和聪慧的眼睛由于激动而炯炯有神。
这位女子演讲的内容是:反对日货,提倡国货。
她的讲演及落落大方的气质,引起讲台下一位男青年的注意。
这位男青年中等身材,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长方脸英气逼人,两道乌黑的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边听女学生的演讲,边迅速地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什么。他就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周恩来。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出生在苏北古城淮安驸马巷。据地方史志记载,驸马巷内确实住过一位驸马。他就是明朝朱元璋的侄女朱无娇的丈夫黄宝。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江淮平原腹地,东濒黄海,南北与运河相通。境内沟渠纵横、物产丰富,漕运兴旺,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繁荣昌盛的水乡泽国淮安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咽喉要地,而且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和爱国英豪。如《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受胯下之辱仍发奋图强成为威震华夏的大将军韩信、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抗英名将关天培等都是生于这片土地上。
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字云门,1863年秋,追随其任淮安府师爷的二哥周昂骏北上,后二哥调任扬州,周起魁就任淮安府的刑名师爷。后来他代理了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知县,并做过海州直隶州知州。到了1878年,周起魁和周昂骏等同辈的几个兄弟商量后,合伙典下淮安驸马巷的一幢房子,将家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搬到苏北淮安,定居在淮安驸马巷。
周起魁生有周贻赓(后改名周曼青,字翰臣)、周贻能(后改名周劭纲,字懋臣)、周贻奎(字焕臣)、周贻淦(字簪臣)4个儿子。因为他在世时,将钱财都为儿子们捐了官衔,没有购买过田产,只有一点儿坟地,所以到周恩来出生时,周氏家族已家道中落。
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为人忠厚,不善交际应酬,原在高邮县衙有个小差事,其父去世后,也失去了县衙的差事。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得远离家乡到武汉教书,但是因收入微薄,薪俸最多时也没有超过30元,根本无法顾及家庭。母亲万冬儿(因排行十二,大家称她万十二姑)主持着全家人的生活。万冬儿系淮安府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女儿,相貌端庄、聪明伶俐、性情开朗,办事精明干练。由于她深得父亲宠爱,自幼跟随在父亲身边,学到许多本领,因此她处理繁纷复杂的家庭问题练达自如、办事细致周到,能使纠纷双方心服口服。这对年幼的周恩来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周恩来曾说过: “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周恩来有兄弟三人,他是长子。二弟名周恩溥,较他小一岁。三弟周恩寿,字同宇。周恩来出生前,其母亲曾梦见有一只鸾凤般的神鸟飞入怀中,待周恩来生下后,果然眉清目秀。全家都喜欢得不得了,认为这是上苍赐给他们的福音……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6: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