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喻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著有《法学是什么》《法学方法论》《宪法社会学》《法家三期论》《论授权规则》《中国法治观念》《风与草:喻中读尚书》《在法律思想的密林里》《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权力制约的中国语境》《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论》《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等书。 目录 第一章 法学家梁启超:中国现代法学的主要奠基人 一、引言:重新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二、梁启超的法学旨趣:通往更高文明的阶梯与津渡 三、梁启超的法学视界:“西人法律之学”与“圣人法律之学” 四、法学家梁启超与相关法学家:一个初步的比较 五、梁启超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法学 六、结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法学的主要奠基人 第二章 中国现代法理学的先声:梁启超的权利义务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二、梁启超之前的权利义务观念 三、梁启超的权利概念与义务概念 四、梁启超理解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梁启超之后的权利义务理论 六、结论 第三章 梁启超的法治主义:从救亡本位到启蒙本位的转变 一、代表性观点的回顾与评论 二、早期的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 三、再论早期的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 四、晚期的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 五、如何解释梁启超法治主义的转向 六、结论及延伸性讨论 第四章 法治主义及其对立面:梁启超对法家思想的界分 一、问题意识与基本思路 二、梁启超早年对法家思想的界分 三、梁启超后期对法家思想的界分 四、梁启超界分法家思想的域外影响 五、梁启超界分法家思想的西方背景 六、梁启超界分法家思想的意义追问 七、结语 第五章 见之于行事:梁启超宪法思想的液态属性 一、视角与理路 二、以议会为核心的宪法:来自孟德斯鸠的启示 三、追求君主立宪的宪法:保皇运动的折射 四、美式共和政体的宪法:辛亥革命的产物 五、优越于约法的宪法:一个更高的标准 六、提升国会权能的宪法:以国会约束政府 七、以职业选举与国民投票为核心的宪法 八、见之于行事:解释梁启超宪法思想的方法论 第六章 辛亥革命之镜:梁启超走向共和的思想历程 一、从甲午到戊戌:梁启超共和思想的萌芽 二、从戊戌到辛亥:梁启超虚君共和思想的形成 三、走向共和: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抉择 四、辛亥革命对梁启超共和思想的塑造 五、百年沉浮:梁启超共和思想的意义 第七章 所谓国体:宪法时刻与梁启超的共和再造 一、引言:重温1915年的“宪法时刻” 二、语境:《异哉》的政治背景 三、变迁:梁启超对国体的认知过程 四、法理:《异哉》蕴含的国体思想 五、源流:影响《异哉》的思想与《异哉》的思想影响 六、结语:认真对待国体问题 第八章 立国大方针: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 一、重温一个中国“反联邦党人”的“立国大方针” 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前梁启超国家结构思想的基本取向 三、辛亥革命的发生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 四、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双重渊源 五、同异之辨:“反联邦党人”梁启超与美国的反联邦党人 第九章 民国初年的司法独立:司法总长梁启超的理论与实践 一、问题提出、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二、梁启超关于民国初年司法独立的价值定位 三、民国初年司法独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四、梁启超维护司法独立的思路及策略 五、结论及延伸性讨论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正是作者多年阅读、理解、研究梁启超法律思想的成果总结。作者借由本书,走进一代先贤梁启超的思想世界,不仅展露了梁启超作为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的魅力,更突出体现了梁启超是一个“知行并重”的法律人的身份。梁启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在中华文明的低谷时期,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上下求索、反复思考,他的法学著作与法律实践构成了一个广阔而幽深的法学世界,描述了中国现代法学兴起的姿态。要想理解中国现代法学的萌生、肇始、由来,就绕不开梁启超。他是中国现代法学的主要开创者、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法学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