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宋江阵是两岸乡土社会武术组织,也是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事项,凝聚了两岸民众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是两岸同源文化的特殊例证。本书运用文献法、参与式观察、访谈、口述历史、个案探讨等研究方法,从追本溯源伊始,对宋江阵的发展历程、仪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基于此而阐释隐含在宋江阵仪式文化中的象征内涵,从而解构隐藏在广大民众内心的历史心性,透析这种仪式文化中的自我认同、族群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作者简介 郭学松,博士,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在CSSCI收录期刊、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入选2015年“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7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依据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梳理 一 闽台乡土体育研究 二 闽台乡土体育研究现状的反思 三 闽台乡土体育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理论背景 一 族群理论 二 移民理论 三 仪式理论 四 模仿理论 第一章 钩沉索隐:闽台宋江阵的仪式文化 第一节 闽台宋江阵源起记忆 一 “宋江阵”之词的呈现 二 宋江阵的记忆与解构 第二节 闽台宋江阵器物与信仰文化 一 福建宋江阵的器物与信仰文化 二 台湾宋江阵的器物与信仰文化 第三节 闽台宋江阵仪式过程 一 福建宋江阵仪式 二 台湾宋江阵仪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发展历程:闽台宋江阵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福建宋江阵 一 近代福建宋江阵(1840~1949) 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的福建宋江阵(1949~1976) 三 改革开放后的福建宋江阵(1978年至今) 第二节 台湾宋江阵 一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宋江阵(1895~1945) 二 戒严时期的台湾宋江阵(1949~1987) 三 解严后的台湾宋江阵(1987年至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象征之林:闽台宋江阵的文化表达 第一节 宋江阵仪式的象征文化 一 仪式内容象征 二 仪式过程象征 第二节 宋江阵仪式中器物的象征寓意 一 兵器文化象征 二 道具文化象征 第三节 宋江阵仪式展演场域中的象征 一 宗教仪式中的象征 二 宗族仪式中的象征 三 节日庆典中的象征 第四节 人物模仿中的身体文化象征 一 人物模仿的象征 二 肢体展演模仿的象征 三 模仿欲望的解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勾勒认同:闽台宋江阵的历史心性 第一节 自我认同:身体运动的工具基础 一 自我认同的历史心性 二 仪式中自我认同的身体表征 三 仪式前后自我认同的结构与反结构 第二节 族群认同:仪式展演的本源回归 一 根基论:族群认同的逻辑起点 二 情境论:族群认同的工具理性 三 根基论与情境论互融:族群认同的移转 第三节 中华民族:仪式中想象的共同体 一 从仪式中审视想象的共同体 二 从族群的血缘认知中华民族认同 三 从文化的同源表达中华民族认同 第四节 自我、族群、中华民族互构:仪式展演的隐喻 一 从自我认同到族群认同 二 从自我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 三 从族群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 四 中华民族、族群、自我认同的互构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表1 《宋江阵》兵器 附表2 闽台宋江阵分布情况 附表3 《宋江阵》108阵阵法 附表4 《宋江阵》三十六天罡情况 附表5 《宋江阵》七十二地煞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