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韩先楚身边的日子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姚科贵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担任韩先楚秘书工作二十年,记载和回忆了战功赫赫、一代名将韩先楚不平凡的经历。其中所写福州篇、兰州篇、抗争篇、北京篇、晚年篇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战火篇是作者听韩先楚口述、听熟悉战事的人讲述,也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和书籍。
作者简介
姚科贵,湖北荆州市人,1950年12月参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7年3月至1986年10月任韩先楚秘书,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2月任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委员,1996年退休。
目录
前言
战火篇
一、东北战场
(一)鞍海战役——“谋胜为上,强攻为下”
(二)新开岭战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三)四保临江战役——“见可而进,军之善政”
(四)威远堡战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五)攻克锦北“凡尔登”
二、打海南岛
(一)积极贯彻中央意图
(二)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三)战前训练“海军陆战队”
(四)关键细节必躬亲之
(五)战略战术机动灵活
(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七)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三、抗美援朝
(一)第一次战役,韩先楚在40军
(二)第二次战役,韩先楚在38军
福州篇
一、临危受命入省委
(一)军区当了“防空洞”
(二)矛头指向韩先楚
二、《福建前线部队公告》
三、直谏“朝里有坏人”
四、要“揪军内一小撮”
五、“先楚是打不倒的”
六、福建成立革委会
七、精诚真心谋发展
(一)前线也要搞建设
(二)深入基层搞调研
(三)首先解决吃饱饭
(四)积极发展土特产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身体力行抓绿化
(七)重视抓基础工业
(八)想方设法建大桥
八、重视社情和民意
(一)书记“直属”信访组
(二)反对不正确提法
九、对李庆霖实事求是
十、认真抓落实政策
十一、老战将很讲情谊
(一)真情相待患难友
(二)敬重受难老领导
(三)关怀失意老同志
(四)位高不忘老部下
(五)不忘儿时好伙伴
十二、八大司令员对调
兰州篇
一、看地形走边防坚持不懈
(一)走边防,执意夜宿边防连
(二)广纳言,致力基层办实事
(三)下部队,言传身教老传统
(四)调部署,拟定防御新方案
(五)讲战例,训练提高战斗力
二、思考西北经济发展战略
(一)凡到省地县社必讲农业
(二)“人最痛快的是改变客观世界”
(三)西北座谈会谈经济发展
三、不屈挠,“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韩表诚笃之意
(二)书记做法诡秘
(三)妄图借风使船
(四)被告“游山玩水”
(五)邓小平“代理人”
四、严格把握政策
抗争篇
一、庐山云雾突变幻
(一)“感冒了,没闻出味道”
(二)一封信埋下大祸患
二、毛泽东召见韩先楚
三、“九·一三”林彪出逃
(一)“老病号跑了”
(二)紧急战备统管前线三军
(三)隔离审查查全伦
(四)严密监控周赤萍
(五)赴赣处理程世清
四、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韩先楚公开表态
(二)军区副司令“放炮”
(三)军区党委八月会议
(四)军区副司令上告
五、主席再召韩先楚
六、9号文件的来由
(一)倪南山揭张春桥
(二)中央发“9号文件”
(三)定性韩先楚为“林彪死党”
七、路漫漫上下求索
(一)要求“三人对六面”
(二)要求见主席、总理
(三)请教陈云和徐帅
(四)应推倒诬蔑之词
(五)找党政军领导谈
(六)为纯洁党风呐喊
八、中央决定解“枷锁”
北京篇
一、领导核心是关键
(一)要认真吸取教训
(二)年龄偏大要调整
(三)对人大工作提意见
二、军队要精兵简政
(一)积极学习新知识
(二)调查研究思改革
(三)向军委汇报意见
三、地方工作要改革
(一)走访基层听民声
(二)省、地座谈议改革
(三)在政治局发言
晚年篇
一、在301医院接受医疗
(一)三次肾结石开刀
(二)肝炎、肝硬化至肝癌
(三)12次出血、止血
二、在武汉的日子里
(一)武汉专家极尽心
(二)晚年临摹柳公权
(三)最后的生日和春节
三、“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领导人相继看望
(二)进入美好忆境
(三)人文关怀贯始终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我于1965年春从第28军第83师调到福州军区党委办公
室当秘书。1966年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于智启要我同
他一起组成工作组到闽侯县武装部调查研究、整顿领导班
子,约1个月时间。工作结束临撤离时,于部长同我谈话:
“你要有思想准备,回去后可能要调到司令员处做秘书工
作。”我再三表示,论资历、能力、水平,我都还不够,
恐难担此重任。“政治部党委已经研究决定,你就等通知
吧。”于部长说。1967年春节过后,军区政治部秘书处通
知我去韩司令处帮助工作。“这是党组织经过考察了解后
决定的,要服从组织安排。”军区党委办公室主任史明同
我谈话时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他还启
示我说:“做好工作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勤
奋学习,刻苦磨砺,增长本领才能担当重任。”史明是我
的师长,我一直怀念着他。
我没想到从此跟随韩先楚,一干就是20年,从年届“
而立”到“知天命”之年。这是人生最为美好、最有活力
、最富经验的金色年华。
这20年里,我随韩先楚深入基层,为韩先楚起草文稿
,办韩先楚交办的事情,听韩先楚口述历史。这20年里,
我同韩先楚朝夕相处,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九·一
三”事件、粉碎“四人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这20年里,韩先楚要我追随他从福州到兰州,又随他
调到北京。我耳闻目睹,岁月渐渐变成记忆,在大脑里生
成许多景象。
这20年里我都是奋然前行,从未生畏怯步。
韩先楚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放过牛,到汉口打过工
,读过两年私塾。湖北黄麻起义时加入了农会,接着参加
了游击队。他从当战士、班长到担任基层干部、中层干部
,逐渐形成了全局观。从延安到东北之后其战略思维日渐
显露。
他曾总结自己的战斗生涯说:在20多年的战争生涯中
,打仗打得比较好的共三场:一是东北战场。他打了几个
首创战绩的战役。被俘的几个国民党军师长不得不佩服他
。二是打海南岛。他首创了木船打军舰。他训练的“海军
陆战队”把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三是抗美援朝。他坐镇
指挥第38军第113师抢占三所里,截住南逃之敌。之后,他
统一指挥右纵队突破“联合国军”防御纵深,强渡临津江
、突破三八线,攻占了汉城(今首尔)。“陈云看到战报
后笑着说,看来这个麦克阿瑟要栽在我们韩将军的手里了
。”
到了和平年代,中央决定要他担任省委书记、省革委
会主任。他深人基层调查研究,看到了民众的疾苦,听到
了民众的诉求,决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顶
着“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的风险,他发誓“脱几
层皮,改变福建面貌”。他说,“人生最痛快的是改变客
观世界”。这些鲜活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豪放的个性和充
满激情而又崇高的心理境界。
为了保持同民众的密切关系,重视民众呼声,他设立
书记直属信访组,直接领导,要求对民众来信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着落。
他从战略视角,尤其从军事战略角度思考问题。那时
他就公开拿我国同美国、欧洲强国、日本比,说:“我们
国家政治与经济不相称,政治上是强大的,但经济上、物
质上不强大,不要盲目乐观。”
为了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他把抓农业发展作为一场战
役来打,并亲自指挥这场战役,把这场战役的突破口选定
在增加粮食生产,解决老百姓吃饱饭上。在战术上,他提
出集中解决:扩大耕地面积多种农作物;扩大早稻面积力
争多产粮;提倡科学种田保稳产高产;加强田间管理抗自
然灾害。
由于战役突破口选得准,战术运用得当,打开了突破
口,粮食产量由成立革委会时的43亿公斤,增产到1973年
的66亿公斤。接着,他谋划着战役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民
穿衣、用钱问题,发展农副产业。
为了破除前线不宜搞建设的僵化思维和心理定式,他
提出要发展基础工业,抓好母机配套。在不完全具备建大
桥的条件下,他积极创造条件修建了闽江大桥、乌龙江大
桥。这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在军事上都极为重要

福建背山面海、四季常青,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
、溪流纵横,坡度大、流水急,流域面积达95%以上,蕴
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水产资源。他看见这么好的生
态,把抓农业的突破口选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提出并躬
行实践植树造林绿化福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此外,
他要求工业生产降低煤、焦等耗比,过滤、减排污水,注
意环境保护。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注意这些事,确实是
深谋远虑又难能可贵的。
他在花甲之年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甘肃那儿是“山上不长草,空中无飞鸟,风刮石头跑
”的荒凉之地,它与福建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大反差。
为了国家西部安全,他探沙漠、走戈壁、攀高峰,踏
遍八百里路云和月。为了亲身体验边防和士兵生活,他三
请中央军委批准夜宿边防连队。在兰州军区任司令员的6年
中,他13次长时间、大区域看地形下部队,自前沿至纵深
,自
导语
作者担任韩先楚秘书的20年里,随他深入基层,为他起草文稿,办他交办的事情,听他口述历史。这20年里,作者同他朝夕相处,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九·一三”事件、粉碎“四人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者的耳闻目睹,岁月渐渐变成记忆,在大脑里生成许多景象。
后记
我没有打过仗。20年在韩先楚身边的日子,我的文字
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从1969年到1984年间,我共起草文稿
200多份,约115万字,其中约15份23万字是与人合作完成
的,1982年韩对湖北6个县的调查报告是随行的杨秘书所写
。我记了80多本笔记,做资料卡片500多张,还有一些资料
纸。所写福州篇、兰州篇、抗争篇、北京篇、晚年篇都是
我亲身经历。战火篇是我听韩先楚口述、听熟悉战事的人
讲述,也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和书籍。
我写这本《追忆韩先楚》得到了很多人支持,尤其是
福州的老战友、老朋友,他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和资料;还
有石一宸、肖剑飞等一些老领导。福建省档案馆、兰州军
区作战部和军区档案馆、南京军区档案馆给予我大力支持
。我还走访了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上将,第40集团军、
第41集团军,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世交张珊文教授之
子张维在我整理老照片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此,
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初稿写出后,趁全家8口人
相聚的日子,就初稿展开了大讨论。长子姚远、次子姚宏
,儿媳李琪、杨智颖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姚远、杨
智颖还动手参与了几个段落的修改。长孙女姚懿轩和次孙
女姚雨凝才14岁、12岁,她们对那些远去的、特定的历史
时期的人与事,我要做一些解释才能让她俩明白,这可能
也是代沟吧。但是小姐俩一致认为那些故事很吸引人,虽
然懵懵懂懂不很明白,但是坚持并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写
出来,成为一本90后们看得懂的回忆录”。在这几年写作
的日子里,我一直是上午埋头“爬格子”,下午散步于大
街小巷,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家务,都是我夫人战美芝全权
操持。对于她多年的默默支持和一辈子的操劳,我深表感
谢!
姚科贵
2015年12月
精彩页
我在福州时就听几位老领导讲韩先楚很会指挥打仗,尤其能打恶仗、打硬仗、打大仗,其中东北战场的新开岭战役曾作为军事学院的战役教学范例之一。他们还讲到木船打军舰,解放海南岛的故事。后来在兰州、北京,韩司令自己也向我讲述过东北战场、打海南岛和抗美援朝的故事。
1977年8月韩同刘振华、王德英等谈解放海南岛之后,写相关回忆录的越来越多。
1978年5月,第38军113师副政委王裕光、贵州省军区副政委崔醒农(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时一直跟随韩的情报科科长)、福州警备区副司令张湘轩(第二次战役时一直跟随韩的警卫兼翻译)、武汉军区步兵学校训练部长辛殿武、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导武惠民等到兰州军区同韩司令座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1979年9月,八一厂的《飞虎飞虎》电影摄制组主要演员、导演和厂领导、38军的同志共15人到301医院同当时正住院的韩先楚座谈,并听取他对电影摄制的意见。
1982年3月至1984年间,他先后参与了红25军战史、“辽沈战役”历史的编委领导工作。当时为写“辽沈战役”从各地召集来的许多老同志住在中央党校南院,后搬至总参第一招待所。那时,我经常随他去上述两个编委会听座谈、看史料。“辽沈战役”编委会曾为韩先楚写过一本较长的史料。
1983年7月,刘西元(第二次战役时任第38军政委)同韩谈到第二次战役。韩说,第二次战役你们写文章主要写彭总,彭是志愿军司令,是总指挥。时任南京军区副政委的刘西元1992年6月到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找我。他讲韩司令在东北、在朝鲜打仗的一些故事,并送给我一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有关资料和他写的文稿以及一本《战将韩先楚》(纪念文集)。
1983年8月之后,来同韩聊东北几个战役、海南岛战役以及第二次战役最多的是解方(曾任第40军副军长、志愿军第一任参谋长),肖剑飞(东北时韩纵队作战科科长),郑需凡(东北时韩纵队侦察处处长)。
1983年11月7日至12月20日,《北京日报》理论部记者林浩基来采访韩,谈到东北的几次战役、打海南岛以及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韩主要谈毛主席在这些战役前的指示和毛主席、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并不多谈自己。同年12月,陈沂同志来京看韩,他们谈起了打海南岛故事。
1984年6月,第41军122师副政委薄建业来谈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7月王德英和八一厂吴生远来谈韩过去打仗的故事。
在1985年至1986年韩两次在武汉的日子里,我特地说服他讲一讲过去的故事,依据他的健康状况和心情,适时安排时间听取他口述,我还录了几盘磁带。1985年10月28日,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张福钰来到东湖驻地,同他谈起新开岭战役。
1986年9月15日在西山大院,我同肖剑飞与《十月》杂志编辑李玲听他口述:“去朝鲜前打得最好的仗,新开岭、四保临江、打海南、安海战役、打东西峰。”“志愿军副司令分管作战。第一次战役我在四十军,在前面(两水洞遭遇战),第二次战役在三十八军。”1987年8月17日肖剑飞来我家谈韩过去的事,并给我一些资料。
韩先楚的戎马生涯很富传奇色彩。
1929年,他约16岁,积极参加了家乡湖北红安县“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他当选为土地委员。1930年,他带了十几个人参加了游击大队,就这样参军了。部队到黄陂、孝感两县北部边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不久成立独立营,与贺龙部队红三军的特务队一起打“民团”“红枪会”等反动武装。1932年他所在部队成立了独立团,他当了排长,后来部队成立了游击师。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决定派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成仿吾去向中央汇报情况。他所在特务四大队的一个中队参加护送成仿吾的任务。安全顺利完成这次任务之后,特务大队回到苏区,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他任红5团1营营长。1935年9月,红5团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之后,与红26军,红27军会师合编为红15军团。他先后任红15军团78师232团团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在坚持和发展鄂豫皖苏区、开辟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以及长征中,他率部冲锋陷阵,阻击追敌,几次掩护部队主力脱离险境。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在崂山、直罗镇、东征、西征、盐池、定边、山城堡和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等战役战斗中,他意志坚定、机智敏锐、多谋善断、英勇奋战,崭露头角,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
1937年7月14日,抗日战争开始,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韩先楚任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平型关战斗后增编689团,韩任团长,8月24日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1939年后先后任115师344旅副旅长、代旅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领导军民胜利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在晋东南反日伪军围攻中,他于武乡地区率部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掩护了兄弟部队安全转移。同年,他率部进军冀南,攻克威县后,又全歼伪军一个军部和一个师,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