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理论探索篇》对技术本科教育的缘起、定义、作用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论述,提出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首次提出“技术本科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跨界’生成”的科学论断;《实践发展篇》聚焦于建国校长任职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两所高校期间在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淀。这些探索与经验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对正在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经验交流篇》既有对严雪怡、杨金土等老一辈学者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也有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内容丰富,尤其是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着极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本书可谓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范例,既有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探讨,也有其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大学的实践探索。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讨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来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研究视角独到且内涵丰富,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简介 夏建国,博士,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第四届、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首席专家,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职业技术教育类,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类,2018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2015年)、2016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 曾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发表一百二十多篇论文,出版《职教课程开发》《教育苦旅》《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技术本科教育概论》《高等技术教育学》《论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论应用型高等教育》八部专著。 曾任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主持工作副校长(2001年—2004年)、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2004年—2008年)、上海电机学院校长(2008年—2014年)。 目录 一、理论探索篇 技术素养:一个值得关注的高等技术教育研究领域 技术本科:在“跨界”中生长的教育力量 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技术本科教育:构建职教体系的有效衔接 论技术教育的发展 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技术学科初探 批判性继承——严雪怡对“从做中学”的客观审视 我国技能短缺状况下高职教育改革探析 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属性 论应用技术大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基于AGIL模型的分析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破解路径 从结构到建构:论中本贯通的实践逻辑 二、实践发展篇 技术立校应用为本 办“技术本科”,谋求错位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产学合作的实践探索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上海电机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走出校园促发展创新模式育人才 打造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 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面向主导行业创新需求推动“三协同”合作教育模式升级 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导向的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 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新时代高校创新发展新取向 三、经验交流篇 严雪怡先生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综述 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启示 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教育要公平地善待每一个人——杨金土职业教育思想述评 技术教育: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兼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技术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 构建“双重闭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生态位视角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综述 技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特征与思路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构建 “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 《首尔协议》对我国资讯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新高职新征程——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