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全知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宛华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宛华编著的《中国历史全知道》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融正、野、秘三史于一体,分为通史博览、野史追踪、秘史探究三篇,多视角、全方位解读中国历史。它不仅给读者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和透视镜,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全新的观察历史的方法、思考历史的方式,给读者一双穿过重重迷雾,看透历史的慧眼。

内容推荐

宛华编著的《中国历史全知道》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以通俗晓畅的语言阐释其中所蕴含的成败之道、历史规律,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秉笔直书帝王将桕之性格心理、逸闻趣事,深入描绘统治阶级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历代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

《中国历史全知道》探隐寻幽,讲述那些为统治者刻意掩盖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以及史家昕不敢写、不便写、不愿写的历史。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为读者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参悟历史的玄机。

目录

第一篇 通史博览

 第一章 华夏源头

第一节 远古文明

 远古人类

 原始文明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第二节 夏“家天下”

 天下为家

第三节 殷商盛象

 伊尹辅政

 盘庚迁都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第四节 西周灭亡

 周公辅政

 周厉王毁国

 烽火戏诸侯

 第二章 中原争霸

第一节 春秋图霸

 春秋五霸

 百家争鸣

第二节 战国争雄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张仪连横

 乐毅伐齐

 远交近攻

 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 九州一统

第一节 天下归秦

 天下归一统

 统一规制

 开疆拓土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和项羽

 巨鹿大战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第二节 西汉盛衰

 大风歌

 自登被围

 白马之盟

 晁错削藩

 武帝初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牧羊

 司马迁写《史记》

 王莽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第三节 东汉挽歌

 光武中兴

 梁冀专权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第四章 离析与交融

第一节 三足鼎立

 袁绍拥兵自重

 王允除董卓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策入主江东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火烧连营

 秋风五丈原

 司马懿夺权

 司马昭之心

 智出阴平道

第二节 西晋醒风

 蓄志灭东吴

 八王之乱

 李特起义

 刘渊反晋

第三节 东晋偏安

 王马共天下

 祖逖中流击楫

 桓温北伐

 扪虱谈天下

 苻坚一意孤行

 淝水之战

第四节 南北朝并立

 刘裕成帝业

 拓跋硅建北魏

 孝文帝改革

 梁武帝出家

 第五章 乾坤变幻

第一节 隋朝兴衰

 杨坚建隋

 文帝灭陈

 瓦岗起义

第二节 大唐气象

 李渊起兵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冶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雕版印刷术

 安禄山叛乱

 马嵬驿兵变

 草人借箭

 中兴名将李光弼

 永贞革新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第三节 五代十国

 海龙王钱缪

 儿皇帝石敬瑭

 周世宗斥冯道

 第六章 王朝更迭

第一节 宋朝大业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宋太宗征辽

 寇准谋国

 元昊建西夏

 范仲淹推行新政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文豪苏轼

 花石纲

 李纲抗金

 靖康之辱

 岳飞抗金

第二节 大元帝国

 一代天骄

 蒙古灭金

 贾似道误国

 襄樊之战

 文天祥抗元

 张世杰死守崖山

 关汉卿与《窦娥冤》

 红巾军起义

第三节 明的集权与裂变

 和尚皇帝

 南征北伐与明朝初建

 燕王进南京

 兴建北京城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于谦守京城

 海瑞罢官

 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改革赋役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大战宁远

 皇太极用反间计,

第四节 清朝兴衰

 闯王李自成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李定国转战西南

 康熙帝肖0藩

 雅克萨的胜利

 三征噶尔丹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火烧圆明园

 洋务运动

 镇南关大捷

 甲午战争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西逃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末代皇帝

 辛亥革命

第二篇 野史追踪

 第一章 先秦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尧以围棋教子

 商纣王发明胭脂

 商纣王发明炮烙之刑

 周文王吃子肉羹

 卫昭伯娶庶母为妻

 楚怀王初置七夕

第二节 后妃韵事

 妃授秘诀于舜

 商王妻妇好善武

 西施洗澡水名日“香水泉”

第三节 宫廷仪规

 黄帝始创冠冕制

 先秦的宗庙礼仪

 先秦时的殉葬制度

 春秋战国互换人质制度

第四节 宫禁探奇

 先秦时的宫殿——前朝

 后寝

 先秦帝王嫔妃的来源

 周代首创内廷机构

 第二章 秦汉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秦始皇四出巡游

 秦始皇大杀宦官

 汉高祖自创“刘氏冠”

 汉高祖故乡行乐

 王莽奉汉太后为文母

第二节 后妃韵事

 汉高祖怜悯薄姬临幸之

 赵飞燕掌上起舞

 汉武帝爱妃骨节 自鸣

第三节 宫廷仪规

 秦创“传国玉玺”制

 秦取消“子议父,臣议

 君”的谥法

 汉代皇帝大婚礼仪

 汉后宫的驱鬼逐疫仪式

第四节 宫禁探奇

 汉代后宫妻妾的等级

 汉后宫斗鸡走狗

 汉代宦官机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魏武帝之子以爱妾换马

 晋明帝巧言辩日

 宋武帝拆琥珀枕

 宋顺帝不愿生在帝王家

 癫痴天子高洋不认亲母

 萧宝卷喜欢抓老鼠

第二节 后妃韵事

 甄皇后梳灵蛇髻

 魏宫四美人

 魏宫女莫琼树发明蝉鬓

 薛夜来化“晓霞妆”

 杨皇后为夫择嫔妃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第四章 隋唐五代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隋炀帝临幸江都

 隋炀帝喜爱“来梦儿”

 武则天杀亲女

 唐玄宗以饼试太子

 唐玄宗备尝相思之苦

 唐玄宗培训梨园子弟

 唐德宗寻母

 李后主始创缠足

第二节 后妃韵事

 上官婉儿称量天下

 杨贵妃极喜“雪衣娘”

 杨贵妃华清池洗浴

第三节 宫禁探奇

 隋宫廷服饰用羽毛

 唐宫流行高髻

 高力士受宠不改忠诚

 唐宦官掌握军政大权

 唐宦官废帝

 唐宫女称为“花鸟使”

 第五章 宋、辽、金、元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宋太祖后苑弹雀

 宋太宗抱尸哭子

 宋徽宗杖上刻谏言

 元顺帝设计龙舟

第二节 后妃韵事

 李宸妃坠玉钗

 郭皇后误伤帝颈

 辽宫皇后分娩用绵羊

 丽妃张阿元制作昆钟

第三节 宫禁探奇

 宋宫流行蹴鞠

 元宫大摆斗巧宴

 宋宫的三十六髻

 元届宫制作五云车

 第六章 明代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明太祖睹画思妻

 明英宗不怨王振

 明宪宗敬畏万贵妃

 明孝宗生于冷宫

 明武宗宫中大放烟火

第二节 后妃韵事

 仁孝皇后作《内训》

 皇后的弟弟抢皇冠

 皇太后“废”神宗

第三节 宫廷仪规

 明皇帝登极仪

 明皇帝亲征仪式

 明廷皇族车辂制度

 明后妃、宫女的冠服制

 明代巡狩制度

第四节 宫禁探奇

 皇子出生

 后宫中的“三婆”

 宫廷御膳

 明宫御酒

 明宫流行射柳之戏

 明代发达的宦官机构

 东厂和西厂

 明宫女幽闭的宫禁生活

 第七章 清代野史

第一节 帝王逸闻

 清太祖畏惧明朝假都督

 雍正帝大兴文字狱

 雍正帝痴迷剑术

 乾隆帝为母祝寿

 咸丰帝为兰儿讨饶

第二节 后妃韵事

 大玉妃与小玉妃争风吃醋

 西太后怒撕遗诏

第三节 宫廷仪规

 清廷皇帝登基大典

 皇帝大婚制

 清朝帝后丧葬之礼

 正大光明匾与清廷传位制

 皇帝服饰和御赐黄马褂制

 清代顶戴花翎制度

第四节 宫禁探奇

 清后宫的日常膳食

 清宫御膳“家法”——

 饭菜只许吃三勺

 清宫洋画师

第五节 宦官秘莘

 清代太监的品级

 安德海出宫被杀

 太监净身立“婚书”

第三篇 秘史探究

 第一章 先秦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喜是“间谍”吗?

 周公为什么没有取周成

 王而代之?

 屈原为何投汨罗?

 西施究竟花落谁家?

 纵横家鬼谷子有无其人?

 韩非死亡之谜

第二节 文化迷踪

 “北京人”在哪里?

 《河图》、《洛书》是上古

 的无字天书吗?

 足球是黄帝发明的吗?

 中华民族为何叫“华夏”?

 甲骨文之谜

 绘画的始祖是谁?

 《山海经》是什么书?

 谜团重重的后母戊鼎

 《春秋》是不是孔子所作?

 孙武写《孙子兵法》了吗?

 第二章 秦汉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

 害而亡?

 刘邦为何要偷韩信兵符?

 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是

 为虞姬吗?

 李广为何难封?

 大将军李陵投降匈奴之谜

 司马迁死因之谜

 王莽真的“大奸似忠”吗?

第二节 文化迷踪

 《吕氏春秋》成书于何年?

 历史上有无徐福东渡日

 本之事?

 秦始皇传国玉玺下落追踪

 秦兵马俑主人到底是谁?

 造纸术始于蔡伦吗?

 北匈奴西迁何处?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刘备真“三顾茅庐”了吗?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曹操为何要建72座陵寝?

 诸葛亮娶丑女为妻探秘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

 死的吗?

 曹丕为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陶渊明辞官是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吗?

第二节 文化迷踪

 诸葛亮写过《后出师表》吗?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之谜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指南车?

 曹植《感甄赋》为谁而作?

 《兰亭序》是否出自王羲

 之之手?

 桃花源究竟在何处?

 第四章 隋唐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武则天立“无字碑”的

 目的何在?

 上官婉儿为何不记武则

 天灭族之仇?

 李白家世之谜

 白居易是胡人吗?

 杜甫死后葬何地?

 骆宾王下落之谜

第二节 悬案秘事

 杨贵妃有没有被缢死于

 马嵬驿?

 李白是溺水而死的吗?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

第三节 文化迷踪

 首次去西天取经的是玄奘吗?

 预测千古的《推背图》

 究竟是什么?

 杜牧写过《清明》吗?

 第五章 宋、辽、金、元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北宋名妓李师师死亡之谜

 秦桧是金国的奸细吗?

 抗金英雄岳飞死因探秘

 岳母刺字之谜

 陆游与唐琬爱恨离愁之谜

第二节 悬案秘事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

 一手策划的吗?

 “烛影斧声”之谜

 “金匮之盟”之谜

 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

 换太子案”的?

第三节 文化迷踪

 《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

 《清明上河图》中的“清

 明”是什么意思?

 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

 第六章 明代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袁崇焕被杀之谜

 明末名妓柳如是为何自

 缢身亡?

 李自成兵败后的生死之谜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吗?

 吴三桂降清是韬晦之计吗?

第二节 悬案秘事

 明代“壬寅宫变”之谜

 戚继光斩子了吗?

 “梃击案”为何不了了之?

 “红丸案”是万贵妃一手

 策划的吗?

 李自成为何要杀谋士李岩?

第三节 文化迷踪

 郑和为何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了哪里?

 谁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

 明十三陵为何十二陵都

 无碑文?

 第七章 清代与民国秘史

第一节 名人谜团

 郑成功死因蹊跷

 施琅是叛徒还是功臣?

 乾隆是汉人的后代吗?

 慈安真的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林则徐死亡之谜

 蒲松龄血统之谜

 洪秀全死因之谜

 杨秀清是否逼封“万岁”?

 曾国藩为何没有称帝?

第二节 悬案秘事

 清初“明史”案是谁酿成的?

 清代名将年羹尧为何被

 雍正赐死?

 珍妃坠井之谜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之谜

 李秀成投降书是真是假?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八国联军用过毒气弹吗?

试读章节

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生活着许多部落。传说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今陕西北部的姬水附近,后来沿着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在河北涿鹿附近定居下来,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与黄帝同期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当他带领部落向东发展的时候,碰到一个极其凶恶的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会铸刀造戟,还经常带着他的部落,到处侵扰,闹得周围部落不得安宁。炎帝部落定居山东后,经常受到蚩尤的侵扰,炎帝几次起兵抵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打得一败涂地。

炎帝战败后,带领他的部落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复仇。黄帝早就想除掉蚩尤这个祸害,就与炎帝联合在一起,并联络其他一些部落,招集人马,在涿鹿郊外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

蚩尤也称得上一代枭雄,自不甘示弱。他集结所属81个支族,又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在兵数上已占据优势,又挟战胜炎帝之余威,并依仗精良的武器装备,气势汹汹地向黄帝扑来。黄帝临危不乱,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鹗等为图腾的氏族部众迎击蚩尤。黄帝还利用位居黄河上游的条件,令大将应龙“高水”,在河上筑土坝蓄水,以抵御蚩尤的攻势。

黄帝知道恶劣气候不是己方进攻时机,就主动避敌锋芒,井然有序地组织后撤,因而保存了实力。不多久,风云突变,雨过天晴,黄炎联军反败为胜的契机来了。黄帝当机立断,一声令下,大将常先、大鸿从正面开始了反攻。

黄帝又利用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天时,命风后、王亥把经过训练的300匹火畜组成一支“骑兵”,朝蚩尤军心脏长驱直人。

黄帝还准备了80面夔牛大鼓,趁风沙弥漫之时擂鼓吹号以震慑敌人。

突如其来的反攻让蚩尤猝不及防,其军队开始自相践踏、慌不择路,终于陷入崩溃,节节败退。蚩尤无心恋战,向南逃跑;而粗犷骄横的夸父不承认失败,率本部奔大鸿军杀来。忽然一阵狂风,夸父眼着沙子,大鸿自不肯放过制敌机会,拦腰砍伤夸父,夸父军四散奔逃。

黄帝身边众多谋臣一再进言不可放走蚩尤,黄帝采纳群臣意见,联合炎帝族和玄女族紧追蚩尤,在冀州之野将之包围。轩辕命令擂鼓击钟,蚩尤军被钟鼓声震得耳聋眼花、溃不成军。

蚩尤落荒南逃,被黄帝擒获并杀于野外。刑天及蚩尤的部下把蚩尤的尸体偷运到河南濮阳西水坡秘密下葬,下葬的日期——正月初八被定为苗家的国难日。不久刑天与黄帝大战,因寡不敌众被黄帝斩首,但刑天的尸身不倒,他的两乳变成双目,肚脐变成了嘴巴,继续舞动兵器战斗。夸父则在潼关被应龙万箭齐发射死,鲜血染红了潼关。黄帝取得了对九黎族的决定性胜利,九黎族这一支力量融人到炎黄族中。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后,同盟关系破裂,两个部落战于阪泉(一说在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即阪泉大战。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战争,黄帝战胜炎帝。炎帝部落的共工与黄帝战争失败,一怒之下用头碰撞不周山,从此天地西北高、东南低。这次战争后,黄帝向南发展,经过52次战争后天下归附,黄帝由此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大盟主。后来,黄帝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

传说中,黄帝还是一个大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在地面上建房屋,还发明了车、船和制作衣裳等等。这当然不会是他一个人发明的,黄帝只不过是个带头人罢了。传说他的妻子嫘祖亲自参加劳动,也有一些发明,养蚕缫丝就是她的功劳。最初人们不知道蚕的作用,那时候只有野生的蚕,嫘祖就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以后就有了丝和帛。

黄帝为创造远古时代的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代人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都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我国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帝陵。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帝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树成林,郁郁苍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拔与苍劲。

中华儿女都把黄帝当成自己的祖先,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一首诗中说: “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来到黄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谒这位民族之祖。人们都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悠悠五千年,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

尧舜禅让

传说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被推选为该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著名的贤君。据说他当上部落首领后,处处想着人民,对荣华富贵十分淡薄,住的是简陋的茅屋,过着粗茶淡饭、勤俭朴素的生活。尧为了人民尽心尽责,但他的儿子丹朱却是个不肖之子。尧不愿意传位给儿子,就时常留心天下贤人,准备将帝位禅让给他。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到会的人一致推荐舜。

尧听说舜这个人很好,便让大家详细说说舜的事迹。

大家便把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尧听:舜有个糊涂透顶的父亲,人们叫他瞽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心肠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极其傲慢,而瞽叟却很宠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舜,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因此,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了考察舜,又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非常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计想暗害舜。

P5-6

序言

中国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又耐人寻味的过程,绵远流长,波涛汹涌,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既有濯濯光明,也有血腥黑暗。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发达的文化、昌盛的史学,文章典籍浩如烟海,从史学巨著《史记》《资治通鉴》到各式各样的野史、笔记,林林总总,无不彰显了人们对史学的挚爱。但可惜的是,这些作品或因作者的立场问题,或因著者的视野所限,往往难以反映出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且行文上极易形成两种极端:要么倾向于官方的为名士大夫立传的所谓正史;要么沦为为士子优伶鸣不平的所谓俗史,前者不适合大众化阅读,全面了解史实,后者则如演义小说,不伦不类,妨碍我们对历史本真的认识,不利于我们根据真实的历史对现实及未来作出客观判断。为了反映历史的真相,让读者更加科学全面地解读历史,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国历史全知道》。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融正、野、秘三史于一体,分为通史博览、野史追踪、秘史探究三篇,多视角、全方位解读中国历史。它不仅给读者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和透视镜,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全新的观察历史的方法、思考历史的方式,给读者一双穿过重重迷雾,看透历史的慧眼。

“通史博览”选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作为全书的主干。主要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民主与新生七章。同时,以通俗晓畅的语言阐释中国历史中所蕴含的成败之道、历史规律,尽可能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历史。

“野史追踪”从民众视角观察历史,摒弃传统史学“为尊者饰,为贤者讳”的观念,采古今野史之精髓,秉笔直书帝王将相之性格心理、逸闻趣事,深入描绘统治阶级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历代宫廷规制、世相百态。主要分为先秦野史,秦汉野史,魏晋南北朝野史,隋唐五代野史,宋、辽、金、元野史,明代野史,清代野史七章,其中既有时势造就英雄的智慧豁达与阴险毒辣,又有英雄造就时势的惊天地泣鬼神事件,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

“秘史探究”侧重于探隐寻幽,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讲述那些为统治者刻意掩盖的历史,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和史家所不敢写、不便写、不愿写的历史。这些历史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里面充满着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葛,云诡波谲、神秘莫测。主要分为先秦秘史,秦汉秘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秘史,隋唐秘史,宋、辽、金、元秘史,明代秘史,清代与民国秘史七章。探究这些历史,能为读者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参悟历史的玄机。

本书内容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讲述中国历史。不仅如此,我们还努力把某一事件、人物有关的历史图片、文物资料配入其中,以大量精美图片传史之真,证史之实,辨史之误,同时使事件、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并充满场景感。力求通过图文的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一条回归历史真实的通途,做到融知识性、可读性、观赏性于一体。

希望本书可以作为探寻中国历史的路径,方便读者采撷它的精华,摒弃它的糟粕!我们愿以此书教于有识之士,大方之家,并与同道者共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