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叩问尊严/百年恩怨沉思录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旻子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旻子是中国作家中专注于中日关系纪实文学的佼佼者,代表作有《旅日侨领林同春传》《共和国不会忘记》《尊严》《百年风云钓鱼岛》等,其中《尊严》荣获“中国报告文学第二届正泰杯大奖”,日文版在日本出版发行,并收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 后记 有些事情看似偶然,其实有内在的逻辑。 200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被邀请为纪念抗日战争胜 利60周年撰写系列电视片脚本,为此翻阅了大量资料。虽 然因为某些原因我最终退出了,但这个题材给我的触动很 深。在中国近代史上,自甲午战争后的百年屈辱,对中国 造成伤害最大的就是日本。我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的两次 侵华战争不能仅仅停留在义愤上。偌大的中国被一个曾是 学生的蕞尔小国欺负得体无完肤,中国人要思考这是为什 么。否则,以史为鉴就是空话。于是我决定用纪实文学形 式,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来写这段历史。 这套书的写作时间跨度,若以1999年采访花冈事件算 起,至2017年全部交稿,长达19年之久;若以形成完整的 选题计划,被中国作协列为重点扶持作品的2007年算起, 整整10年。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 采访中,我得到了海外华人及国内学者的大力支持。 他们从采访经费、资料、翻译诸方面给予我无私的帮助, 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肯定不会有这1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 。 诚挚地感谢这些友人们!他们是:香港实用货仓有限 公司的陈君实先生、陈怡碧小姐;香港中燃远邦船务有限 公司的钟惠明先生;已故去的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会长林同 春先生;中国东方航空日本分公司副社长邵康铭先生;原 人民日报驻日本东京记者王丽萍女士;还有美国和加拿大 的华人团体“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同胞们。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汤重南先生在史学上给予 过我指教;国防大学的金一南将军百忙之中为这套书作序 ,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所有的支持和帮助都令我没齿难忘。感谢!感恩!永 远! 旻子 2018年8月28日于北京 目录 序 引子 还活着的历史 地狱篇 地狱之路 血腥岁月 鬼逼人反 花冈惨案 正义篇 胜利的角落 冤魂出土 使命和平 不死鸟的吼声 生命在等待 走出沉寂 讨伐篇 索赔序幕 寻找幸存者 交涉初始 昙花一现 民间对日索赔潮 内部裂痕 负隅顽抗 诉讼篇 起诉在东京 与邪恶的较量 法律的尴尬 最后一次开庭 和解篇 和解始末(一) 和解始末(二) 和解之后(一) 和解之后(二) 人在漩涡中 5亿日元风波 耿谆的再和解 补白:立在日本的“和平碑” 后记 精彩页 引子 还活着的历史 面对历史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面对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日本侵华战争。 1999年夏天,在日本秋田县大馆市的“花冈事件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组木刻连环画。后来一位参加调查“花冈事件”的日本人町田忠昭,将无明舍(出版机构)1981年出版的这套连环画册送给我,名为《花冈的故事》。 这是一本装帧素雅的画册,一页诗,一页画,还有解说诗画的文章,厚厚的一本。 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童年的记忆渐渐浮现在脑海。当时我不明白这相隔了近40年的相遇到底寓意着什么? 记得我跟一个朋友说,我小时候看过这套连环画。她说:“怎么会呢?我现在都不清楚‘花冈事件’是怎么回事。” 朋友说的没错,不是人人都知道“花冈事件”的。我是1994年秋天在日本采访期间,因为接触了旅日华侨林伯耀才对其略知一二,但小时候看过这套连环画却是千真万确。 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武汉东湖八一子弟学校就读。学校是寄宿制,每逢周末,家在本市的学生坐班车回家。我家在外地,因此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周末的学校对我来说空荡冷清寂寞,好在这所全封闭式的学校设施齐全。校舍后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像大庙似的绿琉璃瓦屋顶的两层楼房是少年宫,周末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少年宫二楼的图书馆里度过。 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我浏览了不少图书,大部分的书名和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印象已淡,但我清楚地记得这本木刻连环画。 薄薄的一本,呈正方形,比普通的连环画开本要大。我们把连环画叫作小人书,大多是巴掌大的长方形横开本,也可能是开本的与众不同加深了我的印象。后来在町田先生送我的这本连环画附录的解说文章里得到了证实。文章说,1956年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中国翻译出版了这套连环画册,共52页,书名为《花冈惨案》。我想我看到的正是这一本。 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趴在地上,从两只手撑地的情形看并没有死。画面定格的瞬间,是一个凶神恶煞的日本兵,手拿长棍,高抬穿着皮靴的脚正朝那人的头狠狠地踩去。后面是一排被端刺刀的日本兵看押着的中国劳工,他们低着头,一脸不忍目睹的悲伤。 还有一幅画,画面上是一排整齐的尸体,由近及远,把生命的悲哀一直铺排到天边。尸体上的肋骨清晰得令人触目惊心……画面描绘的是劳工们暴动失败后惨遭毒打死亡的情景。 当时我上小学二三年级,也就八九岁的光景。对于事件发生背景的印象不深了,还以为是发生在中国的事。但感想却极深地烙印在心里:“日本鬼子真坏!旧社会太悲惨了!”至今还记忆尤深。 1994年9月,我受日本神户华侨总会林同春会长的邀请,前往日本采访旅日老华侨,采访时认识了林伯耀。他是日本民间研究“二战”劳工问题的“强掳中国人思考会”的主要成员。他送给我一些有关“花冈事件”的书和资料,还请我到他家看了一部反映“花冈事件”的电视剧《幸存者》,片子的男女主角分别由我国著名演员张丰毅和著名主持人倪萍饰演。 不知是否是受林伯耀所委托,一个我们共同认识的中国留学生郑重地建议我写“花冈事件”。 当时我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了。我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人们,谁还会对过去的悲惨故事感兴趣呢?” 至今想起来,我还会为自己这浅薄而自负的回答感到汗颜,只有不懂得历史的人才会表现出这等傲慢。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月15日前后,我去天津参加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与“花冈事件”幸存者们同乘一辆轿车。 时光流转,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岁月会在每一个人身上悄悄留下痕迹。生活优越者,显得雍容华贵;生活艰辛者,则满脸沧桑;读书人,是一脸的书卷气;为官者,则是挑着一副官架子。 这就是岁月。 “花冈事件”幸存者们大都来自农村。皮肤黝黑,一脸老树皮般的皱褶,目光有些茫然无措。苍老面容上岁月风霜遗留的痕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生命的质感多么沉重。 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天津的水上公园。该公园里有两处历史的纪念场所。一处是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男一处则是为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的中国劳工殉难者修建的纪念馆。 劳工纪念馆名为“抗日殉难烈士纪念馆”,过去是一栋普通的红砖红瓦平房,里面存放着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的中国劳工殉难者的遗骨,其中包括“花冈事件”的殉难者。 何谓“花冈事件”?P1-3 导语 《叩问尊严》是2002年出版的《尊严》之修改版。《尊严》详细叙述了“二战”期间在日本发生的中国劳工之“花冈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战后中国对日本法庭提起诉讼引发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运动历程的曲折和反复。《叩问尊严》系在《尊严》的基础上增加了和解后的内容,完整记录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历程,纪实性强。这样的补充与修订使得本书更有史料价值,也加深了对人性的思考。 序言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 是日本。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 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 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 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人如此 巨大的伤害。自1874年入侵台湾开始,几乎每一次针对中 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 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中日两国,说不清的关系,扯不清的恩怨缘由,皆用 这四个字一笔带过:一衣带水。 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 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中日两个近邻,关系就是这样的复杂纠结。 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则是世界第 三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 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每年 都有数百万中国人到日本旅游、数百万日本人到中国旅游 。今天中日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经济交往与人员往来,相 互之间的历史纠结就会消失无踪吗? 并非如此。 非常之处还不仅于此。 还在于后来作为侵略者的日本,最初也是被侵略者。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率4艘军 舰,打开了日本国门。 1854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神奈 川条约》。 1855年,俄国强迫日本签订《下田条约》。 1856年,荷兰强迫日本签订《和亲条约》。 1860年以后,英国也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1863年至1864年,美、英、法、荷四国组成联合舰队 ,炮击日本下关,勒索战争赔款,控制日本关税,取得在 日本的驻兵权。 就是这种境况,引发了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 这个曾经的被侵略者,明治维新后摇身一变,成了侵 略者:占琉球、夺台湾、霸辽东半岛……其迈向资本军国 主义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全部来自战争。 中日从此分道扬镳。 中日分道扬镳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日本人,不是明治天 皇,不是“维新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甚至不是伊藤博文这样的维新重臣,而是今日头像仍印 在l万日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此人1885年发表《脱亚论》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 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又云:“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 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获得理论支持的侵略行动就此开始。这一理论指导了 一个多世纪的日本政治实践,今天仍备受推崇。 1874年,福泽谕吉发表另一著作《文明论概略》的前 一年,日本派兵入侵琉球和台湾,中国的大麻烦就此开始 。 中国作家旻子的“百年恩怨沉思录”也就从这里开始 。通过发掘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十万字笔墨,给人们 活脱脱展现一个由被侵略者变成侵略者的日本。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1999年采访“花冈事件” 算起到今天,雯子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探索、思索、概括 、提炼。其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经历了多少委屈 ,遭受过多少挫折,只有她自己内心知晓。从另一方面说 ,这也是面对历史、总结历史、概括历史的代价。 历史是什么? 是包袱,也是财富。看你怎么理解、如何拥有、怎样 运用。 有些人聚焦于前者,于是希望大家放下包袱,轻装前 进。 有些人聚焦于后者,相信其中有地火能量,有警钟长 鸣。 雯子是后者。否则不会如此执着。 “百年恩怨沉思录”的要旨之一,就是从一个侧面展 示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百年救亡和正在经历的百年复兴。 我们没有权力忘记昨天。 为了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谢谢曼子的奉献! 国防大学金一南 2018年8月28日 内容推荐 《叩问尊严》是《尊严》的修改本。《尊严》曾获“中国报告文学第二届正泰杯大奖”。修改本书名增加了“叩问”二字,题旨更醒目,内容更丰富,对中华民族战争创伤的思考与剖析更为深刻。 《叩问尊严》讲述了“二战”中被强制掳掠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因不堪忍受非人虐待,在大队长耿谆的领导下发起暴动,遭到血腥镇压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花冈事件”。“花冈事件”作为活着的历史,战后承载着讨回历史公道的和平使命,但道路坎坷,历程曲折。 作者跟踪采访十二年,通过深入细致的描写,道出警醒之语:我们曾经遭遇过许多不幸,这不幸的根源除了外因亦有内因。 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