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世天光(精)/华语风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马来西亚)李天葆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天葆,196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祖籍广东大埔。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桃红秋千记》《南洋遗事》《民间传奇》《槟榔艳》《绮罗香》,中短篇小说集《浮艳志》,长篇小说《盛世天光》,散文集《红鱼戏琉璃》《红灯闹语》《珠帘倒卷时光》《斜阳金粉》,人物传记《艳影天香》。曾获客联小说奖、乡青小说奖、花踪文学奖、马来西亚雪华堂优秀青年作家奖、桐花文学奖、时报文学奖等奖项。
书评(媒体评论)
李天葆是二十世纪末迟到的鸳鸯蝴蝶派作家,而
且流落到了南方以南。就着他自觉的位置往回看,我
们赫然理解鸳鸯蝴蝶派原来也可以是一种“离散”文
学。……在南洋,在姚莉、夏厚兰的歌声中,在林黛
、乐蒂、尤敏的身影中,李天葆兀自喃喃诉说他一个
人的遗事,他的“天葆”遗事。这大约是李天葆对现
代中国/华语文学流变始料未及的贡献了。
——王德威
“中国文学”应当与东南亚华人作家的华语写作
保有文化上的或隐或现的关联,更应自觉在全球语境
中与之对话,承认其作为“文化中国”的一种空间存
在,认识到其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的意义与价
值。这就是李天葆对于世界华文文学的意义所在。
——王列耀
李天葆是我非常欣赏的马来西亚本土华人作家。
他以阴性化的南洋女史谱系的书写而闻名,他的小说
在追忆中重构的南洋风物,怀旧风格明显,加上艺术
风格上又有着张爱玲的苍凉风格,堪称张派文学在海
外的重要代表作家。
——金进
目录
第一卷 花开金银蕊
一 银蕊春逝
二 天后出巡
三 金蕊吐艳
四 逐香尘
五 朦胧月
六 花影露天香
七 玉含珠,荷留情
第二卷 花飘惜红,蝉落池影
一 蝉忆
二 遇桥
三 迷魂
四 妹缘
五 丹绒劫
六 梦后泪
七 灯下笑
八 家常话
九 月白蝉翼
第三卷 月映芙蓉
一 一枝花之月芙
二 一枝花之月蓉
三 戏姻缘
四 初上场
五 探情
六 旧阳光
七 剪发少年
八 年光之雨
九 电光幻影
十 相声
十一 何安记
十二 景雄传奇
十三 良宵抱月
十四 女皇蜂
十五 相依恋话
十六 倚栏杆
十七 落花天
第四卷 芳艳芬
一 黛螺秘盒
二 一枝红艳散芬芳
三 迷失芳踪
四 蝶幻
伍 花月痕
六 梅苑遗事
七 焰花录
八 天光回转
精彩页
第一卷花开金银蕊
一 银蕊春逝
一楼一底的房子靠近大街,天色未明,已听见贩夫推车,木轮滚动,压着路面,一声声由远而近。银蕊在帐子里就感到腹肚微疼,摸着黑,也没点灯,坐上红漆马桶,却不见有什么动静;过一阵子,突觉一道温热水流缓缓泻出,是血。她吁了一口气,以手绾着头发——分明知道自己不行了。半个月光景,瘦成一把骨头。银蕊扶着墙,系上裤带,半晌,浑身乏力。
楼下的狗惊醒,汪汪地吠起来。贩夫低声喝住。恐怕是外来的野狗,误入此处的五脚基,翻找垃圾,倦了就趴地而睡。那天,银蕊在门口瞥见一只脱毛黄犬,嘴咬着块鸡骨欲匆匆离去,她回身抓了一束椰丝骨,走上去就打;狗急急闪避,可还是死衔住骨头不放,银蕊脚踩着木屐,顿地一跺,骂道:“什么都要抢!死狗!”椰丝骨一把扔过去,黄犬受惊,忙吐出骨头,奔至巷口,但依恋难舍,犹伸颈张望。银蕊且不进去,端坐在小竹凳上镇守。隔壁卖八宝去湿茶的陈婆婆,笑她太认真了,不过是一条瘦皮狗罢了;银蕊冷笑:“我生平最讨厌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明抢不了,便暗地里抢!”陈婆婆不明所以,只是晓得她有所感,借狗骂人,也就不搭腔了。
当晚入夜,银蕊大泻不止,将近天亮,下的全是血水。
自此她没有出过大门。
车子推到另一条街去,狗吠声渐止。
银蕊挨近眠床,眼前一片昏花晕眩,手一抓,抓稳了蚊帐金钩,身子方坐定。
眠床的雕栏上搭着平时换下来的衣裙,没拿去洗,隐隐传来汗酸味。她闭上眼,黑暗里反而有光影晃动,是灯火,琉璃盏内烛花摇红。南洋天气炎热,里面只穿一件单衣薄衫,霞帔罩在肩外,两手拢袖,坐在床沿。阿勇走过来,微笑,递给她一杯酒;银蕊一饮而尽。他们是夫妻了——她是漂洋过海的仙女,落入凡尘,走进这一所楼房,与他双宿双栖。乡下戏台总是演这样的戏,天上神仙下嫁男子,诞下麟儿,然后登仙班归位,像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一样。
然而银蕊比台上的仙姑多了一段辗转曲折。
枕头底寻出了一面小镜子,凑前细照,黑黝黝,也瞧不见自己的病容。
风悄悄地吹过来,在银蕊的脚边一拂一拂的,仿佛是一个不速之客,窥探着她最后的人生。放下镜子,她想起另一个她,年纪相差一岁,命运却大不相同——容貌身段倒是相像。祖屋门前一棵老桃树,入春,一树的花花朵朵,她们站在树下抬头看,别人家的子弟则倚在竹篱笆外看她们。风吹花落,落在头上,银蕊的脚大,笑着跑开了,而留下来的姊姊,免不了要听一听轻狂男子的山歌,一句来一句往地撩拨挑引。
一阵浑厚的歌声在记忆里唱开去——无非是姊儿呀哥儿呀,将山上树藤或手中针线,比作这样,比作那般,千种暗示。银蕊不是没听过别人的山歌,不过已然在十五岁订了亲,从此便少了三两个少年探门路。
如果一帆风顺地嫁过去还算好,可是当年所系的红绳,如今已系在他人脚上。“命歪”——村里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正好做她的命中批语。
银蕊睁开眼,掀开帐子,又要上马桶。整个人昏昏沉沉,脚未着地,踩个空。而天井里养的鸡竟啼叫起来。
她伏在地面上,神志还未完全消失,耳畔传来楼底布履走动的声响,是阿勇起身开档——难为他这些日子既要做生意,又得料理她的病,晚上又要把女儿惜妹送到庆园酒家后巷给做香饼的常鸿嫂看顾。她跟他说实在不用花这五元钱,陈婆婆为人不错,惜妹在那儿也是一样的;阿勇不肯,嫌隔壁人杂,地方龌龊。银蕊生产过后,奶水不足,白天里和阿勇忙着卖面,回家则百般家务缠身,少不了与惜妹疏远了,有时要抱她,这孩子反而呱呱啼哭——“不黏我了。”银蕊嘴角含笑,眉间似有一丝哀愁。前些日子,卧病在床,闷着无聊,就剪了布,裁了花样,做了双小鞋,打算给惜妹穿——今年十月,她便三岁了。银蕊心里盘算,等到病好,自己定要带回惜妹,母女亲近一点;过些时候,在她上次坐船带着的铁皮箱子里,翻出一册册的大字簿子,教惜妹习字。从前有个男人送给她的一本绣花样本,她也想让女儿一个个描画下来,全部绣在白绢上,当作手帕。
厨房的肉香袅袅升上来,那一锅肉快煮烂了。银蕊心里清清楚楚——平时她会踱到灶头边,加柴放水,切芋头,搓和糯米粉,炒虾米,爆葱头,功夫一一做妥。如今只有阿勇单独一脚踢,手脚难免慢了,开档也迟了。何况“算盘子”制作繁复,不像打面那样轻松。
银蕊张口,但叫不出声音。P3-6
导语
马华文学界著名作家、鸳鸯蝴蝶派“遗脉”、“张派传人”李天葆,长篇小说代表作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李天葆被誉为“张派传人”(张爱玲),文词叙事笔法怀旧,字句精炼紧凑,对诸多日常细节描述精确而有余味。在“哀而不伤”的氛围中,笔下人物的命运举重若轻,既有苍凉的艺术风格,又有传奇的故事底蕴。
鸳鸯蝴蝶派的文风,民国故事风味,值得一读。
序言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治当代文学者不能忽视的版块。
马华文学的发展向来是华语语系文学的异数。尽管客观环
境有种种不利因素,时至今日,也已经形成开枝散叶的局
面。不论是定居大马或是移民海外,马华作家钻研各样题
材、营造独特风格,颇能与其他华语语境——大陆、台湾
、香港、美加华人社群等——的创作一别苗头。以小说为
例,我们谈及台湾的李永平、张贵兴、黄锦树,大马的潘
雨桐、小黑、梁放或是游走海外的黎紫书时,几乎可以立
刻想到这些作家各自的特色。
在如此广义的马华文学范畴里,李天葆占据了一个微
妙的位置。李天葆1969年出生于吉隆坡,十七岁开始创作
。早在九○年代已经崭露头角,赢得马华文学界一系列重
要奖项。这时的李天葆不过二十来岁,但是下笔老练细致
,而且古意盎然。像《州府人物连环志》状写殖民时期南
洋州府(吉隆坡)华埠的浮世风情,惟妙惟肖,就曾引起极
多好评。以后他“变本加厉”,完全沉浸在由文字所塑造
的仿古世界里。这个世界裱艳绮丽,带有淡淡颓废色彩,
只要看看他部分作品的标题,像《绛桃换荔红》,《桃红
刺青》,《十艳忆檀郎》之《绮罗香》、之《绛帐海棠春
》、之《猫儿端凳美人坐》就可以思过半矣。甚至他的博
客都名为“紫猫梦桃百花亭”。
与李天葆同辈的作家多半勇于创新,而且对马华的历
史处境念兹在兹,黄锦树、黎紫书莫不如此。甚至稍早一
辈的作家像李永平、张贵兴也都对身份、文化的多重性相
当自觉。李天葆的文字却有意避开这些当下、切身的题材
。他转而堆砌罗愁绮恨,描摹歌声魅影。“我不大写现在
,只是我呼吸的是当下的空气,眼前浮现的是早已沉淀的
金尘金影。——要写的,已写的,都暂时在这里作个备忘
。”他俨然是个不可救药的“骸骨迷恋者”。但我以为正
是因为李天葆如此“不可救药”,他的写作观才让我们好
奇。有了他的纷红骇绿,当代马华创作版图才更显得错综
复杂。但李天葆的叙事只能让读者发思古之幽情吗?或是他
有意无意透露了马华文学现代性另一种极端征兆?
李天葆的文笔细腻繁复,当然让我们想到张爱玲。这
些年来他也的确甩不开“南洋张爱玲”的包袱。如果张腔
标记在于文字意象的参差对照、华丽加苍凉,李的书写也
许庶几近之。但仔细读来,我们发觉李天葆(和他的人物)
缺乏张的眼界和历练,也因此少了张的尖诮和警醒。然而
这可能才是李天葆的本色。他描写一种捉襟见肘的华丽,
不过如此的苍凉,仿佛暗示吉隆坡到底不比上海或是香港
,远离了《传奇》的发祥地,再动人的传奇也不那么传奇
了。他在文字上的刻意求工,反而提醒了我们他的作品在
风格和内容、时空和语境上的差距。如此,作为“南洋的
”张派私淑者,李天葆已经不自觉显露了他的离散位置。
但李天葆生于斯、长于斯,显然有不同的看法。尽管
他张腔十足,所呈现的图景却充满了市井气味。李天葆的
作品很少出外景,没有了胶园雨林、大河群象的帮衬,他
的“地方色彩”往往只在郁闷阴暗的室内发挥。他把张爱
玲的南洋想象完全还原到寻常百姓家,而且认为声色自在
其中。新作《绮罗香》中,《雌雄窃贼前传》写市场女孩
和小混混的恋爱,《猫儿端凳美人坐》写迟暮女子的痴情
和不堪的下场,《双女情歌》写两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斗争
,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题材。在这样的情境下,李天葆执
意复他的古、愁他的乡;他传达出一种特殊的马华风情—
—轮回的、内耗的、错位的“人物连环志”。
归根究底,李天葆并不像张爱玲,反而像是影响了张
爱玲的那些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隔代遗传。《玉梨魂》《美
人泪》《芙蓉雨》《孽冤镜》《雪鸿泪史》……甚至上至
《海上花列传》。这必小说的作者诉说俚俗男女的贪痴嗔
怨,无可如何的啼笑因缘,感伤之余,不免有了物伤其类
的自怜。所谓才子落魄,佳人蒙尘,这才对上了李天葆的
胃口。《绮罗香》卷首语谓之《绮罗风尘芳香和圣母声光
》:“凡是陋室里皆是明娟,落在尘埃无不是奇花,背景
总得是险恶江湖闯荡出一片笙歌柔靡,几近原始的柳巷芳
草纵然粗俗,也带三分痴情。”诚哉斯言。
与正统写实主义的马华文学传统相比,李天葆的书写
毋宁代表另外一种极端。他不事民族或种族大义,对任何
标榜马华地方色彩、国族风貌的题材尤其敬而远之。如上
所述,与其说他所承继的叙事传统是五四新文艺的海外版
,不如说他是借着新文艺的招牌偷渡了鸳鸯蝴蝶派。据此
,李天葆就算是有中国情结,他的中国也并非“花果飘零
,灵根自植”的论述所反射的梦土,而是张恨水、周瘦鹃
、刘云若所敷衍出的一个浮世的、狎邪的人间。在这层意
义上,李天葆其实是以他自己的方法和主流马华以及主流
中国文学论述展开对话。他的意识形态是保守的;唯其过
于耽溺,反而有了始料未及的激进意义。
内容推荐
《盛世天光(精)》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李天葆目前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从20世纪20年代描写至70年代,以一出“姐代妹嫁”拉开命运的帷幕,讲述华人姐妹杨金蕊、杨银蕊及其子孙三代的爱恨纠葛、家族沉浮,从中点染出8位女性悲伤、苍凉的人生故事和作者记忆中的吉隆坡城市风情。银蕊因生水痘遭到婆家退婚,金蕊代替妹妹嫁入钟家,并成为梅苑餐馆雷厉风行的一把手;银蕊追至南洋,下嫁小生意人阿勇,两人在贫富之间上演不同的跌宕人生。而家族的血脉亲情、牵扯不断的命运丝线,又在金蕊和银蕊的后代身上纠缠。金蕊想要摆脱贫寒的过往,临死都不愿归故里,在追逐权利和对银蕊隐秘的悔恨中看着她们一个个早逝或离开,最终孤独终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