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游记(导读版上下)/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明)吴承恩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西游记》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封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瑀萧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相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挪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相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
序言
一部震烁古今的奇书——走进《西游记》的人物世界
《西游记》是一部奇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的瑰
宝。它以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耐人寻味的情趣、神
奇瑰丽的神话世界、神奇变幻的人物,几百年来一直给人
以美的享受。它刊刻成书后,只过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就
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到现在,它覆盖的程度要远比过
去宽广得多。我国研究《西游记》的学者蔡铁鹰在《西游
记的前世今生》一书中写道:“……《西游记》的读者天
下第一,因为在四百多年前,它已经以如此宽广的幅度覆
盖了中国能读书的、不能读书的人,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
他直接或间接的读者。四百多年来,放开眼光满世界找。
大概找不到可与之匹敌比肩的。”为什么《西游记》一直
如此火热?相信一千位读者会给出一千个答案。别人给出
的答案再多,自己还是要亲自穿越到《西游记》里畅游一
番,去寻找答案。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吴承恩。吴承恩
(1506—1580),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又别号淮海浪士、
野史氏,人多称吴射阳、射阳先生。明朝淮安府山阳县(今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
小商人家庭。吴承恩自幼就喜好奇闻,喜读野言稗史,对
《隋唐志传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类的通俗小
说也极为熟悉。他性敏多慧,少有文名。吴承恩在十几岁
的时候就考入了淮安府儒学,成为一名诸生。他学习勤奋
,然而在科举的道路上却是历尽坎坷,到了40多岁,才补
了个贡生,到了60岁获得了个正八品的长兴县丞的职位。
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其职责是管理文书、仓库。但
吴承恩很快受人诬告入狱,无罪释放后,又补了个“荆府
纪善”的职务,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时,他以写诗
文自娱,直至去世。科举道路上的蹭蹬、官场的失意、生
活的困顿,使他对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便用
小说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
前代已广为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创造性写成的小说。
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乃实有之事。唐代的大和尚玄奘
到天竺(古印度)去寻访佛经,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出发
,历尽艰辛,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取回佛经原典657
部。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成《大唐西
域记》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他所历诸国的地理历史、风
土人情、宗教信仰、奇闻轶事,使当时的读者大开眼界。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严肃的著作,而稍后的《大唐三藏
取经诗话》一书中,神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宋元以
来,诸多小说戏曲作者写“西游取经”的评话和戏曲作品
.都是对历史人物陈玄奘的借用,以演述自己时代的新人
物、新场面。随着取经故事的流传,取经中心人物也由唐
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元末杨景贤的《西游记》杂
剧中第一次出现了猪八戒。今存元代磁州窑“唐僧取经枕
”,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的形象,
这说明取经故事在元代已大体定型。所以切实地说,《西
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前后酝酿了七百
多年,先是由不知名的作者和小有名气的小说、戏曲作者
先做成毛坯,然后由大作家进行整合、精加工、再创作,
最终成为艺术精品。学者赵维平在《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
》一文中对吴承恩的创作给予了这样的总结和肯定:“《
西游记》改变了原取经故事浓厚的宗教色彩,赋予新的深
刻的社会主体;塑造了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
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完成了完整宏
伟的艺术结构。《西游记》是吴承恩创造性艺术劳动的结
晶。”
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
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
的出身、成长和大闹天宫等故事,是孙悟空的专传。这也
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了背景材
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着重介绍另一位主人公唐僧,交代
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题,写孙
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
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降妖伏魔,终于取到了真经
,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的中心人物是孙悟空,又名孙行者、美猴
王,号称“齐天大圣”,由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
灵石孕育。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为寻求长
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
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
,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本领,武器为金箍棒。他后
来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在观音
菩萨的点化和唐僧的出面相救下,悟空踏上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之路。在取经路上,悟空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
,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打敢拼,与八戒、沙僧同心合
力,有半数妖怪命丧其手;如果不敌妖怪,便上天入地,
查访妖怪来历,请上界神仙下来擒获。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第二十七回中,不管白骨精如何
阴险狡猾、变化多端,最终都被悟空识破原形,最后在金
箍棒下成为一堆“粉骷髅”。为了保唐僧取经,悟空一路
上斩妖除魔,“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闯
过了千难万险,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作“斗战胜佛”。
小说中,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最为浓烈,他自出生就“
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
自在”;他不满于天庭对他的歧视和压制,大闹天宫,打
败十万天兵,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喊出“皇帝轮流
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展示了他的抗争精神。在西去
的取经大业中,他仍保持着桀骜不驯的个性,但很多时候
去降魔前,也会让人“好生管待我师父”;即使被唐僧赶
回花果山,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在他眼里
,没有越不过的险阻,没有镇不住的妖怪,所以,孙悟空
是中国人心目中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唐太宗赐号
三藏。唐玄奘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小说中的唐僧则是一个
由作家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他是如来佛祖第二弟
子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
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
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
高,从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
拜并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
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
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真经。功
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唐僧
在小说中被涂上懦弱、糊涂、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和宗教信
条的色彩。他胆小怕事,常因险山恶水和妖魔鬼怪而面容
失色、一筹莫展;但他又是一个十分虔诚、善良的圣僧,
执着于取经事业。在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前,他的信念未
曾有过丝毫动摇;在富贵、美色面前,他也毫不动心。他
凭着虔诚的信仰和顽强的毅力,最终取得真经,表现了为
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猪八戒是“猪、神、人”三合一的人物。他原是玉帝
手下的天蓬元帅,因醉酒后调戏月宫嫦娥而被贬下界,又
因错投猪胎变成猪身,然后在高老庄招婿时入赘,被观音
菩萨点化和悟空降伏后,成为唐僧的二徒弟。八戒手持九
齿钉钯,虽然在降妖除魔时是大师兄的好帮手,但是经常
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贪生怕死。每当唐僧被妖怪擒获、大
师兄去搬救兵时,他动辄就要分行李、闹散伙,对沙僧说
:“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
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于师父买了寿器送终。”八戒好
吃懒做,且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好嚼舌头根,屡屡引
出许多的好戏和笑料来。八戒也经常寻机报复悟空的管束
和戏弄:“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撺道
师父,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脑浆勒出来,方趁我
心。”但是往往不能如愿,令人不禁哑然失笑。八戒是一
个喜剧式的人物,贪图享乐,本性率真自然,狡黠而不奸
诈,善良而不阴险,虽图小利而不忘顾大义,最终被封为
“净坛使者”,亦是实至名归、天性使然。虽然他身上具
备猪、神、人三个特征,但是人性远远超过了神性。他身
上的缺点是人类某些本能需求和自私本性的反映,属于现
实生活中人所具有的秉性和欲望。
沙僧曾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碎了琉璃
盏,被玉帝罚下凡间,成为流沙河“水怪”;后听从观世
音菩萨的劝导,皈依佛门,做了唐僧的三弟子,保唐僧去
西天取经,历劫后被封为“金身罗汉”。沙僧不像悟空那
样本领高强,也不似八戒那样贪财好色、呆状可笑,但是
沙僧本分勤劳,坚定执着,在取经的途中牵马挑担、护卫
师父,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信
念,即使遇到再多再艰险的情况,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
八戒常常想“散伙”,再回高老庄做“女婿”,悟空也常
常想再回花果山做“山大王”。在第二十三回中,唐僧要
沙僧留下来招赘,沙僧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
此欺心之事”。沙僧也有精于世故的一面。如悟空认为凭
自己和牛魔王的交情,只要跟红孩儿认亲,就可以化险为
夷。但是沙僧却说出这样一番非常世故的话来,他说:“
哥呀,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
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
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结果恰如沙僧所言,红孩儿根本
不买悟空的账。从沙僧身上,读者可以时时窥得一个真实
的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也
是世界文学史上辉煌的巨著。首先,它不仅有较深刻的思
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用浪漫主义手
法创造了奇异精彩的世界。小说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花果
山水帘洞,金光万道、碧雾沉沉的天宫,阴森恐怖的地府
,千万朵莲花盛开的落伽山,八百里的火焰山等等,再现
了一个童话般的幻想世界。其次,富于人性、神性、动物
性相结合的人物形象。例如孙悟空,红屁股、长尾巴,好
动喜闹,偷吃蟠桃,这都是猴性;他疾恶如仇,勇于反抗
,追求真理等,这是人性;他能用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
会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这是神性。所以
,孙悟空正是这三性统一的神话物。《西游记》中的妖怪
有的也是如此,如白骨精既有会变的神性,也有阴险凶狠
的人性。第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胡适说:“正因为
《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
一笑,这一笑把那神话‘人化’过了。”如第十四回: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
,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
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
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用手扶起道
:“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
。”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
、行李,你倒问他要什么衣服、盘缠?”
本来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在这里却显得轻松自由、幽
默风趣。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
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同时又在神话世界
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和
批判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第七十八回,比丘国王“贪欢爱
美”,弄出病来,却要取一千余个小儿心肝做药引子,小
说借唐僧之口痛骂国王:“昏君、昏君!”明万历年间就
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又如在九十八回,佛祖将传经给唐僧
时,阿傩、伽叶两位尊者问唐僧:“圣僧东土到来,有些
什么人事送我们?”这直接把神界与贿赂公行的现实联系
起来了。这就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极为严厉的批判。
读《西游记》,据说厨师读出了淮扬美食,清朝大学
士纪晓岚读出了明代制度,流放犯洪亮吉读出了火焰山在
新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
读者,就有一千种《西游记》的读法。
《西游记》之所以老幼皆宜,是因为它是一部包罗万
象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积淀了我们这个社会古往今
来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中学生,阅读《西游记》时要
尽量与消遣的阅读、学者的阅读区别开,尽量把它作为一
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读,但又要不止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如果能在语言文字运用、社会文化等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那就更好了。
导语
《西游记》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书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通过大闹天宫的故事,曲折地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此后,转而写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孙悟空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作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 生动诙谐,别具风格。
《西游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相信它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精彩页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朦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日:“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日,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漾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呜;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毯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耶么儿;跑沙
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趴蜡;参老天,拜菩萨;
扯葛藤,编草怵;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
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
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