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部小说及其作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十部小说和十一位作家
我在翻译上一部毛姆作品时,写译后记,第一句话是
:毛姆是个太有趣的人。
这个想法到目前依然成立。
作为故事圣手的毛姆自嘲为“杰出的二流作家”。他
的几部经典《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面纱》,
分别被后代无数读者视为理想、生活和爱情的指南。他的
故事显然是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精巧,角色设置丰满,
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读者,也让他享受到了绝对的“一流作
家”待遇。然而即便如此,毛姆的作品在当时的评论家中
却并未见好评。
伍迪·艾伦在他的回忆录《回忆:地方与人》中,曾
经虚构过一段他和毛姆见面的经历。其中,他向毛姆抱怨
,自己的第一篇小说遭到了《泰晤士报》的恶意调侃。而
他想象中的“毛姆”则这样回应:千万别把什么评论当回
事。我的第一个短篇被评论家说得一无是处。一开始我很
生气,也做了反击,但后来有一天我重读了那个短篇,竟
然发现他的批评都是对的。不过这件事我可一直没忘。过
去了几年,德国空军轰炸伦敦时,我还故意往那个评论家
的房子上打了束光。
伍迪·艾伦能把毛姆的语气模仿到如此栩栩如生,甚
至误导了很多后人,让人以为这段话当真出自毛姆之口,
由此可见,毛姆有多善于讥诮之言,以及他和评论家之间
有多么深刻的爱恨情仇。
根据《毛姆传》的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调查,被后
人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的毛姆,在当时的评
论界竟然鲜有人提及。甚至于权威的《牛津引语词典》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都直到1953年
才第一次收录了毛姆的词条。我大胆猜测,毛姆自卑而自
负的性格,和功成名就后的高调作风都是最受文学工作者
鄙视的特质。当时英国文学评论流派里最重要的一支——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从不把他放在眼里。即使是唯一一个
对他表示过肯定的评论家,其褒奖之辞也来得颇为别扭:
“状态最佳的时候,他(毛姆)能把故事讲得像任何活着或
死了的作家一样好。”
毛姆似乎从不得评论家欢心,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恰
恰就是他本人作为评论家的第二个身份。
十部小说
《红书》杂志曾向毛姆约稿,让他给读者列个书单,
谈谈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
读书一事,本来就非常私人。如果说一千人眼里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那想必一千个文学爱好者总计能列出两三
千本“世界十佳”作品。毛姆评论文学的角度既刁钻又不
乏客观。他首先再三强调了小说这一体裁的作用:“读书
是一种乐趣,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如果我在下面谈
到的那些书不能使你感动,或不能使你感兴趣,那你就完
全没有必要去读它们。”把小说定义为一种目的为娱乐的
艺术形式,首先为他的文学评论奠定了较为轻松的风格。
这份书单是写给天下千万读者的,而不是供文学界研究参
考。任何读者都是自己的评论家,甚至可以将书单视作一
份兴趣索引,浅浅阅读后,若对某部作品有特别的兴趣,
再找来一读或重读不迟。
从专业角度出发,毛姆式的文学评论也大有可圈可点
之处。他针对每一部小说的评论都结合了作者背景生平和
小说技巧分析两部分。想读懂一个人的小说,就要先了解
这个人,反之亦然。比如,无数人都惊讶于一个如艾米莉
·勃朗特般平凡的乡村女孩竟然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
的奇书,而毛姆则从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各方面入
手,分析了《呼啸山庄》的情节展开和作者本人精神、心
理发展的关系。这种恰到好处的解谜,也能帮助读者在不
用费心研究的情况下,更好地领会这十部经典著作的精髓

毛姆深谙作为一名小说家,评论其他小说的风险在于
:他喜欢的小说很可能是和自己作品相近的类型,即他会
根据与自己作品的相似程度来评论一部小说。在我看来,
担心有些多余了。毛姆显然很好地完成了这次评论的工作
。书中提到的十部小说,有贴近现实生活,主题轻松世俗
的《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和《汤姆·琼斯》;有
被誉为史诗,篇幅漫长而故事曲折的《战争与和平》《卡
拉马佐夫兄弟》和《高老头》;有充满寓言色彩,风格难
以被定义的奇书《白鲸》和《呼啸山庄》等等。
这十部小说或多或少都有不完美之处,但如毛姆所说
,鉴于小说这种体裁的限制和当时时代的社会压力,我们
不该奇怪为何世界上最伟大的十部小说也是不完美的,相
反,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不完美之处竟然不多。
十一位作冢
在本书终章,在毛姆的想象里,我们的十位作家聚于
一堂。这场突破国籍地界,甚至穿越了时间的聚会,实在
令人酣畅淋漓。如果毛姆也出席了这场宴会,他会扮演一
个怎样的角色?
宴会厅的一角走来一个小个子男人,他最晚进场,但
以最快的速度走到宴会中心——一身讲究的厚毛呢料竖纹
套装,丝质的口袋巾和浅褐色的衬衣搭配,领带紧紧束到
脖口。他的左手小指上戴着硕大的镶祖母绿宝石的戒指,
食指和中指间夹着香烟。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齐,想保
持这种发型,少不了出门前要多抹些发
目录
Chapter 01 小说的艺术
Chapter 02 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Chapter 03 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Chapter 04 司汤达与《红与黑》
Chapter 05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Chapter 06 查尔斯·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Chapter 07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Chapter 08 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白鲸》
Chapter 09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Chapter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Chapter 11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Chapter 12 结语
译后记:十部小说和十一位作家
精彩页
小说的艺术
我想来跟读者讲讲这本书里收录的文章是如何写就的。那时我人在美国,一天,《红书》杂志的编辑问,能否列个心目中世界十佳小说的书单?我照他说的做了,也没再多想什么。这书单自然是武断的。我大可以再列十本毫不逊色只是风格不同的书,并附上十篇周到的推荐理由。就列书单这事来讲,一百个爱好文学、熟读经典的人怕是能举荐二三百部小说。但我想,本书中提及的十部作品应该在大多数人的选择中都占据一席之地。精彩小说不计其数,各人自有喜好也在情理之中。一部小说会对某个人有特定的吸引力,即使是善断之人也会不吝赞美之言,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也许是阅读当下适逢感情细腻,易感同身受;也许书中某个主题或场景正中其好,独有深意。我能想象,音乐的狂热爱好者会视亨利·汉德尔·里查德森的《毛里斯·盖斯特》为十佳小说,而五镇当地居民则会着迷于阿诺德·贝尼特对本地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所以把《老妇人的故事》列到推荐书单里。这两部小说都非常出色,但若说称得上世界十佳恐怕还是欠缺些客观的判断。读者的国籍会使他格外偏向某些作品,夸赞之词也难免言过其实。十八世纪时,英国文学在法国广受欢迎,但再后来直到今日,法国人对其国土范围外的文学作品兴趣寡然。因此我想一个法国人除非格外博闻广识,否则是不会像我一样将《白鲸》奉为十佳小说的,《傲慢与偏见》也是同理。然而,他自然会喜欢拉斐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这部小说的确非常精彩:它堪称感伤主义佳作,也许算是第一部心理小说。故事感人至深,人物刻画丰满;文笔细腻突出,而篇幅不长,这点格外令人欣慰。小说描写了法国学生人人皆知的宫廷生活,读过高乃依和拉辛剧作的人对书中营造的道德氛围不会陌生。它与法国历史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密切相连,是法国文学黄金时期最熠熠生辉的贡献之一。即便它有这些优点,英国人读来仍会觉得书中人物言谈做作,不近人情,对话也稍欠生动,行为则不可理喻。我并不是说这种看法是对的,只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永远不会把这部作品列为十佳小说。
随这份书单还附了一篇写给《红书》杂志的简短评论,我在其中提到:聪明的读者倘若掌握了跳读的艺术,便能充分享受阅读之乐。一个理智的人不会拿阅读小说当成任务,这不过是消遣罢了。在书中人物间自寻乐趣,看他们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行动,命运几何;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设身处地地代入其生活之中。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人类未来这一伟大主题的思索,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行动表现出来,都会在读者心里激起或讶异,或喜悦,或愤怒的情绪。但读者本能地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一路坚定追随,好似猎犬跟踪着狐狸的足迹。有时,由于作者的失误,他不慎失去线索,但兜兜转转总能再绕回来。这就是跳读。
人人都会跳读,但想在跳读中避免遗失信息却绝非易事。据我所知,这也许是一种天赋之才,或由经验积累所得。约翰逊博士跳读能力之强令人咋舌,鲍斯威尔在他的传记中告诉我们:“约翰逊有种特异功能,不消费力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就能立刻抓住书中有价值的内容。”鲍斯威尔指的必然是信息性或教育性图书,倘若读小说也要费力,那还是干脆别读了。不幸的是,从头到尾能让读者趣味不殆的小说现在已经几乎找不到了,个中原因我稍后还会详解。尽管跳读也许是个坏习惯,却是读书人不得已而用之的。一旦开始跳读,就很难停下来,也难免漏掉不少有益之处。
给《红书》杂志的书单见刊后不久,一位美国出版商向我提议,欲再版这十部小说的缩略本,并由我为每本书附一篇序言。他的意思是除了留下作者想讲的故事外,其他一律删去;凸显与故事相关的主题和书中人物,以方便读者阅读佳作——如果不砍掉“朽木”(这样形容竟颇有几分道理),恐怕人们是不会来读这些书的。删繁就简后,留下的都是精华,读来也给思想添了些乐趣。起初,我因这个想法大吃一惊。但再一想,尽管有些人已经懂得跳读并从中受益,但大部分人却还不行。倘若直接由有经验且会鉴别之人替他们完成跳读的任务,其实不失为一件好事。我极支持为小说写序言的请求,并立刻动笔创作。一些文学专业的学生、教授或评论家也许会高呼:将名著缩水真是荒唐!读者应该阅读作者笔下原汁原味的版本。可这要看是怎样的名著了。我无法想象迷人的《傲慢与偏见》中有任何一页内容可以舍弃,《包法利夫人》这样结构紧凑的佳作也不容删减。理智的评论家乔治·圣茨伯里曾说,“能像狄更斯的作品一样被压缩概括的小说少之又少”。删节这事不该遭到谴责。或许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很少有剧本在搬上舞台前不被大幅删减的。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和萧伯纳共进午餐,他同我说他的剧本在德国比在英国成功许多,并将此归因于英国人的愚蠢和德国人的明智。然而他错了。在英国,他坚持剧本中的每句台词都要念出来。可我在德国看过他的剧,导演毫不怜惜,大刀阔斧地把任何与表演无关的赘言都砍掉了,因而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纯粹的戏剧享受。可还是不要把这个事
导语
毛姆向读者推荐的世界十佳小说书单——文学创作的十堂“大师课”。
十位殿堂级作家人物传记,褪去名人光环,呈现他们真实无妄的人生。
毛姆从小说家的视角剖析十部著作的成败利钝,文学爱好者不容错失的经典阅读指南。
初版面世后,畅销逾70余年,原文直译无删减,力求还原毛姆毒舌、犀利的笔韵。
内容推荐
1945年,毛姆应《红书》杂志的请求,列举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书单,并附上十篇周到的推荐理由。书单出刊后不久,便引发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十部小说及其作者》由此诞生。
七十余年过去,毛姆推荐的世界十佳小说已然成为文学殿堂不朽的经典,而他撰写的这本评论集,也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一代代读者视为文学阅读的入门指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