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十才是青春(创业史)(精)/蒋坤元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坤元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四十才是青春》是一部纪实性散文随笔集,记述了蒋坤元自40岁起在阳澄湖畔的创业历程,以及教育孩子,父子传承事业的动人故事。时代变革中乡镇企业家的守拙、笃定、诚实的匠人精神,以及身教重于言教的慈父形象,是作品中最精彩的闪光。 作者简介 蒋坤元,一个真实而坦诚的农民的儿子,苏州乡土文学代表。企业家中笔耕不停的作家,作家中乐善好施的企业家。简书红人,百家号等多家媒体平台签约作家。 写作路上,蒋坤元的作品以朴素、简洁的风格,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并把它们化作向前的力量,受到万千读者的追捧。作品二十多篇被设计为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万字。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蒋坤元的作品散见《雨花》《青春》等国内知名杂志,在《苏州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万字有余,出版散文集《日子与笋》《圣堂寺传说》《正前方》等,出版诗歌有《青青的楝树果》《梦里水乡》《心有诗意》等,出版长篇小说《那时风月》《江南小天子》《山水刘珏》等。 至今已创作出版书籍三十多部。其中《蒋坤元渭塘历史人物系列》2014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刚一发行就受到各界媒体的关注,得到读者一致好评,发行量达几十万册。 目录 一个人,一座城(代序) 我的创业 我创业的真实想法 “正前方,我飞翔” 我从破旧的小屋起步 我自己在车间干活 我下定决心要拿地 我向村里拿了11亩地 我的厂房破土动工了 我做起了阿舅的供应商 我是“荣誉监理” 我的厂房不会冻坏吧? 我被瘟神挡了路 我在车间睡了七个月 我自己投配电盘 我有了第二家客户 我的厂房租出去了 我又动起了拿地的心思 我上了注塑项目 我成为了大公司的供应商 风雪天,我被拒之门外 我差点失去这家日本客户 我又付了“学费” 要是地上有个洞,我就钻 谢谢出手拉我一把 我先不买车 我是出来创业的,不是 与人吵架的 我拉着妻子吃路边摊 我没敢在协议上签字 我的一卡车货被扣了下来 我急忙坐飞机去天津 我一个月没脱外衣睡觉 我的员工被挖走了 谁当我是老板啊 我修订了工厂规章制度 我办厂也有“灵感” 我让了韩国老板 我厂的一起安全事故 我的供销员朋友 我不与心术不正的人打交道 这笔生意,我损失了五六万元 我开始还钱了 我不做自己不熟悉的事 我借力成功 春节我在厂里值班 我说的话我承认 我以诚待人,不撕破脸皮 妻子劝我别头脑发昏 我想找人合伙再次买地 我下定决心再要买地 我又一次说服了妻子 钱从哪里来?我失眠了 我贷到款了! 我穿着短裤打桩 父亲,你不必担心 我招的第一个大学生 处处向我伸手要钱 我及时更正了“法定代表人” 我开始施工了 我就买一部面包车 我自己回填泥土 我的注册资金出了点意外 我的土地增值了 疼我的老祖母走了 妻子一句话,我节省了 五六万元 我的无形财富 那天我带着眼泪离开 我每天都在奔跑 我好逻辑厂房的第一位租户 我艰难的一年 我到手的“金元宝”飞了 我离大公司又近了一步 我好逻辑门口的公路打通了 我办到了好逻辑的房产证 我看到了父亲的笑容 我损失好几十万元 我又让父亲生气了 我遇到了骗子 我也“吹牛” 我多付出去利息四五十万元 妻子拿走了我的账本 我只希望做产品赚钱 我不会把人逼上绝路 我递上名片,还有我写的书 我侄子也很支持我 我带员工们去旅游 我心急,撞车了 我不抢活赚快钱 幸好我没增容 那时我想开茶馆 妻子把她工资卡给我 我敬爱的父亲走了 我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我从不开空头支票 我真不想被这个事拖累 我完成了原始积累 我能够区分商机或危机 我这个房东损失惨重 我被两个年轻人搞得 焦头烂额 我以最便宜的价格让他用电 我“赢了官司,输了慈悲” 我学日语 我和家人第一次在阳澄湖 过春节 我的几个习惯 我凭的是热忱,不贪婪 我因火灾受罚了 消防设施整改,我花了 十几万元 上门来要钱,我一定还 我应该为承租企业着想 我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哲学 我微弱的善良 我主张有话好好说 我从不关闭接触世界的窗口 我和儿子 我和晴谷曾有一场比赛 我们在有意培养晴谷 我看到了晴谷的果断 我和晴谷掉到了传销窝 我终于盼来晴谷大学毕业 我愿为晴谷铺路 晴谷每次来厂里就问我新品 晴谷到我正翔来了 晴谷不同意我出租正翔厂房 我同意晴谷签模具制作协议 晴谷看到了我创业的笔记簿 晴谷比我会“画饼” 晴谷给我打90分 晴谷不再介意我写作 晴谷说要向我学习 当年的我不如晴谷 我和晴谷都想买大机器 晴谷更换了我的制模队伍 晴谷对我说“不做了” 我和晴谷一起看海 我和晴谷的父子关系证明 我把好书传给晴谷读 我和晴谷说做人做事 晴谷推荐给我一本书 晴谷赞成我不办生日宴 我看到了晴谷“节约”的概念 我和晴谷建起注塑车间 晴谷告诉我,产品没做好 我对晴谷说慢慢来 我时常能听到晴谷赞我了 晴谷比我心态好了 晴谷问的问题,我想了几天 我让晴谷耐心等等 晴谷怕我会生气 我要当好晴谷的导师 别人羡慕我有晴谷这样的儿子 我在晴谷婚礼上的讲话 晴谷比我会管理工厂 我没想到晴谷连夜去 处理质量问题 晴谷和我一样,每天都在拼 我放权给晴谷 我和晴谷走访企业 晴谷将在我的基础上 创造更多财富 序言 一个人,一座城 (代序) 总觉得第一个说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在 苏州原本实实在在的美丽里注入了强烈的缥缈感,抽空了 苏州的烟火味。 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的颁奖活动恰好在苏州 甪直举行。活动前一天,双脚沾满尘埃的我一下高铁,想 起聊得来的苏州朋友坤元兄,便告知他我到了苏州。 第二天下午四点不到,我正在开会,收到了他的短信 :“我在您住的宾馆等您回来”。会议结束已过六点,很 是抱歉,让他等了两个多小时。 看到眼前坤元兄有些破旧的面包车,我笑了。低调与 高雅,才是绝配。出停车场时显示停车“6小时25分”,一 惊,愈发不安,遂想起自己下高铁时跺脚的恶作剧,脸红 。 太湖边与坤元兄结伴同行,看着他坚定前行的侧影, 想起此前种种交流,不免想法丛生: 身体略微弯曲且前倾,仅仅看着就有股强劲的冲力, 是不是意味着你一直在与生活较量?还是你以这种姿势在 宣战:“来吧,我都能挺得住!” 对视时你的目光不是久经磨练的犀利与强势,而是近 乎未经世事的纯净与柔软,是不是在对这个世界倾诉:“ 经历再多坎坷,我都要拒绝让心板结。” 即便有时不被理解,你依然乐善好施,帮助在寺庙里 安度晚年的老人们——双手合十,见人卑谦行礼,是不是 也在暗示:“我在努力成为温暖你们的光亮。” 接触的人多了,我们往往会有种奇怪的感觉:有人滔 滔不绝地表白,你却感受不到一丝真诚;有人绝对沉默, 你倒可以触摸到灵魂的质感。坤元兄当属后者。 闲聊总是话外生话,扯得漫无边际。我很唐突地问他 :“为啥想做生意当老板。”他嘻地一笑:“我长得胖, 像老板的派头,不当老板却让人误以为是老板,不就亏了 ?再说了,我老婆是‘副总’,我得配得上老婆呀,就给 ‘逼’成了老板。” 是玩笑当真说,还是真话像玩笑?有意思,坤元兄是 个人物。 不甘,又追问:“那你现在咋又不做生意了?一门心 思写作,出了三十多本书。”他依然满脸微笑,似乎微笑 是他的招牌表情,友好而不张扬。他随后说的话倒让我沉 思良久。 他说:“十多年前,老婆不同意我跳槽出来自己办厂 。我说你就算打死我,我都要往前冲。世界年轻,我也年 轻,彼此可以较量。现在呀,就是让老婆拿一把枪顶着我 的胸口逼我,我会说,你打死我我也不冲了。世界转得太 快,我感觉自己扛不住了。我将工厂交给了儿子,全身心 写作,写自己的经历,写身边的人。人家的大文学改变世 界,我的小文学拯救我自己就行。” 只要说到儿子,坤元兄就变了个人,不再是那种谦和 低调的表情,而是张扬着的骄傲与满足。 “我儿子是我最好的作品!”他的语气绝对肯定且霸 气十足。 为了见到这个让父亲欣慰的年轻人,我随坤元兄去了 他的两处厂房。一处是占地二十多亩的厂房,全部出租出 去,收租金。一处是现在他儿子经营的正翔压延厂。 晴谷,诗意而阳光的名字,坤元兄的儿子。晴谷身着 运动服,文静沉稳又不失热情,谦和友善,一如其父。 离开工厂时,坤元兄很欣慰,说:“儿子每一次否定 我都是我的‘成长’,我错了就必须向他道歉的。彼此尊 重,是我们父子相处的前提。”继而他喟叹道,这个社会 发展得太快了,自己的经验未必能给孩子多少借鉴;能留 给孩子的,就是日常的,坚守的,绝对不能碰触的…… 一个努力前行并绝对恪守底线的父亲。我肃然起敬。 盛情款待了几次,坤元兄都不沾酒水。其间他开玩笑 道:“酒这东西很怪。比如黄酒吧,做鱼时除腥味,加在 肉里提肉味,进了肚子去人味。”我大笑。他说:“张老 师别笑。像我看起来做的是生意,其实做的是人。我不一 定是大好人,只是我不给自己做坏事的时间和条件。” 知不足而自觉远离,也是一种睿智。 我们去了月亮湾景区。一路上,他跟路边卖东西的老 奶奶聊得很开心,一路聊一路买,两手拎着大袋小袋,很 是狼狈。我说:“你就没必要买了吧,都是本地东西。” 他笑了,说:“一点钱,就让老太太们那么开心,多划算 。”我说:“你是典型的‘买胜于吃’。”他说:“我喜 欢看老太太高兴的样子。” 我想起了一件事:有次吃饭,他因为看见卖饭老太太 的神情像他祖母,便足足给了人家一百元。 我说他有钱却不摆谱。他坦言,摆谱就摆自己的丑。 一个人,一座城。我可以定义苏州,却始终不知该如 何定义坤元兄:出了三十多部作品的企业家,企业资产上 亿的作家? 或者说,他本身就是裸露着的宝藏,不藏着掖着,以 真诚以美好示人。 导语 四十岁,蒋坤元选择放弃原来的工作,举债千万,走上创业之路。周围人都不理解他,他的妻子也质疑他——四十岁了,还折腾啥?但是,在各种质疑声里,他克服种种困难,买地、建厂房、制定公司规章制度、跑业务……渐渐地,公司盈利了,企业规模扩大了,钱还上了,创业成功了。 他还把儿子培养成了的接班人。 创业期间的艰难,培养孩子的“斗智斗勇”,常人难以想象。但正如他自己一再说的:我们没有一句埋怨,我只有梦想,我还有文学。因为蒋坤元首先是一位作家,在他四十岁创业之前,就已经在诗歌、散文、小说方面创作成果丰富;之后他创业成功,创作非但没有耽误,却是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于是,《四十才是青春》出版了。这是一部散文体的“创业史”,分两部分,“我的创业”,第二部分“我和儿子”。落笔行文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情感,将他四十岁开始创业和培养儿子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精彩页 我创业的真实想法 有朋友不止一次地问我:当初你创业的动机是什么?人,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去寻找食物吧。而我不是。当时我是阿舅公司的供销科科长,一年报酬有十几万元。那是2002年,乡村整体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个村办厂员工的年报酬1万元都不到,而我能拿到那么多,是相当不错了。 可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十几年后,我还能拿那么多吗? 有一件事对我刺激很大。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下着大雪,地上积雪很厚,可我仍得骑摩托上班,不管风雪多大,我得坐货车去无锡送货,不然甲方停产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摩托是停在走廊里的,或许是冰冻的缘故,就是发不响。我脚踩得力气都没有了,偏偏这时摩托的脚柄反弹,把我的脚踝骨那里打得皮开肉绽,鲜血喷涌而出。 这时,妻子下楼来了。她问我:“你怎么还没有走?” 我双手满是鲜血,没好气地对她说:“你没有看见吗?” 她这才发现我手上的血,惊呼:“你怎么啦?” 我没说什么。妻子说:“骨头伤着了吗?我送你去医院看看。” 她有小车。 妻子是某公司副总,即使我年收人有十几万元也比不过她。她有公司的股份,那么多年,她的收入总比我高好多。那时我心胸也不够广阔,总觉得女人赚钱多,就会让男人自卑。真的,那时我是一个自卑的人。 我坚持不去医院。妻子从小车里拿出一块毛巾,仍然耐心地对我说:“不去医院怎么行?” 我没好气地对她说:“不要你管,我死不了。” 或许知道我脾气倔,所以她没与我争。最后她说:“那我送你上班吧。” 我说:“你走吧,你不要管我。” 我像一头水牛一样犟着。 显然她也生气了。接着,她发动小车走了,雪地里压出了两条印痕。我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小车消失了。那一瞬间,我眼泪都流了出来,我问自己,何年何月我才会有小车啊!如果我继续待在她哥哥的工厂跑供销,她哥哥不可能会给我买小车的,而我自己又怎会舍得去买车呢? 不行,我得自己创业。 为了自己有小车开——我创业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至于,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创业平台,为了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些想法,都是后来完善的吧。 可怜我摩托发不响,一直记得。 “正前方,我飞翔” 2002年9月,我以九牛拉不回之势,带着“我心飞翔”的誓言出来办厂了。说实话,当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首先反对的是我阿舅。因为我在他手下跑供销十多年,是他带着我跑供销,悉心培养了我,而阿舅的企业非常之大,很需要人才,尤其是像我这样跑供销十几年的销售人才。 我要走时,阿舅挽留了我一个月,他态度鲜明,就是不同意我辞职。他对我说:“办厂是个系统工程。你写书可以,可办厂不像写书,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你把买的机器拿到厂里来,算作厂里买的,我马上给你钱。再说厂里需要你,如果你走了,这一块销售谁做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说:“四十不惑。而我四十岁了,现在一事无成。” 不管说什么,阿舅就是不让我出来。当时,他还是骑河村党支部书记,而我是骑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所以他这样对我说:“这样吧,我去找镇党委书记,让你做村书记,因为厂里工作忙,我也忙不过来。” 阿舅为了留住我,真是苦口婆心,仁至义尽。 而我不为所动! 最反对我出来开厂的便是我妻子。在她看来,我就不应该辞职,不应该下海。在她哥哥手下跑供销,一年十几万元收入,这是“旱涝保收”,而自己出来办厂,要投资,要开发,至于能不能赚钱,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她当面说我“没良心”。可我们夫妻的钱都在我手里。她要我把钱交出来,我不交,她拿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真的豁出去了。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地下海创业了,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之上。面对悬崖,只能飞翔。所以,我将工厂命名为“正翔”——正前方,我飞翔。我很认真,当时就找到苏州著名书法家瓦翁,请他题写了我的厂名。我要把这一幅字当作传家宝传下去。 我明白,生命历程中,爬上悬崖的人,看到的天空是更广阔、更辽远的!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