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鹗过留痕--战后驻青岛美军的历史考察(1945-1949)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维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战后初期,为了实施其亚洲战略,美国海军与陆战队登陆青岛,将其作为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的战略要地。驻青美军有协助国民党政府遣返日俘(侨)、执行五一二公法训练中国海军及赠送中国军舰、参与调停国共矛盾等较为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协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沿海战略要地,干预中国内政的消极一面。驻青美军因其行为不检时常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在民众中造成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尽管宣称不干预国共之纷争,但美军在青岛的存在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这无疑影响了青岛解放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共军队俘虏美军的事件时有发生,均以美方道歉,中共释放俘虏而告终。随着中国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青岛战略地位下降,美国政府开始从中国“脱身”,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准备将美军撤离青岛的计划。计划实施的过程受中国国内局势的影响,美军撤离行动或急或缓,最终在上海战役与青即战役解放军胜利的号角声中,于1949年6月2日完全撤离青岛。军队撤离之后,美国也失去了对青岛乃至华北的影响力,本想利用“楔子”战略分裂中苏的美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在中共“挤走”策略的实施下,只好选择闭馆撤离,这标志着美国依靠武力与驻华机构影响中国时代的结束。
作者简介
张维缜,1973年生,山东即墨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史、中日关系史、冷战国际史。近10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与教育部项目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的经济技术合作(1945-1949)》,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赴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丹佛大学等美国知名智库与高校访学。
目录
序 夏亚峰
绪论
第一章 美军登陆青岛
第一节 青岛的历史沿革与战后国共之争夺
第二节 美军登陆青岛之缘起与中共的对策
第二章 驻青美军与国民党政府之合作及合法地位的获取
第一节 协助受降与遣返日俘(侨)
第二节 运送国民党军队
第三节 执行512公法
第四节 协助马歇尔调停及驻军合法地位的获取
第三章 美军与民众之纠葛与对美军负面印象的形成
第一节 对美军观感之改变:由欢迎到反感
第二节 美军与青岛民众之纠葛与对美军负面印象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苏明诚案与反对美军情绪的进一步升温
第四节 中共的反美宣传与美军负面印象的加强
第四章 中共俘虏驻青美军事件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困境
第一节 浪暖口事件
第二节 王疃院事件
第五章 撤军决定之出台
第一节 中国局势之变化与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酝酿
第二节 NSC11号文件的形成
第三节 NSC11/1号文件的形成
第四节 NSC11/2——NSC11/3号文件的形成与撤军机制的确定
第六章 最终的撤离
第一节 美军撤离青岛之初步准备
第二节 国共和谈与美军撤离青岛行动之暂缓
第三节 青即战役与美军最终撤离青岛
第七章 撤军之后:美国驻青岛“领事馆”的关闭
第一节 青岛解放之初中共对美国领馆的初步限制
第二节 闭馆的酝酿与准备
第三节 最终之闭馆
结语
附录一 西太平洋部队陆战队在青岛放弃弹药种类及数量
附录二 五一二号公法内容
附录三 杜鲁门签署五一二公法的行政命令
附录四 关于依照美利坚合众国第七十九届国会第五一二号法案转让海军船舰及装备之协定
附录五 关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之协定
附录六 关于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换文
附录七 关于美国武装部队驻扎中国领土之换文
附录八 关于驻华美军由行动所引起之赔偿问题之换文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张维缜老师的书稿《鹗过留痕:战后驻青岛美军的历
史考察(1945-1949)》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很为他
高兴。我与维缜相识已有6年多了,我对他的研究比较了解
,也十分感兴趣。为完成《驻华美军研究(1945-1949)》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他曾于2013年和2016年两次来美
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访学,到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
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
研究所等机构查阅和收集相关英文档案,为完成这本书稿
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的相关先期研究成果,也陆续在中
文核心期刊如《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发表。
《鹗过留痕》一书考察了二战结束后驻青岛美军的历
史过程。该著在立论方面力求公允。维缜认为,驻青美军
更多的是协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沿海战略要地,干预中国内
政的消极一面。从社会层面来看,驻青美军因其行为不检
时常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在民众中造成了较为负面的印
象。维缜指出,尽管宣称不干预国共之纷争,但美军在青
岛的存在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这无疑影响了青岛解放
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共军队俘虏美军的事件时有发生
,均以美方道歉,中共释放俘虏而告终。维缜同时也注意
到驻青美军有协助国民党政府遣返日俘(侨)、参与调停
国共矛盾等较为积极的一面。随着中国内战中国民党军队
的节节败退,青岛战略地位下降,美国政府开始从中国“
脱身”,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准备将美军撤离青岛的计
划。计划实施的过程受中国国内局势的影响,美军撤离行
动或急或缓,最终在上海战役与青即战役解放军胜利的号
角声中,于1949年6月2日完全撤离青岛。军队撤离之后,
美国也失去了对青岛乃至华北的影响力,本想利用“楔子
”战略分裂中苏的美国驻青岛领事馆,但在中共实施“挤
走”策略的情况下,只好选择闭馆撤离,这标志着美国依
靠武力与驻华机构影响和改变中国时代的结束。
2012年,美国两位著名外交史学家韩德(Michael
H.Hunt)和莱文(Stephen I.Levine)出版了《帝国之弧
:美国在亚洲的战争——从菲律宾到越南》一书。作者认
为,美国在东亚建立帝国的历程始于1898—1899年美西战
争后美国占领菲律宾,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时达到最高
潮,1950-1953年朝鲜战争使美国在东亚的帝国工程受到重
创,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沼,
在东亚的帝国也随即衰退。作者认为,这四场战争是“一
部历史剧的四幕”,是美国试图用美国的理念改变亚洲、
控制亚洲人命运的努力。美国的这种努力是受意识形态狂
热的主导,并使用了最残忍无情的军事手段。美国海军与
陆战队登陆青岛,是二战后美国亚洲战略的一部分,是美
国试图用美国的理念改变中国的努力。正如维缜在书稿结
语部分指出的,“美国在青岛驻军,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
了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理想主义……将青岛作为门户开放与
推进‘民主’基地的设想在国安会有关驻军青岛政策的讨
论中时有提及,在美国决策层中似乎形成了一种难以割合
的‘青岛情结'”。
哈佛大学荣退教授入江昭(Akira Iriye)在2007年
纪念美国外交史学家协会(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成立40周年的一篇文章中
提出外交史研究的“跨国转向”(transnational turn)
。我们知道,“跨国史研究”专家拒绝在民族国家的框架
内来理解和书写人类过去的历史,他们对民族国家的疆界
提出质疑并进行重新考察。与全球史学者关心整个地球和
全球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不同,跨国史专家研究的兴趣点是
移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通信(或交通)工具、文化交
流、政治和宗教身份以及其他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活动。
受跨国史研究的影响,在过去30年,美国外交史研究出现
了对战争、大国关系、战略与安全、国际体系等问题的轻
视,不少学者对此深表担忧。2016年8月29日,美国哈佛大
学著名国际史教授洛格瓦尔(Fredrik Logevall)在《纽
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标题是“我们为什么停止教授政治
史?”文章指出,在美国大学,传统历史教学和研究的课
题,如政治史、外交史和军事史完全不受欢迎。然而,最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以及全球化所引发的国
际秩序的失衡,大国竞争与冲突加剧,我们面临着百年未
遇的大变局,外交史和军事史的教学与研究将会重新受到
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
仍将是一个超级大国。《鹗过留痕》一书所引用的档案文
献资料丰富,分析的角度涉及历史学、外交学、国际关系
理论和社会学,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该著的
出版将有利于中外读者深入了解美国海外驻军史以及中美
关系的历史,可谓大有助益,功德无量。
夏亚峰
2019年1月10日
导语
本书考察了二战结束后驻青岛美军的历史过程。分析的角度涉及历史学、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和社会学,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该著的出版将有利于中外读者深入了解美国海外驻军史以及中美关系的历史,可谓大有助益,功德无量。
后记
1988年夏,一个少年与弟弟一起,跟随父亲首次从即
墨西北农村(刘家庄镇泉庄村)乘坐拥挤而闷热的长途汽
车来到青岛市区。父亲此前参加过引黄济青工程的劳动,
此行目的是询问领取工资事宜,兄弟二人到此则纯为游玩
。尽管当时在岛城几乎没有故旧亲朋,父子三人食宿也比
较节俭,以就着咸菜啃馒头为主,即便是吃一顿煎包都算
奢侈,还曾与不少人一样在海滨附近的马路上铺着报纸睡
了一晚,但少年的心情完全不似电视剧(《青岛往事》中
王满仓初到青岛时那般凄惶(因弟弟挖海蛎子差点被涨潮
的海水包围而短暂惊慌除外),反倒是兴奋不已。那时少
年便已知晓青岛除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在近代还曾
经被德国、日本占领过,也曾经驻扎过美国大兵,留下过
很多有形和无形的痕迹,因此对青岛神往已久,如今踏上
这片土地,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只是这个当时连商店门
都不知如何推开,而遭店员斥责没见过世面的懵懂少年不
知,十多年后,他所从事的工作竞与青岛历史发生联系,
那少年便是我。
令我略感惊讶的是,对于青岛曾经是美国第七舰队总
部所在地这一历史常识,现在绝大多数国人,无论是青岛
当地的还是外地的,对此竞一无所知。如果拙著能够起到
一点普及常识的作用,当是我最感欣慰的。
拙著杀青时值2018年年末,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中心情
倍感振奋。遥想十几年前初次接触到这个问题时心中的激
动与忐忑,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想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非常好奇,又
担心力有不逮,把好端端的问题给研究砸了,心中背负了
不小的压力。
这种压力一则来源于学界的师友,工作后看到诸位师
友在各自的领域大展宏图,学术精品不断推出,我既有了
追赶的动力同时也倍添压力。一定要交出一份合格的作品
,否则本人便无颜面对关心我的诸位师友。
更重要的压力来源于本人对先辈的心里承诺。本人在
童年时期,与外祖父母朝夕相伴,感情深厚,听他们讲述
了不少有关美国大兵在青岛的故事。之后,从父母以及姨
母、姨丈们的口中陆续听到了外祖父母在青岛生活的点滴
往事。成年后,我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根据他们描述的
事情写成一本书,借以表达我对外祖父母的怀念。后来这
个机会终于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来实现了,我内心的
激动可想而知!
2012年我有幸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并幸运地
获得了暨南大学的资助赴美访学,这对我在美国国家档案
馆等处搜集资料,与国外同行交流研究经验起了莫大的作
用。
在拙著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得
知拙著的内容与外祖父母的经历有关,他们始终非常关心
拙著的写作进展,经常提醒我下笔要注意分寸,并时时嘱
咐我不能太累,这种关爱成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弟弟维
国与弟妹美芹在家照顾父母,替我分担了大部分责任,同
时他们还为拙著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此
等手足之情岂是一个谢字所能表达?
叔外祖父袁文全是我要着重感谢的,外祖父母去世后
,很多个人口述史料我都是从他那里获取的。通过他的描
述,我看到了美军在青岛的另一面,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钻
研的兴趣。
……
拙著引用了少量俄文资料,在此类资料的搜集与翻译
以及校对方面,要感谢谢尔盖·拉琴科教授、暨南大学李
志学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谷继坤博士。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韩长青老师长期与本人合作,为
拙著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资料以及与我分享对问
题的见解,使我获益匪浅。
山东师范大学师弟张晓波不避严寒,帮我查找档案资
料,想来无比感动。
拙著出版之前,部分内容曾发表于刊物之上,在这方
面非常感谢《近代史研究》葛夫平副主编与胡永恒主任、
《中共党史研究》王志刚处长与赵鹏编辑、《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肖时花编辑及《暨南学报》王桃
编辑等的大力支持。
我指导的研究生张弯、刘艳飒、周金燕、王希露、简
宛君、苏婧、杨金璐等也曾为我搜集、整理了部分资料,
这里面也有她们的一份功劳。
拙著的出版离不开人民出版社王萍主任不遗余力的帮
助,真的是感激不尽,也感谢人民出版社给予拙著出版的
机会。
此外,拙著的出版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暨
南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倍感荣幸
,特表感激。尤其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鉴定外
审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这对拙著的修改完善帮助甚大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支持,这
是我能够专心写作的最重要基础。遥想首次赴美访学时,
去时仅三人,还时变为四人——增加了David,他是拙著成
书的最小见证者。他不停地指着书稿中的图片问这问那,
一度还整天追问书什么时候能够印出来,我总是回答“明
天”,这不免让他一次次失望,而我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
无限乐趣,正如我在涉及拙著具体内容的研究中所感受到
的乐趣一样。
最后,感谢所有在拙著的撰
精彩页
绪论
一、选题缘起
孩提时代,就常常零零星星地从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嘴中听到关于驻青岛美军的一些事情,在他们嘴中,美军似乎显得耀武扬威,整天开着吉普车在青岛市内横冲直撞,完全置中国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外祖父袁文浩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在青岛市警察局任职(叔外祖父袁文全也在警察局任职),外祖母作为家眷,也长期与外祖父居住在青岛,他们是见过美国大兵的人,笔者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的话。后来从一些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中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看法,尤其是一些抗美援朝的电影,让笔者对美军更无好感。不过,通过近些年来从父母那里转述的外祖父对美国大兵的评价以及从叔外祖父那里获得的另外一些信息,又让笔者对美军略有一些不同的认知。总之,战后美国大兵在青岛的经历对我而言一直是个谜,它也一直藏在我的心中等待破解。
大学读的是历史,这是笔者的幸运,为笔者有朝一日破解谜团奠定基础。此后,无论是攻读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虽然研究方向分别是美国史和中美关系史,但始终与破解谜团失之交臂。
工作后的若干年时间内,当逐渐“吃光”了博士研究领域的“老本”后,下一步何去何从便开始成为极度困扰笔者的问题。幸运的是,经过诸多老师的指点和鼓励,加之笔者对该问题的浓厚兴趣,终有幸与研究战后驻华美军问题结缘,其中重点就放在笔者最感兴趣的驻青岛美军问题上面。
鉴于威斯康星大学河瀑分校历史系的杨志国教授已经较为系统地研究过战后驻青岛美军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与民族主义的问题,所以笔者除了论及这一问题外,将研究重点放在美国驻军青岛政策的问题。
美军自登陆青岛至撤离,大约三年零八个月,在此期间他们曾经大大影响了中国内战之进程,也因为与青岛民众的纠葛而改变了民众对他们的印象,从而在中国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本书之主标题取名鹗过留痕,试图传神地表达此意。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日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无此字)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无此字)崖。钦□(无此字)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鹗(Pandion Haliaeetus)俗称鱼鹰,是一种善于捕鱼的猛禽,它与美国国鸟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同属隼目,种类相近。加之《山海经·西山经》称其出现便会有大的战争,故此处暗喻美军干预别国内政,所到之处战火纷飞,纠葛不断,给所在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战后美国青岛驻军问题,国内外学界已有不少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中,以杨志国、张玉法、刘雅军及笔者等人的作品为代表。杨志国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海军在青岛:军民互动,民族主义和中国内战,1945-1949))(United States Matrines in Qingdao: Military-Civilian Interaction, Nationalism, and China's Civil War, 1945-1949, Ph.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98.)以驻青岛美军与青岛民众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民族主义为切人点,利用美国国务院档案、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档案、民国山东省政府档案、青岛市政府及警察局档案等较为丰富的资料,对战后初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与青岛民众关系的演变及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青岛民众对美军印象的转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及影响。相对而言,美国在青岛驻军政策并非该论文重点。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杨志国在李小兵与李洪山所编论文集中的论文《美国海军在青岛:社会、文化与中国内战,1945-1949》(“U.S.Marines in Qingdao: Society, Culture, and China'sCivil War, 1945-1949”,Xiaobing Li & Hongshan Li(eds.),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New Cold War History,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1998)。张玉法在《战后国共战争在山东的一幕:青岛及胶东守备与撤退(1945-1949)》(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关键年代学术讨论会编辑委员会编:《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关键年代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国史馆”2000年版)一文中运用大量的台湾“国防部”文件及《丁治磐日记》等资料,阐述了战后初期国民党政府如何占据青岛及如何撤离青岛的,其中也间或涉及美军是如何对国民党驻军提供支持的。但本文的美方资料相对较少,无法展现美方对在青岛驻军政策的考虑。刘雅军的《1945-1949年美国驻军青岛政策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一文利用部分《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资料,对美国在青岛驻军及撤离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简略论述,但该文缺少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具体过程的探讨。再者,由于中方档案资料的欠缺,该文也未展现在这一过程中中美双方的互动关系。拙文《中国内战与美国青岛驻军政策研究》(《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5期)利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青岛党史资料》《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