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目录 导论:数字技术引发的传播革命()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三节理论取向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文章结构() 第一章流众的崛起() 第一节“信息流”与“信息势”() 第二节流众的定义() 第三节流众的“数字画像”() 第四节“流众”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章流众的解读() 第一节流众的主体间性() 第二节流众的“重新部落化”() 第三节流众的角色偏向() 第三章流众传播() 第一节流众传播的界定() 第二节流众传播的动因() 第三节流众传播的模式() 第四节流众传播的特征() 第四章流众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流众传播与政治革新() 第二节流众传播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流众传播与文化嬗变() 第四节流众传播与传统大众传媒() 第五章流众传播的困境() 第一节数字技术的双刃性() 第二节过度互联的危险() 第三节流众素养的不足() 第四节外部环境和机制的弊端() 第六章流众传播的前景() 第一节流众传播的人类愿景() 第二节流众传播的中国语境() 结语() 第一节结论和贡献() 第二节余论和不足() 参考文献()
导语 人既是技术的驾驭者,又反过来被技术驱使、裹挟,既可以享受数字媒介带来的传播体验,也会被数字媒介的意识形态和娱乐化浪潮所淹没。作者坚持唯物辩证法对主体因素的凸显作用,广泛查阅了图书及网络资源中有关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新媒体研究、网络媒体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广泛吸收了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等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法兰克福学派、接受分析、文学阐释、传播政治经济学等领域汲取营养,研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中传播的行业动态、前沿及数据报告,分析数字主体认识规律,揭示出来,以便大家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字时代的作用和效果。 内容推荐 在“传受一体化”的数字时代,本书试图对新型受众进行全面解构,并构建起“流众传播”的理论体系。作者大胆借鉴物理学中的“势能”和“压强”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流众”和“流众传播”理论,实现了对数字用户“传受一体”的科学化阐释。作者将作为主体的人置于数字传播研究的中心,分析了流众作为数字传播主体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为避免数字传播研究陷入“技术虚无主义”泥沼开辟了人本主义的研究路径。本书还系统地分析了“流众传播”的影响和不足,提出了构建“物理传播学”的设想。这是大胆的创新,也是有益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