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壁炉山庄的里拉(全译本)/红发安妮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加)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红发安妮系列”是一套著名的加拿大儿童文学。《壁炉山庄的里拉》是最后一本。里拉是安妮的小女儿,本书从她的视角,展示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次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让壁炉山庄的人们承受了无比的伤痛。在四年的战争岁月中,里拉日益成熟,并最终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出生在爱德华王子岛,自幼喜爱文学。代表作是“红发安妮系列”,共八本,呈现了安妮的童年、求学、恋爱、成家、养育孩子,以及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目录 溪谷村“简讯”及其他 晨露 月光下的欢笑 魔笛吹响了 “出征的召唤” 苏珊、里拉和“星期一”的决心 战时婴儿和大汤盆 里拉下定决心 “博士”的不幸遭遇 里拉的烦恼 黑暗与光明 在朗厄马克的日子 里拉受了委屈 斗志昂扬的溪谷村 直到天明 现实与浪漫 难熬的几个星期 战时婚礼 “他们过不去” 诺曼·道格拉斯在祈祷会上发言 “恋爱真可怕” “星期一”的预感 “好了,晚安” 玛丽及时赶到 雪莱走了 有人向苏珊求婚 等待 黑色星期日 受伤,失踪 峰回路转 马蒂尔达·皮特曼太太 杰姆有消息了 胜利! “海德先生”回“老家”,苏珊度蜜月 “里拉-我的-里拉!” 序言 寻访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李文俊 1989年的6月,我寻访了一位女作家。这次走得还真 够远的,一直去到大西洋西北角圣劳伦斯湾的一个海岛上 。这一次我寻访的是加拿大儿童文学作家,《绿山墙的安 妮》(Anne of Green Gables)一书的作者露西·莫德·蒙 格玛丽(Lucy Maud Montgomery)。 我最早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还是得自1986年我国某 份报纸上的一篇报道。那篇《渥太华来讯》里说:“加拿 大青年导演凯文·沙利文将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 ·蒙格玛丽的名著《绿山墙的安妮》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该剧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播放,收看人数达550万,超 过了其他电视片。”报道里还提到: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发表于1908年,写的是一个孤女的故事。马克·吐温读 了这部小说后曾说:“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 感动与喜爱的儿童形象。” 1988年的夏天,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绿山墙的安妮 》一书的中译本,马爱农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我也曾注意过一些书评报刊,却从未见到有文章提到 《绿山墙的安妮》的中译本,哪怕是一句。小安妮在中国 的遭遇太可怜了。要知道这本书不但在英语国家是一本历 久不衰的畅销书,而且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拍摄成无声、 有声电影,搬上舞台,又改编成音乐喜剧。我一直为安妮 在中国的命运感到不平,正因如此,在一次加方资助的学 术考察活动中,我报了去蒙格玛丽故乡参观并写介绍文章 的计划。 我动身之前仔细阅读了莫莉·吉伦(Mollie Gillen) 所著的蒙格玛丽的传记《事物的轮子》(The Wheel of Things,1976)一书。下面的叙述基本上都取材于这部著 作。 蒙格玛丽出生于1874年11月30日。她出生的地点是加 拿大最小的省份爱德华王子岛北部一个叫克利夫顿的小村 子。她的父亲是个商人,经常在加拿大中部经商,母亲在 小莫德出生21个月后就去世了。莫德只得与外祖父母一起 生活,她来到卡文迪许,这也是一个小村庄,离她出生地 只有几英里。莫德对大自然的热爱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在 她的作品中得到强烈的表现,这是与她在海岛上度过的童 年生活分不开的。这个小女孩在森林、牧场与沙滩间奔跑 。美丽的景色也培养了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母亲早逝,父亲经商在外,她没有兄弟姐妹,无疑有 些孤独,她有时会对着碗柜玻璃门上自己的影子诉说心事 。小莫德9岁时开始写诗,用的是外公邮务所里废弃的汇单 。莫德15岁时写的一篇《马可·波罗号沉没记》在一次全 加作文竞赛中得到三等奖。这是她根据亲眼所见的一次发 生在海岛北岸的沉船事故写成的。1890年8月,莫德由外公 带着来到父亲经商的艾伯特王子城。继母要她帮着带孩子 。她不能上学,自然觉得很痛苦。但是她能通过写作把痛 苦化解掉。她写了一首四行一节共三十九节的长诗,投稿 后居然被一家报纸头版一整版登出来。当时她还不到16岁 。她继续投稿,报纸上当时已称呼她为“lady writer”( 女作家)了。不久,她的短篇小说又在蒙特利尔得奖。1891 年,父亲把她带回到故乡,此后,在父亲1900年去世前的 几年里,父女很少见面。莫德幼年丧母,又得不到父亲的 抚爱,她作品中经常出现孤儿形象与孤儿意识,便不是一 件偶然的事了。 莫德回到爱德华王子岛后进了首府夏洛特敦的威尔士 王子学院,1894年毕业,得到二级师范证书。在岛上教了 一年书后,她又进了哈利法克斯的达尔胡西大学学文学。 在大学念书时,她仍不断投稿。 1895年7月,莫德得到一级师范证书,她教了两年书 。1898年3月,外祖父去世,莫德为了不使外祖母孤独地生 活,回到故乡。从这时起除了当中不到一年在哈利法克斯 一家报馆里当编辑兼记者兼校对兼杂差,直到1911年外婆 去世,她都过着普通农妇的生活。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莫德都没有停止写作。她仍然不断向加、美各刊物投稿 。有时,发表一首诗只拿到两元钱。 说起《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能写成,还得归功于莫 德的记事本,她平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喜欢往本子上 涂上几行。有一天她翻记事本,看到两行不知何时写下的 字:“一对年老的夫妻向孤儿院申请领养一个男孩。由于 误会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女孩。”这两行字启发了她,使她 开始写小孤女来到一个不想要她的陌生家庭的故事。莫德 把“一对夫妻”改成“两个上了年纪的单身的兄妹”,因 为单身者脾气总是有点孤僻,这样,与想象力丰富、快言 快语的红头发、一脸雀斑的小姑娘之间的冲突就越发尖锐 了。小说的第一、二、三章的标题都是“×××的惊讶” ,使读者莫不为小孤女的遭遇捏了一把汗。小安妮也确实 因为性格直率、不肯让步与粗心大意吃了不少苦。但是最 终的结局还是令人宽慰的。儿童文学作品总不能没有一个 “快乐的结局”嘛。 《绿山墙的安妮》在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一本畅 销书,到9月中旬已经4版,月底6版。到1909年5月英国版 也印行了15版。1914年,佩奇公司出了一种“普及版”, 一次就印了15万册。以后的印数就难以统计了[笔者本人就 见过中国出版的一种“海盗”影印本,上面没有任何说明 。从版式、纸张、封面推测,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印 制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读者都想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 了”,出版社看准了“安妮系列”是一棵摇钱树,蒙格玛 丽自然是欲罢不能了。其结果是她一共写了8部以安妮与其 子女为主人公的小说。它们按安妮一家生活的年代次序(而 不是按出版次序)为:《绿山墙的安妮》(1908年出版,写 安妮的童年)、《安维利镇的安妮》(1909,写安妮当小学 教师)、《小岛上的安妮》(1915,写安妮在学院里的进修 生活)、《白杨山庄的安妮》(1936,写安妮当校长时与男 友书信往来)、《梦中小屋的安妮》(19l8,写她的婚姻与 生第一个孩子)、《壁炉山庄的安妮》(1939,写她又生了 五个孩子)、《彩虹幽谷》(1919,孩子们长大的情景)、《 壁炉山庄的里拉》(1921,写安妮的女儿,当时在打第一次 世界大战)。这样的创作方式自然会使真正的艺术家感到难 以忍受。出了第一部“安妮”之后莫德就在给友人的信里 说:“这样下去,他们要让我写她怎样念完大学了。这个 主意使我倒胃口。我感到自己很像东方故事里的那个魔术 师,他把那个‘精怪’从瓶子里释放出来之后反倒成了它 的奴隶。要是我今后的岁月真的被捆绑在安妮的车轮上, 那我会因为‘创造’出她而痛悔不已的。” 尽管莫德自己这样说,她的“安妮系列”后几部都还 是有可取之处,其中以《小岛上的安妮》更为出色。作者 笔下对大自然景色的诗意描写,对乡村淳朴生活的刻画, 对少女的纯洁心态的摹写,还有那幽默的文笔,似乎能超 越时空博得大半个世纪以来各个阶层各种年龄读者的欢心 。这样的一个女作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哲人与思想家, 而像是读者们自己的姑姑、姐妹或是侄女甥女。给莫德写 信的除了世界各地的小姑娘之外,还有小男孩与白发苍苍 的老人,有海员,也有传教士。两位英国首相斯·鲍德温 与拉·麦克唐纳都承认自己是“安妮迷”。一位加拿大评 论家在探讨“安妮”受到欢迎的原因时说,这是因为英语 国家的人民喜欢小姑娘。不说英语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呢?人们在生活与艺术中对天真幼稚避之唯恐不及。但是 率直的天真,不扭扭捏捏的天真,却又是一种难以企及的 美的境界了。凡人都有天真的阶段,当他们处在这个阶段 的时候莫不希望早日脱离,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一旦走出 天真,离天真日益遥远,反倒越来越留恋天真,渴求天真 ,仰慕天真了。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心理,连城府极深的政 坛老手也希望能有几分钟让自己的灵魂放松放松?也许正 是由于这个原因,71岁的马克·吐温给34岁的莫德写去了 那样的一封“读者来信”? 美学家们对这样的现象可能早已有极为透彻的论述, 还是让我回到莫德生平上来吧。她的外祖母于1911年逝世 ,莫德不愿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搬到几英里外 另一个村子去与亲戚一起住,不久便与埃温·麦克唐纳牧 师结婚。他们恋爱已有8年,订婚也已有5年了。婚后除了 做妻子和母亲(她生了三个儿子,活下来两个)需要做的一 切家务事外,她还要担当起牧师太太的一切“社会工作” 。 除了8本“安妮系列”之外,莫德还写了自传性很强的 “埃米莉”三部曲。当然,还有其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 集和诗歌、自传之类的作品。莫德是1942年4月24日去世的 。丈夫和两个儿子把她的遗体送回到卡文迪许小小的公墓 ,她的墓碑与如今已成为“蒙格玛丽博物馆”的“绿山墙 房子”遥遥相望。 此后便是我去“绿山墙的房子”朝圣的日子了。 “绿山墙的房子”不算大,呈曲尺形,两层,每层也 就有四五个房间。我们听完讲解员的话便拾级而上,到楼 上去看“小安妮的卧室”。房间里沿墙放着一张硬板床, 旁边是一只茶几。 莫德就葬在西边不远的地方。小说里写到的“情人巷 ”“闪光的湖”和“闹鬼的林子”也都在附近。每年都有 数以千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其中不少是来验证自己读小说 时所留下的印象的。 第二天,我冒着蒙蒙细雨,步行了几英里去看爱德华 王子岛大学。校园的气氛有点像旧时上海的沪江大学或圣 约翰大学。我在楼里楼外漫步了近1小时,几乎没有见到一 个人,似乎是苍天有意安排,让我可以独自与莫德的幽灵 相处,细细体味一个未踏进社会的女学生的多彩幻想与美 丽憧憬。 我在岛上住了3夜之后按原定日程经由哈利法克斯飞往 多伦多。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未能看到音乐剧《绿山墙的 安妮》,它要到7月才开始上演。 导语 战争打破了溪谷村的宁静,男孩们纷纷奔赴战场,娇宠的里拉奇迹般支撑起了壁炉山庄,亲情、爱情、友情在战争的洗礼下熠熠生辉。 一部让人永生难忘一生必读的经典佳作!借由蒙格玛丽的文字,随着安妮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畅游风光旖旎的爱德华王子岛。 精彩页 溪谷村“简讯”及其他 这天下午,阳光明媚,温暖舒适。在壁炉山庄宽敞的客厅里,苏珊·贝克如释重负般地坐了下来,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她从清晨六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现在她觉得自己完全有理由休息、闲聊上一个小时了。那天厨房里一切进展得异常顺利,苏珊暗自庆幸。“杰基尔博士”没有变成“海德先生”,所以没有给她带来什么麻烦。从她坐着的地方,她能看到她引以为傲的东西—她自己亲手种植和悉心栽培的牡丹花圃。牡丹花正在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它们色彩各异,有着深红色、粉色,还有如冬日白雪般纯净的白色,这是圣玛丽溪谷村中其他牡丹花圃永远也做不到的。 苏珊穿着一件黑色的丝质短上衣,足以同马歇尔·艾略特太太穿过的任何一件衣服相媲美。她还系了一条浆洗过的白色围裙,围裙边沿上是复杂的足有五英寸宽的钩织蕾丝花边,就更不用说与之相配的精美绣饰了。苏珊对自己的衣着相当满意,于是她心情舒畅地打开《企业日报》,准备阅读“溪谷简讯”这一栏目。科尼莉娅小姐刚才已经读过了,告诉她说“溪谷简讯”占了《企业日报》的近一半版面,里面几乎提到了壁炉山庄的每一个人。《企业日报》醒目的头版头条说的好像是斐迪南大公在某地遇刺的事,这个地方有个奇怪的名字叫萨拉热窝,但是苏珊所关心的并不是诸如此类无趣又与她毫不相干的事,她要读的是真正重要的事。哦,看到了——“圣玛丽溪谷村简讯”。苏珊聚精会神地看着,并且非常大声地朗读着每条讯息,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布里兹太太和她的客人科尼莉娅小姐(也就是马歇尔·艾略特太太)正坐在通往门廊敞开的门旁聊天,透过开着的门,一阵芬芳的清凉微风吹了进来,带来了来自花园的淡淡幽香和迷人的欢快谈笑声,这个声音来自那个垂着葡萄藤的角落。里拉、奥利弗小姐和沃尔特正在那里聊天。只要里拉·布里兹在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客厅里还有另一个家庭成员,它蜷缩在一张长沙发上,谁都不会忽略它,因为它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还是唯一令苏珊憎恶的生物。 所有的猫都是神秘的,但是“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简称“博士”)却尤甚。它是一只有着双重性格的猫——或者,按苏珊曾发誓诅咒的那样,它是一只魔鬼附身的猫。首先,单看这只猫如何来到这个世上就有一些异乎寻常之处。四年前,里拉·布里兹养过一只深受她宠爱的小猫。这只猫全身雪白,尾尖却带了一点俏皮的黑色。里拉·布里兹给它取名叫杰克·弗罗斯特。苏珊并不喜欢它,虽然她无法,也不愿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 “别不相信,亲爱的医生太太,”她常做不祥的预言,“那只猫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是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布里兹太太会问。 “我用不着想一一我就是知道。”苏珊每次只做这样的回答。 对于壁炉山庄的其他人来说,杰克·弗罗斯特是他们的最爱:它身上的毛被洗得干干净净,梳理得整整齐齐,那身漂亮的白色外套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点污渍;它感到满足时发出的咕噜声和偎依在人怀里的姿态都十分讨人喜欢,它也绝对是一只诚实的猫。 不久,壁炉山庄发生了一场家庭悲剧。杰克·弗罗斯特怀上小猫了! 苏珊得意扬扬的样子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难道她没有经常提醒说那只猫是一个骗子,会设陷阱吗?现在他们应该明白了吧!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