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聚焦提供给我们有效的方法,去倾听身体本然的智慧,而艺术治疗发挥和激活了一个人的创造力。本书是一本很具突破性的专著,它整合了著名心理学家简德林·尤金的聚焦方法和艺术治疗。这一全新的基于聚焦方法的艺术治疗,能帮助来访者友好地对待他们的内在体验,从身体的体会出发,获得疗愈性的意象,然后通过艺术表达出来,并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改变。 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学会应用这一创新的方法,提供了很多深刻的案例,并介绍了如何将聚焦取向艺术治疗应用到广泛的临床情境中,比如针对严重精神疾病、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个体和团体治疗,以及将其实践于自我练习、从疾病中康复、获得灵性成长和自我关照的途径。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聚集和艺术治疗 第一章 聚焦:历史和概念 第二章 简德林的聚焦方法 第三章 聚焦取向心理治疗 第四章 艺术治疗:历史、概念和练习 第二部分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 第五章 搭建聚焦和艺术治疗的桥梁 第六章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 临床方法 第七章 通过艺术腾出空间 第八章 聚焦取向艺术心理治疗 主题导向的团体治疗 第九章 成年精神病人的减压治疗 第十章 监狱中的情绪疗愈和心理自助 第十一章 转化内在自我批评 第十二章 跨文化交流中的聚焦取向艺术治疗 特殊领域的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 健康和疗愈 第十四章 和创伤一起工作 第十五章 灵性和心理治疗 第十六章 拓展至其他类型的表达性艺术治疗 第四部分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练习 第十七章 引导式练习 附录 附录A 督导和自我关照 附录B 资源 序言 当艺术治疗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迅速发展的时候, 很多理论和术语在未得到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便被人们采 用。所以我邀请了一些同行,来一起完成《走近艺术治疗 :理论和技术》(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echnique,Rubin,1987)这本书,他们每人负责一 部分章节,介绍自己所发展的艺术治疗方法。2001年,我 又邀请了另外12位同行,在这本书的第二版中增加了一些 章节和注释(Rubin,2001)。在新版的书中,这些已经学 习了特定理论取向的艺术治疗师们,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将 理论应用到临床工作当中的。 我很遗憾直到最近才知道拉帕波特博士的工作,但我 很高兴能在这一领域的概况书《艺术治疗导论:资料和资 源》(Introduction to Art Therapy: Souces and Rsources)中,对此做出了修正。除了在方法应用的章节 中特别提到了聚焦取向艺术治疗,拉帕波特博士还慷慨地 允许我用了她在DVD中录制的工作影像。 在我说我认为拉帕波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对艺术治疗师 和其他一些临床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运用聚焦的治疗师, 是多么有帮助之前,先将这本书放在一个历史性大背景下 进行介绍是有助益的。我是一个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儿童和成人),同时也是艺术治疗师,我在拉帕波特博 士的著作中看到了很多的临床方法,她综合了艺术治疗和 聚焦的工作,而这些方法能够提高不同取向治疗师的临床 技术。 因为艺术治疗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个时候分析性 理论主宰了精神卫生领域,最早期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其 重点是关于将无意识意识化、强化自我、客体关系或自体 的发展和个性化。而艺术的特长是以一种安全的方式,去 表达被审查的无意识材料,这是所有艺术治疗方法的核心 ,不论是弗洛伊德取向的还是荣格学派取向的。 拉帕波特博士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理论取向,但最契 合于人本主义的方法,包括现象学、格式塔、以人为中心 、自然医学和灵性学(超个人心理学)。这个方法聚焦于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的能力,而艺术有着独一无二 的作用,它会帮助人们意识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目标 。在这些方法中,艺术治疗师更主要是陪伴者、引导者或 见证者,而非移情的对象或解释者。 艺术治疗的心理教育方法包括行为、认知、认知-行为 和发展理论。系统化方法则将对家庭或团体动力的理解与 艺术治疗进行整合。在《走近艺术治疗》(Approches to Art Therapy,Rubin,1987,2001)一书中,也有一些“ 整合性”的章节,其中有两个章节讨论治疗师的选择这一 议题,另外有两个章节是关于在“表达性治疗”和“治疗 的课程”中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后来有一本有关艺术治 疗的著作(Malchiodi,2003),讨论了焦点解决和叙事 艺术疗法,这两种方法都增加了人们对艺术治疗的兴趣。 就像那些将他们对某一个理论的深刻理解,结合进入 艺术治疗的开拓者一样,拉帕波特博士也为这一领域增添 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那些确实消化了一个理论及其相 关方法学的治疗师,才能真的将这一理论和艺术治疗以一 种非常真实的方式进行整合。拉帕波特博士,作为一名经 验丰富和成熟的聚焦者,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整合工作 。出于对聚焦和艺术治疗的热爱,她创造了全新的方法, 并以很清晰和实用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相信她的这本著作 会获得所有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共鸣。 我很同意拉帕波特博士的观点,她认为作为聚焦的核 心要素,即安静的倾听内在,和艺术治疗有着天然的类同 ,两者都包含着邀请来访者停一下、倾听、感受、观察, 然后表达内在的想法、感觉和意象。她在本书的第五章— —有关聚焦和艺术治疗的结合,便充分地表述了这一观点 。 因为聚焦也要关注身体,似乎和舞动治疗及戏剧治疗 ,还有其他很多觉察身体的治疗方法有着一致的特征。这 些治疗方法有早期的,比如由Wilhelm Reich(1961, 1980)、Alexander Lowen(1994)、Ilana Rubenfeld (2001)和Ida Rolf(1977)等前辈创立的方法;也有更 现代的,像Ron Kurtz(2007)和Pat Ogden发展的身体感 觉运动心理治疗(Ogden,Minton,Pain,2006)(详情 请参见美国躯体心理治疗协会网站)。 想要寻找另一种方法去思考和来访者的工作的治疗师 们,会在这本著作中发现灵感。除了非常清晰地解释了聚 焦的理论和练习方法之外,拉帕波特博士做到了《走近艺 术治疗》(Rubin,2001)一书副标题所要求的:将理论转 化成技术。书中所呈现的与很多不同个体及团体工作的案 例,能增进我们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更深入和丰富的理解。 在如今这个一切事物都“高速向前”发展的世界,这本书 欢迎我们栖息于此。我希望艺术治疗师和其他的精神卫生 工作者们,都能够拥抱这个灵敏而实用的邀请,将聚焦取 向艺术治疗的思想和方法融入他们的临床工作。 Judith A.Rubin博士 导语 聚焦取向疗法是著名的以人为中心疗法现代发展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后现代疗法中的一员大将;艺术治疗则是传统谈话治疗外一大非常杰出的疗法,让前语言的内在世界得以被创造“言说”。本书是两者的强强结合,将心灵与身体合二为一,帮助来访者用更完整的生命形式创造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劳里·拉帕波特的《聚焦取向艺术治疗》,构 思巧妙,文笔出色,对任何精神卫生工作者都将有帮 助。通过融合理论、练习和案例,作者很成功地达到 了她的目标,即整合聚焦和艺术治疗,并将之应用于 广大而多样的来访者群体。从她提供的练习方法和案 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治疗师,而她的写 作也给予她机会,能和他人分享她极具创造力的才能 。这是一本必读的专著。” ——Barbara F.Okun,博士,美国东北大学,哈 佛医学院著有《有效的帮助:心理治疗中的访谈和咨 询技术、探索和连接》 “这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著作,它的作者是此领 域的实践者,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她长期研究的这 门专业知识,早就应该为众人所知。她的工作为哲学 层面上有着相似过程的聚焦和艺术治疗,提供了实践 的基础。劳里·拉帕波特是一个善于表达的老师和坚 定的艺术家。同时,作为一名治疗师,她精通于聚焦 和艺术治疗两门专业。基于她的专业知识,劳里从一 个很真实的现象学视野出发,如同有一根红线贯穿于 全书在做引导一样,生动地呈现了内容如此丰富的著 作。因此,这本书其实是和不同背景的治疗师们的对 话。对艺术或聚焦有兴趣的广大从业者,都将能从她 的贡献中获得帮助。” ——Paolo J.Knill,博士,DrHC,瑞士欧洲研究 生院院长与他人联合著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原理和 练习》《灵魂的游吟诗人:表达性治疗的不同形态》 “拉帕波特博士以专业、易懂、有趣而细致的方 式,带我们去了解聚焦取向艺术治疗,她不仅用方便 读者理解的方式介绍了简德林的聚焦方法,还搭建起 了聚焦和艺术治疗的桥梁。书中囊括了44种聚焦取向 艺术治疗的练习方法,易于学习并有临床效用。拉帕 波特博士的书适合初学者,以及那些和个体及团体一 起工作的资深专业者。读者们将会发现,这本书能为 他/她们的个人图书馆增添与众不同的、很有实践意义 的、非常实用的内容。” ——Doris Arrington,医生,ATR-BC,注册心 理学家,美国那幕尔圣母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家就 是艺术所在的地方》《艺术、焦虑和创伤:发展性问 题的右脑干预》 “如今,神经科学和躯体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 赋予了治疗界新的干预手段,劳里·拉帕波特的这本 专著及时并充满激情地传达了这一信息。随着我们继 续去理解大脑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感知觉 的工作或‘体会’,对复原和修复精神和灵性起着关 键作用。拉帕波特给予了必需和全面的资源,来阐释 为何将聚焦注入艺术治疗是很自然的整合过程,而两 者的结合很具创造性,在治疗中使身心统合。每一位 在自己工作中使用创造性方法的治疗师,都将从本书 的智慧中获益。” ——Cathy A.Malchiodi,博士,ATR-BC,LPCC ,美国莱斯利大学创伤和丧失研究院硕士 著有《和 创伤儿童工作的创造性干预方法》《艺术治疗手册》 《表达性治疗》《打破沉默:对来自暴力家庭的儿童 的艺术治疗》 “《聚焦取向艺术治疗》对艺术治疗文献和练习 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劳里·拉帕波特向我们介 绍了她深思熟虑而得的方法和哲理,而此方法基于身 体的体会及身体天然和广大的未被认识的智慧。这本 智性水平很高、同时又非常实用的著作,确立了拉帕 波特在艺术治疗领域新兴引领者的地位,为了领会我 们这个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每个学生和艺术治疗师必 须要阅读她的这本专著。” ——Shaun McNiff,美国莱斯利大学学院院长, 教授 著有《心理治疗中的艺术》《艺术作为疗愈的 药》《艺术疗法:创造力如何治愈灵魂》《基于艺术 的研究》 “读者能通过劳里·拉帕波特博士的书,获得聚 焦和艺术治疗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这本书又进一步转 变了两者,呈现给我们聚焦是如何能在艺术治疗中起 到作用,而艺术治疗又是如何详细阐释了聚焦的过程 。本书有着大量的练习方法,以及来自治疗和工作坊 的丰富案例,《聚焦取向艺术治疗》深深地潜入了生 命的过程,它是一本非常成功的治疗实践著作。” ——Akira Ikemi,博士,日本关西大学临床心理 学教授 美国聚焦学院认证的聚焦协调员和聚焦取向 治疗师 精彩页 第一章 聚焦:历史和概念 聚焦是倾听你身体的过程,是一种温柔的、接纳的和聆听内在自我传送给你的信息的方式。聚焦是尊重你内在本然具足的智慧的过程,能觉察到你内在很精微层面借助身体告诉你的洞见。(Cornell,1996,p.3) 什么是聚焦? 聚焦是一种身/心整合的练习,它促进人们将欢迎的、友好的态度,带向与他们正面临的问题、处境或经历所相关的体会(felt sense)。倾听体会能打开通往身体智慧的大门——让一个人即将迈出的下一步朝向成长和疗愈。不同于直接跨越到结论或陷入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聚焦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即你存在的整体在此时此刻是如何体验当下情境的——你的心理、身体和灵性。智力或思想倾向于认为知道所有的答案,而聚焦通过简德林(1981a,1996)所介绍的“体会”,帮助我们通往一种整合的、具体的了知。花一些时间去倾听体会,将帮助我们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的前进方向上拥有新的、或许还不清晰、但开放的步伐——导向体会的转变或现实中的改变。 历史 聚焦是由芝加哥大学的尤金·简德林(Eugene Gendlin)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来的,源于他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一起做的研究,即到底是什么让心理治疗获得成功。简德林是哲学系的毕业生,他特别感兴趣探索我们的生活体验(experience)和我们常用来描述它的词语或象征之间的区别。同一时期,卡尔·罗杰斯在芝加哥大学首倡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这一疗法以语言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给予回应,以期能一致于来访者内在的体验。罗杰斯称这种交流方式为“积极的”或“反射式”(reflective)倾听(Rogers,1951,1961)。简德林看到罗杰斯非指导性的临床思想(即志在对来访者的内在体验予以反射)和自己的将“体验”象征化之间的关联。 于是,简德林参加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方法的培训,之后又一起合作做研究,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心理治疗更多时候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它经常无法让人们的生活获得改变?在很稀有的成功案例中,那些患者和治疗师到底做了什么?大多数患者无法做到的又是什么呢?(Gendlin,1981a,p.3) 这项研究包括分析几百份治疗会谈的笔录——简德林和罗杰斯是第一批研究实际治疗会谈记录和文本的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的成功和治疗师的理论取向、来访者说的内容以及治疗师的技术都无关。反而,他们发现关键性的因素是来访者如何讲述。这些来访者能够听见他们“内在”的声音,超越了认知性的思考,他们往往呈现出在治疗中的进步。这种“检查内在”的很典型的个案记录类似于这样的:“我今天的感觉好像很怪异……好吧,不是我感觉怪异,嗯……不是的……隔离的……孤单的……是的,是这个……隔离和孤单。” 治疗成功的来访者知道如何倾听有关他们体验的整体身心感觉。他们懂得分辨自己所表达的词汇契合或不契合他们的内在体验。简德林相信,如果一些人很自然地做到了让自己在治疗中获得成功,那为什么不教其他人去做相同的事呢。简德林(1981a)将聚焦发展为六步骤方法(将在本书第二章介绍),教人们如何听见他们内在的体验;发现一个“把手”或象征(一个词语、句子、画面、姿势或声音)去描绘体验;然后让象征和体会交互感应,看看这个象征是否准确。聚焦帮助人们发展出更大的自我接纳,学会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和他们的体验坐在一起,深刻地倾听这个感觉体验到底是什么,并且去接收它想提供的信息。 作为有关聚焦研究的一部分,简德林和Zimring(1995)发展了一个七阶段过程量表,之后被确定为体验量表(Experiencing scale,Klein等人,1969),去测量来访者内在体验的强度。研究者用体验量表做测量,能帮助他们在两次治疗结束后预测哪些来访者将会在治疗中取得成功。那些对于他们内在感觉体验给出更高体验分值的来访者,更容易在治疗中成功。研究也显示,在测量中得分低的来访者,通过学习聚焦后,能取得更高的测量分值,从而提高他们在心理治疗中获得成功和改变的能力。(Hendricks,2001)。简德林还将聚焦发展成不限于临床治疗范围的方法,用于心理自助和自我关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简德林开发出名为“交换”(Changes)的体验式团体,让人们通过轮流倾听来交换聚焦,或是介绍新成员进入聚焦世界。 这一六步骤的聚焦方法(Gendlin,1981a)已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聚焦取向心理治疗(Gendlin,1996),本书将在第三章介绍这部分内容。在聚焦取向心理治疗中,既可以将简德林的聚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也能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插入特定的聚焦步骤(将在第二章介绍)。另外,聚焦取向心理治疗合并了一些超越了聚焦方法的心理治疗过程面向,比如治疗关系、对在场的那个人的觉察(将在第三章中讨论)、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和同调。因为聚焦方法和聚焦取向心理治疗来自来访者中心的思想体系,所以它们和其他心理治疗流派是能兼容的,包括心理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