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志行风格(容志行传)/广东体育军团精神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荣锦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容志行的人物传记,从容志行青少年时期的际遇,练就高超球技的经过,辉煌的运动生涯到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书中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语言生动,内容真实,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牛奶厂街“波王” 1 父亲是容志行的启蒙教练 2 打遍牛奶厂街无敌手 3 喜遇伯乐 第二章 “用脑”踢球 1 自信的“湿水手巾” 2 “识走位”考入二沙头业余体校 3 难以舍弃的足球良材 第三章 不怕辛苦的“球痴” 1 没有比赛的日子 2 百里奔驰为踢球 第四章 一战成名 1 重返绿茵场 2 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球 3 围棋的风度 第五章 震惊香江的“世界波” 1 融入集体 2 震惊香江的经典之作 3 大战“汉堡” 第六章 “危险人物”的两把“撒手锏” 1 “场上救人”的真相 2 以技服人:做取胜的钥匙 3 以德服人:做球队的“大脑” 第七章 与球王贝利交换战衣 1 与球王贝利惺惺相惜 2 对媒体的吹捧保持清醒的头脑 3 祖国需要我就上场拼 4 中国第五代球王 第八章 为中国足球打“争气波” 1 “中科之战”为国争光 2 距离世界杯一步之遥 3 “志行风格”的确立 第九章 低调的“孩子王”明星 1 光彩的退役 2 忙碌的“孩子王” 第十章 “志行风格”永不过时 1 重提那个“圆东西” 2 又见志行,又见志行 参考书目 附录 附一 容志行大事记 附二 教练、队友谈容志行 后记 导语 《志行风格(容志行传)》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详叙了容志行从不俯顺困难的成长故事、以磅礴气势作战的足球传奇。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再现了容志行率领中国足球队击败日本队、大逆转沙特队等众多比赛场面,唤起了读者对当年极大地振奋中国人民的经典绿茵大战的回忆。 作者擅长传记文学写作,加上又熟悉体育题材,他将自己对广东体育的热爱融进字里行间,以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再现了“南派足球”的代表人物和独特的岭南足球文化,展示了足球运动激动人心的观赏价值和文化情怀。 后记 1981年“中科之战”首战时,笔者正在上大学。宿舍 楼道里放着一部14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一大群足球爱好 者围着电视机,紧张地盯看这场重要的比赛。容志行率先 破门,继而率领中国队掀起进攻狂潮,力斩亚洲冠军科威 特队于马下…… 这是一场挽狂澜于既倒的生死大战,中国队竟然赢了 强大的对手!完场的那一瞬间,笔者不是疯狂,而是愕然 :中国足球竟然有容志行这等大神?! 有些激动的同学烧了扫帚,舞成“火炬”,疯狂地冲 上大街去游行庆祝中国队的胜利。看着球迷们的疯狂举动 ,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快乐足球! 而容志行,则是仙界降落中国绿茵场的大神。 有着高超球艺与高尚风格的容志行是中国足球运动员 的典范,他将脚下功夫、场上意识、领袖风采及大局观结 合起来。在球艺上,容志行代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足 球追求的方向——技术始终优先。 确实,在那些年,以容志行为核心的中国足球队打了 不少激动人心的胜仗,让中国球迷有了一种“站起来了” 的快感。 可当我们要接近,要了解这位大神的时候,却发现他 是如此的低调,那么的谦虚。 容志行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 甚至,以足球运动员的角度来衡量他,他的身材、力量、 速度等等身体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他能做到一般人做不 到的事。这就是他通过努力创造的一种奇迹。 而奇迹的出现,不外乎是他苦练加巧练,并将练习的 成果有效地呈现在球场上。 在容志行那一拨球员退役后,中国足球都没多少起色 ,一些外国足球专家也应邀来华“会诊”中国足球。许多 专家看了中国球员的训练和比赛后,都有一种看法:中国 球员训练时的水平不错,但到了比赛,水平就大打折扣。 这是心理素质差、不会用脑子踢球、不善于战的结果。 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上,中国队剑气如虹:破日本, 容志行远射一锤定音;拼朝鲜,四个进球容志行助攻其三 ;斗科威特,容志行带伤出任中锋,竟以头球首建奇功; 大逆转沙特,从落后两球到连扳四城,容志行又是三度助 攻!这些胜仗,解球迷于倒悬,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 从不俯顺困难、以磅礴气势作战的容志行在这些战役中, 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使中国队一跃成为亚洲一流强队。正是 因为容志行的存在,中国足球曾经无比接近在西班牙举行 的第十二届世界杯。 创造神奇的容志行看似是“神”,实际是他善于战的 表现。技艺精湛、比赛时心无旁骛、以大局为重……这些 都是容志行踢球的风格,也是“志行风格”的底色。 目前,中国足球是到了需要重整乾坤的时候,“志行 风格”作为重振中国足球的精神支柱,需要发扬光大。 2009年胡锦涛重提“志行风格”的意义、2013年广东 省体育局将容志行的“善于战”纳入“广东体育军团精神 ”,都是对永不过时的“志行风格”的大力肯定。 著名诗人刘逸生在赠容志行的诗中写道:“都爱志行 风格好,德才兼备是人才。”“德才兼备”是对“志行风 格”最简洁的概括。但什么是容志行的德?什么是容志行 的才?这需要有具体的表述和解读。《志行风格一一容志 行传》的出版,不是造神,而是树人。我们通过这本书, 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介绍容志行“善于战”的成 长历程。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体育工作的朋友学习“志 行风格”,志存高远,以容志行为楷模,发扬他的体育精 神、体育风格,在比赛中为国争光。 在当今物质丰富但精神欠缺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加需 要“志行风格”的精神感召,作为我们思想力量、行动力 量的源泉。这也是出版《志行风格——容志行传》的意义 所在。 容志行点燃的“志行风格”是一个文明的火种,是不 会熄灭的。 由于坊间甚多关于容志行的“传奇”故事,有不少是 失实的传闻,为慎重起见,容志行在百忙之中核实、审定 了本书的内容,以免以讹传讹。书中图片均由容志行本人 提供。 另外,广东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叶细权、南方日报出 版社刘志一、足球评论员邓志华等人均对本书的写作贡献 良多,在此一并感谢他们。 胡荣锦 2013年9月28日 精彩页 父亲是容志行的启蒙教练 195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忙完了一天工作的容宝琛回到了周家巷的家。 “志行,我们去踢波啦!”容宝琛朝屋里喊了一声。 “好啊!我们又有得玩了!”屋里响起一阵欢叫,旋即涌出了几个小男孩。带头的就是那个被容宝琛叫作“志行”的5岁男孩,他的身后紧跟着两个弟弟。 容家在周家巷的中段,41号,是一幢三层的小楼,容宝琛一家住在三楼。 周家巷是一条东西向的直街,沿着麻石街出了巷子的最东面,便是那时出入广州最繁忙的解放北路。过了马路,再走200米左右,绕过一些房屋便是连新路。在连新路的东面,越秀山的南麓,广州中山纪念堂那瑰丽而庞大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 中山纪念堂前有一片极为平整的空地,是广州人运动的好去处(中山纪念堂现在围墙建于1963年,之前可供人随意进入游玩)。 这片空地,是难得的踢波圣地,那时,它可以说是容家父子快乐的天堂。 “开波!”容宝琛将一个皮球抛在空地上,父子四人便追逐那个欢蹦乱跳的“波”奔跑开了…… “停波”“交波”(传球)“射波”……足球爱好者容宝琛不停地教着自己的孩子一些基本的足球技巧,遇到孩子踢出一脚好波,他便会大叫“好波”! 那时,广州人叫足球为“波”,它是英文“football”的简称。“football”的中文意译为“足球”,“ball”的读音近似粤语的“波”,主要是指足球。 广州人喜欢踢波是有传统的。19世纪60年代前后,近代足球传入香港,随后传入广东。广东一些教会学校率先出现足球运动,如广州的培英书院和格致书院(先后改称岭南学堂、岭南学校、岭南大学)等。华侨对足球运动在广东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的南武公学就将足球列为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广东省运动会设足球项目比赛始于民国六年(1917年)的第六届。当时有四支球队参赛,学生队占三队,即岭南学校(翌年改称“岭南大学”)队、培英中学队、广东高等师范学堂队,还有一队是香港南华体育会(简称南华会)足球队。20世纪20年代,广州的足球队盛行盲目长传、单纯高吊冲门的战术。民国十四年(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香港华人足球运动员纷纷回广州工作或学习,加盟广州的球队,传播了香港华人球队注重技术短传为主、边线进攻的踢法。由于这种技战术有利于发扬广东人灵活、善于思考之长,克服个子矮、体质较差之短,逐渐形成独特的“南派”风格,各足球队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 容宝琛原籍广东台山,20世纪30年代他漂洋过海到印度谋生。出国谋生前,生活在“排球之乡”台山的容宝琛也喜欢打排球。回国后,他还买了一些排球带回台山送给朋友们。出国到印度后,在当时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容宝琛喜欢上英国人发明的现代足球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容宝琛从海外归国。 容宝琛在广州遇到了开展得比较普遍的足球运动,他如鱼得水,并将自己的这种爱好传给了家中的孩子们。 广州夏天的日照时间很长,即使到了傍晚,天还是很亮,容家父子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尽情地玩波。容宝琛教孩子们踢球,仅是希望他们玩得开心,同时锻炼身体,丝毫没有要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的想法。 容宝琛有四个儿子,容志行排行第二。容宝琛将四个儿子姓名中间的字作了编排:立、志、定、坚。 原来,1948年夏天,容宝琛在回国省亲后再度出国。7月30日,容宝琛的太太在一艘由中国开往印度的客轮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是在大海上出生的,所以男孩的父母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容海生”。很显然,父母叫他作“海生”,是希望他像海鸥一样不畏暴风雨,勇敢、坚强。后来,容海生改名为容志行。 “志行,就是做人要‘志’在必‘行’!”被叫作“容志行”的男孩也很喜欢这个新的名字,因为它寄托了父母对自己新的期望。 1957年,为了让家庭有更好的未来,容宝琛决定搬离周家巷,搬到广州的“河南”(指珠江南岸的海珠区)。 家里的大人要搬家,作为小孩的容志行自然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只是有点依依不舍,他舍不得中山纪念堂前那片平整的空地,那个在他梦中也会蹦蹦跳跳的足球……在这片沃土中,容志行的足球梦像一株小草般汲取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在健康地抽枝发芽。 容宝琛毕竟不是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但作为一个有一定足球基础的足球爱好者,他还是教会了容志行一些足球的基本脚法,像传、停、射等技术。容志行学会了一些足球的脚法,对球性变得越来越熟悉了,球感也很好。 容宝琛可以说是容志行的足球启蒙教练,但让容宝琛意外的是,容志行自己却找到了另外一位影响终身的伟大教练,那位“教练”的名字就叫作“热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上了足球的容志行,虽然告别了中山纪念堂前的那个“球场”,但他永远告别不了足球梦。因为,足球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