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南宋末年,年纪轻轻成为状元。然而此时的南宋,皇权旁落,朝纲混乱,吏治腐败,面对蒙古的侵略节节败退。偌大一个帝国,已经时至夕阳,只能苟延残喘。文天祥虽立志报国,然而他的正直不能为此时的朝廷所容,数次被罢官。及至元朝军队进逼临安,大宋垂危之际,他散尽家财,招募义士,起兵抗元,虽历经挫折却斗志不减。可惜最终壮志难酬,南宋灭亡,他也兵败被俘。元廷想尽办法招降他,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最后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本书以文天祥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的生平故事与文学成就,凸显了他的情操与浩然正气。文天祥的诗文多记述民族的苦难,记录抗战历程、军旅生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被后人誉为“诗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事迹历久弥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融入了精神血脉之中。 作者简介 徐徐,简约的南方女子,内心沉静温和,喜爱阅读,闲时写作,文风简净清雅。著有短篇小说集《祭红》、散文集《暗香》,参与编著《王隆夫艺术全集》。现就职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系中国公安文联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公安文联理事、景德镇市作协副主席。 目录 总序 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 序曲 风雪郁孤台 第一章 天降英才,宋之祥瑞 一、竹居里的书香 二、儿时爱读忠臣传 三、求学白鹭洲 四、百年歌舞何时休 五、状元的报国心 第二章 宦途起伏,忠而见弃 一、金戈人梦来 二、乞斩奸佞宠臣 三、官可丢,志不改 四、忤逆权相 五、退隐于文山 六、礼治赣州 第三章 临危受命,兴兵抗元 一、举义旗,一呼百应 二、血战常州 三、出使元营 四、脱险,矢心向南 五、奈何大厦将倾 第四章 孤臣义胆,宁死不降 一、收复江西 二、五坡岭被俘 三、崖山覆亡 四、故国路,步步血泪 五、狱中的岁月 第五章 慷慨成仁,浩气长存 一、从容就义 二、为时代标高 三、留取丹心照汗青 序言 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 化名人传记系列”总序 对于江西历史文化之繁盛与文化名人之频出,我经历 了一个由疑到信、由纸上感知到实地认同的过程。 少时诵读《古文观止》,念到唐代王勃的千古名文《 滕王阁序》,对于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 州雾列,俊采星驰”等佳句,总以为那不过是才子王勃接 受地主盛情款待之后的客套之言、觥筹交错间的答谢之词 ,当不得真,所以一笑置之。及至读书稍多,翻看广为传 颂的中华文化经典,我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会碰到陶渊明 、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等文化巨人的名字。 他们或开宗立派,或登峰造极,建构起了中华强健雄浑、 源远流长的文心学脉,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不同的历史 进程中,为华夏文明的进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而最让我讶异的是——他们都是与我的家乡湖北一江之隔 的江西人!有时,江西老表甚至一改他们惯常的低调,抑 制不住地自豪宣示自己的“济济多士”。如宋代的文坛领 袖欧阳修就曾得意地说:“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南宋的李道传给前辈杨万里作谥告,开头就说:“窃观国 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他怕别人狐疑,干脆列出证 据:“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 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 ,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 辞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 此外还多有“人物之盛甲于东南”等说法。你会说,这是 宋代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涌喷现象吧,实则不然。即使到 了常常被人们认为衰败、落后的近代,江西亦有其光彩夺 目之处,如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邹韬奋、胡先骕 等。1948年4月,当时的学术圣殿——国立中央研究院严格 推选出中国第一届八十一名院士。当年9月24日,学术大师 胡适先生在日记中以列表的形式统计出“各省分配”表, 其中江西仅次于人文渊薮江浙与风气渐开的广东,位居第 四,达七人之多。而对于自己的老家安徽,胡适则幽幽地 表达“只有我一人”的遗憾。2010年,我有缘来到江西工 作,对江西古代风流辈出的特点,则更是由原来的纸上认 识,深化为实地的切身感受。因为分管文化与旅游,我得 以走遍了江西全部县域。在广袤的山川大地间行走,经常 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旧居故地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文化遗 存。千载之下,流风所及,这些文化先贤,仍然给江西大 地以深远的人文影响。山川秀美,人才辈出,优美的自然 风光与悠久的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用“钟灵毓秀”一词来 形容江右大地,再贴切不过了。江西向来与楚相联,我这 个楚人,足之所至,日久情生,由了解到感佩,不能自已 ,对江西这方土地的历史人文,日益生出无上的敬意与温 情。 关于江西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现象,研究的大方之家 极多,成果宏富。有两点,我以为值得特别指出: 其一,江西古代文化名人存在集中涌现的现象,出现 了诸多典型的家族与群体。这并非偶然,其中有江西地理 与历史方面的原因。江西自古就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 闽庭”。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江西这方“形胜之区”, 成为中原文化南下进程中理想的人文沉积区。自秦汉至赵 宋,江西这方温润、开放的土地,至少接纳了晋室衣冠南 渡、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原文明南迁、宋代靖康之变后宋室 南渡等多次南迁的精英文化族群,吸纳外来先进文化而加 以本地教育的孵化与沉积,以至于哺育出了诸多文化世家 。因开放而创造,这值得我们关注,更给了我们诸多来自 历史深处的启示。 其二,江西文化名人,与江西文化创造互为表里,深 蓄厚积。我曾经总结出冠绝华夏的江西十大文化现象,即 书院文化、陶瓷文化、茶业文化、药业文化、稻作文化、 造纸文化、矿冶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 所谓人文,即意味着文化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进 行文化创造,也吸取文明教化。风流辈出的江西文化名人 ,与厚重突出的江西文化现象相辅相成,人文合一。 照古观今,继往开来。历史文化名人需要致敬与追怀 ,更需要传承与弘扬。在分管江西文化工作时,作为一名 管理工作者,我尽己所能地做过一些工作,也足以欣慰地 取得了一些为社会所认同的成绩。在以文字来推介与宣传 江西历史文化方面,我主编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 书”十卷本,撰写了文化大散文《风流江西》,最近又与 知名历史学家方志远教授合撰了普及性的《人文江西读本 》。随着实践、思考与写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文 化中最为终极的力量,无疑来自“人”这一核心。山川因 人而有精气神,文化赖人而得以创造与发展。有鉴于此, 我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邀请,主编了这套“ 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我们试图坚持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既反对毫无根据、过度 演义,也拒绝学院式、专业考证性著作,希望以一种文化 性与可读性兼具、雅俗共赏,既为专业圈叫好且读书界叫 导语 本丛书定位为文化性与可读性兼具、雅俗共赏、专业圈叫好且读书界叫座的大众读物,既拒绝毫无根据、过度演义、“另类”消费的通俗读物,亦不收录学院气息过重的专业研究性著作,而“中道而行”。基于此种考量,单本著作定位为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小说。文字重在营造画面感、情境感,吸引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精彩页 序曲 风雪郁孤台 公元1275年的正月,赣州城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那一场雪,下得突如其来。起初是冷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天,阴云笼罩,雾气弥漫,寒意一寸寸地沁入肌骨。街道上行人寥寥,虽然刚刚迎来新年,却隐隐透着一股肃杀之气。初四那日,天更冷了,雨水中夹杂着又冷又硬的雹子,噼噼叭叭地落下来,敲打在房顶、窗棂和道路上,如乱石击鼓一般,听得人心慌。午后时分,大片的雪花开始在空中飞舞,一团团,一簇簇,裹挟着天地间的凛冽,肆意地飘落下来。整座州城都被寒冷占领了。 大雪就这样铺天盖地地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晨,雪停了,天依旧阴沉沉的,迟迟未亮。早起的人们推开窗户,只见外面纯白一片,银光耀目,看不到一个脚印,也听不到一声鸡鸣犬吠。远处,东方的山脊线上,隐约有一缕惨淡的曦光,似乎要穿透浓重的阴霾,送来一点温暖和希望。 一阵迅疾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州城的大街上,一前一后有两个人策马驰过。前面那一位年长些,他身材高大挺拔,头戴一顶青纱头巾,身着白色长袄,外面披着件皂色战袍,身姿矫健,目光深邃,更显得英气逼人。朔风迎面吹过来,卷起树梢上的一团碎雪,打得他满头满脸都是。他却毫不迟疑,眼皮都没眨一眨,只轻轻一挥马鞭,动作轻巧而稳炼。那白马仿佛懂得他的心意,径自顶着风,冒着雪,加快步伐朝前奔去。这位中年汉子便是赣州知州文天祥,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他的贴身随从。 这一年是南宋德祐占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战火已经燃遍了南宋王朝的大半疆土。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内乱之后,调遣精兵强将,以长江中下游为主战场,水陆并进,对南宋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数年来,在元兵强悍的铁蹄下,宋军节节败退。元军长驱直入,顺江而下,长江沿线的南宋官兵败的败,降的降,早已溃不成军。各州城相继陷落,前方战情连连告急。到德祐元年春节前夕,元军势不可挡,已攻陷了战略要地鄂州,直逼南宋都城临安。而在临安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年仅四岁的宋恭宗赵?刚刚继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不过是个无知妇人,只能听任权臣当道、奸相误国。偌大的帝国如一盘散沙,千疮百孔,成了元军唾手可得的羔羊。 南宋王朝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山区,尚远离前线的战火硝烟,尤其是这两年在知州文天祥的治理下,劝务农桑,加强防御,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太平和谐的景象。然而,临安一旦陷落,战火势必南下,赣州城不可能独善其身。文天祥北望都城,心系前线,无时无刻不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这天一大早,他便冒着严寒,轻车简从,前往城北视察防务。 城北贺兰山顶是城区的制高点,沿着逶迤的山势,修筑有一道坚固的城墙。一旦元军南下侵城,这道城墙便是重要的防御线。文天祥任知州后,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军民齐心协力,修葺加固了城墙,增强了防守,积极做好了应战的准备。这一天,文天祥踏着积雪,穿过山林,沿着山间的小道拾级而上,来到了山顶。山顶的城墙之上,建有一座古楼台,名叫郁孤台。此台始建于唐代,以其山势高耸、郁然孤峙而得名。此时,在漫山白茫茫大雪的映衬下,郁孤台更加显得沧桑而凝重。文天祥登上高台,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掀起他的战袍,如旗帜般呼呼作响。他朝北方极目远眺,禁不住心潮起伏,忧思万千。 风中依稀响彻着战场的厮杀声,硝烟滚滚,风云变幻,而无法冷却的是志士的热血,打不垮的是忠臣的脊梁。文天祥凝神良久,壮怀激烈,一字一句地吟诵了一首《题郁孤台》: 城郭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赣州城的百姓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冬日的太阳却迟迟未见升起,大地一片冰雪世界,阴云笼罩着前方的天际。浩荡的赣江水依旧奔流不息,流不去的,永远是忠臣志士悲愤的血泪啊!文天祥凭栏北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面对危难的时局,他所想的,不是哀叹,不是自保,而是担当,是抗战,是舍我其谁的慷慨,是力挽狂澜的抉择。 这一年,文天祥四十岁。历史选择了他,他也终将无愧于历史。P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