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极简(丢掉不必要的物品开始极简主义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沼畑直树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沼畑直树,极简主义者。圆桌杂志公司创办人。公司只有两名员工,一天工作7小时,每周休息三天。 2014年,与曾经的编辑部同事佐佐木典士创办了“Minimal&ism”网站。 著有小说《无常》、写真集《致生活》、《珍珠之路》等(作者署名是Rem?York?Haas)。 后记 很多日本人,看了书或一些电视节目以后,开始学着 收纳整理自己的房间,并且丢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 我也像他们一样阶段性地做过这件事,直到2013年底 ,我妻子提出来的那一次大规模的整理,才让我知道了极 简主义这个概念。 有很多东西我一直就想扔掉,所以我立刻就赞成妻子 的决定,夫妻同心,才能彻底地扔掉很多东西。 我妻子说想在非常干净整洁的家里泡咖啡喝。 我家里本来有好几台蒸汽加压咖啡机,也前前后后买 过很多台咖啡机。 后来,我们用腻了,最近家里没什么能泡咖啡的设备 了。 在我们收拾屋子的时候,妻子说想要一款滴滤咖啡壶 。 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我还是送了一台 带蕾丝边咖啡滤纸的滴滤壶给她。 不过,后来基本都是我用这个壶冲给她喝,我也跟着 爱上了这种咖啡壶。 而我之所以喜欢我现在开的这辆车,是因为我朋友八 井也开的这种,我姐姐也开的这种。 我让女儿学习迪士尼电影《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的歌,这部电影是我妻子推荐给我的。 说了这么多零零碎碎的小事,我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到头来我的生活方式,我的选择和判断,很 大程度上是受身边的人影响的。 活了40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我有一个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同学,叫福本拓哉,上高 中分开后,在美术学校又重逢了。 他陪我度过了多愁善感的年纪,后来他进了武藏野美 术大学。 在本文中我没有提及的是,我从札幌落魄归来后,第 一件事就是骑着摩托车迫不及待地去他家找他。 我还在他家认识了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平岩大辅、爱子 ,还有今天与我一起合伙开公司的八井,有谁会想到我们 今天会变成合伙人呢。 如果我后来进入了多摩美术大学会怎样呢?无从想象。 福本拓哉大学毕业后去了纽约,后来我去纽约找他玩 ,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开了眼了。如果他当初没 有去纽约会怎样,也是难以想象。后来我和妻子去纽约旅 行,她说想看《欢乐满人间》的音乐剧,于是我才知道这 部电影。让我重新喜欢上《电子情书》(You‘veGot Mail)这部电影的原因,也是因为在这趟旅行回来的飞机上 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的发生地,恰好就在我们住的酒 店附近。 虽然福本拓哉居住在较远的饭能市,不是经常可以见 面,后来由于我爱上了露营,我、福本拓哉以及八井三个 家庭可以在奥秩父一起碰面。 非常开心。 对了,上次在河边那次烧烤的小聚会,是从瑞典回国 探亲的平岩夫妻、八井夫妻以及我和妻子我们三个家庭。 我在正文中也曾稍微提及,在冲绳的平岩家里,听到他和 妻子关于创意行业的谈话,我才有了买个苹果一体机电脑 (iMac)写文章的想法。这才有了后来转职做编辑的经历。 所以我不得不感谢他。但是,由于和父母在一起,不知道 为什么就是开不了口对朋友说谢谢。 但是,为什么烧烤聚会那天,佐佐木也会在场呢? 那是因为我总喜欢把佐佐木介绍给我身边的朋友们, 也许说不定对他本人是一种困扰吧。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佐佐木一个是写真集的编辑、 一个是摄影师的工作关系。后来,受我的极简主义的概念 的影响,他开始写这方面的书。 我以为他会一直在写真摄影这一行干下去呢,结果, 因为写书的机缘,他调去了书籍部。 有一天,他发了一张非常美的夕阳的摄影作品给我看 。 是他在浜松的海边拍的。 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去浜松拍。 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本写真集的拍摄地。 我轻叹道:最后一本啊…… 他的人生就这样彻底地改变了方向。 我在回信中写道:“这么多年,辛苦你了。谢谢你与 我一起制作出版了三本写真集。” 我们在无意之中互相影响着。 我写这本书也是因为他随意的一句“你也可以写书啊 ”而促成的。 所以,有意义的事情,好的思想,就应该深化下去。 再写下来,发表出来。 告诉身边的人,所有的人。 我 们可以一起看电影、一起郊游、一起去露营、阻止彼此买 车。 有一位曾和我一起夜宿小木屋的原田兄,夜晚跟我一 起热烈地聊汽车聊到很晚。他很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打算买 车,结果没过几天,在网上看中一款雪铁龙汽车,特意坐 飞机到爱知县,果断买了下来。 有一种人喜欢说“不要把你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不 用理会他。 拿出你的勇气,冲破固有的约束。 与身边的人互相影响,自在随意地改变生活方式,这 样的人生才充满乐趣。 佐佐木是女演员小林凉子介绍给我认识的,所以,我 必须再次感谢她。 当时我正在平田演艺事务所工作,所以我也要感谢当 时的松本部长和社长,还有给我介绍工作的工藤夕贵先生 。 还有一个人我也要说感谢,但,不说也罢。 帮我编辑这本书的武江浩企是我曾经工作的编辑部的 同事,我非常感谢他,还要感谢让我从事编辑、学习摄影 和英语的井形庆子主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用极简主义重新看待一切 000 收拾房间、扔掉东西,极简主义就离你很近了 001 极简主义带来礼仪感——关于声音的极简主义 002 厨房常常保持干净——关于收纳的极简主义 003 养成好习惯——关于灰尘的极简主义 004 从各国食谱回归和食——关于饮食的极简主义 005 将来还需要辛苦挣钱吗?——关于金钱的极简主义 006 变成一个没有标签的自己——关于个性的极简主义 007 未来的住宅将更小、更便宜——关于住宅的极简主义 008 该由父母还是孩子来收拾房间?——如何教给孩子极简主义 009 少一些新鲜,会有别样幸福——关于新鲜感的极简主义 010 保持空无一物的空间——关于空间的极简主义 011 把视线从人移向大自然——关于人际关系的极简主义 012 品味寂静中的幸福——关于夜生活的极简主义 专栏 极简主义的初体验 第二章 当幸福要素被不断简化,最后只剩下天空 013 从远古时代,人们就会凝望夕阳 014 炫耀也好,羡慕也罢,只是所见到的美景有多有少而已 015 意识不到生活变得黯淡无光的日子 016 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海的幸福的理由 017 西部临海的城市,幸福指数往往很高 018 从夕阳到天空就是简单的幸福元素 019 有把椅子、有块阴凉地就足够了 020 汽车是为了让人们看天空的大盒子 021 从最小限开始的,能看见天空的极简主义的家 022 喜欢雨天的天空 023 不可把家弄得像牢笼 024 久米岛的海给了我幸福 025 就算失去一切,也会被夕阳打动 专栏 寻找夕阳 最终章 我们身上自带的极简主义的DNA 026 物品、工作、人际关系都可以精简到最小限 027 日本传统中的极简主义 028 走向极简主义的未来时光 029 为什么月本人纷纷其始丢形家里的物品 030 优雅而美丽的最小限主义的每一天 后记 精彩页 收拾房间、扔掉东西,极简主义就离你很近了 第一次见到“空无一物的房间” 一座不大的平房,地处东京一等一的地段。 很大的院子里,只有一辆汽车停放着。 这么大一块地,完全可以建一座更大的两层独栋,却只建了这么一小座平房,看上去空落落的。 而且,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 没有任何多余之物。 这是5年前的2011年初,就在东日本大地震的前两个月,我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德国文学研究者的家的照片。 每次翻开这篇文章,看到这张照片,内心都会感到特别祥和、宁静, 甚至还有一点点愉悦。 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这真是一座简朴到极限而又十分协调的房子啊。 当时,我还没听说过极简主义这样的概念,我想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极简主义吧。 再看看我的房子,我家是一个仅有40平方米的公寓房,客厅里总是摆放着各种东西,自己喜欢的杂志、书、cD的书架……虽然想尽力收拾得干净利落,但总是差强人意。 于是,我准备向那个房子的主人学习,尝试断舍离,开始扔东西,力求见到一个更加简洁的家,就在这个时候,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了。 我家“遭难”的只有一个电水壶。 幸好家里的东西没有摞得很高,也没有高大的橱柜。 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我决定放弃断舍离,像遭灾的很多人一样,决心要珍惜并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以应对这样的天灾。 渐渐地,各种碗碟又重新回到了厨房操作台下的柜子上,最下面还放了我的CD盒。 洗脸池附近的瓶瓶罐罐依然还在,只不过被我用一个藤编筐收纳起来了。 还有一个很好看但用不上的收纳柜也被留下来了。 从那之后过了很久,又开始下决心扔东西,垃圾袋装满了一袋又一袋,不假思索地扔之而后快。可是,过不了多久,书桌上、厨房里又不知不觉地堆满了东西。 工作用的工具、书本、文具,每天使用的小杂物、杂志…… 似乎怎么努力,都不能像那位德国文学研究者的家一样干净整洁。 我开始怀疑,也许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状态吧。 转机出现在东日本大地震两年后,就是2013年11月的某一天,妻子随口说了一句“真想扔掉一些东西”,这正合了我的心意,于是我们俩狠狠地扔掉了一大堆东西。 这是我们夫妻二人革命性的一次断舍离。 只是一味地扔东西。并不能让我满意 扔来扔去,还是会有很多东西要扔掉,似乎永远扔不完。 一开始本着“只留下喜欢的东西”,后来“喜欢的东西也扔掉”,于是书、CD、照片、衣服等大量地从家里消失了。 “但凡眼睛看得见的地方都不要放东西”,我给自己定了这个目标,进行取舍。于是,厨房操作台上的碗碟被我强行地放到收纳架上:很多家具被我送了人;洗脸池四周的各种工具,被我收在了从无印良品买来的收纳盒里。 就这样,随着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与日俱增的整洁、利索的感觉让人内心觉得舒服极了。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地寻找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这种感觉一直牵引着我,它似乎与收拾屋子这件事有着一定的关系。 我周转于各个书店,想从杂志、书籍里面寻找答案. 如果锁定一些关键词的话,应该是“东京内移动生活”、“自由职业者”、“改变习惯”、“带上很少的行李去环游世界”这些词。 还有,成为新潮流的“第三波咖啡浪潮”(third wave of coffee)。 我感受到了未来的气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召唤我。 那是身体的自由以及不受固有观念束缚的思想的解放。 于是,我知道了极简主义、极简派人士这样的概念。 书本上所说的极简主义,不单是指整理、丢弃这样的行为,而是将物品精简到极限的一种生活态度。 当人们把整理房间与生活方式相联系时,就产生了新的概念。 P2-7 导语 《极简(丢掉不必要的物品开始极简主义生活)》是一部生活随笔集,提倡一种极简生活——极小限主义,即物品、工作、人际关系保持极小限度就够了。 将你生活周遭的一切都压缩到最少,你会发现你的每一天变得如此的恬静而美好,你也变得更加纯粹。 序言 那是2013年11月。 残留着浓郁的意大利文化的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上 ,下着倾盆大雨。 为了给女演员大谷英子拍摄一组照片,我来到了这里 。这场雨将我们的工作暂时耽搁了。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当地的酒窖后,回到酒店房间,各 自无聊地打发时间。 窗外的港口荒废着,漆黑一片的大海上,不时地打着 闪电。 我打开房间里的小电视,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克罗地 亚队的足球比赛。 房间里,除了我的一只小小行李箱,几乎空无一物。 甚至,从电视里,连我的母语也听不到。 这个岛与大陆没有连接,是一座漂在亚得里亚海上的 孤岛。 而这雨声让孤独感更加倍了。 值我觉得很舒服。 这种让我觉得很舒服的孤独感,在我一个人的海外旅 途中常常出现。 这次来克罗地亚之前不久,我刚刚知道了一个新词, 叫“minimalism(极简主义)”。 就像我此刻这样,自己持有的物品达到最小限。 也没有什么喜欢的事物。 大概这种感觉就叫“minimalism”吧。 “minimalism”被译作“最小限主义”,原本它经常 被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 最近,被人们用来表示将物质控制在最小限范围的生 活方式和态度。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很多的答案,其中之一,就是我 说的,让人舒服的孤独感。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跟很多物质以及人在发生着关 联,有时候会想屏蔽掉这一切。 会想与自己熟悉的人和物来个暂时的告别,选择一个 人去登山、出海、旅行、自驾、打高尔夫等。 体会着一个人的清净和孤独。 如果将这份清净与孤独引入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就成 了“minimalism”。 将自己喜爱的东西收起来,将家里的东西压缩到最少 。 到那个时候,你的最小限主义就会萌芽了。 从克罗地亚回国后,我与佐佐木典士开设了Minimal & ism网站,志在将最小限主义贯彻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所主张的最小限主义,并不只是将物质舍去,还 包括生活杂音、尘埃、人际关系,以至于家、国、金钱、 空间等概念,几乎涵盖了一切范畴。 为什么我会觉得“小的”、“少的”物质环境让人舒 服,而为什么普世价值观里,总是注重“大的”、“多的 ”状态呢? 真是个谜。 那些让你烦恼的诸多俗事,都可以从最小限主义中找 到答案。 所谓的幸福论也不过如此。 “minimalism,,这个词,还让我明白了,为什么20 年前在冲绳的那段时光是那么幸福。 极简主义的理论虽然是从收拾房间这样具体的小事开 始的,但没想到它会关联着幸福的理论。 也许,大多数日本人所向往的未来,都与最小限主义 的方向不谋而合……我越来越这样认为。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向人们传达以“小的”、“少的 ”为核心的最小限主义价值观,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想,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日本人,应该通过发掘这种 价值观的所有可能性,去寻求物质极度丰富的尽头该是什 么。 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小限主义精神,其实在每个日本人 身上都有所体现。 这是祖先早就传给我们的,只不过由于一些原因,如 今在很多人的心中沉睡了。 不妨翻开这本书,慢慢地、静静地,将你们心中沉睡 的最小限主义唤醒。 内容推荐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者”这两词,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所谓“极简主义”,即尽量少持有东西,简单地生活。那么,在收拾房间、扔掉东西后,我们如何生活,才能更靠近幸福?作者为大家传授极简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包括“声音”的极简主义、“收拾”的极简主义、“尘埃”的极简主义、“金钱”的极简主义、“个性”的极简主义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