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东西方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源于对“义”的推崇或排斥。“义”是孔子仁学实践之学;孟子也以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义”成为儒家的经典表述;墨子之“义”创造性的发展了“义”的思想,将“义”推到极高的层次。“义”创造性的设定了人的道德边界,留给不同的人不同的生存空间。而进入现代转型社会后,我国面临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形式,本书试图从经济、法律等视角重新阐释社会正义的形成原理。 目录 第一章 “义”到“正义”的跨越:作为社会正义之基的义 第一节 长期被忽略的“义”:作为传统支柱的“义 第二节 义与正义的联结:社会正义的基础 第三节 义的演进:从义到正义的三次转向 第四节 从义到正义的跨越:中国传统的正义渊源 第二章 经济正义:近现代社会中的“义”到“正义 第一节 经济社会从“义”到“正义”的制度设计 第二节 以义为中心的自治逻辑:以有限责任公司法为例 第三节 自治与正义:经济社会中自治规则中的“义 第四节 正道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 第三章 法律正义:正视义的实现 第一节 现代法律正义:汇集启蒙思想之“义 第二节 从“义”到权利:从“力与利”走向“善与义 第三节 义的实现:现代法律的伦理基础 第四节 自由市场中的“义”:经济法律中的正当性研究 第四章 “义”的追寻:中国转型社会条件下的正义 第一节 义与正义的脱节:现代化的路径及转型社会的正义 第二节 义与正义:东西方传统的比较 第三节 从“修齐治平”到“道德义正”:转型中国社会正义逻辑路 径的转向 第四节 跨越义与正义的鸿沟:构建现代中国法律的伦理基础 参考文献 “义”的追寻:中国转型社会条件下的正义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