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嘻哈、萨尔萨,探戈、交谊舞……各种舞步在巴黎都十分流行。据说地中海俱乐部的健身房因为舞蹈老师不够,正紧急开展培训,就连巴黎每个区都会有的一两间舞蹈教室,也几乎都面临着学生爆满的情况。什么法国人这么热衷跳舞?是因为“有益身体”“能够缓解压力”吗?其实,最主要的理由是“有机会认识单身异性”,这才是跳舞背后的真正动机!这么说或许有点夸张,不过厌倦了交友网站的人们,似乎都将注意力转移到跳舞上了。
概念商店Colette经常站在潮流尖端,带动流行趋势,这一次他们又领导潮流,精心策划了一个叫“Dance Class”的活动。他们每月定期在巴黎歌剧院附近一家名叫“Paris Paris”的夜店里举办一个小时的“舞蹈时间”活动。据说每次前来报名的人都把整条歌剧院大道挤得水泄不通。Colette的宣传语是:“偶尔也要为自己找些小乐趣!别再逛街买衣服了,来学跳舞,交朋友吧!“在这句口号里,“跳舞是为了交朋友”的目的被含蓄地点了出来。与他们不同的是,有一些网站策划的活动则直接打出“用跳舞来约会“的主题,强调“参加舞会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活动规定只有单身的人才能报名,并提供不同的舞种供参加者选择。不过,有一个问题我想不明白:这和一般人直接去夜店找伴侣的差别到底在哪儿呢?
说到这里,让我们稍稍转变一下话题。我先生的表哥再婚时,我受遨出席了庆祝派对。表哥在一个香槟产区酿造香槟,因此,派对就在当地乡村的村公所里举办,亲朋好友共来了大约50人。
酒足饭饱之后,跳舞时间到了,接着就出现了一幕让我无比惊讶的画面:那些农村的大伯、大婶们竟然争先恐后地走进舞池,有模有样地跳起舞来。先生的表哥因为常年把自家酿造的香槟当水喝,体重足有120公斤,但此刻却能挽着女士的手,和着节拍,轻快地移动舞步。我问他在哪里学的跳舞,他一边擦汗一边说:“当然是在村里的舞会上!”乡下的娱乐活动不多,每年7月14日的独立纪念日和葡萄丰收节举行的舞会就成了绝对不能错过的活动,也是男女邂逅的好场所。平时只要听说附近哪个村子要举办舞会,人们一般都会赶去参加,慢慢地舞也就越跳越好了。相比之下,我先生在都市长大,舞艺反而不精,不是撞到别人就是踩到舞伴的脚,所以没跳多久就知趣地退了下来,反倒是村里的大伯、大婶们,此刻仿佛突然都年轻了起来。
写过《巴黎时间旅行》、《明天是舞会》等多部关于巴黎著作的鹿岛茂先生,也非常鼓励人们跳舞:“联谊的目的性太强了,所以不妨利用舞会当借口。就算不是为了结识新的异性,也可以有效改善情侣问的感情倦怠状态。”他的话让我想起每年巴黎举行的跨年夜舞会,在那里我总是看到一对对上了年纪的情侣热情相拥。
法国人就是这样通过跳舞来结识异性,或者找回对另一半的热情。这让我也跃跃欲试起来!现在学跳舞,应该还不算太晚吧?
在日本的公司里,哪怕男性对女性说一句:“你今天的衣服很适合你!”也有可能构成性骚扰。当我把这件事告诉法国的朋友时,他们几乎不敢相信。其实,我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也吓了一跳——当然,这与说话者当时的语气和眼神也有很大关系。不过在法国,这类赞美无论如何都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如果法国女子被上司或同事夸赞:“这身打扮很好看”,那么她一整天都会心情愉快;如果一位男士被人夸赞:“你太太总是那么优雅”,他更会感到骄傲。其他的赞美还有:“你剪了新发型!”“难得看到你穿长裤,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法国人总是不放过同事或朋友身上任何小小的变化,他们也更加努力地打扮自己,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始终魅力四射。
我的公司里有位法国女郎叫玛戈,她的乳沟相当漂亮。隔壁办公室的男士常常以各种理由来找她,其实只为了欣赏她“胸前的美景”。每次我都会调侃地说:“哎哟,格雷戈又跑来看玛戈的沟沟啊?”而当事人玛戈小姐也落落大方地微笑着,一脸不在乎。虽然她嘴上从来不提,但是自己的美丽被人欣赏,想必也让她十分高兴。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日本,可怜的格雷戈先生恐怕早就被开除了吧!
这类场景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很多男女才从近水楼台的关系发展成为情侣。我的一位内科医生朋友就是和他的医生同事结的婚,我先生那位当律师的弟弟,交往的对象也大多是同行或找他帮忙打官司的女性客户。许多情侣都是通过工作关系认识的。当然,也有许多情侣认识的媒介是小孩,例如:一位离婚的妈妈去学校接孩子时,和经常打照面的一位离婚爸爸越走越近,最后成了一对儿,甚至还有离婚的爸爸和孩子的保姆走到一起的例子。
说了这么多,一对男女究竟是怎样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最终变成情侣的?虽然每对情侣都有自成一套的方法,不能武断地加以划分,但总地来说,在交往的最初阶段,向对方表明心迹的方式大约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说话的方式由礼貌体变为亲近体。通常这种变化由一方率先发起:“我们可以用比较亲近的方式说话吗?”如果另一方回答:“当然可以!”“非常乐意!”那么接下来,双方就自然而然地转变了说话方式。时值今日,这种转变说话方式的象征意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和特定职业的人士(比如从事动漫或相关工作的人)从刚认识的时候起就直接使用亲近方式。我个人不太能接受这种方式,总觉得这种亲切感仿佛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在萨冈。那一辈作家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朋友们聚在一起时,如果某对儿原本使用礼貌体的男女突然改用亲近体交谈,周围的人就会纷纷猜测:“咦?那两个人是不是在一起了?”在那个时代(20世纪60年代),互相称呼的方式改变,其效果甚至等同于上床前和上床后的差异。虽然现在情况不同了,但用说话方式的改变来拉近两个人距离的方法,我觉得还蛮性感的。P20-25
Yoko:来到巴黎之前,我认为最有“巴黎味道”的莫过于接吻,包括朋友见面时互相亲吻脸颊。真正在这里生活过之后,我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亲密接触,能够迅速安抚情绪。把这些情景画下来也非常美,所以我在本书中画了许多这样的画,可能会让保守的东方读者略感“刺激”。不过,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做法,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舒服。Takako小姐是以文字为生的,有没有哪些词汇让你觉得很有“巴黎味道“呢?
Takako:Yoko小姐说得没错,肢体接触的魅力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取代的。想想看,如果一个小朋友在哭,你用什么语言安抚他,能比紧紧抱起他的效果更好呢?正如Yoko所说,亲人朋友互相亲吻的确能够温暖彼此的心。习惯了法国的肢体接触之后,在日本和朋友们快乐地度过一个晚上,告别时却没有亲吻,真让我觉得意犹未尽。不过,如果我主动采取行动,恐怕会吓到朋友吧?
如果要在语言中找出很有“巴黎味道”的东西,我想应该是说话方式由礼貌体变为亲近体的那一刻。你可以感觉到双方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现在有的人喜欢一见面就用亲近体说话,比如从事动漫产业的年轻人,这反倒让我觉得一点都不性感。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称呼对方时由称呼姓氏变为称呼名字。这也是两人关系拉近的象征。在日本男人看来,称呼对方名字只有一种含义:她已经成了“我的女人”。不过在法国人心里,这种称呼上的变化具有更加微妙的含义。
Yoko:没错!对我来说,拿捏由礼貌体变成亲近体的时机,就像计算-什么时候>中进旋转的跳绳一样困难。因为要一直留意说话方式,所以我与人对话时总是带着几分紧张感。不过比起在东京,这里的人际交往已经很轻松了。原本对人际交往感到头疼的日本朋友,来到法国后几乎都有与我类似的感觉。
Takako:对,因为法国人说oui(是)或non(不是),他们心里一定也是这么想的。在日本,当对方说“好”的时候,我们心里总要猜测他是不是在勉强自己?我有没有给他添麻烦?法国人觉得不好的时候,会明确地拒绝你,清楚地告诉你原因,你根本不用胡思乱想。
Yoko:是的,他们沟通的方式要比我们简单得多!常听到有人说法国人难相处,其实,真正难相处的是日本人:明明心里难过,脸上却必须维持礼貌的微笑,这种社交方式太累人了!就是这个原因,法国人许多贴心的举动才让我大受感动。
Takako:对啊!为了完成本书,我采访了许多对法国情侣,他们都愿意抽出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很快乐地讲述他们的故事给我听。反倒是我听了3个小时之后,必须去赴下一个约会了,他们还拉着我说:“别急,我们还没说完呢……”
Yoko:巴黎的恋爱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很少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纯粹是两个生命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我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一口气读完Takako小姐的文字,倍受启发,心里有一种立刻走出去和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的冲动。首先,就从亲吻脸颊打招呼开始吧!我算是第一个仔细研读这本《巴黎恋爱手绘本》的学生了吧!
之所以萌发写这本书的想法,是源于我与米泽洋子小姐的相识。她觉得巴黎的生活更适合自己,所以选择了往来于东京和巴黎两地的生活。听了她的话,我不禁想起了20年前的自己——当时我的感受与她何其相似!从那次相识后,那些我已经习以为常的法国人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一下子新鲜了起来。
我也觉得法国的生活非常舒适,主要是因为:和日本比较起来,在这里你不必顾忌他人的看法。这个国家的人崇尚“个人主义”,不喜欢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人生。在这里,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能得到尊重。你很难向一个法国人解释清楚什么叫“适婚年龄”“剩男”“剩女”,或是有“离婚前科”。对他们来说,每个人都该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步调生活,无论是分手还是离婚,都不过是在寻找“真命天子/天女”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而已。
有一天,我的儿子在家做日文作业。当他看到课本上对反义词的举例“胖一瘦”“忙碌一悠闲”“已婚一单身”时,忍不住笑着说:“这种思维未免也太日本化了吧!”是啊!对法国人来说,两个人在一起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异性同居、结婚,还有不限性别的二人同居等等。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在社会上都没有优劣之分。在这里,我发现自己很久都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两个人到底结婚了吗?”
简言之,这里的生活轻松惬意,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在这本书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正是这份轻松的感觉。
在为本书收集材料时,我的许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都痛快地与我分享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此,我要向他们一并表达由衷的感谢!
在巴黎,谈恋爱就和吃饭一样重要!日本人气插画家米泽洋子携手旅法随笔作家长谷川贵子,透过形形色色的男女,传递出只属于巴黎的恋爱氛围。
法国人是为了恋爱而生,而巴黎则是恋人专属的城市。为了让自己一直在恋爱当中,巴黎人做了哪些努力呢?交友网站、派对、学跳舞,从邂逅、诱惑、约会、同居、结婚、分离再重新邂逅,巴黎人总是能尽情享受恋爱中的美好时光!没有什么“适婚年龄”、“晚婚”、“离过婚的人”这些无谓的考虑,在巴黎,你可以一直到八十岁都在谈恋爱!
为恋爱加分的约会装扮,让法国女人举手投足都充满魅力!
别以为法国女人喜欢名牌,她们不会为了追求流行而穿上不适合自己的名牌。比起崇尚名牌,她们更在意有品味的打扮,以及增添魅力的约会穿着。
《巴黎恋爱手绘本(精)》以时尚都会的手绘插画搭配随笔散文,让你更贴近巴黎的爱情和她的恋人。
《巴黎恋爱手绘本(精)》是第一本揭秘巴黎女人爱情秘诀的时尚绘本。
第一本揭秘巴黎女人爱情秘诀的时尚绘本,“巴黎”和“爱情”是永不过期的时尚词,永远对女性充满诱惑力!
讨论了一些稍嫌禁忌的话题,诸如“一夜情之后的罗曼史”、“如何脱才能最性感”、“如何接吻才能让对方永生难忘”等话题,极具火爆性!
《巴黎恋爱手绘本(精)》(作者长谷川贵子、米泽洋子)以时尚都会风格的手绘插画搭配随笔散文,四色铜版精装本,高贵淡雅,让你更贴近巴黎的爱情和她的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