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徐志摩林徽因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分类
作者 李东明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中国第一文学沙龙女主人,聚集无数名流,人人流连忘返!

林徽因——让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品。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孕育着爱和希望。这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内容推荐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一段恋情,成为文坛千古佳话。二人初相识,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最后与志摩不辞而别……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间纯情最好的表达方式。

林徽因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爱造就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虽然她最终成了维新派首领粱启超之子梁思成的夫人,她与徐志摩的真诚友谊依然为后人所追捧和欣赏。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深受着徐志摩的影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代表诗作。她的文章写得如此舒缓从容,不徐不疾,的确是一种境界,通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阅读这样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的确是一种享受。

目录

徐志摩卷

绵延深远·爱的绝唱——志摩的诗

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我有一个恋爱

云游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为要寻一个明星

哀曼殊斐儿

最后的那一天

落叶小唱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不再是我的乖乖

翡冷翠的一夜

偶然

康桥晚照即景

再不见雷峰

海韵

草上的露珠儿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火车擒住轨

阔的海

月夜听琴

秋月

在那山道旁

五老峰

朝雾里的小草花

我等候你

给母亲

问谁

这年头活着不易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

唯真唯美·爱的灵感——散文精选

印度洋上的秋思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泰山日出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山中来函

翡冷翠山居闲话

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我所知道的康桥

天目山中笔记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北京的一晚

曼殊斐儿

泰戈尔

济慈的《夜莺歌》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丹农雪乌

波特莱的散文诗

“迎上前去”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想飞

自剖

再剖

求医

吸烟与文化(牛津)

卢梭与幼稚教育

守旧与“玩”旧

海滩上种花

关于女子

落叶

一封信

悼沈叔薇

我的彼得

我的祖母之死

独步文学·爱的遐思——小说经典

幸福

春痕

一杯茶

一个清清的早上

巴黎的鳞爪

两姊妹

轮盘

船上

家德

老李

诗意悲情·爱的呼唤——剧作代表

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的五幕剧)

柔情寄心·爱的告白——爱眉小札

日记篇

书信篇

林徽因卷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的礼赞——徽因的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莲灯

情愿

深笑

静坐

那一晚

时间

山中一个夏夜

记忆

激昂

微光

八月的忧愁

灵感

古城春景

秋天,这秋天

红叶里的信念

人生

给秋天

展缓

题剔空菩提叶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别丢掉

昼梦

静院

小诗两首

对北门街园子

忧郁

对残枝

雨后天

昆明即景

年关

过杨柳

六点钟在下午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十一月的小村

吊玮德

城楼上

风筝

冥思

我们的雄鸡

山中

十月独行

除夕看花

文存风骨气如兰——散文精选

一片阳光

究竟怎么一回事

惟其是脆嫩

彼此

蛛丝和梅花

窗子以外

悼志摩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莲灯幽梦·美人模影——经典小说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梅蕊汀沙下的忧思

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试读章节

他们都到海边去了。我为左眼发炎不曾去。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时睡态;但梦思却半被晓风吹断。我阖紧眼帘内视,只见一斑斑消残的颜色,一似晚霞的余赭,留恋地胶附在天边。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荫的斜纹。从树荫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滩边不时见白涛涌起,进射着雪样的水花。浴线内点点的小舟与浴客,水禽似的浮着;幼童的欢叫,与水波拍岸声,与潜涛呜咽声,相问的起伏,竞报一滩的生趣与乐意。但我独坐的廊前,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无甚声响。妩媚的马樱,只是幽幽的微辗着,蝇虫也敛翅不飞。只有远近树里的秋蝉,在纺妙似的垂引他们不尽的长吟。

在这不尽的长吟中,我独坐在冥想。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响,更有残缺的贝壳,反映星月的辉芒。此时摸索潮余的斑痕,追想当时汹涌的情景,是梦或是真,再亦不须辨问,只此眉梢的轻皱,唇边的微哂,已足解释无穷奥绪,深深的蕴伏在灵魂的微纤之中。

青年永远趋向反叛,爱好冒险;永远如初度航海者,幻想黄金机缘于浩渺的烟波之外:想割断系岸的缆绳,扯起风帆,欣欣的投入无垠的怀抱。他厌恶的是平安,自喜的是放纵与豪迈。无颜色的生涯,是他目中的荆棘;绝海与凶谳,是他爱取自由的途径。他爱折玫瑰;为她的色香,亦为她冷酷的刺毒。他爱搏狂澜:为他的庄严与伟大,亦为他吞噬一切的天才,最是激发他探险与好奇的动机。他崇拜冲动:不可测,不可节,不可预逆,起,动,消歇,皆在无形中,狂飚似的倏忽与猛烈与神秘。他崇拜斗争:从斗争中求剧烈的生命之意义,从斗争中求绝对的实在,在血染的战阵中,呼叫胜利之狂欢或歌败丧的哀曲。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青年的幻灭,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夜一般的沉黑,死一般的凶恶。纯粹的、猖狂的热情之火,不同阿拉伯的神灯,只能放射一时的异彩,不能永久的朗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熄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慰。

流水之光,星之光,露珠之光,电之光,在青年的妙目中闪耀,我们不能不惊讶造化者艺术之神奇,然可怖的黑影,倦与衰与饱餍的黑影,同时亦紧紧的跟着时日进行,仿佛是烦恼、痛苦、失败,或庸俗的尾曳,亦在转瞬间,彗星似的扫灭了我们最自傲的神辉——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

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的。

在远处有福的山谷内,莲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乱石间跳跃,牧童们,有的吹着芦笛,有的平卧在草地上,仰看交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黄的稻田中缥缈地移过。在远处安乐的村中,有妙龄的村姑,在流涧边照映她自制的春裙;口衔烟斗的农夫三四,在预度秋收的丰盈,老妇人们坐在家门外阳光中取暖,她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儿童,手擎着黄白的钱花在环舞与欢呼。

在远——远处的人间,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

在此暂时可以忘却无数的落蕊与残红;亦可以忘却花荫中掉下的枯叶,私语地预告三秋的情意;亦可以忘却苦恼的僵瘪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复他们腮颊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们凶恶的兽性;亦可以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行云与朝露的丰姿,不能引逗他们刹那间的凝视;亦可以忘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绚烂的春时与媚草,只能反激他们悲伤的意绪。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旋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飙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线,细极狭极的一线,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点……黑点亦渐次的隐翳?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

1924年6月21日《晨报副刊·文学旬刊》

泰山日出

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向往泰戈尔来华的颂词。P31-33

序言

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才华出众、美丽又孤高的女子,不正是诗人笔下最好的爱情素材和灵感来源么?

也许这便是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宿命,而这样的爱情也许是命定的浪漫但却没法圆满的。爱情如果圆满了,它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而已。遗憾地失之交臂,爱情便成了诗句。

山谷中的回音

才子徐志摩纵有满腹诗书和旷世才华,他也仅仅不过是一个内心火热而单纯至极的男人而已。一个宛如诗歌的女子,成为他爱而未得的永世情结,解不开,理还乱,只能将情寄托于诗句行间。

林徽因如何浪漫脱俗,她始终还是被自己理性清醒的心绊住了。她是多么想把爱情留在制高点,在爱情最美的时刻戛然而止,她便永世得到了诗人的如火爱情。可她为徐志摩亲手系下的结,何尝没有将自己的心捆绑了一生?

也许一定是要这样真挚而热烈的情感,一定是要这样爱而不得的爱情,一定是要这样珍惜过度的患得患失,一定是要这样相忘人海却早已镌刻灵魂的另类相守,才会成就了那一行行鲜活的呼吸着的诗句。

也许他们是为诗句而生,也许他们是为爱情而生,也许他们根本就是诗句中的人物,一不小心遗落人间,留下了这般美好。

无需言语,你是懂我的。这样的人生境界,该是多么至真至纯。和这样一个人相遇,太过欣喜,太过胆怯,欣喜到没有言语能够表达,胆怯到不敢拥有。

徐志摩的离去,也许真正解脱了这段爱情,又或许真正成全的这段爱情。林徽因用《别丢掉》缅怀她的爱情,但谁又能真正读懂呢?也许只有埋葬在山谷里的曾经挚爱她的诗人。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那真!

一样的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拉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爱断情伤旷世奇才——徐志摩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唯爱、唯真、唯情,他洋洋洒洒、酣畅人间,带给他同时代的人们以无数的惊叹和撩拨,同时更像一盏长明于人类精神家园之内的不灭心灯,照亮着那些虽然物质富足却心田干渴的灵魂们的回归之路……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按族谱排列,取名章塘,字槱森,小字幼申,1918年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一代旷世奇才遭遇天妒,年仅34岁就因飞机失事撒手人寰,蔡元培为徐志摩写下了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热忱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徐志摩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2年徐志摩回国,并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以期在中国实现其理想主义。这一时期的作品节奏轻快,并表现了自己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如《雪花的快乐》《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

1923年,徐志摩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成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次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徐志摩为其担任翻译,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1925年,徐志摩因为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的恋情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他远赴欧洲,将自己的悲伤和感触化为一句句令人黯然销魂的诗句,这一时期的诗作多是对异国他乡的感触和对爱情的记叙。

1925和1926年间,中国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军阀混战带来的民不聊生,满目的残忍暴行令徐志摩的思想产生了“波澜”,此时期的作品一时间没有了乐观的调子,反而沾染了些许忧郁、失望,乃至颓废的色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参加林徽因在北京的演讲会,乘坐飞机“济南号”从南京飞往北平,因遇到大雾飞机失事遇难。

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与此同时,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出自挚友金岳霖的挽联可谓对林徽因这位才女恰如其分的赞誉。林徽因是一位中西文化融合造就的新文化女性,她以与新文学同体的方式,张扬着自己的独立品性,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让我们见识到了有别于传统女性的迷人风采。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在1923年开始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的新月社的活动。

1924年林徽因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同时完成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由此实现了她成为建筑师的志愿。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回国,并先后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抢救并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终年51岁。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建筑学家,更是一位才情横溢的作家和诗人。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的文字多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究生活和爱的哲理,语句委婉柔美,韵律自然。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才子佳人永世情殇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与“徐志摩”这三个字相伴而生,相互辉映。

徐志摩初次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24岁的他比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大了8岁,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止徐志摩猛烈追求林徽因的障碍。面对林徽因,徐志摩发动了多次猛烈的攻击,使得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然而,好景不长,林徽因游欧时间结束,随父亲归国,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林徽因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为这样,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心存幻想。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林徽因非常悲痛,并将从飞机失事现场捡回的一块烧焦的木头挂在卧室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从某种意义上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相识之初,徐志摩就经常写诗给林徽因看,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志摩写过很多诗送给她,最有名的是《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也许,这就是世俗所难以理解的一种纯情。

今夕,才子已逝,佳人长眠,难寻踪迹,唯留下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和不朽的字句,让后辈为之叹息、赞颂。或许,我等旁观者难以领略其中的深情厚谊,但,总有些许字句会触动你我内心最柔软的一角,为此足矣。

书评(媒体评论)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蔡元培题徐志摩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赞美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