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反常心理学(心理医生专业解读变态心理学1)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木梅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病理心理的角度,采用层层递进的心理解构方式,即先是典型的变态心理案例,再是心理医生的治疗感悟,最后是心理学大师的理论阐释的方式,立体地勾画变态心理。书中的案例生动详尽地描述了变态心理的种种临床表现。以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两者的视角,分别对各种变态心理现象的成因进行心理、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和解释,重点阐明变态心理的病因、诊断、治疗,同时介绍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模型及重要观点,使读者对变态心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对各种变态心理现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当事人的偏执和痛苦中,看到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进而对人生有新的领悟。 作者简介 木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就职于成都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病房。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2004年起在高校任教,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 目录 第一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从来不曾快乐过——恶劣心境 案例回放:一、二、三,我是木头人 心理医生手记 第二节 失去色彩的天空——抑郁症 案例回放:行尸走肉的日子 心理医生手记 第三节 案例回放:笑靥如花,心流泪——微笑型抑郁症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四节 我好嗨,我好强——躁狂症 案例回放:即兴歌手,边说边唱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五节 一阵欢喜,一阵愁——双相情感障碍 案例回放:游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心理医生手记 第二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在针尖上行走——广泛性焦虑症 案例回放:被怪兽追赶的女人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二节 死神频频来敲门——惊恐发作 案例回放:一名女大学生高铁上的惊魂一刻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三节 妈妈别离开我——分离性焦虑症 案例回放:守在厕所门外的孩子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四节 除了自己,什么都可能怕——恐惧症 心理学家解析 第五节 恐惧不是因为动物凶猛——动物恐惧症 案例回放:怕蟑螂的肌肉男 心理医生手记 第六节 空间之殇——幽闭恐惧症 案例回放:拒绝乘飞机的女人 心理医生手记 第七节 独自起舞的木偶——社交恐惧症 案例回放:不敢看你的眼睛 心理医生手记 第八节 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强迫症 案例回放:我的思想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强迫思维 心理医生手记 案例回放:不要和我站在一条线上——强迫行为 心理医生手记 第九节 伸向毛发的手——拔毛症 案例回放:美丽假发下的忧伤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十节 噩梦不断闪回——创伤后应激障碍 案例回放:那一刻,世界在我面前坍塌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三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肚子里住着个饿痨鬼——神经性贪食症 案例由放:吃不是因为饿,是因为心空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二节 与食物的战争——神经性厌食症 案例回放:一具行走的骨架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四章 性心理障碍 第一节 灵魂放错了身体——性别认同障碍 案例回放:大男人的小公主梦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二节 难以启齿的痛——性功能障碍 第三节 不要碰我——性厌恶 案例回放:无知孩童的性游戏之后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第四节 不可言说的癖好——性偏好障碍 第五节 男人的痴爱给了“它”——恋物癖 案例回放:男人独爱红色高跟鞋 心理医生手记 第六节 对不一样的自己如此着迷——异装癖 案例回放:着女性内衣的男人 心理医生手记 第七节 只为那一声尖叫——裸露癖 案例回放:穿白色风衣的男子 心理医生手记 第八节 自己都不齿的怪人——恋童癖 案例回放:伸向男孩的邪恶之手 心理医生手记 第九节 不寻常的成人游戏——性虐待症 第十节 你的痛苦使我兴奋——性虐狂 案例回放:深夜那一声刺耳的鸣笛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学家解析 后记 序言 我是谁?为何而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带着这 些问题走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扪心自问,寻找着答案… … 不管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多少种构想和期许,成为一 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我们心中重要的追求。心理健康代表心 理的正常状态,即常态。常态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障,是 人生幸福的基础。遗憾的是,人不总拥有常态。所以,有 一个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那便是“变态”。 何为变态?世界上真的有变态的人存在吗?答案是肯 定的。变态不仅仅是人们诽谤他人的工具,也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医学诊断标签,是心理不健康的别称。而从心理学 的角度,可称之为“变态心理”。那么,如何鉴别一个人 是否变态?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的变态?变态的人又怎 样才能恢复常态?这都是变态心理学想要回答却不太容易 回答的问题。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异常表现的一门科学。比如,人为什么会焦虑、抑郁? 为什么有人会怕可爱的小动物?为什么有人不敢与人交往 ?为什么有人难以走出创伤?为什么有人总觉得别人要害 自已?赌博和游戏为什么让人上瘾?……这些异常的心理 和行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 幸的是,我们却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变态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心理 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 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 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 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 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 童行为障碍等。 那么,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诸多研究表明,人的 变态心理并不是生而有之、命中注定的。人的心理从常态 到变态,有着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正如人吃五谷杂粮,在品味各种滋味的同时,难免会 因体质不服、消化不良、误食毒物等原因滋生各种疾病。 从生到死,我们处在一个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亦 会在体味各种消极情绪和情感的时候,悄悄地在心里留下 阴影,产生畸变,最终导致变态心理。 身体的苦痛可以及时求医问药,获得关爱。而心灵上 的苦痛却常常难以言说。就算能够说出来,别人也不一定 能听懂。因此,受伤的心灵几乎很难得到及时的抚慰、救 治,以至于慢慢扭曲甚至崩溃……所以,任何一个想让自 己身心健康、生活更加快乐、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都应该关 注、了解和识别变态心理和行为,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 康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本书从病理心理的角度,采用层层递进的心理解构方 式,即先是典型的变态心理案例,再是心理医生的治疗感 悟,最后是心理学大师的理论阐释的方式,立体地勾画变 态心理。书中的案例生动详尽地描述了变态心理的种种临 床表现。以心理医生和心理学家两者的视角,分别对各种 变态心理现象的成因进行心理、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 析和解释,重点阐明变态心理的病因、诊断、治疗,同时 介绍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模型及重要观点,使读者对变态 心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对各种 变态心理现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读者在阅读时, 可以从当事人的偏执和痛苦中,看到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 之重,进而对人生有新的领悟。 大部分疾病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防患 于未然”是明智的选择。本书也能为广大从事心理健康服 务的专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受作者学识和水平的限制,本书难免有不当或不足之 处,希望读者可以谅解。也希望专业人士不吝赐教,以便 日后修正。 另外,特别声明,文中案例均经过艺术加工,且人名 俱为化名,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导语 人的心理世界是无比庞大的,当我们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自有其原因。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身和他人的窗户,对这些行为加以解读分析,使读者懂得,人类的行为和习惯并不是无法预测或积重难返的。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发现未知的自己,了解并改正异常行为,做好心理调节。 后记 搁笔的这天春光正好。 窗外阳光明媚,绿意盎然,一树树花苞争相开放。 这么多年来,学习和钻研心理学并在生活中实践,一 直是我的人生追求。而如今,向大众普及这门学科中的一 般常识,便成了我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我美好的心愿吧 。 心愿固然美好,现实却很“现实”。抱着想要写出集 科学与趣味于一体的美文的心,却终因能力和学识的局限 ,没有办法达到自己最想要的妙笔生花的水平。才思枯竭 之际,我每每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以致写稿过程中,时 时有写不下去、想要放弃的念头。好在,我不是一个喜欢 和自己一直较真的人,又想到古语:一己拙见、抛砖引玉 ,便大为心安。我常以此鼓励自己勤耕不辍,最终完成此 书。 感谢看到此书的人们,希望此书可以带给你们一些阅 读的快乐和益处。如果你们可以容忍书中的不足和错误, 且不吝赐教,我更会心存感念,蓄力精进技艺。 感谢那些为此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木梅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精彩页 第一节 从来不曾快乐过——恶劣心境 快乐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等人们反应过来,快乐已经走远,寻不见踪影,曾经给人带来快乐的人或事也早已被遗忘。因为太久没有感受到快乐了,所以,人们也忘了快乐曾存在的事实。麻木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一脸的焦躁,孤独地徘徊在这人世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快乐,只好在每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躲在厚厚的窗帘下掩面而泣。 案例回放:一、二、三,我是木头人 秦月云起床后,坐在床沿上,一刹那间,突然觉得一股遏制不住的悲伤像一股喷泉,从心中奔涌而出,她号啕大哭起来。哭得一发不可收拾,哭得十分忘我,哭得难以自抑! 听到哭声的老公从厕所里跑了过来,他手里拿着把牙刷,满嘴是白色的牙膏沫,吃惊地看着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这样,他静静地看着她,大约两分钟后,秦月云的哭势才稍稍减弱,老公不耐烦地吼道:“你抽什么风啊?” 秦月云只顾着自己的悲伤,继续啜泣,没有理会老公的话。结婚五年以来,她已经习惯了老公对待她的方式——高高在上,自以为是。 “我今天早上不想做饭了,你和孩子出去随便买点儿什么东西吃吧。”她冷冷地说。 “有病!”老公嘟囔着,转身走回卫生间。 有病?秦月云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是啊,也许我真的有病。 她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是怎么了?起床后情绪一下子掉到低谷。就想哭,控制不住地想哭!难道是因为昨晚做的那个梦?在梦里她一个人,衣着单薄,赤着双脚,走在茫茫无垠的荒原上。灰色的天空下是灰色的空气和一个不知道从何处来又走向何处的孤单的身影!她心里惶恐极了,害怕极了!想喊却喊不出来,就像有人掐着她的脖子,夺去了她的声音…… 这种孤单、寂寞、恐惧的心绪似乎从生下儿子那年,就像鬼魅一样如影相随,怎么都摆脱不了!至今,她还记得一个人半夜里抱着哭闹不止的儿子来回走动时的慌张、寂寞、疲惫、痛苦……而一旁的老公却打着鼾,睡得香甜。她也曾请求老公晚上搭把手,但是老公不悦地说,白天要挣钱,晚上睡不好会影响他工作。再说了,带孩子是女人的事!于是,她不敢强求他,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带孩子的辛苦。 儿子半岁时,婆婆主动上门来帮她。她本以为从此她可以轻松一些,但实际上更累,而且是心累。婆婆有自己带孩子的一套方法,而且很难接受新观念。于是,两个人常常为给孩子穿多穿少这一类小事发生没必要的争执。她向老公求助,希望老公能够和自己的母亲沟通一下。但老公说,母亲这一辈子不容易,能将就将就一下吧。这些话令她非常绝望,对老公也越来越失望。她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生活中的愉悦与温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没有朝气。而老公对她的耐心似乎也消失殆尽,经常对她呼来喝去,趾高气扬,一副主人使唤、r头的样子。 “就因为你挣钱比我多,你就可以这样无视我的感受吗?”她常常这样想,却没有勇气说什么。毕竟老公不只是这个小家的经济支柱,也偶尔会接济自己的娘家。想着这些,她便压抑了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冲动,忍受着老公对她的种种不尊重和不在乎。 “唉!”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扯了张纸巾,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咚的一声,传来关门的声音。她知道老公和儿子出门了。这才慢悠悠地走进卫生间,准备洗漱。 盯着卫生间墙上镜子里的自己,红肿的双眼和浮肿的脸庞,才30岁出头的她看上去是如此的憔悴!年轻时那个面带笑意的女人早已不见踪影,她觉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她动作缓慢,似乎故意和时间较着劲儿,仿佛这样就可以把时间拖住一样。今天她实在是不想去上班。不,不只今天,不想上班的念头已经很久了。 她一想到公司业务主管那副嘴脸,心里就烦,开始反胃。小人得志,不可一世!用这句话形容业务主管,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两个人本是同届进公司,但是因为主管更善于搞人际关系,确切地说,是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所以很快成了秦月云的顶头上司。工作中,秦月云由于动作比较慢,时不时出点小错,难免被主管问责,这让秦月云很气愤。堵着一口气,秦月云也经常不买主管的账,两人的关系由此变得微妙而紧张。 秦月云也曾和老公说起,但是老公不以为意地说:“哪里都一样。怪你自己没本事让经理喜欢你,就不要羡慕人家吃肉,你只能喝汤。” 时间久了,秦月云感觉周围的同事好像也变得奇怪起来。她觉得同事们为了讨好业务主管,似乎一个个都变成了业务主管的小跟班,谄媚奉承,这让秦月云非常不屑,和同事们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了。于是,在公司里,她就像一个独来独往的隐形人,她不主动接近别人,别人也不会轻易打扰她。她把所有的委屈、不满、痛苦都埋在心里。 最近两年,她觉得自己的大脑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好像反应能力、思考能力、记忆力都严重减退,身心俱疲。生活像一杯放久了的白开水,而自己就像一个木头人,麻木乏味,心情灰暗。很多时候,她宁愿待在家里哭泣,也不愿意出去见朋友或玩乐。但听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