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0MOS)第16届大会发表的《保护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基本理念,探讨了在“遗产地场所精神”的模式下,“人”的因素与承载遗产地场所精神的有形和无形元素之间互动关系,以及由于这种互动形成的遗产地场所精神在稳定传承基础上的持续重构,精神元素多元化等特征,以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在文化遗产领域追求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遗产地保护行动的要求。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遗产地:从“历史性保护”到“文化性保护” 一、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保护” 二、文化进化论视角下遗产的“文化见证”价值 三、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下的“文化承载”价值 四、遗产地的“文化性保护”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遗产地文化性保护的“场所精神”视角 一、遗产地的“场所精神” 二、遗产地场所精神的构建与支撑要素 三、遗产地场所精神的特征 四、遗产地“场所精神”对传统遗产保护视野的拓展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遗产地文化性保护的研究视野与案例分析 一、遗产地“场所精神”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视野 二、遗产地“场所精神”的文化地理学研究视野 三、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建构与传承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遗产地文化性保护视角下的“社区”核心角色 一、遗产地保护中广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二、“场所精神”视角下的遗产地“社区”角色 三、场所精神与地域活化:日本遗产保护“社区参与”的经验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