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洋收藏杂谈(穿越时空的邂逅)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范基农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范基农,1961年生于上海。现任《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和记者、《上海临检通讯》执行主编、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医学科普作家和编辑。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卫健委委员、综合二支部主委。著有《营养》《病毒性心肌炎》等多部专著,曾任159万字专著《实用医学检验学》编写秘书,此书获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多年来共发表医学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等千余篇。因祖辈、父母辈中多人系沪上著名收藏鉴定家、画家、设计师等,从小受艺术熏陶及收藏传授,酷爱收藏,尤其爱好西洋古董、欧洲艺术品、VINTAGE物品收藏,是西洋收藏“杂家”,藏品甚丰。
后记
提起收藏,大家是最熟悉不过了,大到古画、名瓷,
小到筷子、卷笔刀,以中国收藏为主,而西洋收藏则实属
“另类”收藏,虽有些类似洋瓷、洋银器的专题收藏家,
但全方位、系统的西洋收藏“杂家”则是凤毛麟角了。
仅从大上海一些大的书城、书店来看,收藏类观赏、
鉴定、杂谈的书比比皆是,为此还设了专柜,但这些书99
%是中国收藏类的,这也难怪,因中国历史悠久、藏品甚
丰、取材方便,所以占了几乎收藏界全部江山。这些专栏
中虽能找出数本西洋收藏方面的书,但也以专题为主,系
统全面介绍西洋收藏的书虽出版过,但架上几乎一本也见
不到。在上海众多古玩城、古玩街中专门的西洋收藏店也
是少得可怜。
其实,西洋古董及欧洲艺术品等西洋收藏品同样是欧
洲文化的瑰宝,凝结着欧洲能工巧匠的艺术结晶,尤其是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更是举世推崇。将西洋收藏品介
绍给国内西洋收藏爱好者,弥补此类杂谈书稀少的缺憾,
这是笔者著写本书的初衷之一。
其次,笔者一直来对中国古董颇有微词,一方面是本
身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无知,更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
收藏界赝品充斥市场,一条十里古玩街,十件古玩九件假
(说的较客气),让收藏者,尤其是初涉者不知从伺下手
。而西洋收藏品,赝品不是说无,但绝少,尤其是小件,
造假在国外是要坐牢的,犯不着付出这么高的“犯罪成本
”,而且西洋收藏品,大多装饰性强,既是收藏品也是装
饰家居的佳品。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出国留学
的、自由行的、旅游的、工作的、劳务输出的,接触这些
西洋收藏品多了,自然而然也逐渐喜欢起西洋收藏品来。
这些人回国后,有的买了新房或别墅,不少人则喜欢欧式
装修风格,西洋收藏品是首选,无奈不少人缺乏此方向收
藏知识,迫切需要“输血”。尤其是跟团的旅游者,没有
时间逛国外“跳蚤市场”,因这些市场有的只在周日才有
,往往赶不上,回来只带回几件名牌包与化妆品,但对看
到过的这些精美的西洋收藏品很想带回家,装点一下自己
的新家,苦于没有时间逛“跳蚤市场”,留下了深深的遗
憾,他们极想知道国内或本城市哪里有这些漂亮的装饰性
强的西洋收藏品出售?另外,近年国内刮起了一股Vintage
复古风,西洋旧物受到了小资“旧物控”们的宠爱,为迎
合此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又是笔者写此书的另一
目的。
不少人曾问笔者:你怎么有这么多好玩的“西洋小玩
艺”?其实,这是我近十余年的心血。笔者是一家医学专
业杂志资深编辑,但业余爱好西洋收藏,乃是我的“生命
”。笔者的业余时间全都花在了西洋收藏上了,“不是在
古玩城古玩街,便是在去这些地方的路上……”西洋收藏
花去了笔者许多零花钱与积蓄,但既已上“毒瘾”,戒也
实在是难。
笔者的西洋收藏并非某天的“心血来潮”,而是家庭
环境熏陶,潜以默化,长时间累积而成。自小时候六岁时
,就把父母给我每天5分钱零花钱全部用在买各种颜色塑料
小刀又上,出一种颜色买一把。读小学时,铅笔用最简单
那种,用到最短还改用“接笔套”继续用,省下钱买各种
花式铅笔、橡皮、卷笔刀藏起来,这是我“收藏”的“雏
形”。由于笔者从小住在原英美租界的中西合璧的新式里
弄房子里,在铸铁老虎脚大浴缸里洗澡,在壁炉旁玩铁皮
玩具,从小就受西风熏陶。
父母也是“崇洋者”,父亲以前总是西装革履,皮鞋
锃亮,还喜欢摆弄他那架皮腔洋照相机。家里的家具有西
式摆饰组合书柜,墙上挂着西洋水彩画、素描。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家中已是蕾丝双层窗帘、布艺沙发……父母还
常带我去西餐馆、咖啡馆.可以说是在西点与咖啡中“泡
”大的……
说起收藏.还是母亲的家传呢。笔者母亲的外公是民
国沪上著名古画、古玩收藏鉴定家,与收藏《富春山居图
》的国画大师吴湖帆是好友,而母亲外婆的父亲就是清末
民国初“中国新闻画”第一人吴友如。笔者祖父则是中国
第一藏书楼宁波天一阁范家的传人,是个撰长画人物的画
家。笔者父亲也撰长中国书画,爱好收藏,不过,他们都
是“中国收藏”,而笔者喜欢的却是“西洋收藏”,主要
是从小西式生活及以后因父亲在市政府工作,常借一些世
界名著老版本给笔者阅读,书中西方文化及书中洋人生活
的插图,让笔者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后来
,父亲常搞来当时叫“内部电影”的票子,有的是审查后
即上北京的“过路片”,这些外国原版电影,西方的一切
让生活在计划经济“闭塞”生活年代的笔者大开了眼界,
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母亲在市卫生局外事处工作,
与父亲一起,是较早一批出国访问者。回国自然带些“舶
来品”回来,这在当时,拿到这些洋玩艺儿,自然像得到
了珍稀的“大熊猫”,让人兴奋不已。这些背景,促成了
以后笔者对西洋收藏品的青睐和追逐,以至到了痴迷的程
度。出国淘、国内古玩市场淘、淘宝网上淘,忙得不亦乐
乎,每淘一件,把玩、鉴赏。每件西洋收藏品背后都有一
个小故事,为此让笔者去了
目录
序言
1.德国人的最爱——德国啤酒杯
2.书的陪嫁——小版画藏书票
3.细腻的瓷板画
4.虽单薄却实用的丹麦小铜皮相框
5.似刀非刀之开信刀
6.织物亦美丽——大挂毯与小编织画
7.琳琅满目的瓷器小摆件
8.不同用途的二小盒——首饰盒与药盒
9.虽是摆饰品却照样能点亮的小瓷煤油灯
10.可看不可用的微型瓷盘
11.把教堂彩玻带回家——锡框玻璃挂画
12.早已没人用的火柴架
13.买烟所得的附加艺术品——香烟画片
14.带徽章的小银勺
15.迷人的卡梅奥(Cameo)首饰
16.雪茄收藏中的偏门——雪茄腰花
17.清脆悦耳的铜铃铛
18.立体艺术品——浮雕铜挂盘
19.散片亦珍贵——老书页插图
20.欧洲贵妇人观剧必备品——欧洲古典歌剧望远镜
21.写字台上的高雅物——墨水台(盒)
22.读书人该备一对书档
23.材质各异的放大镜
24.使用方便的台式打火机
25.酒瓶包皮更美丽——皮制酒瓶
Z6.大人小孩都喜欢的迷你金属玩具
27.艺术又实用的二垫——餐垫与杯垫
28.厅中的亮点——壁炉与壁炉工具
29.承载历史的物件——外国老照片
30.上帝所赐的物品——欧洲宗教老物件
31.形形色色的烟灰缸
32.彰显地位的西洋佩剑
33.奇形怪状的老烟斗
34.飘逸的丝绸小挂画
35.德国盛产的锡器
36.实用的望远镜
37.贵妇不离身的画珐琅纯银粉盒、口红
38.不仅仅用于缝缝补补的洋顶针
39.华丽的欧洲烛台
40.神秘的玻璃洗眼杯
41.神秘的玻璃洗眼杯(续篇)
42.西洋古董收藏何不从小铜件开始
43.亮人眼球的高贵收藏——西洋小银器
44.历史的真实面孔——外国老明信片
45.卷笔刀之另类——西班牙PLAY ME合金铜卷笔刀
46.异形香水瓶
47.巧夺天工的蕾丝瓷偶
48.小小餐巾扣
49.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西洋善本
50.火漆印章——保护隐私的重要物件
51.茶漏——喝茶之辅助工具
52.古老的手工艺品——佛罗伦萨的木制手工家居品
53.装饰性强的小油画
54.小小方寸间——外国邮票
55.非石膏的雪花石膏——ALABASTER小雕塑
56.特殊的玻璃制品——牛奶玻璃品
57.舒展折叠间的风骚——欧洲古董折扇
58.小巧玲珑的舞会名册
59.特殊的凹版印刷艺术——西洋锏版画
60.浓浓装饰艺术风的美国老乐谱
61.情有独“钟”
62.开放在荷兰的“青花”
63.极具收藏价值的西洋微型画
64.老钥匙
65.夺人眼球的古董灯具
66.西洋古董灯的DIY
67.边收、边配、边修
68.曾经红火过一阵的西洋收藏网
69.在日本淘旧货
70.画配框框配画.
71.请关注西洋铜版画
72.眼见为虚——西洋收藏品鉴定亲历记
73.喝咖啡与西洋古董收藏
74.西洋收藏品与文艺咖啡馆
75.“喷泉”终于喷水了
76.西洋收藏与家居装饰
77.Su Ki现象
78.与西洋古董店老板做朋友
79.国内西洋古董收藏炉火未旺
80.国内西洋收藏现状
81.谁在关注西洋古董艺术品?
82.什么是西洋收藏?为什么收藏?如何收藏?
83.西洋古董收藏知识和西洋古董获得的途径
84.如何在淘宝网上购西洋收藏品
85.西洋古董的海外代购
86.买家看卖家西洋古董经营之道
87.家庭式销售——西洋收藏品销售新模式
88.跳蚤市场(市集)与西洋收藏
89.西洋古董拍卖
90.西洋古董展览
附录1.上海西洋古玩店一览
附录2.漂流过海找到你
后记
精彩页
1 德国人的最爱——德国啤酒杯
笔者收藏有许多德国近百年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啤酒杯,有陶瓷的、玻璃的、锡的,大的高达40多cm,小的才6cm。
想想德国啤酒世界闻名,与之配套的啤酒杯当然也理该精美无比。
事实也的确如此,德国啤酒杯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历史悠长。
在德国有个小镇叫赫尔——格伦茨豪森,此地区有欧洲最为丰富的陶土资源,是闻名欧洲的“陶器烧制之乡”,其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当时古罗马人便已在此地开始烧制陶器了。
传统、经典的德国啤酒杯,杯身是陶瓷的,上有人物、花卉浮雕,色彩丰富,图案粗犷。盖子部分则由铝锡合金铸成,利用杠杆原理,只需用手指一按就能轻松自如地将盖打开或关闭,设计十分巧妙、实用。
此类啤酒杯大小各异,但较常见的容量是1升(即33.8盎司)。
传说早在14世纪就有这种啤酒杯的雏形产生。当时人们在露天集会或狂欢时,使用的都是敞口式的酒杯,由于在野外露天,一些昆虫和树叶会飘落到酒杯里,有人便给它盖上一个盖子,防止灰尖随风飘入,也防止了树叶、小虫掉入,这项既实惠又卫生的发明渐渐演变成并不断改进成如今日常使用的带锡盖陶杯。
这些传统锡盖陶土浮雕啤酒杯,外部以浮雕彩绘描述德国本土及欧洲各国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和故事等。而欧洲早期不少地区流行用一种锡合金铸造啤酒杯,杯身亦雕刻有人物故事及花纹,主要供皇室贵族在宴会上使用。这些带把手,但周身锡合金制作的啤酒杯,看不出啤酒颜色和清澈感,但却有较好的保温功能。一些有光泽的锡杯最适合生啤的畅饮,如巴伐利亚慕尼黑型横格啤酒。有人认为锡器有毒,其实是一种误解。锡器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变色,有“绿色金属”之美称。
锡器高贵大方,也是最古老的,上可追溯至公元前3700年前。在埃及,公元前3350至公元前1580年建造金字塔中就发现了锡器。在我国古代,皇宫里也常用锡器盛装御酒。
而锡盖玻璃啤酒杯,则能见到啤酒的色泽和清澈度,非常直观,而且清洗方便,美观而实用。玻璃上有手工刻花或彩印,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收藏品。
现在这些啤酒杯在德国仍有生产和销售,并作为一年一度巴伐利亚啤酒节官方指定纪念品,同时德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也有此类啤酒杯出售,推动了德国啤酒杯走向世界。所以,现在更多的人并非用它来装啤酒喝,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来装饰居室,或作收藏品珍藏起来。
笔者还收藏有许多仅6至8cm大小的微型德国啤酒杯。酒杯小巧迷你,十分可爱,是大啤酒杯的缩微版,其做工与精美程度与大杯一模一样,而且玻璃上刻有产地、编号,连小小的锡盖内侧还清清楚楚刻有“made in Germany”字样,也是收藏及家居装饰之佳品。 收藏德国啤酒杯时,请尽量收藏年代久远的老德国啤酒杯,新的在旅游景点购买的毕竟只能作为纪念品之用,收藏价值不大。
P10
导语
本书是笔者近十余年根据自己的收藏体会、感想、经历、经验。
书中藏品均为笔者所淘所藏,图片均为本人亲摄。
本书不是一本收藏鉴赏类图书,而是一本仅供初入西洋收藏之道者的业余参考书。
本书对一些刚入门的西洋收藏爱好者以及室内软装工作者、设计师、西洋古董及艺术品投资者、古玩店店主和员工、拍卖行工作人员、西洋古董实体店及网店工作者等或许能起到丁点指导、帮助作用,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序言
诗意地徜徉在西洋古董花园里
惜珍
与范基农先生相识纯属偶遇。2017年初,我在长宁区
图书馆做讲座,讲座开始前我坐在休息室,门外进来位长
着一张有点像欧洲人脸庞的中年男子,他说您是惜珍老师
吗?我微笑着颔首。他便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好几本我
写的书,请我在书上签名。不久,他又在微信上晒出了我
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三册书,说是他的《圣经》,
每天都要翻阅做功课,然后按照我书里写的马路去一条条
行走,阅读路上的建筑,这让我生出了感动。但我是一个
不习惯和人走得太近的人,所以,当在建业里再遇范基农
时,彼此并没有多聊,我甚至有些故意回避。老麦咖啡馆
在武康大楼底楼开张那天,我又遇见了范先生,他告诉我
他在写一本关于西洋收藏的书,并略带羞涩地提出想让我
为他作序的要求。看过他的微信,知道他的品味,如今他
真诚地提出,我当然不能拒绝,便一口答应了。
后来,我因为想要买一本吴飞鹏老师写的《赉安传》
,网上没找到,就让范先生帮我问问。没料想,就此和上
海老房子俱乐部结了缘,才知道范先生是沪上专业医学杂
志的资深编辑、老房子俱乐部的理事、优秀科普作家。早
在2014年,他就以资深西洋艺术品收藏家的身份在上海展
览中心做过《走进西洋艺术品收藏》的讲座。从此,范先
生为人的低调谦和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感动于
他的那份高山流水之情。之后,便有了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他在老房子俱乐部做过几次关于西洋古董收藏的讲座,
还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做奖品,他的讲座深入浅出,很受
欢迎,每次都是爆满。
与此同时,他的书稿也已完成得差不多了。范先生邀
请我去他家看看他的藏品,并一再说他家又脏又乱,要我
做好思想准备。我想收藏家的家一定是乱的,不奇怪,他
的相邀可能是为了让我眼见为实。范先生的家在上海西南
角,普通的公寓房子,但当他把门打开的一瞬间,我顿时
眼前一亮,哪里像他说的又脏又乱,分明是一脚踏入了左
拉笔下的法国人家,浓郁的田园风情糅合着19世纪古典情
调扑面而来。客厅正中临墙一只白色壁炉,上面有水养的
绿色常春藤缠绕,显出一派勃勃生机。范先生让我在壁炉
前围着的一组布艺沙发上坐下,边为我沏茶,边告诉我这
壁炉架是他亲自设计的,壁炉挡则是用铁艺花架改装而成
。坐在沙发上抬眼望去,只见客厅中间摆着一张西式长餐
桌,餐桌两头各放着一盏英国五头镀银枝形烛台,上插白
色螺旋形蜡烛,桌中央玻璃花瓶里满插着白色玫瑰花,旁
边的椅子也都是西洋风格的。客厅一侧盘旋楼梯的旮旯里
塞进一只迷你吧台,后墙上做了敞开式分隔展示木柜。吧
台及展示柜上摆满了烛台、石雕、铜晚餐锣、老钥匙、台
灯等西洋老物件,装饰柜里也都摆着他各处收集来的西洋
艺术品。最醒目的是吧台上摆放着的一只底座为西洋儿童
的台灯,灯光透过粉红色椭圆形瓦楞状玻罩灯罩洒下一屋
浪漫,形成自然焦点。我站起身,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几
乎步步是景,令我目不暇接。木楼梯两侧错落有致地挂满
了欧洲19世纪铜版画、老照片、老水彩画、老绒绣画、老
彩印画、老浮雕画、老瓷盘、老烟斗架等西洋老物件,触
目所见全是西洋收藏品。二楼的书房早已沦为范先生放置
西洋藏品的储藏室,里边一箱箱摆满了他从欧洲小镇、拍
卖行以及国内大大小小古玩市场寻寻觅觅搜罗回来的宝贝
,数百箱的藏品把书房塞得满满,几乎连门都堵住了。不
过,范先生可不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每隔二三个
月,会把家中的陈设换一遍,让那些沉睡在箱子里的宝贝
们出来透透气,那可是一件偌大的工程,不过,范先生倒
是乐此不疲,他说正好借此和他收藏的宝贝们说说话。
范先生说:“西洋古董,是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见证,
是各个时期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制造力凝聚的精华。我
西洋收藏的理念是:古不古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精美,
美是我一生之追求!比较起来,我似乎更喜欢古典的、精
致的田园风格的西洋藏品。”顷刻之间,我读懂了这位西
洋古董收藏家的情怀。
其实,范先生对西洋古董的钟情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范先生是大家子弟,他的祖父范荪甫是宁波天一阎画师
,擅长画人物、花卉等,是天一阁范氏宗族嫡传后裔,受
家学影响,范基农的父亲也擅长于中国书画。范基农母亲
的外祖父徐俊卿是老上海著名书画家及鉴定家,而母亲外
祖母的父亲则是沪上清末民初著名新闻画第一人、海派画
家吴友如,著有《吴友如画报》《点石斋画报》等。范基
农没有继承家学成为一名画家,却痴迷于西洋收藏。他的
西洋收藏启蒙当归功于他父亲的姐夫管易文,是他将自己
在美国耶鲁大学期间通讯时的许多珍稀邮票亲自传给了范
基农。而他母亲的外祖母则把自己收藏的上世纪二三十年
代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许多珍贵香烟牌子亲传于这个小小
的重孙子,无疑中也成了范基农西洋收藏的启蒙人。他还
是孩童时就把大人给的零用钱全部用来买各式各样的卷笔
刀和铅笔,只为收集上面的各种图案。范基农的父亲曾是
外滩汇丰银行大楼市政府职员,常年穿西装,戴领带,一
派绅士风范。范基农小时候的家就在上海原英美租界一个
中西合璧的房子里,屋内有个雕花木壁炉,壁炉上及地上
有枣红色小方瓷砖,壁炉有炉膛直通房顶的大烟囟,后来
房管所将炉膛用水泥封了,但小时候与邻居的小伙伴在壁
炉边玩着铁皮玩具的记忆却深深地烙在了范基农的脑子里
,永远也封不住。稍微长大一点,他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看
小说《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里面的铜版画插图让幼年的范基农很欢喜。上世纪80年代
,范基农的父亲到国际饭店担任总经理,不久又调至龙柏
饭店任党委书记。那时,范基农经常去龙柏饭店l号楼也就
是沙逊别墅.他喜欢那里的环境氛围。那是一幢英国古典
式乡村别墅,是当年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
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
的古老式样。建筑南入口处设置7个石阶高的宽敞大平台,
正门设在主楼与辅楼连接处。起居室内高高的木构架完全
裸露在墙面,充满田园风味,西北角设有取暖的大壁炉。
别墅西南面空间形成广场,中间设喷水池,东南面空间面
向一大片开阔的大草坪,还有一条小河穿过,串起一个小
湖泊,湖泊周围全是各色花木,有码头亭子,有紫藤长廊
,还有果园树林,草坪一端还设有玻璃花房,充满古朴典
雅的英国乡村风情。老房子情结也许就是那时埋下的种子

细想起来,范基农可以说天生与上海的西洋老房子有
缘。他读的机关幼儿园是威海路上的原托益住宅,那是英
国城堡式建筑,可惜已被拆除,不过,建筑的拱形窗,成
列的罗马壁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西洋文化的种子
。他上的小学是茂名北路小学,那是有着法国古典主义建
筑风格的老房子。阳台两侧的罗马柱.宝瓶状栏杆、雕花
的窗棂等也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中学是新群中学,贯
通两层的罗马柱,连绵不绝的拱廊等西洋建筑元素伴随着
他的学生时代。毕业后.范基农进的单位是在泰安路上的
卫乐园3号,那是一幢有着尖顶陡坡的小洋房,他在那里工
作了数十年,老洋房熏出了他的西洋文化情结。上世纪80
年代初,外国电影复映,他几乎天天看。电影中的西方艺
术场景在他脑海里潜移默化。因为喜欢环境布置,喜欢精
致的西洋小摆件,除了必要的日常开支,他几乎把所有的
工资都用在了收藏西洋古董和买书上,业余时间也全部用
在淘西洋古董上。多年来他去了世界各地搜罗自己喜爱的
西洋旧物。其中,最常去的便是欧洲的二手市集与小型拍
卖行。2016年,范基农来到巴黎,住在朋友家,专门去逛
小众博物馆。他说自己每到一地,总有一种去和情人约会
的激动,他感觉那些西洋古董在那儿已等待了他千百年,
正等待着他把它们带回遥远的东方,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
家在等着它们。
和一般藏家不同,范基农收藏西洋古董,不是为了积
累财富,或者等着它们慢慢升值。收藏西洋古董于他是一
种享受,一种品味,就像他热爱老房子老建筑一样,他从
中获得无限快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千辛万苦寻寻觅觅
淘回来的宝物,这个家于他而言便有了更多不同的意义,
这些朝夕相处的宝贝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们就像他的亲人一样难以割舍。闲暇时,他喜欢坐在
自己家的布艺沙发里手捧一杯伯爵茶,听着唱机中悠悠播
放着的西洋古典乐曲,目光温柔地抚摸着自己千辛万苦从
世界各地寻觅来的宝贝,这让他感到幸福、满足和惬意,
人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会随风而逝。范先生对西洋古董的收
藏和迷恋融入与生俱来的老房子情结之中,绽放出别样的
美,这让他的生活充满着诗意。
诗意的收藏成就了诗意的人生。如果,你也想让自己
的生活洋溢着诗意,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跟随作者徜徉
在西洋古董的花园里,领略这里面的万种风情吧!或许,
你也会从此爱上了这些西洋古董,到了国外也情不自禁地
会流连于古董市场,并顺手捎上几件回来,为生活增添几
分诗意的美。
内容推荐
本书将西洋收藏品(西洋古董及艺术品、旧工艺品)除了家具大件外所有小件或称杂项都作了介绍,有历史背景、鉴定要点的描述,还有不少本人西洋收藏的亲历、体会,并配有大量图片,可谓图文并茂。尤其难能可贵是图片中实物全部是本人近十年的收藏品,照片亦由本人亲自所摄。因此,与同类书相比,此书尚属国内第一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