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敢说你没做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奚同发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奚同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学于鲁迅文学院、河南省文学院。陕西省白水县人,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度过童年及少年时光,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河南工人日报》综合副刊部主任。出版有《拥抱苦色》《爱的神伤》《浮华散尽》《最后一颗子弹》《木儿,木儿》等长篇小说、小说集、随笔集,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作品曾获全国年度一等奖、优秀作品奖、河南省文学奖等,并收入中国作协、中国小说学会等数十家权威年度选本,或运用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试卷,北京、天津、陕西、广西、黑龙江、河南等国内十多省市高考、中考模拟试卷,及数百市县学校期末、期中试卷。 书评(媒体评论) 读同发的小说,让人着迷的,是那些具有强大张 力的精彩故事……在对于人自身的认识上,同发也有 属于自己的新发现。他通过自己的小说,对当代人的 处境,对人的瞬间心理上的变化,对人性的隐秘部分 都进行了探索。尤其在对人性隐秘部分的认识上,他 有自己的发现。 ——周大新(茅盾文学奖得主) 由平庸到奇崛,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同发小说的 为不凡之处。作家正是抓住了“平庸中的传奇,传奇 中的日常”这一点,让自己的笔在传奇和日常中自由 穿梭,游走来往,使得他的小说,看故事,充满着意 外;看细节,满纸都是现实的日常……现实就是一种 庸常,庸常决非就是传奇。能在庸常中发现传奇,在 传奇中抒写庸常,这不仅是同发成功的秘诀,而且是 他对文学的一种独有的思考。 ——阎连科(卡夫卡文学奖得主) 同发的句式有点像是奔跑中的刀子,迅捷、敏锐 、有热度,以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准下刀的方向… …特别是他近期的创作,对多元、驳杂、无序的当代 生活进行近距离的剖解,对都市生活中疼痛并憧憬着 的各样人生进行心理切片式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 当代都市青年的焦虑与茫然,对当代青年在互联网上 的虚拟生活的解读分析常有独到之处,下手很准,有 的细节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李佩甫(茅盾文学奖得主) 同发的不少作品被各类选刊转载,具有广泛影响 ,可以看出来他在题材、文本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的探 索。他是一个有生活的作家,他的职业可以让他与各 方面的人接触,以致他总是站在社会的前沿,并借用 文学作品对丰富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进 入人性的深处。同发的作品很值得期待。 ——邵丽(鲁迅文学奖得主) 在文学视野上,同发是一个具有世界情怀的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与记者职业有很大关系。同发从生活 中汲取营养,并用文学的手段拓展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他没有辜负生活、职业对他的厚爱,没有辜负职业 之外的生活赐予,并把这些赐予转化成自己的文学财 富。 ——乔叶(鲁迅文学奖得主) 后记 从泡茶说起 应该是二十多年了!那时郑州还没开几家茶馆,有一 天,来自陕西同乡经营的“紫盛和”通过朋友约我。于是 ,第一次喝到用紫砂茶具冲泡的工夫茶。不几天,我另约 了作家李佩甫同去。当时,他写的电视剧《红旗渠的故事 》正在央视热播——约他一起去,也算帮着刚结识的同乡 的茶馆扩大点知名度。本设想能像南方生意人可以在静静 的茶馆里谈谈生意聊聊天,岂知中原人多是以酒招待来客 ——无酒不成席,坐茶馆喝一通茶不过瘾,而后还要去饭 店再喝个三瓶四瓶不醉。因此,来者多以为加上喝茶,等 于钱花了两次,不划算…… 同乡的茶馆在郑州的经营并不成功,很快撤出。我却 因此明白了茶还可以这样喝,于是乎,自己置办了一套紫 砂茶具,喜欢上了泡茶。先在自家书房自泡独品,后也三 两次约友人共赏。后来,便有朋友细心热情地从外地给我 带来各种茶或茶具……随着茶具的增多,我买了与茶相关 的书籍,如《茶缘》《品茶》等! 关键是再后来我开始在办公室泡茶,便有同事常隔了 几个门来喝,均自带杯子。不久,各部室同事纷至沓来, 大有供不应求之势——我立即置办了一个较大的紫砂茶台 。只要我到办公室,便可能有人接了一壶凉水送来,等我 泡茶。甚至一位美女同事说。喝了一个冬天我泡的茶,竟 然水水的皮肤,没有一次感冒!如此下来,武夷岩茶、云 南普洱自不必说,安吉白、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斯里兰卡 的锡兰红,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台湾华冈、安化茯茶, 等等,许多我之前只在书本上看到的茶类,经诸多朋友或 同事,纷纷来到我的手中。我则常常泡了与大家共品。从 中。我与大家分享着茶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小说集常常配有其他作家的题词和推荐,也就是 类似的意思。我在上一部小说集《雀儿问答》后记《分享 与传染》中有所表达,那就是:“快乐与悲痛一样,人的 情绪都有传染的能力。”本书插页的题词旨在与大家分享 :陈忠实提醒我们,一部成功的作品关键是“能否让人物 立住”。贾平凹则强调语言在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性。毕飞 字那么认真而耐烦地写了长长的一段话,既是写作者的表 情,也是写作的个性视角。王安忆让我看到一个作家在处 理题材存在先天缺陷时“自信的力量”。毕淑敏以诗的语 言,阐释了小说的存在意义。先锋作家马原对现实的认识 ,极为特殊和别样。 本书开篇的中篇小说《那一夜,睡得香》,受到李佩 甫、墨白、李少咏等多位作家、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文学 博士郑积梅为此撰写的研究文章《手机·梦魇及其他》在 国内学术期刊发表。本书原文转载。 书中收录了我各时期发表的小说,最新的是2017年开 年之初发表的《求离》,它们与小说集《雀儿问答》一起 ,构成了我几乎之前最重要的创作积累。为了还原或记录 早期写作的毛糙,也包括较早时间发表的个别篇什。虽然 我为自己曾写过那样的作品而羞怯,但我仍要感谢过去, 感谢在那些最可能被人忽略的成长的日子里,有人鼓励和 相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作品排序没有按照惯例 以时间或类别,而以中篇、短篇相应穿插,或许与我作为 报人有关,主要考虑长短搭配方便读者阅读的节奏及舒缓 ——也是无序中的有序吧! 感谢萌萌师妹,值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之际,穿梭于 各项活动的间歇为我辛苦作序。感谢墨白兄一贯对我的厚 爱,在他长篇小说创作间隙金子般宝贵的时间中,仍然舍 得切割一块,来阅读我的小说,并欣然作序。还要最最隆 重感谢李一鸣先生,在我的书即将付梓之际,他还能几度 修订并百忙之中写来那篇令我动容的序文。这些文章,其 实是在谈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和理想,所以,一并与大家 共赏。 最后,我还要向读者和出版社表示谢意。虽然写作是 个人的事,但因了读者的分享,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基于 此,我能不断写下去。虽然电子书如今占据半壁天下,但 我仍喜欢半躺在床头或沙发,手捧一本纸质书的感觉。我 相信,还有许多朋友与我一样坚持。感谢出版社成全,让 这部书能以纸质呈现,从而使得人类最重要的传统阅读方 式的延续成为可能! 2018年7月9日修订于郑州凤凰台白水轩 目录 那一夜,睡得香(中篇小说) 玫瑰杀手(短篇小说) 天痛(短篇小说) 咖啡飘香(短篇小说) 你敢说你没做(中篇小说) 我拿什么来抵制诱惑(短篇小说) 退下来了(短篇小说) 守望(短篇小说) 彼此(中篇小说) 主刀(短篇小说) 一个烧饼的阳谋(短篇小说) 癖好(短篇小说) 求离(中篇小说) 搓背少年(短篇小说) 变脸(短篇小说) 西天红霞(中篇小说) 吴一枪的两枪(短篇小说) 金毛猴王(短篇小说) 月姐(短篇小说) 给你一把水果刀(中篇小说) 打劫(短篇小说) 白纸黑字(短篇小说) 出卖(中篇小说) 手机·梦魇及其他/郑积梅 我们都没有活成自己的理想/李少咏 后记:从泡茶说起 精彩页 那一夜,睡得香 “东山上那个点灯呀,西山上那个你……”童丽的《盼亲亲》通过手机唱响时,乔晓静正准备出洗手间,裤子没系好的她加紧几步迅疾开门,然后准确地从入门柜上拿起手机,像接力跑看也不看凭感觉胳膊一扫,接力棒便已在手似的。中学时代,乔晓静是名副其实的接力跑健将,那双细而饱满的长腿,怎么着也能把身材拉得窈窕惊人,且每每承担最后一棒的重任,不仅要撵上前边选手落后的成绩,冲刺、撞线同样落在她的肩头。在她所有接力跑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为接力棒脱手或没接到的事故。 听着《盼亲亲》正唱到“你在你家隔壁呀……”,乔晓静有意放慢按键的速度,等下句“我在我家等”唱完,向右侧甩了一下长发,特意露出耳朵的全部轮廓,点下接听键,再把手机靠近耳孔,从容道:喂,你好。这都习惯成自然,完全下意识状态了。 乔晓静知道是胡非打来的,她存有他的号,甚至存有他的照片头像。刚才她冲出洗手间时,一眼便瞥见那个戴着眼镜的头像在手机屏幕上跳动。之所以没着急接听,是她知道他来电话要说什么。 不过是问稿子的事呗!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她突然想起一件很可笑的事。一女子开车在路口等红灯,警察远远望见她在打电话,结果走到她车门前敬礼时吓了一跳,怎么着啊,那女人的脸惨白得吓人,原来是贴着面膜。这上班路上把人赶的……另一女子下高速时被交警拦住,因超速又遮挡车牌。起初她不承认,最终架不住交警轮番轰炸,交待了自己上高速后用卫生巾挡住两个号码的奇葩办法。交警们恍然大悟,难怪半天弄不明白影像里那遮挡物的原形…… 是啊,乔晓静有这个习惯,有些事,总是一次次想起来,仍会发笑。 接胡非的电话时,她还是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 这个可以预知内容的电话起初没什么,但接下来的一句又一句,对乔晓静来说,均具有爆炸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她的生活,一向平静如水的日子就那么没了章法,瞬间被折腾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不知所措。用那一年的流行语说,你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当天上午乔晓静与胡非参加了一个活动,并且一起在主办方安排下吃了顿耗时不短的午饭,结束已近三点。吃着饭,她顺便问胡非当天发稿不?胡说,发,今天有版,饭后回单位就写。 乔晓静冲胡非一笑说,是“胡”说还是真的?如果真话,写好给我传一份? 胡非爽快道,真话,是一个姓胡的说的真话,是胡言却不乱语。千真万确,发发发,发也要发,不发创造条件也要发。再说了,姐的话,咱得听!哈哈。胡非收敛了笑,换作一副正经八板的表情说,今天我们有半个版广告,我下午处理稿子会早一些,写完就传你。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人。自从有了网络,记者之间相互串稿,包括新闻图片,早成为一种正常。有时候,许多记者根本没有参加某活动,由参加的记者写了稿,再一一发向同行的电子信箱,接受者简单一处理,署上自己的本报记者名字发出来,也算凑个任务。一般情况下,新闻单位都是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定每月的薪水,这也是引进市场经济后的产物,什么都绩效化了。一边是扩大了宣传,一边是增加任务量,得了绩效实惠,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之? 乔晓静尽量不这样,毕竟到现场,还有红包可拿,只是坐在电脑前等稿,也仅是转化成分值混个绩效,有时肯定比不得拿红包的分量。何况,她既可拿到红包,也可以找别人要写好的电子稿,两不耽误。混到乔晓静这份上,自然懒得往电脑里输文字,也不想想,她所在的晨报毕竟居省会都市报老大,她在报社这些年头,虽然名片上不带主任或什么长,但首席记者的份摆在那儿,她就是省会媒体的大姐大。要知道,平时在各种场合,她总被一帮采访对象捧着、宠着,围着、转着,像电影电视镜头要用360度。以致外行或新入道的记者常常误以她为受访对象。有一次,一家电视台的寸发女主持从别人的空隙中挤进来,大有冲破重围的气势,把话筒举到她面前,刚说了句“请问……”心知肚明的一圈人顿时哗然。显然,这样的故事并非初次。 P1-4 导语 奚同发是一位极有影响力的资深媒体人,多年来积累的媒体资源丰富到许多人难出其右。比如《雀儿问答》小说出版后,中央电视台一套及十套、北京卫视、河南卫视也出了相关的画场。尤其河南卫视更是以作者专访的形式播出15分钟。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电视台等媒体,能做到半个月内连续发新闻两次以上。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作家网、人民网、光明网等网络上的新闻报道更是密集如雨,郑州地铁里的电视每一小时一次此书首发式新闻滚动且达连续两周之久。媒体的密集宣传,恰恰说明了作者作品在读者群中受欢迎的程度。 2018年,作者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篇优秀短篇小说。 序言 记者的生活与文学的发现 ——说说奚同发和他的小说集《你敢说你没做》 李一鸣 同发是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的学习委员。因文 学上的成就来到鲁院的他,每每在专家讲座后连连发问, 彰显着一个新闻人善于发现问题的职业素养和永葆的好奇 之心。即使在名家云集的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上,他也能 从密集举手示意的人丛中抢得一次次难得的提问机会,且 常常站起来一连抛出三个问题,足见他的思考与质疑能力 。 记者和作家,是同发的双重身份。多年来,他在这两 种行业与身份之间游刃有余,使得他的生活与创作丰富多 彩。 从事媒体行业20多年,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广泛的社会 阅历为奚同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闻界, 他是一名资深的优秀记者,思维敏捷,眼界宽阔,善于捕 捉并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先后被中央电视台、 新华社、《文艺报》、《文学报》、《光明日报》、《工 人日报》等多家著名媒体刊发、引用或转载。作为作家, 他正是在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创作了一部又一部长中短 篇小说,且问鼎多个文学奖项。今天摆在读者面前的《你 敢说你没做》,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合集,收入的是他近年 来发表在文坛诸多重要刊物上的作品。聚沙成塔,集腋成 裘,用心一也! 在中外文学史上,身跨新闻、文学两界,取得斐然成 就的作家并不少见。我们熟知的《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 威、《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城市与狗》的作者 略萨,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国内 的萧乾、金庸、莫言、刘震云、刘庆邦等,不胜枚举。新 闻与文学似乎仅“一线之隔”,实际上,由速朽新闻元素 到绵长艺术欣赏的美学转换,岂是一蹴而就! 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文学重在想象虚构。客观真实对 记者的选择、甄别、传递能力是个考验。而与信息化、碎 片化、快速化的新闻相比,文学写作要求对生活的沉淀和 提纯,对客观真实的冗繁、表象有所剥离;要求作家借助 想象,创造出一种与现实有着同样复杂性、甚至更为复杂 的虚构的“真实世界”。这个艺术城郭,以其特有的质感 ,与真实生活契和的社会逻辑,让我们走进人生“偶然中 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它恰似一面镜子,虽然镜子里 的世界并非真实,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 ,小说对应生活,远非镜子那么简单。 当今中国,正历经着波澜壮阔的社会改革,人间烟火 日新月异,传奇网红变幻莫测,对于每一位写作者来说, 都是千载难逢的时代,正如有人所说“现实比小说还精彩 ”。奚同发显然是幸福中的幸福者——他竟然用两种写法 关注当下,并在汹涌澎湃、瞬息万变的时代波涛中勇做“ 弄潮儿”。长期的记者职业,使奚同发得以一直浸淫在生 活深处,见识社会百态,洞察世间万象,从而写出活灵活 现、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描绘出身临其境、触手可及的 万千景象。他的笔下充满人文关怀,常常触动我们心灵的 最柔软处。 得益于采访生涯,他接触了许多知名作家、大文豪, 比如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日本 作家、《望乡》的作者山崎朋子,俄罗斯著名侦探小说作 家玛丽妮娜等等;国内包括王蒙、莫言、铁凝、蒋子龙、 陈忠实、贾平凹、周大新、阎连科、方方、毕飞宇、叶兆 言、阿来、麦家、马原、刘庆邦、金宇澄等当代一流作家 ,以及于黑丁、南丁、张一弓、田中禾、李佩甫、张宇、 李洱、邵丽、何弘、乔叶等几代文学豫军。他以不同的方 式与他们对话,既是交流,又是质疑解惑。这种经历不仅 提升了他的审美水准,也开阔并丰富了他的文学视野。所 以,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如此评价:“同发是一个具有世 界情怀的作家。” 在奚同发的小说中,有些出于职业意识,常常直接让 新闻记者作为主人公或线索人物,例如收入本书的《你敢 说你没做》《彼此》《给你一把水果刀》《求离》《那一 夜,睡得香》等。这些小说,或面对网络信息、观点纷争 乱象,强调新闻工作者还原真相的责任使命;或走进行业 特殊环境,解构媒体间的挑战、挤压所带给从业者的困惑 和迷惘;或对缺乏职业精神和道德良知的行径给予嘲讽和 鞭挞。有写实,有荒诞。 无论是媒体人直接出现的作品,还是其他林林总总人 物做主角,比如本书同名小说《你敢说你没做》中被误抓 后历经“熬鹰”审讯的记者王胜利,《那一夜,睡得香》 中被生活折腾得对他人信任皆无的记者乔晓静,《出卖》 中最终不得不出卖自己妻子遗体的医生余克平,《变脸》 中那位身患绝症戴着变脸脸谱与儿子见面的父亲,《退下 来了》中退下来仍喜欢“讲话”的原市长,《主刀》中的 检察官刘晓波与儿科专家黄大夫,《癖好》中的雅盗张三 ,《搓背少年》中那个替母亲在澡堂帮别人搓背的少年郎 ,《西天红霞》中的煤矿知识分子冯松林……三教九流、 引车卖浆,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见证、细节的捕捉。其中, 他的有些小说作为全国硕士研究生试卷或多省高考模拟试 卷阅读题,有的被运用于初、高中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产生了广泛影响。 奚同发的作品一直在关注应接不暇、浮光掠影的都市 世象,力图穿越匆忙庞杂的信息资讯,化解喧嚣纷繁的社 会表层,抵达人物的内心,从而惊醒我们曾忽略的一个个 庸常中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小说已形成浓郁的 “都市”昧儿,瞄准这个时代的人的生存状态、精神实质 ,掘进人性的隐秘,呈现出属于作家个人化的发现和表达 。 文学作品需要这种发现,这种发现也是作家对社会生 活的一种贡献。巴尔扎克、欧仁苏笔下的巴黎,托尔斯泰 笔下的俄罗斯,略萨笔下的阿尔贝托……无一不彰显着作 家兼有个人烙印和时代特质的艺术存在。 作为职业记者,又多年生活在省会郑州,对城市内外 的关注和描摹,在以乡土文学取得极大成就的中原作家群 中,奚同发的写作“另类”出来。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 曾以《奔跑中的刀子》为题评价奚同发的小说:“他的句 式有点像是奔跑中的刀子,迅捷、敏锐、有热度,以期在 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准下刀的方向……同发对当代都市青年 的焦虑与茫然,对当代青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生活的解读 分析常有独到之处,下手很准,有的细节可以说是入木三 分。”他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都 市丛林里摸爬滚打,终于找到了撬开时代生活的‘密钥’ 。” 显然,奚同发找到了一口自己的井,因此创作有了掘 进的可能。常常忆念在鲁院的同发,是那么的“书卷”, 又是那样的洒脱。举重若轻的磅礴,举轻若重的幽微,或 正对应了记者与作家的气质。他必将创作出更多更好文质 兼美的精品大作,不负自己的才华,不负读者的期待,不 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鲁迅文学院原常 务副院长、教授,著名作家、评论家,茅盾文学奖、鲁迅 文学奖评委) 内容推荐 本书系作者各时期在国内重要刊物公开发表的小说合集。其中,《那一夜,睡得香》《求离》系最新力作,并首次汇编入集。前者对当下社会的信任缺失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解剖,尤其是手机的双刃对生活刀刀见血的剥离,切肤痛骨;后者则回到当下的传统媒体现场,对于人浮于事、宁可不作为也不能出错,类似官场经营的“机关报”的种种现象给予无情的揭露与鞭挞。其他如《彼此》是作者十分偏爱之作,文中流淌着我们不得不常常面对“偶然”之手轻易改写命运的宿命,那只背后之手,神秘而神奇,令人难以捉摸;《给你一把水果刀》由表象进入当下媒体时代的内在虚空;《出卖》中那个大夫为什么会卖掉自己妻子的尸体?《你敢说你没做?》在阴差阳错中拷问着每一个人的良知和灵魂底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