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李少波传/真气运行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焦世袭//李天晓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中医、养生学家、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原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
李少波先生出生于1910年4月1日(农历庚戌年二月二十二日),于2011年9月28日17时29分在甘肃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秉承大医精诚之理念,淡泊明志,孜孜不倦,悲悯患者,治病救人,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医学宝库的精髓一吐纳导引术(即真气运行养生方法)。传播50余年,治愈患者无数。
本书详解真气运行法创立细节,揭秘真气运行法深层奥秘。既是李少波先生的学术传略,更是读者学习真气运行“登堂入室”的高级读本。
目录
引子 寿同山岳永 福共海天长
上篇 漫漫寻道路(1910~1941)
第一章 童年时期
一、诞生岁月
二、读书习武
第二章 吐纳导引
三、医道世家
四、祖父训导
第三章 勿药而愈
五、步入社会
六、做工染疾
七、练功自救
八、钻研医经
九、武功精进
第四章 西去寻道
十、不辞而别
十一、西行路遇
十二、周至拜谒
十三、驻足凤县
十四、为民除害
十五、偶得《素书》
十六、接触西医
第五章 初到兰州
十七、入川遇阻
十八、别凤赴兰
中篇 实践出真知(1942~1982)
第六章 立志医道
十九、攻读《伤寒论》
二十、挂牌行医
二十一、受邀赴青
二十二、东去省亲
第七章 献艺藏区
二十三、尽职尽责
二十四、防疫尖兵
二十五、牛刀小试
第八章 理法问世
二十六、临床实践
二十七、研究经络
二十八、面向社会
第九章 理论研究
二十九、全真导气
三十、预防医学
三十一、释家探究
三十二、道家探玄
三十三、儒家探微
第十章 事业中兴
三十四、临床研究
三十五、专著出版
三十六、传道授业
下篇 正道布天下(1983~2011)
第十一章 普及推广
三十七、南下江西
三十八、蜚声中州
三十九、五赴羊城
四十、西子湖畔
第十二章 走出国门
四十一、名扬星洲
四十二、印尼之行
四十三、光耀大马
第十三章 建立基地
四十四、兰州建所
四十五、全国机构
四十六、新作付梓
第十四章 学术体系
四十七、理法系列
四十八、功理渊源
四十九、治病机理
第十五章 养生圭臬
五十、政府关注
五十一、央视报道
五十二、崆峒盛事
第十六章 学术方向
五十三、研究重点
五十四、前景展望
附:真气运行事记(1962~2014)
后记
序言
向李少波教授学习,用健康的行为服务大众
著名中医、养生学家、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原甘肃
中医学院李少波教授,于2011年9月28日17时29分在甘肃
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他把一项中医技术推向全
世界,这在甘肃省是第一人,是2011年甘肃十大陇人骄子
候选人之一。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
人民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均致电并送花圈吊
唁。
李少波教授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医事业,秉承大医精诚
之理念,淡泊明志,孜孜不倦,悲悯患者,治病救人,继
承和发展了中医学宝库的精髓——吐纳导引术(即真气运
行养生方法)。吐纳引导术传播50余年,治愈患者无数,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少有的将中医技术广泛
传播到海外的专家。他躬亲实践,达到了健康长寿、无疾
而终的医学最高境界,是我们卫生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向李少波教授学习,做一名健康的卫生工作者。所谓
健康的卫生工作者,首先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再用健康
的理念去教育人,以健康的行为去帮助人,树立健康的形
象去引导人。中医是国宝,是一棵参天大树,有5000年的
华夏文明做根,有历代医家的皇皇巨著为干,有各俱千秋
的流派为枝,有众多名医的绝技传奇为叶,有芸芸患者做
这颗大树的土壤,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其遗传基因,可
以让人们像李少波教授一样健康长寿且无疾而终。
卫生工作者应该率先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树立健康
的思想理念,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用自己健康的行为去
为社会大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人民信任和满意
的卫生工作者。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疾病缠身、因病早亡
的医生是没有学习到医学真谛的。
学习李少波教授,就是要热爱医学事业,为人民的健
康奉献自己的一切。卫生工作者要博学医家之长,不管是
中医、西医或其他医学,都是积聚了几代,甚至是几十代
、几百代人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应该认真学习,躬身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钥匙,打开健康的大门,更好地为
患者服务。
当前,西方医学技术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无法
完全解开人的基因密码,脏器移植和克隆技术也无法让人
达到真正的健康。特别是目前超级细菌的出现,让医学界
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质疑。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起到了
神奇的作用,正如《内经》中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
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李少
波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因此,我们卫
生工作者应该审时度势,博览众医之长,抓住医学的根本
和精髓,去学习和实践,得出真正的医道,去解决人民的
健康问题,给社会大众以正确的引导。
李少波教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高尚的医德,精湛
的医术,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特别是他创立的“真气运
行学”,不仅在甘肃中医学院开花结果,在甘肃省卫生界
进行了推广,而一且已经遍及全国,走向世界。
愿李少波教授在天之灵安详,愿全省的卫生工作者以
李少波教授为榜样,用健康的行为利己利人,为人民的健
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维忠
2011年10月
导语
李少波教授秉承“济人救世”的三圣道思想精神,一生致力于中医内科、针灸和真气运行学术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诊疗。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始,长期从事中医内科、针灸诊疗工作,医德医术颇受好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自身实践、临床观察、科学研究,创立了以“中医预防”为核心思想的真气运行法,以其独特的疗效而蜚声海内外。并尽毕生心血构建了真气运行学术体系,试图补充《黄帝内经》“师之隐之”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揭示上古真人之养生秘技,为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把祖国这一医学瑰宝广为推广传播,带给民众健康益智的福音,从而开创了医学史上以真法调控之先河,成就了医学养生史上的一代伟业!
本书主要是围绕他一生由病而医,由医悟道,医道同参,探求人体生命奥秘这样一条线索着笔。
后记
喜欢读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被帝王将相们的文韬武略
所吸引。台前幕后的经国大计,莽原沙场的刀光剑影,孤
城远镇的运筹策划,舞榭歌台的杯盘交错,以及英雄末路
,美人迟暮,壮士悲歌,忠臣饮恨……所有这些无不令人
拍案击节,或扼腕长叹。然而,看得多了,就会发觉在现
实生活中,有许多在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社
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也同样应载入史册,为他们
树碑立传。
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早在20世纪90年代,有不少贤
达就积极主张为父亲李少波立传,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
如愿。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自己接了真气运行事业的班
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父亲立传的想法时时萦绕心
头。我的这个想法,凑巧和印度尼西亚的叶冠仁、马来西
亚的徐正山等师兄弟不谋而合。随后,经策划,由师兄弟
焦世袭执笔,于2002年10月完成了《李少波传略》的初稿
。同年11月,在马来西亚真气运行学会内部限量印刷。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十多年过
去了,沧海桑田,2011年9月父亲无疾而终。这时,不少有
识之士,特别是父亲的门生弟子们提出,要尽快撰写出版
老师的传记,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对中医学做出划时代贡
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不朽业绩的传奇式人物。
受众人之嘱托,本人与焦世袭多次商议谋划,在原稿
基础上,做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于父亲逝世三周年之前
脱稿。窃以为,藉此可报答同门好友的信任之情,也告慰
父亲的在天之灵。但奉献给读者的是否算纪传体作品,我
们也不托底。感觉似是传记,又像是新闻报道,抑或又是
其他。请读者诸君权且把它当作一个载体,就如一只生活
之碗,关注碗里盛载的内容,而不是容器本身。
父亲毕生致力于真气运行学术的研究,成就了医学养
生学史上的一代伟业,开创了医学以真气运行调控之先河
,可敬可佩。他一生恬儋无为,注重养生,生活简朴,随
遇而安,不为任何琐事所累,唯一割舍不下的是他一心所
追求的真气运行事业,对此锲而不舍,矢志不移。
有鉴于此,为他写传,主要是围绕他一生由病而医,
由医悟道,医道同参,探求人体生命奥秘这样一条线索着
笔,其他与之无关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平常轶事均无
收录。这也是父亲生前的本意。试想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
,一个世纪的经历何其之多,都要记载下来似无此必要,
只能择其要者而录之。
在写作中,为了将一件事情前后连贯起来,有些章节
并不是以时间为顺序,而是以事件沿革为始末,因此有较
大的时空跨度。写作中有关章节还参考引用了《真气运行
学》,以及其他一些同仁的科研报告、锻炼体会和典型案
例等,恕不一一署名,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贤
达不吝赐教。
李天晓谨识
己亥孟夏于甘肃兰州
精彩页
第一章 童年时期
滹沱河边高粱地旁的一处高坡上,坐着一位身穿深蓝色衣裤的少年,一头浓密的黑发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一双深邃有神的眼睛充满幻想。他身材略显单薄,个头适中。此刻,他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心中似乎充满了向往。
一、诞生岁月
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4月1日(农历庚戌年二月二十二日),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信口村一户李姓人家,有一个男孩出生了。
生儿育女本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然而,在几十年后,当大家看到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后所创立的学说,面对他为中医学所做的贡献,听到那么多人为他歌功颂德,便会引起大家关于这个男孩的联想。医道修习者会首先想到唐代太仆令、大医学家、养生家王冰。这位圣哲在他所撰写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的结尾处明确提出:“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干载之后,方显大圣之慈惠无穷。”睿智地把“至道”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的希望寄托在一千年以后。
1910年距这位先哲所预言的时间恰好是1100余年。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历史的发展印证了王冰的预言!
安平县,坐落在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上,位于滹沱河下游。连年的战事,让这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破船偏遇顶头风,天也不遂人愿,几乎每年下半年都暴雨倾盆,水患频仍。滹沱河从山西滚滚南下再折向东蜿蜒而来,将黄土高原的泥沙无情地沉积在这一带河床,年复一年,河床不断增高。遇到暴雨,洪水泛滥,冲垮河堤,安平境内便是一片汪洋,而信口村则首当其冲,受害最甚。庄稼颗粒无收,不少房屋被洪水冲毁坍塌。村民们对付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麦收后种高粱,只有高粱身高杆壮,勉强能在水里生长。成熟后先把穗子收回,待水退后再割回杆子当柴火。为了防水,村民们不断地筑河堤,打村堰,终日焦急忧虑,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生了这个男孩的这一家人,在这一带也算是殷实之家。此时尽管家境逐渐没落,但仍不失为村里的大户。老弟兄三个,老大和老三到外地经商,常年不归。家里留下的老二,生有三子,长子生子,是为长孙,可以掌门持家,这对中国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
祖父是个饱学之士,给孙子取名为少波,愿他此生少一些波折,多一些吉祥;祖父同时也是一个医道研修者,愿孙子能继承家教,济世活人,光前裕后。
二、读书习武
童年的李少波与中国农村孩子所过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有所不同。他和同龄人也完全不一样,不贪玩,也不淘气,内向持重。人们看到他整天皱着眉头,好像总在思考着什么,这些行为和他的年龄大不相符。村里的人都不明白,这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太内向了。其实,他的机灵懂事,家里人是清楚的,但心里也总是纳闷:这个孩子整天沉默寡言,到底在想什么呢?
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想很多事情,天文地理,社会人事,有很多大人都不明白的事情他也在苦思冥想。想到一些生老病死的事,很是伤心难受,禁不住泪水直流。早晨起来枕头总是湿湿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祖父是中医,经常有患者上门看病。他一见患者到家里来,心情就特别沉重,好像自己也得了病似的。心想,人为什么要生病呢?为什么还要吃那么苦的药?人不生病不吃药难道就不行吗?
燕赵大地自古尚武,武风极盛,流派很多,有沧州八极拳、深州形意拳、永年太极拳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都是对燕赵拳术之美誉。
沧州八极拳在清末民初时,因王中泉、张景星、李书文、王连峰、霍殿阁、刘云樵、吴会清等人而闻名中国。
形意拳大家有深县(现深州市)神拳李洛能,著有《形意拳谱》。李洛能的弟子众多,遍及各地。知名者有山西太谷车永宏、贺运亨,山西榆次李广亨,北平大兴宋世荣、宋世德,河北深县刘奇兰、郭云深、李占元、刘元亨,河北安国张树德,河北河间刘晓兰,河北新安李镜斋,江苏白西园,广西南宁孟志荣和他的儿子李太和等。
永年太极有杨露禅父子,还有武式太极武禹襄昆仲、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等。
受这些拳界大家的影响,河北省习武练拳蔚然成风。李少波的祖父、父辈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练家子,外祖父和舅舅也是当时北平有名的振威镖局的镖师,武艺超群,享有盛名。
李少波小时候身体孱弱,为使身板硬朗起来,祖父和父亲在他7、8岁时就开始指导他练拳。他们首先教李少波练八段锦、十路弹腿。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又陆续教练戳脚、劈挂、翻手、八极、形意、少林,甚至连刀、枪、棍、剑、鞭十八般兵器都要练习。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少年李少波的功夫大有长进,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这为他以后的练拳,以及创编真气运行动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P7-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