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地方政府
1.2.2 地方政府合作与横向行政关系
1.2.3 协作性公共管理
1.2.4 跨域治理
1.3 项目研究总体设计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梳理:国内外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研究回顾
2.1 国外相关理论概析
2.1.1 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2.1.2 政治学视角的研究
2.1.3 行政管理学视角的研究
2.2 国内相关理论概析
2.2.1 经济取向的理论研究
2.2.2 法律取向的理论研究
2.2.3 行政取向的理论研究
2.3 现存研究局限
第三章 现状解读:国内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实证分析
3.1 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
3.2 现状概述与发展导向
3.3 主要模式与实施途径
3.3.1 政策驱动型区域政府合作——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3.3.2 市场驱动型区域政府合作——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3.3.3 综合共力型区域政府合作——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3.4 阻滞因素缕析
第四章 他山之石:国外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经验借鉴
4.1 立体多维模式:基于美国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分析
4.1.1 美国跨区域治理的形成机理
4.1.2 美国跨区域合作治理的互动主体
4.1.3 美国跨区域治理的保障机制
4.2 SCP-结构模式:基于英国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分析
4.2.1 英国治理结构的整合管理
4.2.2 英国治理行为的优化管理
4.2.3 英国治理绩效的反馈管理
4.3 多维圈层模式:基于日本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分析
4.3.1 日本跨域治理的核心目标导向
4.3.2 日本跨域治理的内层主导机制
4.3.3 日本跨域治理的外围共建措施
4.4 经验小结
第五章 动因探析: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内在机理
5.1 场域力
5.1.1 国际环境
5.1.2 国内环境
5.2 向心力
5.2.1 区位因素
5.2.2 文化属性
5.2.3 信息技术
5.3 离心力
5.3.1 目标定位同质化
5.3.2 产业布局同构化
5.3.3 行政主体异质化
第六章 实然呈现: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现状缕析
6.1 合作广度
6.1.1 地域广域化
6.1.2 领域广泛化
6.1.3 机制广阔化
6.2 合作深度
6.3 合作频度
6.4 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合作主导模式
6.4.1 上级政府驱动模式
6.4.2 多元主体参与模式
6.4.3 毗邻区联动模式
6.4.4 内容导向模式
第七章 绩效评估: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效果的模型建构
7.1 合作效果评价思路设计
7.2 结构方程模型概览
7.3 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7.3.1 耦合性
7.3.2 协同性
7.3.3 可持续性
7.3.4 公众期望
7.3.5 跨域合作价值感知
7.3.6 公众满意度
7.4 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7.4.1 样本选择
7.4.2 问卷设计
7.4.3 调查方法
7.4.4 样本的统计描述
7.4.5 实证分析
7.4.6 模型路径分析与主要结论
第八章 个案约取: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的典型评析
8.1 以成都“飞出”为典型的经济合作模式
8.1.1 飞地经济概述
8.1.2 飞地经济对于区域合作的价值
8.1.3 成都“飞出”缘起
8.1.4 以成都为核心的飞地经济的模式分析
8.1.5 以成都为核心的飞地经济的发展展望
8.2 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为典型的组织制度创新
8.2.1 管委会制度简析
8.2.2 两江新区概述
8.2.3 管委会制度下的两江新区合作现状
8.2.4 管委会制度下的两江新区合作困囿
8.2.5 基于区域合作的两江新区管委会制度的发展展望
8.3 以南充边缘区域为典型的合作行动路径
8.3.1 地方政府合作博弈的必要性分析
8.3.2 边缘地方政府合作博弈的缘起
8.3.3 边缘地方政府合作博弈的现状分析
8.3.4 边缘地方政府合作博弈的发展展望
8.4 以重庆五大功能区为典型的政策规制范式
8.4.1 新区域主义概览
8.4.2 重庆五大功能区简介
8.4.3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重庆五大功能区政府间合作现状
8.4.4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重庆五大功能区政府间合作展望
第九章 应然选择: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优化路径
9.1 理念重塑:跨域治理合作的治理思维
9.1.1 跨域治理的目标价值
9.1.2 跨域治理的治理理念
9.1.3 跨域治理的目标效果
9.2 外围共建:跨域治理合作的规制优化
9.2.1 政府协同合作的法律依据
9.2.2 政府协同合作的法律效力
9.2.3 政府协同合作的法律建议
9.3 内部保障:跨域治理合作的组织建设
9.3.1 跨域治理的动力激励制度
9.3.2 跨域治理的府际协调制度
9.3.3 跨域治理的监督约束制度
9.4 协同执行:跨域治理合作的运作流程
9.4.1 利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