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莎王朝(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汤姆·利文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英国温莎王朝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从一个帝国的巅峰时刻到不可挽回的衰落之路,温莎王朝的荣耀与传承也似乎真的预示着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兴衰史。从乔治五世到伊丽莎白二世,温莎王朝成了整个时代的历史缩影,至今依然让人们热情不减。
世界格局大变动时期,温莎王朝在兴盛中被赋予使命,历经残酷的战争和不稳定的和平,一个帝国的演变已被时代印证,这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本书内容丰富,笔调轻松,帮助读者了解王朝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本书也对英国王朝的未来做出了言之有据的评判。
作者简介
汤姆·利文(Tom Levine)专职记者、作家,为许多跨地区发行的著名报刊撰写文章;著有人物传记《对手——戴安娜王妃和伊丽莎白女王》。
目录
序:一个近乎平常的家庭
1 王室危机:维多利亚女王
2 光辉岁月:爱德华七世
3 爱国年代:乔治五世
4 爱与痛:爱德华八世
5 勇往直前:乔治六世
6 女王时代:伊丽莎白二世
7 厄运当头:查尔斯、戴安娜和卡米拉
8 后戴安娜时代的英国王室:威廉和哈里
后记
文献说明
文献列表
序言
一个近乎平常的家庭
4月的一个星期六,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人们激动的事情
。在一座小城的民政局,一位56岁的鳏夫登记迎娶他年轻
时的恋人,新娘也是离异多年的老人了。两位老人在各自
长子的精心安排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参加婚礼的宾客
是双方家族中经过精心挑选的,甚至有些“亲上加亲”的
家族关系。这一对走上红地毯的新郎新娘看上去已是饱经
风霜,随行的宾客心中感到了些许滑稽,然而内心却被这
一场景所打动。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人们步人了教堂,
一同享受丰盛的喜宴。简单的仪式,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男方的家长礼节性地出席。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这个
新娘子。看在上帝的分上,他们此前已经经历得太多了,
甚至有些麻木了。前一次婚姻带给新娘子四个孩子,如今
只有一位长子还活在世上。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场普通的婚礼而已。婚丧嫁娶
,人之常情。社会学家所谓的“组合式家庭”已经成为我
们这个时代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人们很早结婚,然后离
异;接下来,或是独身,或是再婚几次,或是保持同居伴
侣的关系。没有哪个家庭是永恒的;家庭破裂,然后重组
。对于现代人来说,与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爱人
步入红毯、交换结婚戒指的情形并不罕见。社会对于婚姻
家庭的反复重组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人类本该如
此。每个人都有追求最佳生活伴侣的权利,这本是毋庸置
疑的。
2005年4月9日,这本该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婚礼,却有
着太多太多的人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认为,这样的结果根
本不可能实现。难以想象,似乎永恒的真理在一夜之间就
被彻底颠覆,好像太阳从西边升起一样,人们竟然不敢相
信这一现实——英国王室的继承人,即威尔士亲王查尔斯
(Charles)王子真的要娶深爱多年的卡米拉·帕克·鲍尔
斯(c锄illa Parker Bowles)为妻!此时,全英国的普通民
众还在怀念那位在一次车祸中香消玉殒的戴安娜
(Diana)——查尔斯的第一任妻子。那个曾经爱过他,后来
却又背叛他的王妃。王子再婚,这件事本身就不被民众所
认可,政治上也讲不通,宗教界更是百般刁难。如果查尔
斯非要娶卡米拉为妻,那么他必须放弃王位继承权,由他
的儿子威廉(William)王子取而代之。否则,英国王室的
王位传承就会宣告终结;进而,英国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后果不堪设想。
4月9日这一天,只有各大媒体喧嚣鼓噪了一番,公众
对此反应异常平静。当天的婚礼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度过
,几乎没有招致任何非议。亿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几亿观
众显然要比1982年观看查尔斯和戴安娜结婚盛典的几十亿
观众要少了很多),静静地见证了这场低调平静,甚至有些
简朴的皇家婚礼,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庆祝仪
式的日子。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格外灿烂;几千名热情的
群众来到温莎城堡(WindsorCastle),手中摇着三角旗;
尽管他们都明白,恐怕根本看不到一场盛大的婚礼。30名
受邀嘉宾坐上一辆普通的大客车,陪同新郎新娘前往当地
民政局,履行结婚登记手续。新娘卡米拉,她的贵族封号
是康沃尔(Cornwall)公爵夫人,戴着淑女帽,将脸深深地
埋在宽大的帽檐下;而刚刚取得合法证书的新郎官,威尔
士亲王查尔斯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随后,坎特伯
雷大主教、英国圣公会的最高精神领袖罗万·威廉姆斯
(Rowan Williams)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St.George
’S Chapel)向这位英国王位继承人和他的新婚妻子表示
了祝福。没有保皇派的游行示威,没有下议院反对派的抗
议,甚至连女王自己都承认,这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人们
议论最多的倒是卡米拉的那顶造型奇特的帽子。戴着这顶
帽子步入教堂,不知她心中打的什么主意?是用帽子上洁白
的羽毛象征纯洁无邪,还是以此来讽刺英国王室?
从表面上来看,一切都进行得正常有序。700位受邀的
宾客出席了英国女王的家庭喜宴。人们可以感觉到新婚夫
妇的喜悦之情,他俩完全陶醉在二人世界中,就像一对普
通的新人。唯一感觉有些异样的是,新郎显得有些拘谨,
有些紧张,也许此刻他的心里有些担心,生怕狗仔队偷拍
照片。除了这小小的不自在,新郎新娘完全就是一对普通
的中年夫妇,即将迎来生命中的第二个吞天。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假象而已。他们可不是普通人。
也许,新娘卡米拉算是吧?但是,查尔斯呢?这里没有任何
取笑他们的意思。如今这个社会上习以为常的道德标准,
比如说再婚或者第三次结婚、非婚生子和家庭重组等等,
都是王室所不能接受的,特别是对于威尔士亲王来说,这
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或许,查尔斯王子从诞生之日
起,就注定了他这一生就会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他的存在就是一种皇权的象征,这就是他生活的真正意
义所在。英国温莎家族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名、最富有
和最传统的皇室家族。除了罗马教皇之外,温莎家族位于
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君主制统治的权力之巅,进而成为世界
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家族。温莎家族的崇高地位,使得他们
始终高高在上,被他们的子民所景仰;拥有至高无上的特
权,同时也就意味着要承担在这一位置上所必须承担的责
任。
王室的人是生来高贵吗?至少英国的历史验证了这个论
断。特别是英国王位继承人,更是如此。然而,温莎城堡
里的皇亲国戚们生活得并不自由,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
生活。查尔斯王子和他的儿子们就毫无自由可言。他们没
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工作(他们也不需要工作);没有言论自
由(他们不允许支持任何一个党派,只能保持中立);没有
选举权;甚至没有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权力(与信奉天主教
的女子结婚则意味着自动放弃王位继承权)。
这还不是全部。王室家族的生活还必须遵守各种礼教
规矩。任何违反或者偏离传统礼教的做法,都会被视为洪
水猛兽,进而威胁到王室的统治地位。英国王室能够存在
至今,主要是依靠历史遗风,也就是家族中森严的等级制
度和礼教传统。对于温莎家族来说,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只能按照这一方式延续传承。所谓圣佑吾民的封建礼教
如今早已被历史所埋葬,然而温莎家族至今仍坚信不疑的
是,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就是要统治管理他们的子民,并
凌驾于万众之上。他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这
是上天注定的。
一方面,温莎家族不屑于混同为普通民众;而另一方
面,普通民众却对这样一个“非普通”家族的生活充满了
兴趣。如今,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想要了解温莎家族生活中
的点点滴滴,各种流言蜚语在全世界散播。其中,肯定有
那么一些人希望看到王室家族出丑,而幸灾乐祸;在过去
几十年间,伤风败俗、隐私揭秘和政治丑闻等等似乎成了
温莎家族生活的主旋律。当然,也有很多人同情这个家族
的命运,特别是在如今这个高度发达的欧洲社会中,一个
君主立宪制的皇室家族在社会大潮中,却显得那样孤立无
助。
究其本源,君主立宪制的特性决定了,皇室家族就是
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而温莎家族也正迎合了这一需要,在
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地制造新闻热点,满足公众的好奇心
;同时,保持在公众心中崇高的地位,使得英国王室能够
得以延续——其他国家的皇室家族都逐渐没落消亡。回顾
一下英国王室的历史,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从少女时
代登基成为女王,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帝国盛世;到2005年4
月的这个星期六,伊丽莎白二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第二次当上新郎。温莎家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变迁,成
了整个时代的历史缩影。曾几何时,温莎家族的荣耀与传
承似乎真的预示着一个日不落帝国的诞生,从乔治五世
(George V)到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再到乔治六世
(George vi);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欧洲社会的
变革,为了适应社会的改变,温莎家族也在不知不觉中不
断改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整个英国社会乃至整个
欧洲社会的发展。
温莎家族的辉煌历史依旧在延续。然而,温莎家族也
有着不幸,也出现过种种变故。回顾这个家族的历史,其
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争斗。说到底,这也是我们普
通人和普通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
导语
与帝国命运相连的传奇王朝,凝聚帝国的巅峰与至暗时刻!
在大英帝国的巅峰时刻被赋予光荣使命的温莎王朝,也经历过至暗时刻的痛苦与不可挽救。这本书立足于肩负帝国兴衰重任的传奇王朝,不仅打开了与王室近距离接触的大门,也承载着一个帝国的兴衰演变史。
再现帝国的辉煌过去,见证世界百年的格局变化,印刻时代的坚定未来!
从一战时期至今,从乔治五世到伊丽莎白二世,历经一百年的传奇历史和仍在散发光辉的温莎王朝,向人们展示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变迁。在不可撼动的社会变革中,呈现帝国未来之路的印记,同时也是世界格局百年变化的集中体现。
后记
2005年1月14日,来自巴特西的阿尔弗雷德·杜布斯
勋爵经历了一生中伟大的一天。这天上午,他向英国上议
院提交了一部《私人成员法草案》。他已经担任了10年上
议院的参议员,此前,他所提交的预案都被束之高阁,无
人理睬。然而,杜布斯没有就此罢休。作为德高望重的左
派自由主义社团——费边社的主席,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
议会提交重要的政治议案,并希望借此敦促政府就相关议
题尽快立法,来推进改革进程。
在上议院的听证会上,杜布斯勋爵从他坐的一把红色
皮椅上站起身,铿锵有力地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令
人心动的草案。人们都说,提交任何涉及王权体制的宪法
草案都是过分的。不过,这次的草案并不过激,而且非常
克制。我相信,没有人会对其内容提出异议。”
杜布斯提交的法案力图废除以前关于王室成员的三项
规定:首先,男性继承人的优先规定。按照这一规定,如
果威廉王子先生下一个女儿,再生下一个儿子,那么儿子
将有权优先获得王位继承权。其次,王室成员不得娶信奉
天主教的女子为妻。第三,1772年制定的((王室婚姻法》
中关于王室成员结婚的规定,即王室成员在结婚前必须事
先征得王室家族,甚至是英国政府的批准。 这天上午,
上议院的听证会上,会议气氛相当融洽,大家都饶有兴致
地参与讨论这项预案。在会上,温切斯特地区大主教明确
反对杜布斯的提案,认为这将会使英国社会世俗化;而另
外一位来自伍斯特(的大主教则不认同这一看法。马尔凯利
伯爵是上议院改革之后,未被清洗出去的少数几个老牌贵
族家庭出身的世袭议员之一,他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解释说
,早在英国和苏格兰实现统一之时,所有这些束缚王室的
规定就应该被废除,“因为詹姆斯·弗朗西丝·爱德华早
就已经不对英国王室构成威胁了”。(1766年,这个一直要
求继承英国王位的家伙一命呜呼,英国就此天下太平。)上
议院反对党联盟领袖斯特拉西德勋爵认为,杜布斯的议案
根本不切实际;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相关条款必须经过
欧洲王室家族的统一认可,才能进行修订。最后,上议院
主席法考纳勋爵(Lord Falconer)感谢上述几位参与这项
议案的讨论, “对于那些关注这一预案的先生们来说,
今天的讨论非常有意义”。这的确是一次愉快的辩论。
为什么英国王权政体得以延续至今?这恐怕应该算是个
略带玩世不恭色彩的解释。就算有一天,迈克尔·法赛特
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公之于众,王室家族依然会稳坐泰山
,安然无恙。
还有另外一种略带浪漫色彩的解释。它来源于我们的
老朋友巴基霍特。他曾经阐述道,王权体制是“可以被人
理解的”一种政府形式,而议会民主制却是“让人搞不懂
的”;因为在他看来,许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众对于民
主制感到云山雾罩,难辨其详。在精英人士眼里,民主制
度就像是洪水猛兽;一旦给民主思想开闸放水,那么许多
愚蠢的、莫名其妙的想法也会应运而生,懵懂无知的民众
也会要求分享国家权力,整个社会将陷入一片疯狂。
如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
都能读书看报,而且能获取所有有用的信息,参与政治生
活。至少在一些西方民主制的国家里,人们在一定程度上
有权对议会和内阁做出的决议进行质询。每个人只要自己
努力,都有可能获得高官厚禄。比如在德国,原先的泥瓦
匠就当上了外交部部长;在英国,一个曾经当过船夫的小
伙子后来当上了副首相。
从理解程度上来比较,今天的民主制甚至还比不上巴
基霍特所说的民主制。而且恰恰相反,在当今全球一体化
的进程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慢慢交织在一
起;对于越来越多被涉及其中的人来说,各种政治活动变
得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政治生活的空间逐渐萎缩,只有
少数专家学者才能搞明白各个政党执政纲领之间的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的答案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
越模糊,也越来越不可思议。旧的价值观念一去不返,旧
的行为模式也随之烟消云散。
“随着迷雾渐渐散去,”鲁尔夫·泽曼一埃格伯特说
,“界限也越来越清晰,各种文化水乳交融;人们也愈发
探求一种象征——一个从内到外都一览无余的偶像;这个
偶像会让我们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他究竟是
个怎样的人。”
也许,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甚至温莎家族的
未来也将会一片光明。但愿,希望永存。
精彩页
人们不难发现,报纸中有关英国女王的消息大多是带有批评色彩的;而一旦涉及她的长子查尔斯王子,则媒体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女王陛下总是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连著名的《泰晤士报》)都不肯放过她。女王闭门思过,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明确表示再也不想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自己的负面消息。然而,女王此举却招致了更大的麻烦。不久,女王就获悉,媒体对于她的表示给予了更加猛烈的抨击。后来,一位颇有身份的勋爵在英国上议院对女王的做派大发微词。这位曾经多年跟随女王在国内外出访的忠实仆人却在一夜之间背叛了主人,彻底惹恼了女王陛下。另外一位身份显赫和颇具影响力的皇室贵族给女王的私人秘书写信,信中说道,目前形势危急,民众对于英国王室的兴趣越来越少;英国王室的存在价值也值得怀疑。
英国上层社会圈子和议会中,甚至在王室成员中,人们都对王室的未来忧心忡忡。许多政客要员都希望英国变成共和制政体。这可是新鲜的想法。以前,只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和心怀叵测的人们才经常把这类革命性的观点挂在嘴上。然而,民众对于王室成员的种种行为颇为不满,从而导致一种全民性的倒皇派热潮,似乎让人难以理解。更糟糕的是,王室家族简直对此无所适从,任凭怎样的努力也无法扭转大局。
民众的想法比较简单:为什么不能让一位民选的总统作为国家的代表呢?英国下议院的会议上有关废黜王室的言论早就铺天盖地了。然而,即便是最先提出倒皇建议的人们,也碍于女王的君威,不敢对女王本人妄加指责。可是,人们也在想,如果把女王也当作一个普通人来看待,那么事情也许就非常简单了……
有关是否废黜王权的争论并不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且与当初查尔斯王子、戴安娜王妃和卡米拉的三角恋也没有直接联系。早在140多年前,人们就对此争论不休,最终都是不了了之。1864年,还是《泰晤士报》最先挑起事端,刊登了爱德华·劳(Edward Law),即埃伦巴勒伯爵(Earl of Ellenborough)在英国上院的一番言辞。这位曾经担任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的伯爵竟然对英国的王权统治破口大骂,摆出一副功高盖主的气势。1866年,另外一位原英属殖民地锡兰(Ceylon)总督乔治·托灵顿子爵(George Viscount Torrington)在写给女王维多利亚私人秘书查尔斯·格雷(Charles Grey)的信中,也表露出对王权统治的不满。5年之后,这些抨击女王的文字得以曝光;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人们对于女王的抱怨在过去的100多年间,似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即便是头戴皇冠的女王陛下,也应该像庶民一样,做一些改变;虽然,在以往看来,这些改变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改变一些陈规陋习。广大民众都盼望着,国王和王后能够名至实归,代表公众的意愿。民众希望见到他们推崇的君主是真正闪闪发光的金子。
查尔斯·伍德(c',harles Wood),即后来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Viscount Halifax)是这篇文书的起草者。伍德当时担任英国的掌玺大臣,负责掌管国玺,政坛地位相当于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第五号人物。这封信写于1871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被赶下王位,逃亡国外;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政权。虽然共和国后来又在巴黎和会的一片喧嚣声中宣布解体,但是这场欧洲倒皇运动却令海峡对岸的英国人惶恐不安。显然,人们在酝酿另外一种有别于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形式,直接威胁到传统的王权统治。
今天的人们可能忘记了这样一段历史: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虽然被英国人乃至整个世界所景仰,也曾有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殖民地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但她在早年登基不久差一点被赶下王位。要不是当年依靠先后两位精明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Disraeli)和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Gladstone)的全力辅佐,英国王室的统治早已寿终正寝。这两位首相的执政风格完全不同,却都很好地维持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并对君主制政体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一直沿用至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执掌英国大权的这两位首相如果当初赞成共和制政体(迪斯雷利是忠实的保皇派;格莱斯顿曾有过这一大胆的设想),那么今天的英伦三岛上就不会再有联合王国的存在了。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