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新文学面面观,探索如何运用“整体观”的视角和“史的批评”方法来解释中国新文学与书写新文学史。全书分上下两编,共15篇文章。文章讨论的话题都联系着从五四到新时期的每一个历史环节。它们不是局部的、某一历史阶段的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新文学史的现象。上编“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提出“整体观”问题,旨在打通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建立“中国新文学”这门学科。下编“我们的学科”,收录关于学科建设和文学史编写的数篇论文。 本书虽是已有著作的再修订,但作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注释,又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添加了引用文献与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抓住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络。本次修订版为作者期望的定本。 作者简介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聘为教授。1995年担任人文学院副院长,2001-2012年担任中文系主任。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人文学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国家名师奖,2009年领衔团队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和当代文学批评等。著作有《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新文学整体观续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当代小说阅读五种》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 目录 上编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代序 “新文学整体观”的构想——答林爱莲问 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整体观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启蒙传统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圆形轨迹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代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忏悔意识 中国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演变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再版后记 附录 方法·激情·材料——与友人谈《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下编 我们的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其实还很年轻 评“中国现代文学史多元共生新体系”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 引用文献 索引 新版编后记 序言 学术史的传承有绪、守 正创新,建基于今人对前贤 大家学术思想的意义生发, 离不开学术成果的甄别、整 理和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立的专业 教育出版机构,始终以“植 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 化、服务社会”为使命,与 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同发展、 共成长,以教材出版为主业 ,并致力于基础性学术出版 工作。为了更为系统地呈现 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的经典学术成果,我们特推 出“稷下文库”丛书。 “稷下”之名取自战国时 期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 宫顺应时代变革而生,是世 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倡导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和 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学风 ,有力地促成了先秦学术文 化繁荣的局面,更对后世思 想、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交 流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我 们希望延续这一传统,以学 术经典启迪当下、创造未来 ,打造让学界和读者广受裨 益的新时代精品学术出版品 牌。 “稷下文库”将以“荟萃当 代优秀成果,彰显盛世学术 繁荣”为宗旨,注重历史与 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各 个门类,收录当代知名学者 的代表作,展现当代学术群 像,助力学术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 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 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 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 新,这必将给理论创造、学 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 空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 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 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 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华民族 的期盼。我们愿与广大学人 和读者一道,为展示中国学 术风貌、传播中国声音贡献 一份力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