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吕世伦,193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兼任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4-1988年)、研究员;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会创建人之一,任副会长;北京市优秀教师;2015年度“李步云法学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第一篇 国家与社会 “从身份到契约”公式引发的法律思考 “小政府、大社会”与廉政建设 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与国家主义 论司法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国家主义倾向 第二篇 民主 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 西方的“三权分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谈谈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论国家政体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篇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与法治 关于法制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论人治和法治 “德治”的历史与理论诠释 德法关系在中西传统社会中差异的分层透视——兼论中国德法关系的当代框定 略论法治的经济起点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现行宪法第三个修正案 重视全社会的法制教育 关于党的政策和法的关系问题 第四篇 法律与发展——法制现代化 法学的时代性课题 制度、法律与经济发展:一个初步分析 法律的经济旋律——历史、现状和展望 跟踪法律前进的时代步伐 略论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模式和类型 第五篇 人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 列宁人权思想述要 西方人权思想选评 马里旦人权理论研究 人权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读《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 所谓“不合时宜”的人权论 民政工作与社会主义人权——《中国社会报》记者访谈录 精神解放的凯歌人道主义的壮举 慈善事业的保障机制 第六篇 理论法学 第一部分 法哲学 法哲学体系论纲 法哲学研究的新探——《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引论》评介 法治合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 揭示法的神髓 论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中的地位和价值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对法学方法论的启迪与更新 第二部分 法理学 权利义务关系考察 略谈法律意识 谈法律的补救 关于《立法法》的几个问题 对当前西方法学分类论的评介 理论法学研究的新尝试 第三部分 法社会学和法人类学 效益与公平:社会的永恒课题 略论法律虚无主义的社会基础 现代人类学对法起源的解释 第四部分法美学 法的真善美三维构造解析 法律·秩序·美 中华法系的“天人合一”之美——兼论老子的法关学思想 第七篇 法律史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 财产法史考略 《资本论》与法学 列宁法律思想探索的新成果 维辛斯基诉讼证据理论的再研究 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发展史的精辟概括与研究 美国女权派法律观点两议 趋利避害,加强现代西方法律思想文化的研究 第八篇 法律的教学与研究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教学之我见 法律专业大有可为 如何学好“法学概论” 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丛书前言 创办法学研究机构的设想 谈谈法学论文写作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由60余篇文章组成,包括国家与社会、民主、法制与法治、人权、理论法学等诸多方面。这些文章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之间,作者在学术图书及报刊上发表的。其中多属匠心独运,富有创见性学术见解;亦有与他人合作,甚至主要为他人所作。本书所收文章,均于文后注明合作者、写作时间、原载刊物及发表时间等相关信息。 |